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发布时间:2019-04-11 10:29: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七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1)什么是问题?问题的成分及种类有哪些?

定义: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三个基本成分:1、给定的条件,即问题的起始状态;2、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3、存在的限制或障碍,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之间不是直接的,必须通过一定的认知活动或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

分类: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界定含糊的问题)。

2)举例说明什么是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

1、有结构的问题:

两个基本特征:问题的明确性。问题的目标很明确,问题解决者可以很确切地知道他需要达到什么目标。问题的条件是明确给出的,而且问题的条件与目标之间具有对应性,所给的条件是解决问题所必需的,也是充分的。解法的确定性。从条件通向目标的方法是确定的,有明确的算法规则,可以经过一定的推理转换而得出,而且答案是唯一的。这种问题一般是定义明确的、封闭性的问题。课本中的练习题多为这类问题。

2、无结构的问题:

无结构的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在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它往往与某些概念原理密切联系在一起。问题的一个或多个侧面是不明确的。比如问题的目标可能是不明确的,例如要在城市中新开通一条公交路线,是怎样的?再比如设计一堂好课,写一篇游记作文等。另外问题的初始条件也可能是不明确的,甚至是不充分的。相应的这类问题的解法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常常没有可以预见的、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有多种解法和思路,从不同角度看,各种答案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需要把一些知识综合起来。例如如何治理空气污染?需要物理化学、数学及社会科学等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常常是无结构的问题。通常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

3)什么是问题解决?其基本特点是什么?(一般包括那些成分)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4)有结构问题有什么样的解决过程?

基于信息加工理论,有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大致包括两个环节:理解问题和搜寻解法。

综合有关模型,基克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过程的模式。包括四个阶段:建立问题表征、搜寻解法、执行解法和评价。

1、建立问题表征:也就是要理解问题的意思,澄清问题到底是什么。在以往解决问题经验的基础上,学习者会对各种问题的结构特征及其解法形成一定理解,在头脑中构成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图式。在理解分析问题时,学习者会先对照问题中的有关信息,在自己的记忆中寻找合适的问题图式。如找到了完全匹配的图式,直接进入第三阶段:执行解法。否则,无图式激活就要先“搜寻解法”。

2、搜寻解法:基于上一环节所建立的问题表征,学习者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分析初始条件与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达到目标、解决问题的方法、路线。如下策略问题类比:是搜寻解决方法的首选策略手段目的分析:指不断明确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并不断通过一定的运算操作来缩减这种差距,从而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问题分解: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逐级分解,逐步简化。如解决2x4-4x2+1=0.(4)想法检验:对于任何问题,可以尽力想出(蒙)各种解决方案,后逐一检验。

3、解法的执行与评价:找到解法后,看是否能解决问题,最后评价自己得到的结构,找出错误并进行修正和调整。

5)无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那些主要环节?

它的解决过程更主要是一种“设计”过程,而不是在一定的逻辑结构中进行的系统的“解法搜寻”。

乔纳森把解决过程总结为如下环节:

1、理清问题及其情境限制。①要确定问题是否真的存在 问题解决者查明问题的实质。权衡种种可能的理解角度,建立有利于解决问题的问题表征。

2、澄清、明确各种可能的角度、立场和利害关系:只建立单一的问题表征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考虑问题中的多种可能性,从多个角度、不同立场来看这一问题,在此基础上,把各个角度结合起来,看哪种理解方式最有意义,最有利于解决问题。

3、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对问题情境的不同理解会导致不同的解法和思路。

4、评价各种方法的有效性:无结构的问题通常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因此,要在各种解法中寻找一种最为可取的解决方案。需要预测某种方案可能导致的后果,事物、现象将会由此发生怎样的变化,并说明作出预测所依据的证据和理由。

5、对问题表征和解法的反思监控:所有问题都需要元认知监控,包括对解决过程的计划,对理解状况的监察,对解法的评价等。确定各种解法的局限性。一般问题只是形成解决方案而已,有些问题可以实际实施,还需要下面的环节。

6、实施、监察解决方案:问题解决者需要认真监察问题解决的效果,看它能否达到所期望的目标。

7、调整解决方案:针对问题解决结果的反馈信息,解决者常常需要调整解决方案。

6)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一)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的影响。

(二)已有的知识经验。

(三)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即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

另外,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7)在教学中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如审题技能、构思技能等。

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将教师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出来,明确的、有意识的外化出来,示范给学生,要求学生模仿,概括和总结,将教师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

(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应避免低水平的、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机械练习,应考虑练习的质量,精选习题;可让学生自己去提问题、编问题。

(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8)如何教会学生解决问题?

1、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2、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而不只是所获得的最后答案

3、在问题解决之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决过程,看从这个问题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对知识有什么新理解

9)什么是创造性?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之分。

(重点)目前公认的是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主要特征1、流畅性、2、变通性、3、独创性。

10)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差别是什么?

目前公认的是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与发散思维相对,聚合思维是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11)举例说明什么是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被认为是创造性思维中的核心方法。当面对一个问题时,如果一个人没有直接相关的知识,那他可能会通过类比的方法把不直接相关的知识经验运用到当前的问题中。比如,在研究原子结构时,卢瑟福用太阳系来类比原子结构,在原子结构中,电子绕着原子核转,就象行星绕着太阳转一样。类比思维涉及到两种观念之间的对应映射,其中一个观念是“源领域”(如上面的“太阳系”)另一个观念是“靶领域”(比如原子),类比思维就是把源领域中的观念框架映射到靶领域中,从而形成对该领域的新理解。

12瓦拉斯(1926)提出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

13)智力VS. 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即高智商不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必要条件。

14)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

1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2智力: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既独立性,又相关。

3个性: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15)那些个性因素会影响创造性思维的水平。

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综合有关研究,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

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4)喜欢幻想

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6)具有独立性。

16)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常用的方法有: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

17)说明头脑风暴训练的基本思路与做法?

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具体应用时,应遵循四条原则:

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

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

③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

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

可以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每个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集体讨论可以拓宽思路,产生互动,激发灵感,进而提高创造性。

 也许你最后也没能环游世界,可是你在实现梦想的途中找到了自己。

  那是能够为了一个目标默默努力的自己,不抱怨,不浮躁,不害怕孤单,沉默却又努力的自己。

  说不定你想要苦苦追寻的梦想,已经握在你手中了。

  我们会觉得焦虑,无非因为现在的我们,跟想象中的自己很有距离,不喜欢现在的自己。

  只有拼命地想办法去改变,只有马上行动起来,因为这个事情只有你自己能做到,只有你自己能找到出口。

  不要害怕改变,那些真正爱你的人会理解你,会包容你的缺点,接受你的改变,祝福你的未来。

  而那些说你变了的人,不用理会他们,那只是因为你不再按照他们想要的生活轨迹生活而已。

  记住那些一直陪着你的人、懂你沉默的人,忘掉那些说你变了、远离你的人。

  事实上,你不会发现自己有多强大,直到有一天你发现你身边的支点都倒下了,你也没有倒下。

  没有人能打倒你,除了你自己。

  你要学会捂上自己的耳朵,不去听那些熙熙攘攘的声音。

  这个世界没有不苦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总有一天,我们都能强大到无论什么都无法扰乱我们内心的平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73b40e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4.html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