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历史专项选编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至尊解析版

发布时间:2020-04-15 13:17: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历史专项选编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至尊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还是权衡利弊的场所.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那么纠绳,大那么伐鼓号于众〞.这说明黄宗羲〔  〕

A. 主张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B. 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
C. 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D. 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

B

权力制衡机制强调权力部门之间的制约与平衡,但材料只是提到学校的作用,故A不符题意;
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那么纠绳,大那么伐鼓号于众〞,这是强调学校对社会问题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故B正确;
近代民权意识,主要是人们争取自由、平等的权力,但材料与此无关,故C错误;
材料也没有显示学校培养实用人才的信息,故D错误.
应选B
此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重点是明清儒学的代表人物和思想.
此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明确权力制衡、社会舆论、近代民权意识、实用人才在内涵上的区别.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记载:〝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据此可知作者

A. 主张复古格守臣道 B. 对君主制度的否定
C. 提倡君臣共治天下 D. 反对传统君臣之道

D

此题考查黄宗羲思想主张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是对传统君臣之道的批判,由所学可知黄宗羲反对传统的君臣之道,因此D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错误,材料信息并非反对君主制度,可以排除;C项说法材料信息表达不出,可以排除。应选D

黄宗羲、顾元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 批判君主专制 B. 反对经世致用 C. 提倡自由平等 D. 主张学习西方

A

A、三位思想家都主张反对君主专制,正确;
B、明末思想家都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排除;
C、提倡自由平的,D、主张学习西方,不是三位思想家思想的共同之处,排除;
应选:A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作为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他们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反对君主专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想象,顾炎武主张〝众治〞的主张,王夫之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
此题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考查背景,考查对其思想共同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

A.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B. 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 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 表达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D

由已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的出现背景经济上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阶级上是新兴市民或城市工商业者阶层的壮大,故D正确;
A的表示不合适,因为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几乎没有实践,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不大,真正对中国近代化产生巨大影响的是西方启蒙思想,排除;
明清之际民主思想既有〝不脱儒家思想理路〞的一面,又有创新和突破的一面,故B错误;
C表述不合史实,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主体是传教士,因此其不可能传播民主启蒙思想,排除.
应选D
此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
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是民主思想产生的政治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是其产生的经济原因.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作用.

梁启超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为一部〝怪书〞,它〝的确含有民主主义的精神,虽然很幼稚,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黄宗羲思想很幼稚的根本原因是

A. 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 B. 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
C. 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 D. 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A

此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运用的能力和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末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发展缓慢,极其微弱,这导致了建立在新经济基础上的思想观念非常的不成熟,故A项正确;B项不是新思想不成熟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要从经济上考虑;CD项也不是从经济上进行的分析,排除。应选A

中国古代史学家多以封建制和郡县制来划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顾炎武希望〝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这反映了顾炎武〔  〕

A. 呼唤圣人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B. 以地方自治反对君主专制
C. 探索治国之道具有复古倾向 D. 借封建宗法精神实现治世

B

题干材料〞封建制〝指的是〞分封制〝,从题干材料〞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可以看出顾炎武主张以地方自治反对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ACD三项题干材料都不能反映.
应选B
此题主要考查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顾炎武提倡〝利国富民〞,并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他所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口号,意义和影响深远,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顾炎武主要思想主张的理解.

清中期学者戴震指出: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材料表达了当时思想界〔〕

A. 理学抛弃传统而受到批判 B. 理学日益背离了人性之道
C. 反君主专制思想继续发展 D. 出现〝兴欲灭理〞的思潮

B

此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反映了理学将天理与人欲相对立,扼杀了人的正当需求,违背了人性之道,故B项符合题干要求;题干未表达理学对传统的抛弃,排除A项;题干未表达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排除C项;D项与题干主旨矛盾,排除。应选B

〝近数十年,士大夫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其风气实定公〔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开之。〞材料反映的〝风气〞指的是〔〕

A. 变法图强 B. 民主科学 C. 经世致用 D. 尊孔复古

C

此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士大夫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其风气实定公开之〝强调经世致用,故C正确; ABD材料未表达,排除。应选C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

A. 陆九渊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D

根据题中材料〝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可知主要意思是世界万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
排除ABC、项.
应选D
此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具体考查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
此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重点考查对基本历史史实的记忆以及理解文言材料的能力.注意对四大思想家主要思想的准确记忆.

