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备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地壳运动规律

发布时间:2019-07-09 10:44: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2 地壳运动规律

一、单选题(共8题;共26分)

1.2018·北京)图2为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图中(   

A. 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 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 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 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答案】C

【考点】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可知甲处的物质为岩浆岩主要来源于地幔,A错误;花岗岩的侵入发生在断层之后堆积的沉积岩里,故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B错误;溶洞是外力作用的结果,D错误;高温高压的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故答案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地质构造图为载体,考查地理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主要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内动力地质作用等主干知识,学生需要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变质作用等基础的地理概念,梳理断层发育、上覆岩层形成、岩浆侵入的顺序才能准确作答。因此,地理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到重要地理概念的建构过程之中,准确理解地理概念的内涵,并分析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落实地理学科主干知识。

2.读某山麓冲积扇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山体岩石的类型对应右图中的( 

A.                                          B.                                          C.                                          D. 

2)右图①②③④代表地质作用,其中包含山麓冲积扇形成过程的是( 

A.                                          B.                                          C.                                          D. 

【答案】1B
2B

【考点】外力作用与地貌,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⑴图中丙是变质作用形成为变质岩;岩浆不会发生变质作用,甲、乙都有变质作用,只有丁没有,可知丁为岩浆;岩浆形成岩浆岩,乙为岩浆岩、甲为沉积岩,山体岩石花岗岩是岩浆岩,B正确。

⑵图中丙是变质作用形成为变质岩;岩浆不会发生变质作用,甲、乙都有变质作用,只有丁没有,可知丁为岩浆;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①为冷却凝固,乙为岩浆岩;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②表示外力作用,甲为沉积岩;重熔再生形成岩浆,③、④表示重熔再生;山麓冲积扇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属于外力作用,B正确。
故答案为:(12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地壳中的物质循环,流水沉积地貌。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3.如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A. 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 岩浆侵入、地壳下降、侵蚀作用、地壳上升、沉积作用


C. 岩浆侵入、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D. 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答案】D

【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

【解析】【分析】读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根据甲岩层有缺失,判断该区域先发生了地壳上升,受外力侵蚀作用,然后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形成上覆岩层。后形成的岩层切断先形成的岩层,所以最后又有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D对。

4.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横断山东侧,海拔3222米,为世界第二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  )

A. 依然是桌状山             B. 起伏和缓的丘陵             C. 沉积层深厚的盆地             D. 峰林、峰丛广布

【答案】D

【考点】外力作用与地貌

【解析】【分析】如果上层为石灰岩,加上石灰岩是易被溶蚀,该地区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水热条件好,溶蚀作用强烈,易形成峰林、峰丛等喀斯特地貌。故选D

【点评】地质作用类型及判别、典型地貌的成因。

5.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谷 (  )

A. 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 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 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 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2)图中(  )

A. 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

                             B. 处地层断裂下陷


C. 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 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答案】1B
2C

【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貌

【解析】【分析】(1)该河谷处岩层向上拱起,说明是背斜构造,B正确。图中河床呈槽型,说明位于中下游河段,A错误;乙岸堆积物少、甲岸堆积物多,说明甲岸为堆积岸或凸岸,乙岸为侵蚀岸或凹岸,C错误;河流流向无法判断,左右岸难以确定,D错误。(2)图中岩层具有明显的弯曲,形成褶皱构造,说明岩层受到地壳运动的挤压作用,因此C正确。下层的岩层形成时间早于上层的岩层,因此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故A错误,读图可知,③处无断层,没有出现断裂下陷,因此B错误,甲位于平均洪水水位以下,不适合聚落发展,D错误。

6.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两地的地质构造分别对应下图的(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

