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说课稿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说课稿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 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奇妙的克隆》,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情、说教学方法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给大家说课。 一、 说教材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全日制普通初级级中学教课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第3篇课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一篇典型的科普说明文,两篇短文《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都有关于恐龙,但是说明的对象又有所不同,又结合班级情况和单元重点.在重难点上不必面面俱到,只是重在培养他们阅读说明文的能量从而积累知识。 二、说目标
(知识目标1.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2.短文两篇所说明的研究成果.3.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 1.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3.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就以上目标结合新学科课程标准我将本课的重难点设计如下:1、教学重点: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三、说学情: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文介绍克隆知识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克隆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生物常识重点突破。2、能力分析: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四、说教学方法
我先说教法:说明文是相当枯燥了,因此必须抓住某一方面来提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上必须让学生自己找到感兴趣的问题加以提炼.,在教法上我多用默读,让学生自己读懂文,在相对有难度地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本文作为阿西莫夫——科幻之父的科普问,尤其是语言方面更有许多值得体味的地方。

我再说学法:教育学家指出“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需要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1、指导学生从朗读中体味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既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又能从别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标。懂得与人合作的意义,体验群体合作的成功感。
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为两个课时,今天我讲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如今统治地球的是人类,人类的历史也不过几百万年。在人类出现之前,曾有一种爬行动物统治过地球,这种爬行动物是什么呢?恐龙然而在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六千万年的恐龙突然消失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一个谜。如今在不同的地区发现了恐龙化石,这意味着什么呢?恐龙灭绝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对此,美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分别做出了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两篇短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筛选重要信息,比较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联系? 明确: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两文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两文都运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
(、精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学生自读课
,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个个参与。教师巡视各组,掌握讨论情况,随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然后选交流成功的两个小组介绍阅读成果。 明确:1恐龙无处不在》,说明对象为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块构造"理论。说明角度为:通过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这两句话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第二部分为2~7段,介绍恐龙无处不在是大陆在漂移。23段介绍南极和地球其他大陆上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45段写这一发现引起了作者的深入思考,作者没有把思维定格在恐龙本身研究上,而是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考察;6、7段作者思有所获,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第三部分为8~12,简明介绍板块学说,并说明每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的原因.第四部分为1315段,再次聚焦南极恐龙和其他生物,确证这一推断的正确性.总之,全文从现象到本质,逐层推进,表现了思维的开放性和严密性。 2《被压扁的沙子》,说明对象为恐龙的灭绝",说明角度为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文章的写作思路如下:
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段,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为2~6段,探讨恐龙大灭绝,介绍两种学说撞击说火山说,揭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为7~11,释斯石英的成因,重点说明其性质,为排除火山说提供科学依据。第四部分为1217段,依据科学理论,进一步断定有斯石英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运动,从而得出结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教师总结:两文都体现了作者思维的开放性和严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新的窗,我们不禁为作者道好称奇,科学需要激情,需要创新!六、布置作业1.课余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询有关板块构造"“恐龙灭绝的资料介绍,进一步了解这一方面的科学知识和科研动态.
板书设计:

设计一 设计二 恐龙 不同科学领域关系密切 被压扁的沙子……板块构造理 生物学 地质学
论证的严密性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佐证 大陆漂移假说
思维的开放性 证明 撞击说 导致 恐龙灭绝 被压扁的沙子 否定 火山说
总之,在教学中,我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力求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教育熏陶紧密结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每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所收获。
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69d8dc209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27.html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