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隐 中隐 大隐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文化CULTURE

/
历史渊源流长的中国,却诞生了独一无二的隐士文化。而隐士们却是不甘心归隐的,所谓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位卑未肯忘忧国”等等,隐士们都随时牵挂和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社会。
如周的姜子牙,三国的诸葛亮,唐代的培养出李靖、房玄龄、魏徵等的王通,明朝的刘伯温等等,总有一些人代表隐士力量,在中国政治社会的重要关头站出来。
就算那些没有出山的隐士,嘴里也常“指点江山”,“忧国忧民”。
究其原因,“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正因为他们是有文化有思想的知识分子,所以儒家文化影响和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使其或直接或间接地“治国平天下”。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隐士是隐而不隐的。
隐士精神
从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到尧、舜时代的许由和卷,下及百年前的虚云大师,几乎从有文字记载起,就已有隐士。
但“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这句话却诞生于魏晋南北朝之后。
原因是,中国的隐士,其实是不隐的。印度的和尚,一旦隐了,出家了,就一切事物不管;中国的隐士,却始终关注或企图影响现实的政治社会。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隐士都是中国政治社会的中坚力量。
小隐于野
上个月(2009812日),剃度出家归隐寺庙不到一年的李伯清出山了。有记者拨通他的手机:“你好,请李伯清老师接电话。”那边传来声音:“我就是广慈,请问施主有何事?”
62TheWorldAndChongqing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ac3516d5d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1d.html

《小隐 中隐 大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