2)图中B区域北侧的高原主要地貌类型及民居说法正确的是( 

A. 喀斯特地貌   竹楼

           B. 雅丹地貌   土楼

           C. 黄土地貌     窑洞

           D. 丹霞地貌   蒙古包

【答案】1C
2C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1)据图中经纬网及主要地理事物可知A山为华山,地质构造属于断层中的地垒;B地形区位于华山北侧,为渭河平原,地质构造属于地堑。在题目所给出的地址构造图中,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和岩层升降情况可知,①、②为褶皱构造,①为中间新两侧老的向斜,②为中间老两侧新的背斜;③、④为断层构造,③为中间岩块抬升,两侧岩块下降的地垒,④为中间岩块下降两侧上升的地堑。因此A山对应的地质构造为③,B地形对应的地质构造为④,故③④正确,答案选C。(2)读图分析可知,B区域北侧的高原是黄土高原,主要地貌为黄土地貌,民居为窑洞,故C正确。喀斯特地貌主要位于我国云贵高原,竹楼是西双版纳傣族民居,A错误;雅丹地貌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土楼则是福建客家族的民居,B错误;丹霞地貌分布广泛,以广东丹霞山最为著名,蒙古包为我国内蒙古高原蒙古族的民居,D错误。故选C

7.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壶穴一般是由于河水流量增加,带动上游的石块向下游流动,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法前进时,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经历长时间后形成圆形孔洞,称为壶穴。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河谷中风化坑和壶穴的空间分布图(注:O米表示观测地点的高度)。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文信息,下列关于河谷风化坑和壶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风化坑多发育在位置较高、坡度较陡的河谷区域          B. 河流壶穴发育位置较低,分布在-1米的河谷区域
C. 由于流水不断侵蚀打磨,壶穴口径边缘坑坑洼洼          D. 风化坑在河床相对抬升后,由积水风化而形成

2)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废弃的河流壶穴逐步转化为风化坑的顺序是(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答案】1D
2C

【考点】外力作用与地貌,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风化坑多发育在位置较高、坡度较缓的河谷阶地区域,A错;风化坑发育位置较高,分布在0--1米的河谷区域,B错;由于旋转水流不断侵蚀打磨,风化坑边缘坑坑洼洼,C错;风化坑在河床相对抬升后,由积水风化而形成,选D

⑵河流壶穴形成后,河谷河床抬升,壶穴积水口裸出,积水风化,壶穴逐步转化为风化坑,据此顺序是③②①。C正确。
故答案为:(12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注重学生对知识运用和迁移能力的考查。

8.雅丹地貌是指干燥地区一种风力侵蚀地貌。雅丹,维吾尔语原意为陡壁的小丘,其形成的地质基础是古代河湖相土状沉积物。左图为雅丹地貌景观,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形成图4风景的岩石类型属于图5中的(   

A.                                          B.                                          C.                                          D. 

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   

A.                       B.                       C.                       D. 

【答案】1C
2B

【考点】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解析】【分析】(1)图中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因此为沉积岩。由图中沉积物可推断丙为沉积岩。C正确。
2)读右图可知:①为岩浆上升冷却凝结;②为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结;③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④为固结成岩;⑤为变质作用;⑥为重融再生;⑦为地壳运动。此地貌应是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然后经过地壳的抬升,使沉积岩抬升为高地,再经过外力作用形成的。B正确。
故答案为:(1C   2B

【点评】本题考查岩山石圈的物质循环。题干中提到雅丹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是古代河湖相土状沉积物,因此雅丹地貌对应的岩石为沉积岩。从岩山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可知:①为岩浆上升冷却凝结;②为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结;③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④为固结成岩;⑤为变质作用;⑥为重融再生;⑦为地壳运动,所以甲、乙为岩浆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

二、综合题(共8题;共135分)

9.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判断,甲处为________ 乙处为________ 丙处为________

2)图中代码③表示________(地质作用)d表示沉积岩, 其特征有________ ________

3)如图中甲处地貌的名称是________ 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

4)左图中地貌的名称是________ 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

【答案】1)向斜
;背斜
;断层

2)变质作用;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3)向斜山
;向斜槽部受挤压时,因岩石新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