〝以史为鉴,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致力改革社会现实;有求实精神,注重实践和实证,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有强烈的社会责仟感。〞以下概念与此说法相匹配的是

A. 格物致知 B. 经世致用 C. 知行合一 D. 与时俱进

B

此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AC两项分别属于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张,均主张以纲常名教来压制和束缚人性,与题目中的信息〝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致力改革社会现实〞不符,故排除;D项的说法与题目中的信息〝以史为鉴,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不符,故排除;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顾炎武等人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即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B项的说法符合题意,应选B

梁启超认为,〝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梁启超提到的〝这部书〞是〔  〕

A. «焚书» B. «明夷待访录»
C. «孔子改制考» D.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

〝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指的是明清之际反对君主专制,而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君主专制,故B正确;
A是李贽的作品,排除;
C康有为的作品,排除;
D是章炳麟的作品,排除。
应选:B
此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一家之法〞。
此题难度中档,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作用。

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上述现象的出现

A. 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 B. 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
C. 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D. 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

D

此题考查明代思想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能力。由材料〝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并结合明朝中后期相关知识可知,国内外形势变化推动了学风的转变,学风由空谈向经世致用转变,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D正确;A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思想的地位问题,B不正确;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依然存在,读书人多数还是为科举而读书,C不正确。应选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习惯以文化为优先认同单位的古代士大夫,对明清之际天崩地陷式的巨变实在难以接受。在他们看来,王朝的覆灭便等同于文明的灭绝。在这种痛苦感情的刺激下,以〝华夷之分〞提炼出来的民族主义,在当时的士人群体中颇具号召力。可当亡国的刻骨铭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当满清皇权依靠文化的普世主义确立自己合法性的时候,这种激烈的民族主义也随之瓦解。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过去〞与〝现在〞不断交互和彼此制约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并于甲午后初步形成的。为救亡图存,维新派主张〝满汉平等〞,〝合举国之民心〞;立宪派主张〝合族救国〞;民国后,孙中山将〝驱除鞑虏〞转变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使世界强国不敢轻视中国〞。晚清中国思想界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但剖析各种思潮。不难发现民族主义贯穿其中。
--摘编自俞祖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类型及主导价值»等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之际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主要区别。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过程的特点,说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对民主革命与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

此题考查明清之际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区别,以及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特点与作用,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思潮或者说是思想趋势,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也对中国近代思想及各派思想的代表性人物产生过重大影响。
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是民主思想产生的政治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是其产生的经济原因。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四民指士、农、工、商,四民社会乃是以士为中心。两千四百年,士之一阶层,进于上,那么干济政治;退于下,那么主持教育,鼓舞风气。此士之一流品,惟中国社会独有之,其他民族,其他社会,皆不见有所谓士。                                                        

                                                                                                                                                                           ——钱穆«四民社会观»

材料二  夫名,那么固已四矣。假设以实,那么士之亡亦既久矣。今天下之士,未有不汲汲于利者也。夫果其汲汲于利也,而可谓之士乎?吾直以为商焉而已。故今天下之士,非士也,商也。……夫名,固将以表实也。今之贤者一二,而其流为商者千百也。夫果流为商者千百也,而可谓有士乎?那么直谓之三民已矣,盖士之亡亦既久矣。                                                           

                                                                                                                                                                           ——黄宗羲«明文海»

                                                                                                                                                                      ———摘编自童超«中国通史»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总结传统的〝四民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三,指出通州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这一时期〝实业救国〞实践成功的原因。

1〕变化:士阶层由从政和教育变为经商;士阶层由中心地位走向衰落;四民被三民代替。

背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拜金逐利风气的盛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八股取士、宋明理学对思想的束缚。〔任意三点〕

2〕特点:发展时间早;实业、教育、城市建设共同发展;包容吸收外来文明等。

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危机加深,提升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部分官员的支持;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张謇的个人作用。〔任意三点〕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南宋思想家叶适对理学的批判,首先是针对理学家大肆宣扬的〝道统说〞展开的。按照程朱理学的〝道统说〞,〝道〞之传递,由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而至孔子,孔子传曾参,曾参传子思而再传孟轲,至宋代又为二程和朱熹相继承接。叶适对尧至孔子的道统传递并无异议,但对孔子之后的传递系统,他认为这明显属于杜撰。在此基础上,叶适进一步剖析理学的思想来源,揭示其〝中国之学〞和〝夷狄之学〞相混杂的内在本质。叶适认为,理学尤其是程朱之学实际上并不是源于尧、舜、子思之道,而是发挥孟子的〝新说奇论〞,再掺之以佛学和老庄之学部分内容的产物。其结果是〝道之本统晦矣〞。

——陈国灿«叶适与南宋反理学思潮»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理学宣扬〝道统说〞的实质,并说明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及影响。

1〕实质:说明程朱理学的正统性和在当时儒学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不同之处:更多继承了孟子的思想;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提出〝〔天〕理〞〝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主张;完成了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辨化。

2〕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的东来;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
 影响:增进了欧洲民众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中国儒家思想对欧洲18世纪启蒙思潮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1500--1840年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节选〕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例如一:近代中外联系日益加强。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粮食作物番薯传人中国,中外经济联系加强;传教士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西方工业革命后积极寻找国际市场,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例如二:明清时期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明清在农耕经济顶峰的康乾之际,西方工业文明出现巨大飞跃。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资产阶级代议制那么在欧美各国确立并完善。明清出现了反传统、反教条的进步思想,但新思想受到压制,以理学为主体的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西方人文主义兴起,科学家、思想家为真理而献身。明清以实用性、总结性为特征的古典科技继续发展,西方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形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bc1ca0809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d.html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历史专项选编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至尊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