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情

发布时间:2018-01-18 14:40: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山西省情

第1节自然环境与资源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中部,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部以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全省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总人日3647.96万人,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山西疆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1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9.9%。全省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点为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61.1,为华北最高峰。

山西省属于我国的A东部地区B.西部地区C.中部地区D沿海地区【答案】C。解析: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故本题答案选C

(2)气候

山西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太阳辐射、季风环流和地理因素影响,山西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冬夏气温悬殊、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山西各地年平均气温介于4.2-14.2℃之间,总体分布趋势为由北向南升高,由盆地向高山降低;全省各地年降水量介于358-621毫米之间,季节分布不均,夏季6-8月降水相对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且省内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

二、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

山西分布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资源开发利用大省,在全国矿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截至2015年年底,已发现的矿种达120,其中有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63种。与全国同类矿产相比,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矿产有煤层气、铝土矿、耐火粘土、镁矿、冶金用白云岩等5种。保有资源储量唇全国前10位的主要矿产为煤、煤层气、铝土矿、铁矿、金红石等32种。其中,煤炭保有资源储量2709.01亿吨,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173%,居全国第三位;煤层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为230400亿立方米,全国首屈一指,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铝土矿资源保有储量15.27亿吨(矿石量),居全国第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32.4%;铁矿类型多,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保有资源储量39.37亿吨,居全国第八位;铜矿集中分布于山西省中条山区,保有资源储量22994万吨(金属量);金红石保有资源储量426.38万吨,居全国第二位。煤、铝土矿等沉积矿产分布广泛,铁矿、铜矿等重要矿产分布相对集中,但是重要金属矿产贫矿多、富矿少,共伴生矿多、单一矿少。

(2)植物资源

山西植物资源丰富,目前已知的维管植物有27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有463种。山西植被从南到北可分为:南部和东南部是以落叶阔叶林和次生落叶灌丛为主的夏绿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区,也是植被类型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中部是以针叶林及中生的落叶灌丛为主、夏绿阔叶林为次分布区,是森林分布面积较大的地区;北部和西北部是温带灌草丛和半干旱草原分布区,森林植被较少,优势植物是长芒草、旱生蒿类和柠条、沙棘等。山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连香树、翅果油树、水曲柳、核桃楸、紫椴等。野生药用植物有1000多种,广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比较著名的有党参、黄芪、甘草、连翘等。2015年年末全省森林面积282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8.0%

(3)动物资源

山西野生动物以陆栖类为主,已知的有439(含历史记录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1,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17:褐马鸡、金雕、朱鹎、白鹳、黑鹳、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丹顶鹤、大鸨、胡兀鹫、遗鸥、虎、金钱豹、梅花鹿、原麝、林麝。二级保护动物有54,包括鸟类42,两栖类1,兽类11种。属于省级重点保护的有苍鹭、星头啄木鸟等27种。属于有益的,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315种。

(4)水资源

崇山峻岭、千沟万壑的地形条件,使得山西拥有众多河流,承东启西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黄河与海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省内黄河流域面积97138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622%,海河流域面积为59133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378%。除了流经省界西、南两面长达965千米的黄河干流以外,全省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千米的较大河流有5,分别是黄河流域的汾河、沁河,海河流域的桑干河、漳河、滹沱河;流域面积小于10000平方千米、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中等河流有48;流域面积小于1000平方千米、大于100平方千米的小河流有397条。山西河流属于自产外流型水系,河流水源来自大气降水,绝大部分河流发源于境内,向省外发散流出。山西是海河主要支流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的发源地,因此也被誉为“华北水塔”。山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08.8毫米,1956-200年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达123.8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为86.7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84.04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量为47.01亿立方米。

经典真题汾河的发源地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的()A.五寨县B.宁武县C.繁峙县D.静乐县【答案】B。解析:汾河源头位于宁武县东寨镇雷鸣寺泉附近。故本题答案选B

3、旅游资源

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是对山西旅游的高度概括。山西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占全国的23.3%,位居第一,其中,大同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山西境内,享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其寺年之萃;建于北魏的恒山悬空寺悬于悬崖峭壁之上,以惊险奇特著称。太原的晋祠是形式多样筑荟萃的游览胜地。平遥古城是全国现存三座古城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芮城永乐型的元代道观建筑群,宫内壁画是我国绘画艺术的珍品。解州关帝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武庙窟是全国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气势雄伟。因拍摄《大红灯笼高高挂》而闻名的祁县乔家大院,加上渠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太谷三多堂等,共同组成山西晋中的大院民俗文化。山西名山大川遍布,自然风光优美。北岳恒山是五岳之一,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绵山气候宜人自古就是避暑胜地。黄河壶口瀑布是仅次于黄果树瀑布的全国第二大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能沟、芦芽山、历山、莽河等自然保护区,风景秀丽,景致各异。山西是老革命根据地,革命活动遗址和革命文物遍布全省。著名的有八路军总部旧址、黎城黄洞八路军兵工厂、文水刘胡兰纪念馆等。

