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发布时间:2019-08-17 12:40: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本 章 概 述

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在绿色植物中,被子植物是种类最多、分布范围最广泛的类群,它们在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与人类的关系也最密切。因此,教材在本单元第二章安排被子植物的一生,以被子植物为例,介绍植物的生命周期。

本章安排了三节: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 这三节的内容,是按照被子植物从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传粉、受精、形成果实、产生新种子这样的生命活动过程展开的。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是本章教材首先要引导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对被子植物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教材既注意阐述其生命周期的整体性,又对不同阶段的阐述有详有细,从教材对知识内容的介绍来看,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根的生长、芽的发育都比较简略,开花和结果以及植株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的内容比较详细。这样详略安排,是和课程标准对不同内容的要求层次一致的。在阐述被子植物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有关知识内容时,教材非常注意联系实际,尤其是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关注有关知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本章安排了较多的探究活动,包括2个探究、1个实验、1个演示实验,以及1个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观察与思考,此外还有2个课外实践。通过这些活动,能使学生获得关于被子植物种子的萌发、根的结构、花的结构,以及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等的直接经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有关知识,还能给学生以科学方法方面的启迪,而且,由于这些活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密切,因此,还能提高学生运用本章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希望教师在教学时予以重视。

在第一节安排的两个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它们在科学方法的训练上各有侧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侧重训练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侧重训练抽样检测的方法。实验教材曾经安排的“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考虑到其可行性不是很好,因而予以删除。“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的实验,在实验教材中是安排在“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这一章中的,因内容调整移到本章。考虑到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这一知识,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比通过调查形成得出这一结论更合理,因此实验教材中的调查活动“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改为演示实验“比较玉米幼苗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生长状况”。第三节“开花和结果”安排的观察与思考活动,也是一个需要动手操作的活动。学生通过对花的解剖观察,可以了解花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结构特点。本章安排的2个课外实践,都比较简便易行,活动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在生活和生产中运用本章所学习的知识,最好能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开展活动。

通过本章的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和结果、衰老和死亡。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种子完整、胚具有生命力、未处于休眠期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自身条件。

种子中的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能发育成幼小的植株。

种子萌发的过程包括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等。

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芽中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由幼嫩的茎、叶和芽组成的新的枝条。

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

花的基本结构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等,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

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雄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受精的基本过程包括:花粉落到柱头上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伸长穿过花柱进入子房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向下移动进入胚珠内部,与胚珠里面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课时安排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知识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能力目标:

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情感目标:

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难点: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巩固复习: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结构?(PPT2)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以发生了大饥荒为由向吴国借一万石粮食,吴国以苛刻的条件答应了,第二年,越国的粮食大获丰收,在向吴国归还粮食时,挑出颗粒饱满的稻谷,全部煮熟晒干后如期还给吴国,吴王夫差看到越国的粮食颗粒饱满,下令把越国归还的稻谷发放全国各地播种,结果这一年吴国颗粒无收。(PPT3)

为什么越国归还的粮食会导致吴国颗粒无收呢?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PPT4)

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自主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8891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自主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9193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学法指导:实验法。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1.两人合作探究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小组合作探究

完成教材P89页,“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

问题(1)

①对每一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研究的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与对照组相同?

②你所在的小组想探究哪种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如何控制这种环境条件?

③实验完后探究的结论是什么?

完成教材P92页,“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探究

问题(2)

①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有哪些?

②测发芽率时,给种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③种子萌发后,子叶为什么变得干瘪?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初步认识到:(1)种子萌发需要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2)学会设置对照实验。(3)种子萌发的一般过程。

3.师生互动

引导学生完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PPT58)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主要是胚是活的且完整,此外种子最好储存时间短、度过休眠期。揭秘课前历史故事的谜底。(PPT910)

引申:对照试验中的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区分。

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PPT1112)

引申:抽样检测中要注意:样本的大小要合适。要做到随机性。检测方法要科学。

学生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绿豆发芽记。(PPT13)

教师点拨、讲解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萌发后,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PPT1419)

4.教学评价活动

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出激励性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

2.学生回答:(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有哪些? (2) 如何设置对照实验?

3.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板书:(PPT2021)

 

1.巩固训练一。(PPT2225)

2.巩固训练二: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

3.巩固练习三: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完成本节学习情况记载与教学评价。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0bb6d9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d3.html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