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

发布时间:2017-03-23 12:06: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诗文对照的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了解并有条理地讲述古诗创作背后的故事。

2.学生能借助课文内容,能说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通过对比读、想象画面等方法,能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3.学生能在读文悟诗中,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

4.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积累思乡诗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借助课文内容,能说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能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2.学生能在读文悟诗中,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

【教学设计】:

一、解题导入,整体感知古诗

1.屏幕出示两首思乡诗,指名朗读,齐读。

2.揭题:这两首诗都饱含着浓浓的思乡之情。李白的思乡之情就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安石的思乡之情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属于王维的思乡之情是——(指读课题)

3.这里的“佳节”指的是——(九月九日重阳节,那是一个美好的、团圆的节日。在这样的节日里加倍地思念亲人) 再齐读课题,读好它。

4.这个课题出自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出示古诗卡片) 指名读,读准字音。 (你读得字正腔圆,还读出了节奏。)再指名朗读。齐读这首诗,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诗的节奏来。

(出示标节奏后的古诗)

相信学习课文后你会吟诵得更好。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诗人王维的内心,细细品味诗人为什么会“每逢佳节倍思亲。打开课本,看看诗句,读读课文,找出为什么会“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句子,用括号括出来。

评价:每一自然段都不要放过,答案就藏在文中。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划得也很仔细。

             

2、诗文对照,读中解疑。

(一)细读第一自然段   

1、你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到思亲的原因了吗?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能说说你找这句话的理由吗?

·15岁那年 15岁,小小年纪,现在的话还是个上初中的孩子,需要爸爸妈妈的关心,爷爷奶奶的疼爱。可王维,那时就离开家乡,诗人少小离家怎能不思念亲人?(板书:少小离家)

·两年 我们来算一算,一年365天,两年那可是七百多个日日夜夜啊!分别的时间太长了,没有电话,没有网络,能不思念家乡吗?

·他 独自一人在外求学,孤零零的。

. 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 陌生城市,陌生的人,一切都是陌生的。

2)带着我们的理解,带着对亲人深深的思念,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2、同学们这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齐读)

3、你能联系句子说说什么是“异乡”吗?

指导朗读。

(1)少小离家,王维独自一人在外求学,生病时,没人(照顾),悲伤时,没人(安慰),甚至高兴时,也没有人分享(他的快乐)。这些,难过、伤心,孤单,都藏在“独”这个字里了。你能读好这行诗吗?(指名读)评:孤零零的;缺少人陪伴多冷清呀

(2)一个独字,两个异字,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王维的孤独与寂寞,我们一起读。过渡:少小离家,只有孤独与寂寞作伴,所以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一个原因。在第二自然段中你找到让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原因了吗?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词卡:欢度节日)评:真棒,一下子就找到了。家家户户在欢度哪个节日呀?

1再读课文第2自然段,人们是怎样来欢度重阳节的? 快速浏览课文,交流。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2、重阳节是个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大街上可热闹了。读读下面这句话,你从哪个词感受到这种“热闹”,似乎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交流(1)兴高采烈

* 兴高采烈(词卡)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高高兴兴、喜气洋洋、喜出望外、精神抖擞)。

2)扶老携幼(词卡板贴)

* 老老小小团聚着,多么热闹,(指名读)一家几代人欢聚在一起,多么幸福(指名读)!

* 齐读,评价:人间最幸福的莫过于团圆了。

(3)登高游玩(词卡板贴) 这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重阳节还有什么习俗?

4)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热闹的词语。齐读

* 评价:大街小巷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到处都充满了人们的欢声笑语。

3、此刻的王维,身处热闹的佳节,却是——出示:背井离乡 举目无亲 冷冷清清 孤孤单单(齐读词语) 那份孤独还不够,引读——

4、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维,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男生读热闹的句子,女生读王维孤单的句子。

5、此时此刻,深深的思念加倍地萦绕着他,人们越是团聚、高兴,王维就越觉得(孤单),越思念(家乡亲人)。这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评价:)

(1)诗句中的“倍”字就是更加的意思

2)今又重阳,合家团聚,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王维触景生情,他怎能不会——每逢佳节倍思亲。

过渡:触景生情,又使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还有什么原因使他“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细读第三自然段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1、你找到了课文的第3自然段,这段中有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圈一圈。先是——

2 [以前  1)王维在家时怎样过重阳节的?指名读

2)读着句子让我们感到他——高兴。谁再来读出这份高兴来。

3)可是,那是曾经的快乐,已经很遥远了,带着深情的回忆女生读,带着无比的向往男生读。

3、[如今]1 如今的王维孤单一人,身处长安(指板书),他在山的这头;而家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两地隔着高高的华山,还有漫长的路途,相隔很远,有千里之遥,要是走的话,得走1个多月呢。这真是——板书: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指导读)

2)文字能读出感情,这里的省略号也能读出情来呢,这里的省略号它包含着什么?

   * 这里的省略号也多么像一条长长的思念小溪,缠缠绵绵翻山越岭,带着诗人回他魂牵梦绕的家乡。可是此时,诗人只能长叹:“如今,我们……”

4、[此时此刻]想起了过去欢聚的快乐,想到现在不能欢聚的无奈,还想到——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1)看,(出示:兄弟图)王维的兄弟们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他们有千言万语要对王维诉说,——他们会对王维说些什么呢?(三位学生)

2)这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谁来想象着画面,读好这句诗?。少了一个谁?

细读第四自然段  

少小离家的王维在重阳节这天看到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场面,触景生情,他想到了以前,如今,想到很多很多,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用书上的哪个词表达?(板书:思绪万千)于是,他提起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就让我们当一回小王维,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情来吟诵这首诗。

小结:

三、诗文对照,再悟乡情

1.同学们,15岁的王维孤身一人,作客他乡,这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

2.重阳节,家家户户欢度在一起去登高游玩的情景让王维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3.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王维想到兄弟们肯定和往年一样,头插茱萸,携手登高,嬉笑欢乐,可独独少了自己一个人,这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将自己浓浓的思念,凝于笔端,仅用28个字就简洁、凝练写下了这首思乡名诗。让我们把它牢牢地记在心间。

四、拓展升华,体会“思”之切

1.王维仅仅在美好的重阳节思念亲人吗?不是,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亲人。他想啊,念啊,曾经这样问过来自故乡的友人。出示《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配乐师朗读。简单解释诗句:朋友啊,你从家乡来,应该知道家乡的事情。你来的那天,有没有看到我家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

3.学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仅仅想问家乡的梅花吗?他还想问什么?指名交流 一草一木总关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时,连家乡的梅花也深深地思念啊!轻轻地吟诵这首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读懂。

4.配乐指名朗读,齐读

5.所有的这些都凝成了一个字——板书:“思”,如今王维的这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已成了经典,成了千古流传的名句,所有远离家乡的人都会这样深情地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

五、课后作业:

1、结合课文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2、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并能默写。

3、积累思乡的诗。

六、板书设计:23每逢佳节倍思亲

少小离家

触景生情

天各一方

思绪万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fd4fe3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3.html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