第2节历史人文

1、历史渊源

(1)名称由来

山西省因地属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春秋战国时期属晋国地,故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分晋国,因而又称“三晋”。

(2)历史沿革

山西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西河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把山西省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中国史前三大伟人尧舜、禹,都曾在山西省境内建都立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也建立在山西省南部。商代,山西省是商朝的主要统治区。周代,晋国由山西省境内崛兴,晋文公曾为春秋五霸之一。南北朝时期,山西省是北朝统治的中心地带。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省被唐太宗以为是“龙兴”之地,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元代,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明清两代,山西省的商业迅猛发展,曾领全国之先。最著名的是山西票号,可谓中国金融之鼻祖。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山西省人民英勇地抗击了外敌的侵略。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战争期间,山西省人民进行了更加顽强的斗争,在三晋大地上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上党战役永垂青史。

2、历史名人

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山西省都曾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历史名人包括: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晋文公重耳;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国的“武圣”、三国名将关羽;唐朝名相狄仁杰、裴度;因抗击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汉朝名将卫青、霍去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作者、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创立“制图六体”的西晋地图学家裴秀;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白居易;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金朝文学家、诗人元好间;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书画家傅山;清末维新派扬泽秀以及戊戌六君子中的谭嗣同、刘光第等。

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是我国编年体史书中包含时间经典真题最长的一部巨著A《史记》B.汉书》C《后汉书》《资治通鉴》【答D。解析:《史记》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损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后汉书》是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一部记线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錾》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中国第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故本题答案选D

第3节重要城市简介

1、太原

(1)地理位置太原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千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全市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太原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平均海拔约800,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其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千米,南北纵约107千米

(2)历史沿革

太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古称晋阳,简称并()。自春秋晋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7)赵简子筑晋阳城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为赵国早期都城,秦汉置郡,北魏、北齐称“霸府”“别都”。公元617,李渊父子从晋阳起兵,推翻隋王朝,建立了唐朝的统治后,晋阳被称为“北都”,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齐名。五代十国时的后唐、后晋、后汉、北汉都以晋阳为国都或陪都,因此,太原素有龙城”之别称。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宋太宗伐汉,将晋阳夷为废墟。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改为并州府,移治唐明镇(今太原市城西附近);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并州改为太原府。明、清两代为府、路所。辛亥革命后废除府制,归属阳曲县管辖。1927年确立太原市的建制。19975,太原市行政区划重新调整,9个县()区调整为6个区1个市3个县,即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6个城区和古交市、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4个市县。()矿产资源

太原矿藏堪称丰富,主要有铁、锰、铜、铝铅、锌等金属矿和煤、硫磺、石膏、钒、硝石、耐火粘土、石英、石灰石、白云石、石美砂等非金属矿。太原处在煤海中部,地质上称太原的煤藏为太原系煤,储量居全省第七位,是山西煤炭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太原系煤不仅储量丰富,而且煤种齐全,焦煤、肥煤瘦煤、贫煤、气煤、无烟煤应有尽有。铁矿储量较为丰富,分布亦较广,主要类型为沉积变质型、接触交代(矽卡岩)型、沉积型,锰铁矿储量较少。非金属矿中石膏矿是太原第三矿产,石膏以其质地优良驰名中国。

(4)动植物资源

太原植物区系含有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地衣、藻类和菌类,具有植物资源丰富、植物起源老、单种属植物较多等特点。太原地区野生动物资源,有鸟纲16目、37科、17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四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7种、中日保护候鸟80种、山西省重点保护鸟类8;哺乳纲617科、4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兽类1种、国家二级保护兽类5种、山西省重点保护兽类3;爬行动物3目、48;两栖纲1目、2科、5;鱼纲2日、4科、21;甲壳纲动物1目、2科、2;昆虫纲13目、70科、177;蛛形纲2目、3科、10种。

