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教案

发布时间:2019-03-05 20:30: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苍南县钱库二小 陈晓晓

教材分析: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1课,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写的童话。文本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当我第一次读课文时就被这只重情守信的小鸟感动的落泪。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它通过小鸟和树、树根、大门、小女孩这四组对话诉说了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设计理念:

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重点是促进师生、自我、生本三种对话方式的生成。同时,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共同享受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以及有形的奖励奉献给他们,激发他们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间的情谊”有所感染。

教学难点: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具准备:PPT课件一个

教学过程:

一、 看图读文激情

1、(呈图,播鸟声)同学们,眼前的这片绿树林,我们读到的是绿意葱茏、生机盎然、鸟语花香、空宁和谐的美。就在这里生活着这样一对好朋友——小鸟和大树。听,美丽的小鸟正坐在大树上动情地为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条深深地陶醉其中,多温馨的一幕啊!谁愿意为大家来读一读?(出示第1节)

2、多么和谐、美丽的画面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齐读,一读,读出好朋友,二读,读出朝夕相处)。

3、师过渡:多么欢乐的时光啊!可是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鸟儿必须离开大树,飞到南方去。于是大树对鸟儿说——(师引读第2节)

4、好朋友就要分别了,想象一下,和同桌演一演鸟儿和大树的道别,试试吧?

师过渡:鸟儿和好朋友大树依依惜别,他们还能见面吗?大家想知道关于这对好朋友接下来的故事吗?

二、 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那就请同学们打开书本51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514小节;尽情的和课文交流、对话。

2、交流读书心得。

读着读着,你有什么话想说吗?你的感受、你的疑问,你的收获都可以。

3、小结:同学们的问题很多,感受很多,你们真了不起!第一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了。让我们继续与课文交流、对话,也许你刚才的疑问,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得到大家的共鸣呢!

三、 品读课文,倾心对话

1、经过一个别离的冬天,春天来了;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原野上、森林里,冰雪融化。鸟儿回来了,她带着自己的希望回来了。你知道它现在的希望是什么吗?

2、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板书:把歌声献给好朋友)

3、鸟儿要实现他的希望——把歌声献给好朋友,本是轻松、愉快、美好的事情,可在今年的春天,在这希望的季节,她的希望却一下子无处播种,那是因为——(生:树不见了。)

4、短短几个月的别离,带给他俩的是沉寂与孤独,他们多么盼望早日相聚,继续过着“你唱歌来我来听”,的幸福生活呀!可眼前好朋友却一下子不见了,你说她此时的心情是——(生交流)

5、读好三句话

1)这种心情全然体现在这三句话,(出示句子)。请大家看着屏幕自己练一练,好好感受,想想该怎么读。(自由练读)

2)那一声声急切的询问,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深情。读着读着,谁被小鸟的真情感动了。出示其余角色应答语言,一问一答结合读。

3)引读。找不到朋友大树,小鸟都快急疯了,让我们再来读这三句话,体会小鸟的这份焦急。

6、读好承诺话语。

1)不管是深远而陌生的山谷,还是略显喧嚣的村子,都无法割舍他心中的希望——把歌声献给好朋友;同学们,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的希望一直向前?生:——

2)是呀,就是这临别时的约定!让我们再来听听。指名读。

3)激情引读。

7、想象说话

简简单单的话语却饱含着深厚的情意,谁来说说?(字幕)

鸟儿说:“好。我明年一定回来,不管(即使) ,我都给你唱歌。请你等着我吧!”

8、回味无声的语言。

1)有了这股力量,鸟儿不惜长途跋涉的远行,他一次次地寻觅,一次次地询问,一次次地重振精神,继续前行。当他再也见不到昔日好友的真面孔时,他只能把自己的希望定格在这一瞬间(呈图、配乐),现在你们都是这只守信、重情的鸟儿,你正在一眼不眨地盯着它,透过这灯火,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

2)这就是当时的情景,出示句子齐读,读着读着你又有什么问题了?

师:有这么多问题呀!这样吧,让我们互相之间尽情地交流对话,可以提问题,也可以解答别人的问题。

3)围绕两次的看展开讨论:如果说前一次是——,那么后一次是不是同样的情感呢?

