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0-04 01:04: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
,郭振芳,晁毓菡
(泰山医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运用文献法、调查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指出了目前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困境,主要体现在学科建设缺乏统一的认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等方面,调查分析了新时期社会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并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合理定位。
[关键词]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
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该专业从无到有,在我国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为我国体育和康复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抹杀的重要作用。如何挖掘医学院校的有利资源,发挥医学院校培养运动人体科学人才的优势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从近年来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入手,重点分析现代社会对医学院校运动人体专业发展的社会需求情况,根据需求定位培养目标,以期对于该专业在医学院校的良好发展有所裨益。
二、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困境
首先,学科建设缺乏统一的认识。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1998年,我国设置运动人体科学专业,1999年正式使用“运动人体科学”名称招生。2000年,我国医学院校开始开展运动人体科学本科教育。该专业自1990年初创至今虽然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是医学院校与体育院校在该专业的专业培养方向与课程设置上仍有较大的差异,它们各自强调自身的优势,学院校重视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体育院校则更强调体育技能的锻练。而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能胜任运动康复、体育健康促进和竞技体育医学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医学院校与体育院校各自为战,这样就没有形成学校间的合力,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利用生物学与医学知识对体育运动中的人体研究的进程,制约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健全发展。
其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涉及了体育、保健、康复等领域的重要内容,其培养的人才对口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是医疗康复部门,包括综合性医院的康复科、康复中心及疗养院;二是体育系统,即体育行政机关、体校、运动队及体育科学研究所;三是大中专学校教师,主要从事体育保健学、学校卫生学、健康教育学等课程教学工作;四是社区体育健康中心,从事群众体育活动组织与健康指导。五是高级宾馆、健身俱乐部,主要从事健身指导、保健按摩等工作。体育与医学系统,虽然大部分岗位是放开的,成百上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情况屡见不鲜。剩下的就是社区、宾馆、俱乐部等用人单位了。由于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工作待遇的限制,这一块就业潜力有待挖掘。
三、新时期社会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

1
(一)社会对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
多年来,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在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着姓“医”“体”的争论,争论的源头实际是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理解。社会需求是专业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新时期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有了新的要求,因此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握人才市场需求趋势,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目标定位。为更具体的体现社会需求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关系,本研究特抽取80名用人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1
1用人单位所重视的本专业人才的相关因素
重视因素N%序位重视因素N%序位运动技能4353.7%2诚信意识1620%11医学知识5265%1心理素质1822.3%10品德修养1215%14综合素质3240%4敬业精神3037.5%5学校品牌67.5%19团队协作精神1113.8%15实践和学习经历911.3%16学习能力2328.7%8政治面貌56.3%20实际工作能力3645%32632.5%6创新能力2531.2%7外表形象77.9%18文字驾驭能力911.3%16社会关系1113.7%15口头表达能力810%17在校任职情况1417.5%12社交能力810%17学习成绩2227.5%9计算机应用能力1316.3%13生源地56.3%20
1显示,在24个所调查的相关因素中,用人单位对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最重视的4项因素依次是医学知识、运动技能、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这4项因素分别占到被调查人数的65%53.7%45%40%。其中,实际工作能力是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而医学知识和运动技能又是实际工作能力的有力支撑,所以,归根结底,用人单位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最重视的因素是运动技能和医学知识。
此外,用人单位选择社交能力、品德修养和学习能力3项因素的频数分别是10%15%28.7%,远远低于对运动技能和医学知识的要求,而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是工作能力得以正常发挥的基础,品德修养是一个职业得以持续的保障,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这三个方面疏于考虑。同时,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是对学生医学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情况的最好说明,在校任职情况、实践和学习经历是学生工作前综合能力的显著标志,用人单位在此三个方面的考虑仅为27.5%17.5%11.3%,显然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择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势必影响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全面、合理的考虑,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本专业的良性发展。
(二)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就业意愿与社会需求情况
2社会需求、培养目标、学生意愿对比表(%
职业情况社会需求培养目标学生意愿私人教练702健康健身指导员151110推拿按摩师9129康复治疗师职业163633
2
物理治疗师82116运动心理咨询202专业队及运动学校教练员503教师182019其他2016调研结果显示,社会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培养目标局限在康复治疗师职业、物理治疗师、教师、推拿按摩师和健身指导几个方向上,分别占到36%21%20%12%11%,同时,学生的就业意愿主要集中在康复治疗师职业、教师两块上。一方面是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出现了高度的分化;另一方面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单一以及学生就业思想的保守,这样学校课程的更新和学生思想的转化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进程,就造成了社会需求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就业意愿的严重脱节。
通过表2我们还可以看出,在教师这一职业上,社会需求、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就业意愿大体持平,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达到了供需平衡,但是想进入教育系统,毕业生必须是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或者拥有教师资格证,同时,要有过硬的运动技术和技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在生物学及体育技能两个方面上又失去了就业的优势,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医学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属于非师范类专业,致使毕业生无缘进入教育系统。
四、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一)以特色办学为出路,把握一个导向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要想实现质的突变,必须突出特色办学。所谓特色办学就是指同类专业、同类人才培养中所形成的鲜明特点和比较优势。同一专业、同类人才培养都有一个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问题,在不偏离总体培养目标的框架内,应允许并鼓励不同院校的特色存在。根据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属性的要求,应建立起统一和多样化选择相结合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应用,适应广”的定位要求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二)以学科建设为主体,做好二个统筹当下,我国运动人体科学培养院校类型多样,而研究生培养单位却相对集中在高端医学院校,这一定程度上使得医学、综合院校在该学科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发挥出其专业长项,这样势必影响运动人体科学的学科建设。因此,处之急是要加强医学院校的师资、课程体系建设,建立专业课程规范和课程评价标准,推进专业课程建设进程,并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深入开展学科研究,做好指导性专业规范的研究工作。同时,要协调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做到科学规划,切实完成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各层次人才的培养,并建立医学院校与体育院校交流的平台,发挥医学院校的优势,培育高层次的人才,促进该学科的长足发展。
(三)以课程改革为平台,实现三个突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始建于体育院校,“落户”于医学院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体育与医学的联系更为密切,体育借助医学的力量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与些同时,我们往往只注重医学对体育的推动,而忽略了体育的发展对医学的认识,这几乎成为所有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通病。因此,医学院校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宏观上讲,要以运动人群的人体解剖及生理特点为重点,着重研究运动人群的健康问题及相应的保健方法,参考康复医学课程方案,
3
并且改变完全套用康复医学的模式进行课程设置,结合运动损伤的特点,加强案例研究。最根本地是要有选择性地开设康复医学部分主干课程及有关的理论和技术课程,并适当增加一些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课程作为理论支撑,使学生所学知识较为全面,既具有基本的体育运动知识和技术,又能熟练地掌握必需的运动保健、康复医学知识和技术。

参考文献:
[1]张超,聂朋朋.医学院校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探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25-26.[2]傅兰英,付强等.我国医学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12.[3]滕青.医学院校培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探析[J].理论界,2007,4:115-116.[4]姚鸿恩,李宗珊,周军,.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4:1-5[5]朱晟利.论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及构成[J].当代教育论坛,2005,(3.[6]姚鸿恩.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现状[C].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2002.

[作者简介]潘峰1978-,讲师,山东宁阳人,泰山医学院体育教研室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保健。

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fe8b66af5335a8102d220d6.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