4)三角洲
;河流泥沙沉积作用

【考点】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甲处的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构造;乙处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丙处岩层之间存在断裂,两侧岩层有明显的错动或位移,是断层构造。
2)根据地壳中的物质循环可知,b是岩浆侵入岩层中冷凝作用形成的侵入岩,a是岩浆喷出作用形成的喷出岩,d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c是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所以 表示变质作用;沉积岩的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3)由图可知,甲处山岭,从地质构造来看它是向斜,是向斜山,该山岭是形成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石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
4)由左图可知,左图中的地貌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是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作用形成的三角洲。
故答案为:(1)向斜    背斜    断层
2)变质作用    有层理构造    含有化石
3)向斜山    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石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
4)三角洲    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作用
【点评】(1)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常见的地质构造由:向斜、背斜和断层构造。掌握地质构造的判读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本题考查三大岩石特点、三大岩石相互转化及其转化的条件。熟悉地壳中的物质循环及其相对应的地质作用以及三大岩石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形成的,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4)本题考查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在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形成冲积平原,在河流的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沉积环境不同形成不同的的貌类型。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

材料2: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

材料3: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

材料4: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1)说明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哪些?

2)近年来该地河口冲积岛的增长速度在逐渐减慢,试说明其原因。

3)结合材料3分析,图中的板块边界类型是________,该图中山脉的地质构造主要是________,板块a________板块,板块b________板块。

4)根据图示,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

【答案】1)流水堆积沉积。作用;海水的顶托作用。
2)中上游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少;水利工程截留部分泥沙。
3)消亡边界;褶皱;印度洋;亚欧
4)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

【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

【解析】【分析】(1)外力作用主要指来自地球外部的力,主要包括侵蚀、沉积、搬运等。由材料可知,河口冲积岛的形成主要是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从而可以得出,冲积岛主要为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同时,海水的顶托作用也有影响。(2)该地河口冲积岛的增长速度在逐渐减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上游来沙量的减少,沉积作用减弱所致,而来沙量减少主要与上游地区水土保持有关,比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工程等都对泥沙起到截留作用。(3)读图结合材料三可知,a为印度洋板块,b为亚欧板块,两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从地质构造来看,是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形成的,为褶皱构造。(4)由材料结合图示可知,青藏高原还在向北和东方向移动,与印度洋板块移动方向一致,说明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导致青藏高原移动。

【点评】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有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引起岩石变形变位;外力作用能量来自于地球外部太阳能,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流水侵蚀形成沟谷、喀斯特地貌,流水沉积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扇。

11.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

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

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

【答案】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


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


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

【考点】外力作用与地貌,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1)冰川是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条件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从地形入手分析气温高、降水少的原因。(2)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于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的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3)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石多且出露河滩;结合河流夏季汛期搬运能力强,但此时河水水位高不易发现河床中的玉石,而秋季水位下降玉石出露分析即可。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地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分别是:

地形: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

地质构造:甲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质构造的依据。

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甲、乙、丙三处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为什么不能选择乙和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

【答案】1)谷地(或鞍部);山地;背斜;断层
2)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侵蚀,成为谷地。
3)岩层年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
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可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1)图中甲地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为背斜,地势较两边低,背斜两侧易被侵蚀为谷地;乙地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为向斜,地势较两边高,两侧受到挤压力,最终地形变为山地;丙地两侧岩层不连续,发生错动位移,地质构造为断层。
2)甲是地背斜形成的谷地,成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侵蚀,成为谷地。
3)乙地地质构造为向斜,判断依据是岩层向下弯曲,或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4)图中乙地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在乙地建设隧道易打出地下水;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故答案为:(1)谷地,山地,背斜,断层;(2)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侵蚀,成为谷地;(3)岩层年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可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涉及到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向斜中间岩层新,两翼老,背斜相反),以及背斜向斜可以不能用来做什么或者可以用来做什么,背斜可以建隧道,还是储油气构造;向斜适合建水库,良好的储水构造。该知识点易错一定要清晰知识点否则很难做好。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奥卡万戈三角洲(图中的A三角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

材料二: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区域图。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从外力作用角度描述A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2)据材料二,分析甲、乙两地区沙漠成因的差异。

3)据材料二,从聚落规模、聚落发展两个角度比较丙、丁聚落,并分析原因。

【答案】1)形成过程:A处的三角洲是奥卡万戈河上游流域发生水土流失,土壤被流水侵蚀进入河流,并通过流水搬运作用搬运至卡拉哈里沙漠北部的低洼地,由于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

