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2-08-19 22:50: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的构建

冯杨阳1,臧金霞2,王浩绮1,王浩1,朱大伟1,王丽娟1

(1、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2南京工业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南京 211800

摘要: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加速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我国工科高等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认真研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积极探索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是进一步推动我国工科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

科技创新在人类发展历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 一个国家没有科技的强大就没有国力的强大, 没有科技的创新就没有国家的发展以及长久生存下去的动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主题。高等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 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是检验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广义上指课堂以外的一切科技活动。其主要形式包括两类:思想、思维创新和实物、成果创新,无论哪种形式,科技创新活动都是学生充分发挥创新精神的过程,也是学生系统考虑各方面因素独立开展工作,锻炼能力的过程。

高校教高等院校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技与人文精神,提高自身素质。科技创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动力,人类的发展史就是科技创新不断进行的历程。因此,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时代的主题。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可以让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和创新愿望,促使他们追求科学、追求真知,从而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

当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创新越来越凸显出学科交叉、融合、综合性的特征,多人合作完成一项工作的比率较高。因此,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可以让他们感悟其中的人文内涵和道德意义,体会工作中应具备的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从科技实践与人文两个方面增强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虽然全国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对多元知识的融合能力,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但大部分学校的创新活动仅仅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的组织和长期的物质支撑,规模小,分散且不稳定,学生的创新能力较低。

1、部分学生对科技创新认识不够,缺乏参与积极性。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课业学习中,较高的关注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较多的考虑成绩、奖学金、入党等现实问题,而作为创造性学习的科技创新活动没有列入正常教学培养目标和考核内容,造成学生认识度不高,参与积极性也不高。同时,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动手能力与运用创新技能方面比较薄弱。学生不善于利用学校的综合平台,大多知识面窄,不能融会贯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机械、片面、孤立的看待各科知识的结构,致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呈直线式,缺乏灵活性、全面性和深度性,在作业、实验、论文中缺乏创新

2、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有着传统的惯性思维,不愿也不敢突破前人的思维定势和传统继承模式,高校教师的教育理念与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差距悬殊。教师固守课堂,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学生以接受知识为己任,教师是主体,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体,跳不出传统教育内容上的依靠基础知识讲授的模式,学生成了知识的“贮存器”,人云亦云的“继承型”人才而非创新型人才。

3、创新机制不完善。在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中,缺少引导和推进创新的长效机制。很多教师由于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大,再加上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教师没有精力也不愿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科研经费配置不合理,学术等级思想严重,使一些创新项目因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难以开展;学校相关的奖励政策部明确、不完善,使学生看不到参与创新活动对自己发展的重要性而缺少动力。

三、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1、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夯实学生科技创新基础。创新要有浓厚的创新意识,要把“授业”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为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提升教学质量。一直以来我院以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工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生物化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积极建设“生物化学教学开放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等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在此基础上融合生物、化学、工程学科,面向产品与过程,以工业生物技术为主线,构建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训的教学体系。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设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专业教学实践、培养工程设计实践能力的工程实训教学以及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创新实验教学等系列课程。将科研与教学有机融合,将教学成果转化为实践创新教学内容,将技术发明专利转化为实验教学装置,把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信息、动态及成果引入课堂,加强学生对最新进展的了解,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的转变。

2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一有效载体的潜移默化、覆盖渗透作用,营造适应大学生成才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我院结合学科科研特色,通过组织构建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等为龙头,以“生化导航”学术讲座、本科生科技论坛等为基础的金字塔型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体系,提高学生的对科技创新学生活动认同感、归属感。同时多渠道多形式地大力宣传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从事和参与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在某些专业试点增加“创新”学分,从政策层面鼓励学生在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敢于怀疑、勇于挑战”的思想。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实用性更强,在整体上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3、完善创新系统,形成长效机制。创新实践是一个将教师、学生融为一体,以科技创新实践为主体的平台。要有一套完整的机制,才能有长足的发展。因此学院一方面从二年级开始组建了校院两级本科生学术科创班,实行导师负责制下的课题组管理教学模式,改变用传统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僵化的评价学生、压制学生个性发展的弊端,通过采用“问题——学习法”的互动模式进行教学培训,由导师提出题目学生通过图书馆等资源查阅资料组织内容到课题组成员讨论、交流导师最后点评,并且规定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加分的最低标准。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大大调动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参与科学技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学院积极鼓励并引导教师广泛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并出台《本科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政策,在教师个人教学工作量、评优晋级等方面给予充分的量化考虑,要完善教学科研管理体制,有力保证了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持久有效地运转。

学院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主线,结合学院教学科研特色,积极构建了以“挑战杯”等全国学术科技竞赛为龙头,以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为内容的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化、常态化、特色化、精品化、导师化”的长效机制。5年来,11位学生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论文,本科生共发表学术论文86篇,在全国挑战杯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全国、省级以上奖励19项。

参考文献:

[1] 杨琳.大工程观背景下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工程素质的培养[J].江苏高教.20062:100~102

[2] 焦德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6):55~56

[3] 刘国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J].河南教育(高教版).2007712~13

On develop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latform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Yangyang Feng1, Jinxia Zang2, Haoqi Wang1, Hao Wang1, Dawei Zhu1, Lijuan Wang1

(1. College of Bio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2. College of Political Educ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800)

Abstract: It is a priority and top priority work for our engineering educ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speed up their training creativity. By studying the factors which are contributed to college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and exploring effective ways that could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ca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n engineering be promoted, which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develop in a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scientific way.

Keywords: engineering studen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raining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e08c60e581b6bd97f19eaef.html

《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的构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