(5)旅游资源

太原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晋祠”园林,称得上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建于明代的永祚寺,又名“凌霄双塔”,是我国双塔建筑的杰出代表;龙山石窟是我国最大的道教石窟,被专家誉为世界之最

1、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千米悬瓮山下晋水发源处,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1961,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叔虞封唐,子燮因晋水更国号,后人因以命祠名。晋水主要源头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温17,清澈见底。祠内贞观宝翰亭中有唐太宗撰写的御碑《晋祠之铭并序》。祠内还有著名的周柏、隋槐,周柏位于圣母殿左侧,隋槐在关帝庙内,老枝纵横,至今生机勃勃、郁郁苍苍,与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2、天龙山石窟天龙山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南40千米天龙山腰。其四周山峦起伏,山头龙王石洞泉水荡漾。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东峰8,西峰13窟。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自东魏至唐,历魏、齐、隋、唐四个朝代。以唐代最多,15窟。石雕体态生动,刀法洗炼,具有丰富的质感。宋代改名圣寿寺,寺宇已毁。寺前蟠龙古松苍翠蔽日。

3、永寺双塔(双塔寺永祚寺双塔位于太原市东南郊郝庄村南,为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高僧福登奉敕建造。现存寺内主要建筑,均为砖构,547,塔内有阶梯踏道,可登顶层,凭窗远眺,太原风光历历在目。人们出入太原,双塔首先映入眼帘,成为太原的标志。寺内牡丹遍地,传为明代所植。

二、大同

(一)概况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地处山西、河北、内蒙古“三角”地带,是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全国13个较大的城市之一。全市共辖4个区7个县,总面积1.4万平方千米。据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40.64万人

(2)气候

大同市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夏季气候温和,冬季寒冷漫长。年平均气温5.5℃,年平均降雨量在370毫米左右,无霜期大约100-156,年日照时数为2973小时,光能利用潜力可观。主要农作物以黍、高粱、玉米、杂粮为主,地方特色植物资源有黄芪、黄花构杞苦养等。

(3)历史文化

悠久的历史为大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46,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2,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0余处。建筑于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是国内最大的石窟群之一,196134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人类艺术的宝库,与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齐名,合称为“石窟三圣”。大同九龙壁是我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龙壁。恒山悬空寺是我国唯一的高空绝壁建筑。建筑宏伟的上、下华严寺被誉为辽金艺术的博物馆。

(4)矿产资源

大同市目前发现的矿产资源有42,探明储量的有28,主要有煤、铜、铁、锰、铝、锌、铅、金、银、石墨、沸石、石棉、花岗岩、大理岩等,其中,以煤炭储量最多,素有“煤海”之称。现已探明储量380亿吨,且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煤炭的生产量、出口量、外销量均居全国煤炭城市之首。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大同市年发电量约360.4亿千瓦小时,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电力生产基地。

(5)旅游资源

大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大同有山有水,尤以山多著名。五岳中的恒山,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是儒释道三教同修的盛地。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1,气势壮观,景色如画,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桑干河是大同的母亲河,自西流向东北横贯全市,为大同典型的“北雄”特色凭添一抹江南的水秀。19915,国家旅游局公布大同为首批中国国线景点旅游区。它是以云冈石窟为重点,名城大同为中心的特色文化旅游区。区内有世界文化遗产1,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其他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00余处。其中居全国“文物之最”的就有7:云冈石窟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上华严寺大雄宝殿,建筑面积之宏伟,殿顶鸱吻之高大,均为全国佛寺之最;下华严寺天宫楼雕塑艺术,堪称辽金时期的“海内孤品”;善化寺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辽金寺院;九龙壁是我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龙壁;悬空寺是我国惟一的高空绝壁建筑,也是我国罕见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雁塔为国内建筑位置罕见的城墙上八角七级空心砖质瞭望塔。大同的山水,大同的景致,无不彰显着美丽精致、古典高雅,以及王家之气。

3、阳泉

(1)地理概况

阳泉市地处山西省中东部,太行山中段西侧,全境国土面积4570平方千米,其中,山地占73.6%,丘陵占13.7%,平原占12.7%。现辖平定县、盂县、郊区、城区和矿区5个县(),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32个乡镇,12个街道办事处,960个行政村。

