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黄景仁《初春》

发布时间:2023-01-31 23:58: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说黄景仁《初春》作者:蒋寅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2年第04初春未觉毡炉暖,旋怀柑酒新。池台平入夜,原野渺含春。物外欣然意,风前现在身。中宵感幽梦,冰雪尚嶙峋。这是黄仲则(17491783)《两当轩集》保存的第一首诗,题下注癸未年起,即乾隆二十八年(1763)作,当时诗人十五岁。它未必是诗人最早的作品,但却是诗人愿意示人的少作。他愿意用这首诗来标志自己创作的开始,显然也认可了它的水准。据仲则自述:景仁四岁而孤,鲜伯仲,家壁立,太夫人督之读。稍长,从塾师受制义,心块然不知其可好。先是,应试无韵语,老生宿儒,鲜谈及五字学者,旧藏一二古今诗集,束置高阁,尘寸许积,窃取视,不甚解。偶以为可解,则栩栩自得。曰:可好者在是矣。间一为之,人且笑姗,且以其好作幽苦语,益唾弃之,而好益甚也。岁丙戌,常熟邵先生齐焘主讲龙城书院,矜其苦吟无师,且未学,循循诱之。景仁亦感所知遇,遂守弗去。(《自叙》)丙戌为乾隆三十一年(1766),仲则已十八岁,证以挚友洪亮吉的记载:性不耽读,而所受业倍常童。年八九岁,试使为制举文,援笔立就。(中略)君守训导君训,未尝学为诗。岁丙戌,亮吉亦就童子试,至江阴,遇君于逆旅中,亮吉携母孺人所授汉、魏乐府锓本,暇辄朱墨其上,间有拟作,君见而嗜之,约共效其体,日数篇。逾月,君所诣出亮吉上,遂订交焉。(《黄君行状》)可见在十八岁受教于邵齐焘之前,仲则做诗实处于暗自摸索阶段,尚未入门。但正像洪亮吉由衷佩服的那样,他天生就是个诗人,有着无师自通的异禀。在十五岁之前,他一定已有若干作品,只不过日后觉得不足以示人,都如古人的惯例,因悔其少作而删削了。那么这首《初春》究竟写得怎么样呢?应该说有稚嫩之处,但足以看出天才的苗子。初春向来不是古典诗歌热衷于选择的题材,因为这个时节没有太多吸引人的地方。说它是春天,却没有春风骀荡的怡人感觉;说它是冬天,又失去了冬天应有的慵懒。一般人没有多少喜欢初春的,除了刻意从岁月中捕捉诗意的骚人,他们会像观赏日出的人一样紧盯着春意的探头。有点让人诧异的是,十五岁的黄仲则,虽然还没有经历日后的世事沧桑,但品味初春,却已不像是少年应有的稚气,纯然一股老气横秋的感觉。倒也不一定是刻意做作,他似乎天生就是这么早熟,过早地怀着一种成人的心境。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首联两句立即就传达了一种不是少年应有的感觉。少年贪睡,即使中宵梦回,也不会在意炉火暖不暖,更不会因口渴而思酒。但少年黄仲则却已像个围炉贪酒的中年人,一面嫌炉火不热,一面馋想着将熟的新酒。而更值得注意的是颔联两句:池台平入夜是一个说不清要表达什么感觉的景象,似乎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同时又描绘了四周气氛的宁静,但可以肯定的是,形象具体的池台与意思抽象的构成了一种诗意的张力,衬托了下句的点题,使原本意致缥缈的含春变得生动可感——不是本身可感,而是原野蕴含着春意这不易言传的勃勃生机变得清晰可感起来。不是么?初春若有若无的春意,正需要借助于某些景象,触动并伸展我们的感觉,才能体会。颈联两句更是典型的少年老成模样。《癸巳除夕偶成》忧患潜从物外知物外,不意在十五岁的少作中即已出现,只不过此刻诗人从物外感知的是初春的欣然生机,而不是忧患。但遗憾的是,对句风前现在身,过于头巾气,过于老气横秋,也有点像是玩深沉的味道,显得没什么生趣。没办法,若非稚笔,就是天生多愁易感的品性作怪。更可能是后者吧?即使在青春年华,即使是充满期待的春夜,仍摆脱不了对生命、对季节的感伤。日后沉重的生命体验,似乎已隐见于这篇压卷的少作中。你看,写着写着不就由欣转戚、由乐而悲了么?诗一直写到尾联,才点明它是一个倒叙的结构,中宵感幽梦乃是诗意真正的开端。不难想见,诗人的幽梦没什么值得回味的内容,对初春片时的感动也不曾唤起他有所期待的欣悦。冰雪尚嶙峋恰似一通过早得知的飞机晚点的消息,除了让人品尝更长的失望和无奈,没有别的意义。而它出现在诗的结尾,也只能视为一个意旨不太清晰的象征,一种对未来前景黯淡的朦胧预感。所以说,这首诗读起来给人很复杂的感觉,说它深,还有点为赋新诗强说愁的稚气;说它浅,似乎又别有寓意。总之,诗人早熟的感觉和不失老到的遣辞造句,让人不敢轻易将它视作年轻幼稚的作品。正像我们面对一个天才少年,绝不敢轻视他的智力和理解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0e472e1aa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0.html

《说黄景仁《初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