4)说得真好!两个“看”当中包含了小鸟多少深情和留恋呀!同学们,这时你们就是小鸟,你们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你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大树。此时此该,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

5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多么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记住他的名字——生:去年的树(读题)

四、 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其实我们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比如说,对伐木人有什么话?还有其他的,你想对谁说,就对谁说。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交流(大树、伐木人、作者等身份,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

五、 回归课题、升华理解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六、 课外套餐延情

1、书写课后感;

2、搜集有关友情、诚信的文章进行阅读。

板书:

去年的树

友情 诚信

把歌声献给好朋友

[ 教学反思 ]

通过今天这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两点收获:

一、 预设生成——相逢何必曾相识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因此,课堂上的“旁逸斜出”,相逢又何必曾相识呢!课堂上,学生的困惑就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就是我们老师的机遇。抓住它,才能生成一份美丽,收获一份别样的惊喜。

在《去年的树》这一堂课即将结束时,我问学生:“学了文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对话”将自己学了文章后的一点收获和反思表达出来。而大部分学生都能有自己的收获。而在最后一个学生时,他却问出了自己这一堂课始终存在的疑问:“课文为什么取名为‘去年的树’?”其实在第二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时,这个孩子就已经把问题提出来了。而我自己对于这个问题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对学生进行讲解,就准备让它带过了事。没想到最后,他还是问出来。我见不能再回避了,就请学生结合自己学了课文后的感受来说。而学生的回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们不但讲得头头是道,还更进一层的讲出了鸟儿和大树之间的友情是相互的、是双方的,他们甚至还体会出了,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当孩子们讲到这儿,我不禁庆幸自己没有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要不然就不可能听到孩子如此精彩的感悟了。

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为了珍贵的时间,为了自己的教学节奏,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时总是在学生说出了自己想听到的、或者听到了自己意想中的回答,我们教师就已经满足了。学生意犹未尽的表述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生成的闪现在教师的大手一挥中,荡然无存。如果此时我们再给学生一分钟,或者为学生送上你期待的目光,抑或侧身附耳那么一下……学生许多独特的见解就会涌动。

课堂上,清醒自己的世界不如醉心于孩子的天地。

二、 情感体验——无心插柳柳成荫

一篇课文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它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散发出生命的活力,洋溢着迷人的芬芳。过去的教学中,往往充斥着“老牛拉破车似的教学节奏,懒婆娘裹脚布似的教学语言,贴标签似的生拉硬扯,支离破碎的分析,陈陈相因的教学定式。”《新课标》提出了三维目标,让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更要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在《去年的树》这堂课中,原本希望学生能对两个“看”字有比较深刻的感受,设计了两次的说话练习,谁料学生对此兴趣并不深厚。孩子是最坦白的,没兴趣自然无动于衷,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倒是无心插柳,一片绿阴,课堂的最后“让学生以读者的立场来说说有什么话想对谁说的”得到了最好的阐述。先来听听孩子们的心声:

我想对小鸟说:“你不要太伤心了,你的好朋友大树也会希望你能快快乐乐的。”

我也想对伐木人说:“你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砍伐了树木,可是你们知道吗,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美好生活被你们破坏了。如果你们不停止你们的行为,继续破坏环境的话,大自然会惩罚你们的。你看,就像现在的沙尘暴一样。人类呀,人类,快醒醒吧!”

我想对小鸟说:“你真棒!你是世界上最讲诚信的朋友。同学们请记住:友谊是毕生难觅的一宗珍贵财富。”

我想对大树说:“大树,你有小鸟这么一位重情守信的朋友,你应该死而无憾了。”

我想对小鸟说:“你不要太伤心了,其实你的好朋友已经为人类做出贡献了。它用自己点燃了光明,照亮了大家。”

我有个问题想问作者:“你为什么把题目叫做‘去年的树’而不叫‘今年的鸟’呢?文章不是都在写鸟儿吗?这是我一直不明白的?”

……

正是因为学生完全进入了文本,才会有如此深刻的感受呀!他们真切的感受到了诚信和友情,甚至还从中窥视了环保、奉献,这是属于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爱因斯坦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的知识、技能是不行的,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学作文不如学做人,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一群没有灵魂的“作家”,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完整的人,语文教育更是如此。

语文,清醒于字字句句的传授不如醉心于情感的畅游。

在情感型课文的课堂教学中,我也有一个疑惑困扰至今,那就是:老师引导性话语的度该如何把握?如果教师引导的话语过少,我觉得就不能很好的创设文本的情境和氛围;如果教师引导的话语过多,又会让人产生一种教师牵得过牢的感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6ee9a21aaea998fcc220e30.html

《《去年的树》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