(2)矿产资源

阳泉具有丰富的资源。阳泉物华天宝,是全国重要的矿产集中区,境内矿藏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素有“煤铁之乡”之誉。已探明的矿藏多达52,尤以无烟煤、硫铁矿、铝矾土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而著称于世,是我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全国三大铝矾土生产基地之一和五大硫铁矿生产基地之一。境内含煤面积1051平方千米,煤炭地质储量104亿吨,硫铁矿25亿吨,铝矾土2.27亿吨。原煤年生产量在3500万吨,硫铁矿年生产量在200万吨,铝矾土熟料年产量180万吨。境内还有陶瓷原料,高岭土、塑性粘土、硬质粘土的储量为17740.9万吨;长石储量为4317万吨;石英储量为43205;透辉石储量为5亿吨。

(3)旅游资源

阳泉的旅游资源颇为丰富。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和丰富多姿的自然景观交织,构成独具特色的能游资源。境内有驰名中外的万里长城第九关、唐代平阳公主驻守的娘子关,有千古绝唱春秋时期赵氏孤儿藏身之处所在的藏山旅游景区,有历代文人学者隐居治学的冠山书院,有近代著名女作家石语的故居,有比八达岭长城早150年建成的中山国古长城,有水温达80℃、医疗保健效果神奇的梁家集温泉,还有以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纪念建筑群体为主的狮脑山森林公园。另外还有正在不断完善和开发的翠枫山、诸龙山原始森林、北方罕见的大溶洞万花洞玉花洞等。目前,我市成型且对外开数的旅游景区有45,其中AAAA级景区2,AA级景区2,A级景区1家。

第4节山西时政文件

1、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点)

(1)“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

(1)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困难局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推进廉洁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统筹发展,实施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全省综合实力得到明显提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91888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12802.6亿元,年均增长7.9%(2011年突破万亿大关)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力度加大,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工业内部结构得到优化,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特色食品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3)社会民生持续改善。高度关注民生、切实保障民生、着力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成绩显著。城乡就业不断扩大,实现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逐步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公平、协调、均衡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免学费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和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四大工程全面实施。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明显。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新成效。平安山西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山西建设纵深推进,社会治理水平有了新的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4)生态环境显著好转。节能降耗力度不断加大,化解过剩产能有效推进,节能约束性目标全部完成。造林绿化和生态治理修复工程顺利推进,5年营造林2252万亩,森林覆盖率、蓄积量显著增加。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5)改革开放有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全面展开,一些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阶段性进展。国家赋权的三项重大改革深入落实;煤炭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入;新兴产业培育促进机制加快构建;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启动;生态保护修复机制不断完善;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加快构建;金融创新步伐加快;创新驱动战略全面实施;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投资体制改革持续深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①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②民生保障水平普遍提高;③文化建设呈现全新局面:④生态建设实现稳步提升;⑤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⑥民主法治建设成效显著。

(3)推进创新发展,着力加快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力

(1)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供给质量;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全要素率;围绕消费新需求,创新消费品等相关产业和服务业供给;大力促进我省传统行业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优化要素配置,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深化金融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构建良好金融生态。

(2)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环境。

(3)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消费政策;夯实消费基础;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能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4)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积极扶持培育外向型龙头企业、拳头产品;加快培育和完善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努力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推进以质取胜战略,优化外贸结构;巩固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贸易出口优势。

二、2017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2017年是全面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起步之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综改的深化之年,也是山西走出经济困难局面的攻坚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总体部署,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有机结合,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全力促进经济稳步向好、民生不断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塑造美好形象、实现振兴崛起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根据新的统计口径设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人增速由负转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左右和6%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约束性指标:资源节约方面,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3%。环境质量方面,包括设区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比例,设区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V类水体比例,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减排幅度,完成国家下达任务。民生改善方面,农村贫困人口脱贫66,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13万套。

2017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坚定去产能,努力去库存,稳步去杠杆,多措降成本,着力补短板。

(2)大力支持做强实体经济。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新兴潜力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优建筑业。

(3)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业基础支撑。

(4)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传统服务业,特别要把文化旅游业加快培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5)大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改革是决定转型成败的关键一招。

(6)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战略。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实施一流的人才政策。

(7)大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实施“东融南承西联北拓战略。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内通外联。推动外贸转型升级。高效精准招商引资。

(8)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多层次培育双创主体。支持创建双创示范基地。加强创业创斋政策支持。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9)大力培育文化软实力。挖掘文化宝藏。提高文化普惠水平。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10)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太原都市区提档升级。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功能。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

(11)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推进能源资源约利用。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集约节制。

(12)大力推进民生改善。积极扩大就业。着力增加居民收入。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推进健康山西建设。(13)大力抓好安全稳定工作。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查整治安全隐患。提升安全生产基础保障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e5e0bf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7.html

《山西省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