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发布时间:2013-04-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学习目标:
1、流利诵读,欣赏和背诵每首古诗。
2、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3、理解每首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 学习重点:
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2、领悟诗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授课时数:一课时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
自学提纲: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解题。
2、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熟读本诗,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4、这首诗以什么为顺序?
5、作者在诗中给我们描绘了哪些画面?通过读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李贺,字长吉,世称“诗鬼” 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愁苦多病,怀才不遇,抑郁不平,27岁去世,存诗240首。
写作背景: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加剧 ,李贺生活的年代正好是朝廷讨伐叛军最激烈的年代。一个柔弱之躯,虽没有上过战场,却能写出撼人心魄的诗篇,全凭丰富的想象。 标题中的“行”是标明诗的体裁,乐府的一种。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钱塘湖春行中》的“行”与《雁门太守行》的“行”不一样,前者是行走。 2. 读准下面的字音
cuī níng yān zhòng xié
霜重 提携 jī sài sāi 塞满 羁旅 塞上 sài 边塞 sè 闭塞
3朗读、赏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音调、节奏和感情。 悟诗情: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品抒发的感情; 明确主题:
描绘一场边关战争,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
英雄气概和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 明确:一、二句“紧张,壮烈” 中间四句“凝重,悲壮”

最后两句“坚定,豪迈” 3)齐读(要求读出韵味,体会情感) 4、以时间为序。
【全诗以时间为序,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战斗场面;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
5描绘了三个军旅生活画面: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在黄昏前,写战场的厮杀,血流成河的悲壮画面;一个在夜晚,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其中“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情壮志。 看到了,感受到:
黑云——使人联想到大敌当前的形势,形势紧急; 金鳞——戒备森严,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
燕脂——更浓的紫色透出肃杀之气,仿佛战士的鲜血染成。 红旗——红旗半卷,写出行军的诡秘。
这是一副壮美的画卷,作者用浓烈凝重但并不张扬的色彩“黑”“金”“紫”“红”勾画出苍茫悲壮的画面。 听到了,感受到: “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 问题探究:
1)首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简要赏析“压”字的妙处。
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 来形容什么?
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压”字,一字传神,形象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的,守军将士处境的艰难。
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 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2)简要赏析“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开”字的妙处。
“开”依次排开之意,见出战阵井然有序地次第排开,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与“摧”字相对,下笔劲拔,雄姿杰出。更反衬出边防将士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神。 (3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诗人抓住“红旗半卷”这一军中特有的标志描写进军的速度——快。
“半卷”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位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红旗“半卷”是为乘夜偷袭敌营。抓住战鼓“声不起”写寒冷至极,进而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再现了作战的地点和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情景。 5)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点明主旨,抒写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怀。
(这两句诗运用典故,意思是说为了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将士们愿意手提宝剑誓死保卫祖国的边疆。在这里,诗人交代了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原因。

6)李贺为我们描绘的战地图景,声色俱备,请同学们标出呈现色彩的词语,传递声响的词语,观其色、闻其声,进而感受诗中的形象美,谈出你的感受。
(学生讨论,谈感受。 师归纳:
黑云——使人联想到大敌当前的形势,形势紧急; 金鳞——戒备森严,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
燕脂——更浓的紫色透出肃杀之气,仿佛战士的鲜血染成。 红旗——红旗半卷,写出行军的诡秘。 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
小结
本诗有声有色地描写了从白天到夜晚的战斗全过程。景物鲜明,色彩凝重,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气氛,一方面讴歌了将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自己誓死报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0分钟)
1、诗人以( )隐喻敌人势力的强大与猖狂,以( )隐喻将士的英勇不屈。 2、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悲壮和残酷的句子是: 3、写黑夜行军,投入战斗的句子是:
4、全诗的主旨句是哪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5、背诵全诗。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 1、默写全诗
2、积累关于描写战争的诗词名句
板书设计: 首联:敌军围攻,守卫森严。
颔联:号角满天,战斗残酷。 以色示物 颈联:夜半偷袭,战斗又起。 以声感人 尾联:报效君王,甘愿身死。

《别云间》
一、 导入新课
【背景简介】
《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上海松江县,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一、知识预习 1【作者简介】

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部)人。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

2、解释下列词语。
【羁(jī)旅】长久漂泊外地。
【云间】即今上海松江西部,是作者家乡。顺治四年(1647,他在这里被逮捕。在对故乡的依恋外,诗着重地写他抗清失败的悲愤与至死不变的决心。

“三年”句:作者自顺治二年(1645)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区,至顺治四年(1647,共三年。

【南冠】古代南方楚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俘,晋侯见他带着楚国的帽子,问左右的人“南冠而絷(栓,梱)者,谁也?”官吏回答:\\\\\\\'人所献楚囚也。”此处指被清兵逮捕。
“毅魄”二句:是说死后,仍将抗清。 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已灵,魂魄亦兮为鬼雄”
【灵旗】古代出征时所用的一种战旗。这里指后继者的队伍。 【泉路】黄泉路,死路。泉,黄泉,置人死后埋葬的地穴。 【毅魄】坚毅的魂魄。 二、说出这首诗的大意。
三年中都是长久漂泊在外地的游子,现在又变成了俘虏。大好山河却使我流下无限之泪,谁说过天地是宽阔无边的呢! 已经深知为国牺牲的日子临近了, 但是想要和家乡告别却难而又难。 在我不屈的魂灵回来的日子里,好似已经看见招引亡魂的旗帜。 三、课堂探究

