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德育情况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9-09-03 21:00: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学生德育情况调查报告


最近,我们对××市中学的德育状况进行了调查。在4个城区和××区分别召开了中学校长、教师和中学生座谈会,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并对1000余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20××年以来中学的德育工作得到加强,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有了好转,但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问题:
——缺乏革命理想。问卷调查表明:在学习目的上,选择“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初中生占46.6%,高中生仅占29%,有26%的初中生和47%的高中生选择了“实现个人价值”。在选择高考志愿时,表示要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放在首位的,在1015名学生中仅有30名。 ——追求享乐比吃穿。问卷调查中,有53.6%的初中生和61.7%的高中生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索取”,而不是奉献。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美德,在许多中学生中已经越来越淡薄了。教师反映中学生比吃、比穿、比享乐成了一种风气。有48.1%的初中生和55.3%的高中生,平时一个月的零花钱为10-50元左右;23.3%的初中生和16.7%的高中生一个月零花钱在50元以上。有些学生过一次生日要花掉二三百元。××区一个初三的学生请了18名同学,花了100元为猫过生日。
一、整体工作不相适应
“德育为首”的方针如何在学校真实落实,学校这一方面,要克服“一手软”的问题,把德育贯穿到各项工作和各科教学中去,在“全面发展”上做文章;而政府教育部门,怎样评估学校的工作,怎样考核校长的政绩,怎样加强德育的舆论导向,怎样建立德育考核机制等问题,亟待认真研究加以改进。
第三,教书与育人相脱节。过去对学生鉴定,要针对学生的缺点写几条“希望”,现在有些学校为保升学率,竟开会要求教师对学生不写希望,结果使学生的鉴定“千人一面”,看不出品行差别。有的学校甚至把“三进宫”的学生鉴定为“好学生”,还“建议当干部”,抬出去了事。为追求升学率,还有这样的事:有的学生成绩差,教师对他说:“你回家呆着吧,我照样给你文凭。”
普遍反映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与社会生产实践接触的机会太少。一些教师说:“我们现在和学生一样,是家门、校门两点一线,连农村和工厂都没去过,让我们怎么讲联产承包、讲社会化大生产。所以也只能照本宣科,有时甚至道听途说。”
专职德育教师队伍不仅素质不高,而且人心不稳。据对912名专职德育教师的调查,34%的教师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如其它工作,想改行。”4个城区的中学中,政教主任每学年有三分之一的人改行,而且德育教师是“出多进少”,已有近一半的学校政教干事不足。××区一所学校初、高中共30个班,只有2名政教干事。
目前35岁以下的中学青年教师占全市中学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到下世纪他们就是中坚力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担将落在他们肩上,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是令人担忧的。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训确实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任务。
四、社会配合不相适应
调查问卷中,有92%的学生表示对社会实践的德育形式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工作遇到了很多困难。学工企业不接待,学农农村不欢迎,学军缺乏经费。如,学校组织一次百名学生学军,10天就需交1万元。按照国家教委的规定,必须组织高一的学生参加学军锻炼。全市目前共有高一学生5万余名,每年就需军训费500万元。在教育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只能靠创收等方式进行自
筹,而目前全市中学有三分之二的校办企业难以为继,交不起军训费。在这种情况下,去年全市有66%的中学只好把军人请进学校,教学生走一走正步,其效果与军营生活的实际锻炼相差甚远。有的学校因交不起钱,又找不到其他途径,只好让学生自由组合、自找门路去参加社会实践,结果有的学生便去街上“练摊”,反而产生负效应。一些文化场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学生收费不合情。有些纪念馆除门票外,馆内各展厅还另行收费。××区一所中学组织200名学生去百里外的一座革命纪念馆参观,因门票贵学校交不起,结果未进展厅就整队返校。对此师生很有意见,有关部门应当加以改进。
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文化商品,侵蚀着中学生的思想。据统计,××市城近郊区拥有录像机的家庭已有30%,录像设备已成为一重要的、日益扩展的文化传播渠道,尤其是对中学生更具吸引力。但是,市场上的录像带大部分是“舶来品”,不少内容渲染暴力、色相,加上屡禁不绝的色情书刊,成了腐蚀学生思想的“两大毒素”。据市劳改局介绍,青少年罪犯中,有70%是看了不健康的录像或书刊后走上犯罪道路的。一些教师说:“我们千言万语,抵不住一个镜头。”去年夏季,市公安局破获了一个由在校学生组织起来的叫“十三太保”的流氓团伙,他们多次进行抢劫、强奸等流氓活动,作案手段令人咋舌。据他们交待,全是从录像中学来的。去年某校高二班传进了一本黄色书籍,22名学生看后,有10人发生了两性关系,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没有青年就不能胜利”。培养青少年必须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努力,各行业各部门都要采取切实措施,同学校密切配合,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多出点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b93d55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1.html

《中学生德育情况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