2)甲地沙漠受到沿岸寒流影响,乙地沙漠则因为处于内陆(关键词),且受到周边高原的阻挡,水汽难以进入。

3)丁聚落比丙聚落规模更大,发展潜力(前途)更好;丁聚落附近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且有交通线路经过;丙聚落处于沙漠地区,水源不足,限制聚落发展。

【考点】外力作用与地貌,城市的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⑴读图分析,A处的三角洲是泥沙沉积形成。奥卡万戈河上游流域发生水土流失,土壤被流水侵蚀进入河流,并通过流水搬运作用,搬运至卡拉哈里沙漠北部的低洼地,由于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A三角洲。

⑵读图,甲地沙漠位于大陆西岸,主要受到沿岸寒流影响形成。乙地沙漠则因为处于内陆,且受到周边高原的阻挡,水汽难以进入,导致降水少,形成沙漠。

⑶聚落发展前景,首先从自然条件的优劣分析,条件恶劣,发展规模小,潜力小。读图,丁聚落附近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且有交通线路经过,交通便利。丙聚落处于沙漠地区,水源不足,限制聚落发展。因此丁聚落比丙聚落规模更大大,发展潜力(前途)更好。
故答案为:(1)形成过程:A处的三角洲是奥卡万戈河上游流域发生水土流失,土壤被流水侵蚀进入河流,并通过流水搬运作用搬运至卡拉哈里沙漠北部的低洼地,由于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2)甲地沙漠受到沿岸寒流影响,乙地沙漠则因为处于内陆(关键词),且受到周边高原的阻挡,水汽难以进入。(3)丁聚落比丙聚落规模更大,发展潜力(前途)更好;丁聚落附近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且有交通线路经过;丙聚落处于沙漠地区,水源不足,限制聚落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聚落发展的条件。读图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如读图,丁聚落附近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且有交通线路经过,交通便利。丙聚落处于沙漠地区,水源不足,限制聚落发展。因此丁聚落比丙聚落规模更大大,发展潜力(前途)更好。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为雅鲁藏布江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夏季分布状况,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雨量仅140mm,冬季盛行偏北风。

1)说出PQQR两段河谷地形的差异,并指出产生差异的因素。

2)说明QR河段沙洲形成过程。

3)分析甲地沙丘形成过程。

4)有人提议在R处筑坝发电,你是否赞同?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PQ为峡谷,QR为宽谷;岩石硬度;河流流速。


2QR段上游河流流速快,侵蚀力、搬运能力强,携带泥沙量大;QR段流速缓慢,泥沙沉积,形成沙洲。


3)(甲处上风向河床宽阔,)冬季枯水期大片沙滩裸露,偏北风将沙搬运至甲处,因山地阻挡,风速减小,风力沉积形成沙丘。


4)赞同理由:R处为峡谷,筑坝工程量小,上游为宽谷有利于储水(或: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不赞同理由:水量小,可能导致生态破坏(或: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考点】外力作用与地貌

【解析】【分析】(1)读图,PQ段河谷狭窄,为峡谷地形,QR河谷较宽阔,为宽谷地形。这种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岩石硬度与河流流速。岩石坚硬,侵蚀慢,反之,侵蚀快。落差大,流速快,河道窄深。反之,河道宽浅。(2)图中QR段上游河流流速快,侵蚀力、搬运能力强,携带泥沙量大。在QR段流速缓慢,携带泥沙能力小,泥沙沉积,形成沙洲。(3)读图,甲处盛行偏北风,上风向河床宽阔,冬季枯水期大片沙滩裸露,偏北风将沙搬运至甲处。受南侧山地阻挡,风速减小,风吹送的沙尘沉积形成沙丘。 4)从地形条件分析, R处为峡谷,筑坝工程量小,上游为宽谷有利于储水。简单说,具备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这一条件,所以赞同 。结合该地降水量,河流水量小,电站建设可能导致生态破坏,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所以不赞同。

