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3篇

发布时间:2022-12-04 02:20: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中华之兴起而念书》教课反省3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中华之兴起而念书》教课反省 3
【一】
《为中华之兴起而念书》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
闻目击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辱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领会到 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进而发奋要为复兴中华而念书,表现了少年周 恩来的广博胸怀和远大理想。本文的教课要点是:在阅读中领会人物的思想感 情;教课难点是:认识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领会少年周恩来发奋的原由。一、 教课成效
环绕本课教课目的,我获得了以下教课成效: 1. 联合学习内容,确立指点路径,引导课外延长。
语文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自求、自悟、自得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 生主动学的过程。讲堂教课的着眼点应当是指导学生学,这样学生才会学,那 么讲堂上教师就应少讲。依据叶圣陶先生的说法,是讲学生读不懂的或领会不 深的地方,即指点路径,引导课外延长扩展。因为课文内容远离现代小孩的生 活时代,就需要我们花时间给学生供给有关资料,用简洁的文字延长学生对课 文的理解,让学生从中认识周恩来少年发奋的原由,意会建立为国家繁华和民 族复兴而勤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所以,我想到了《新课标》中提到的多念书、 读好书的必需性。 2. 联合学生认知,着重感情教育。拓展本文,直面历史与现 状,引导学生立报国之志,若仅限对“中华不振”的理解,仅限对周恩来少年 发奋而敬佩,那本文的教课目的还没有达到。让学生从心底深处唤起民族意识,
内行动中努力落实,才真实达到目标。所以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现实联合起来,




1 / 6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中华之兴起而念书》教课反省3


并经过谈念书的目的,激发学生报国之情,在幼小的心灵中根植民族感情。


3.
经过自主学习合作,提升学习能力。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已经拥有一


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必定的积淀,他们可以自主、合作、


研究地进行语文学习。联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增强语文阅读能力的培育,注意


培育学生的着手、动脑能力,使课内、外语文学习密切联系,才能拓宽语文学


习的渠道,所以在本节课中设计的议论和议一议就达到了此目的。


4. 经过综合
性学习,吸取营养。语文教课一定与生活相联系,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


延是相等的,只有着重语文综合性学习才有益于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升语


文修养,有助于语文素质的整体提升。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散,但细读


以后,我发现全文有一个支点,那就是“中华不振”。我就抓住这个中心线层


层教课,让每一个文字因为“中华不振”而立在学生眼前,活在学生心中。让


学生在品读课文中表现“中华不振”的语句词,进而领会到周恩来发奋“为中


华之兴起而念书”的伟大理想,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但文中表现“中华不振”


的语句好多,在讲堂上既要落实一些词语,又要读通全文,还要领会“中华不


振”,可时间是不够的。经过剖析,我发现对学生来说最为直观的语段就是第


九自然段,于是我就抓住这个典型事件进行教课,让学生去品读“中华不振”。


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让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让学生换位思虑,变换角


色,进而更深切地感觉周恩来念书目的的难得。三、不足之处


一节课下来,我满怀激情,学生情绪时高时低,故而在讲堂节奏的掌握上


还做得不够。此外,感觉自己有些焦躁,以致打断学生的思想。


四、改良举措
2 / 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528369ba3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9.html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