1.“今日又南冠”句中的“又”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明确:表现了诗人无限伤痛与遗憾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 2“无限江河泪,谁言天地宽”一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已沦丧,还怎能说天地宽!一个“泪”字,一个“言”字,表达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 3.是因为面对死神而流泪吗?
明确:不是,是因为祖国沦亡,山河破碎,民族多难,壮志难酬。 4.“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 明确:必死的决心与难舍故乡亲人的情怀。 5.品读“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两句,赏析诗句中所表达出的英雄气节和豪迈情怀。 明确:诗人将满腹哀怨化为一腔怒火,即使成了鬼魂,还要归来从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义。这是一种生命已止、战斗不息的精神,是个人立场的鲜明表白!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抗清精神,和对抗清事业后继有人的坚定信念。
6. 《别云间》中哪些词语表达了作者为抗清而死的决心和意志? 明确:有“泉路”“毅魄”“灵旗”几个词语。其意义都与‘死后”有关,不过没有丝毫的畏惧,更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抗清事业的悔恨,而是充满了战斗的豪情、英雄的气概。 7《别云间》中哪两句用奇特的想象抒发了革命到底的豪情。 明确: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8《别云间》一诗的题目有何深刻含义?

明确:从字面上看是别故乡,而诗人内心是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一条龙,从此将要从云间消失了。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亡国之痛,壮志难酬的悲愤,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炽热的爱国之情。(注:画横线部分是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精神


《别云间》
①你认为别云间,除了别故乡,还有其它意思吗?
诗人内心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一条龙,从此将要从云间消失了。 ②首联充满了一种什么感情? 悲苦感叹。
③为什么诗人觉得天地不宽广?
祖国山河沦陷敌手,自己本欲振翼搏击,谁知落入罗网,所以顿觉天地变窄了。 ④别故乡难,在何处?
事业未成,老父殉国,老母尚在,妻有身孕,自己又将踏上死亡之旅,怎能不无限留恋。 ⑤最后一联,使全诗格调起什么样的变化? 由悲而壮,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的冲天豪气。 ⑥整体上,这首正气歌饱含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爱祖国,爱家乡,为之奋斗而视死如归。
三年羁旋客,今日又南冠。 回忆征程,放眼河山。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落入罗网,悲苦感叹。 爱祖国爱家乡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由悲而壮,无限眷恋。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视死战斗,冲天豪气。 五、齐诵两首诗。
六、布置作业:整理笔记,翻译两首诗。背诵两首诗。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情况:
1、这两首诗在古诗中叫做什么格式的诗?
律诗。前一首像七律,但不是律诗,“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后一首是五律。
2、律诗的形式怎样?

由四联构成,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共八句,中间两联各自对偶。基本双句押韵。
3、请回忆两首诗的作者、年代、作品选自的篇目等知识。(除幻灯片之外,教者可口头介绍一些情况。
《雁门太守行》
①你觉得诗人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诗歌意境?
一场边关战争的意境。 ②既写“黑云压城”,又写“甲光向日”,矛盾吗?
不一定是实写,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想像之词。云缝中透射一缕阳光也是可能的。
③你觉得这一派边塞风光可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壮美;苍凉、悲壮。
④景色的描写为下面写战争渲染了一种形势? 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⑤歌颂了哪两方面的守边将士? 城内、城外。
⑥这首诗意在歌颂什么?
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兵临城下,紧张危急,披坚执锐,严 悲壮苍凉: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阵以待。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半卷红旗,潜师夜袭,勇往直前,保
歌颂英雄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卫边疆。


《别云间》
①你认为“别云间”,除了别故乡,还有其它意思吗?
诗人内心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一条龙,从此将要从云间消失了。 ②首联充满了一种什么感情? 悲苦感叹。
③为什么诗人觉得天地不宽广?
祖国山河沦陷敌手,自己本欲振翼搏击,谁知落入罗网,所以顿觉天地变窄了。 ④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事业未成,老父殉国,老母尚在,妻有身孕,自己又将踏上死亡之旅,怎能不无限留恋。
⑤最后一联,使全诗格调起什么样的变化?
由悲而壮,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的冲天豪气。 ⑥整体上,这首正气歌饱含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爱祖国,爱家乡,为之奋斗而视死如归。


三年羁旋客,今日又南冠。 回忆征程,放眼河山。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落入罗网,悲苦感叹。 爱祖国爱家乡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由悲而壮,无限眷恋。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视死战斗,冲天豪气。
五、齐诵两首诗。
六、布置作业:整理笔记,翻译两首诗。背诵两首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99b241c866fb84ae45c8dff.html

《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