【点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区域开发的条件。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洋县北部的华阳古镇,地处秦岭南坡腹地,境内的兴隆岭一带气候暖湿,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洋县东部的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属古板块结合部。全长约53公里,可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段浅宽,下段深窄,两岸山林茂密。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由浊变清,故黄金峡有过滤器之称。东汉蔡伦在洋县首先使用树皮制造出低廉优质纸张,受到汉和帝称赞,造纸术得到推广。下图示意洋县及周边地区。

1)简述黄金峡的形成过程。

2)说明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水质变清的原因。

3)从地形的角度分析兴隆岭一带被誉为西北小江南的原因。

4)简析东汉时期洋县发展造纸作坊的有利条件。

【答案】1)位于古板块汇合处,断裂发育,岩石破碎;经汉江水的长期下切侵蚀而形成峡谷。

2)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山高谷深,两岸森林茂密,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小,进入峡谷的泥沙少。

3)兴隆岭地处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冬季温暖;夏季风的迎风坡,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黄金峡、酉水溪等谷地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成为东南暖湿气流的通道,水汽更加充足。

4)山林茂密,原料丰富;河水清澈,水质优良;临近古道,便于外运。

【考点】外力作用与地貌,工业区位因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解析】【分析】(1)峡谷是长期流水侵蚀形成,由材料可知黄金峡位于古板块汇合处,断裂发育,岩石破碎,易受侵蚀。
2)由材料河道上段浅宽,下段深窄,两岸山林茂密可知,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山高谷深,两岸森林茂密,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小,进入峡谷的泥沙少。
3)从图中看兴隆岭位于秦岭以南的河流谷地,秦岭阻档冬季风,该地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冬季温暖;该地位于夏季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秦岭与大巴山之间的谷地呈西北一东南走向,成为东南暖温气流的通道,水汽更加充足。
4)造纸作坊的有利条件可从原料、交通、水源等方面来回答。
故答案为:(1)位于古板块汇合处,断裂发育,岩石破碎;经汉江水的长期下切侵蚀而形成峡谷。(2)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山高谷深,两岸森林茂密,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小,进入峡谷的泥沙少。(3)兴隆岭地处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冬季温暖;夏季风的迎风坡,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黄金峡、酉水溪等谷地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成为东南暖湿气流的通道,水汽更加充足。(4)山林茂密,原料丰富;河水清澈,水质优良;临近古道,便于外运。

【点评】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由材料河道上段浅宽,下段深窄,两岸山林茂密可知,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山高谷深,两岸森林茂密,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小,进入峡谷的泥沙少。

16.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c~图e中能正确反映图a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哪一个?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什么?

2)判断图a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哪一岸?并解释其理由。

3)若图a中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2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A. “U”型谷                        B. 喀斯特溶洞                        C. 河流瀑布                        D. 河口三角洲

4)若图a所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答案】1)图d;溯源侵蚀;下切。

2D岸;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3C
4)与左岸相连;因为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水流急,冲刷严重,因此在河口处沉积的泥沙与左岸相连。

【考点】外力作用与地貌,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河流上游,河流落差大,主要侵蚀作用是溯源侵蚀、下蚀。河谷形态是V形谷。河流溯源侵蚀,容易形成瀑布。根据凹岸、凸岸理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⑴读图,河流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河流落差大,主要侵蚀作用是溯源侵蚀、下蚀。河谷形态是V形谷。河道窄且深。能正确反映图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图4

D岸。读图,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根据凹岸、凸岸理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⑶若图1中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所示,河流溯源侵蚀,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河流瀑布,C对。“U”型谷是冰川侵蚀形成,A错。喀斯特溶洞是流水溶蚀形成,B错。河口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处,不会出现在河流上游。C

⑷若图所示河流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 ,水流向右偏。侵蚀右岸,左岸流速较小,侵蚀作用弱堆积。因此在河口处沉积的泥沙与左岸相连。
故答案为:(1)图d;溯源侵蚀;下切。
2D岸;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3C
4)与左岸相连;因为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水流急,冲刷严重,因此在河口处沉积的泥沙与左岸相连。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考查学生对流水地貌的形成和演化的过程。注重对能力的考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355c4e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d.html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备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地壳运动规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