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集

发布时间:2019-10-20 12:35: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我国学术界按组织的性质把组织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国内学术界按组织性质分类分为:(1)经济组织。经济组织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社会组织,它担负着提供人们衣食住行和文化娱乐等物质生活资料的任务,履行着社会的经济职能。(2)政治组织。政治组织出现于人类社会划分阶段之后,它包括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组织。(3)文化组织。是以满足人们各种文化需求为目标,以文化活动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团体,如学校,图书惯、影剧院等。(4)群众组织。如工会、共青团、妇女联合会等,这些组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泛团结各阶层、各领域人民群众,开展各种有益活动,为社会贡献力量。(5)宗教组织。是以某种宗教信仰为宗旨而形成的组织。

2、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答: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研究程序的公开性;②收集资料的客观性;③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④分析方法的系统性;⑤所得结论的再现性;⑥对未来的预见性。

3、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特征有哪些?

答:个体行为是带有一些普遍的特征的,这些特征表现为:(1)行为的自发性。个体的行为是有其内在的动力自发产生的,外在环境因素可以影响个体行为的方向和强度,但却不能发动个体的行为。(2)行为的因果性。在行为的产生上,必然存在因果关系。(3)行为的主动性。个体的行为不是盲目的,任何的行为的产生绝不是偶然出现的,任何行为都是受个体的意识支配。(4)行为的持久性。由于行为是有目的性的,是个体主动发生的,通常在个体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之前,这种行为也不会停止。(5)行为的可变性。个体在追求个人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环境因素,根据拥有的资源状况以及环境的变化,选择最有利的方式,达到个人的目标。

4、能力差异的应用原则是什么?

答:能力概念在组织活动中的应用,主要是考虑个体的能力与工作任务要求的匹配。这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具体在应用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能力阈限原则。由于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有一个基本的能力水平要求,这被称为是工作活动的能力阈限,因此在选择人员时,应该坚持被录用的人员能够达到基本的能力阈限,这就是能力阈限原则。(2)能力合理安排原则。在工作、岗位的安置,除需要考虑能力阈限的原则外,也要根据个人的兴趣与特长,进行合理的安排,这就是能力合理安排原则的要求。(3)能力互补原则。能力互补是从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应该在不同能力特长的个体之间,在能力上有所补偿。这样,可以帮助群体提高工作效率。

5、麦格雷戈的“超Y理论”与谁的理论观点相近?这种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麦格雷戈的“超Y理论”与薛恩的理论观点相近。这种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是按照复杂人的假设,主管人员应该保持足够的灵活性,掌握高超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在管理方法上,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措施,即一切随时间、条件、地点和对象变化而变化。

6、如何进行情绪的调适与情感的培养?

答:(1)情绪的调节与控制:①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 ;②丰富并端正人们的情绪经验③引导人们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使其情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情感的培养:①培养高尚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②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③培养幽默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22、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是什么?

答: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1)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2)组织结构的改变;(3)组织职能的转变;

组织变革的外部驱动因素1)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2)组织环境的变动;(3)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21、组织设计应遵守哪些基本原则?

答:(1)目标明确、功能齐全。(2)组织内部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3)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力求精干、高效、节约。(4)有利于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5)既要有合理的分工,又要注意相互协作和配合。(6)明确和落实各个岗位的责、权、利,建立组织内部各种规章制度。

8、有效激励的手段与方法有哪些?

答:(1)目标激励。制定目标是正式组织及其内部协作的出发点,也是一个组织存在的目的。共同的目标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的协作,形成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制定目标不仅仅是组织发展和管理本身的需要,而且是激励员工的需要。
2)工作激励。是一种内在激励。工作激励的关键就是使工作丰富化。工作丰富化能够使人关心工作质量,改善工作效果,提高工作满意程度。
3)持股激励。是指通过让组织管理者、员工持有本组织的股票,来激发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它是一种带有长期性质的激励方式。
4)榜样激励。榜样反映了组织精神,代表了组织发展的方向,把抽象的道理转化为具体的榜样,使对象仿效,从仿效中得到激励,通过榜样示范激发人们的行为。
5)荣誉激励。荣誉是精神建立的基本形式,荣誉激励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
6)组织文化激励。组织文化是组织员工统一意志的体现,使组织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动力,形成一种激励。加强组织文化建设是组织应付未来环境挑战、形成持久激励的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
7)危机激励。是指将组织面临的危难、不利条件和困难告诉组织成员,使之产生一种危机感,形成一种不进则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竞技状态,使组织成员奋发进去、拼搏向上,勇往直前。

9、有效激励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1)按需激励原则;(2)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原则;(3)奖惩相结合原则;(4)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5)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原则;(6)严格管理与思想工作相结合原则。10、美国的罗伯特·豪斯和迪尔教授认为应怎样提高人的积极性?

答: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必须从内、外激励两个方面入手。
1)提高内在激励。其主要途径:首先,是扩大和丰富工作内容,使员工的工作内容多样化,赋予更多的责任、权限和挑战意味;其次,尽量减少和避免工作任务的不明确,使员工清楚了解自己任务的性质、内容和应负的责任;最好,努力使工作本身就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以满足其社交和情意的需要。
2)提高外在激励。外在激励来源于工作任务之完成导致的种种外在奖酬,由Eia(表示对工作任务完成的期望)、Eej(表示对工作任务之完成能否导致某项外在奖酬的期望)及Vej(表示对外在奖酬的效价)构成。

11、内聚力有何作用?

答:群体内聚力在群体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1)满意感。高内聚力群体的成员比低内聚力群体的成员可以得到更大的满足。(2)沟通。高内聚力群体中的成员比低内聚力群体中的成员沟通的机会要多的多。(3)敌意。在高内聚力的群体中,敌意和攻击行为较为普遍,但这种敌意通常指向其他群体的成员。(4)生产率。决定内聚力对生产率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群体的目标与组织目标是否一致。(5)对改革的阻碍。社会学家们一般认为高内聚力群体比低内聚力群体更加阻挠改革。(6)群体意识。内聚力高的群体容易形成群体意识。

12、工作团队的建设过程一般要经过哪些步骤?

答:(1)准备工作阶段。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确定是否有必要建立团队,如需要建立团队,要明确团队的目标和职权。(2)创造条件阶段。这个阶段管理者要为团队提供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这是团队获得成功的关键。(3)形成团队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团队开始运作。要按团队目标要求确定团队成员。让团队成员接受团队使命和目标,明确团队职责和权利。团队成员自觉地为实现团队目标作贡献。(4)提供继续支持阶段。团队开始运行以后,上级领导要继续给予支持,以帮助团队克服困难、战胜危机。

13、人际交往的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1)平等原则。平等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没有平等待人的观念,就不能与人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这是人际交往的第一原则。(2)互利原则。互利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物质互利,精神互利和物质精神互利。(3)信用原则。在现在社会,讲信用,更是人们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4)相容原则。坚持相容,要做到有理也让人,要宽以待人。

14、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有什么措施?

答: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说,是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通过这样的一些制度安排,使得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能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得到改善。就目前而言,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社会的公正、公平和正义的问题。如果没有公正、公平的社会秩序,受害者首先是社会弱势群体。只有公正、公平的社会秩序,才能为弱势群体提供一些平等的机会。同时,公正和公平的社会秩序,也意味着不允许以强凌弱现象的存在。(2)社会保障制度。弱势群体需要国家或政府对他们提供照顾。这种照顾主要是通过社会的再分配来进行的。具体来说就是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3)建立政府与弱势群体的沟通渠道,使弱势群体的利益要求能通过制度化的渠道来表达

15、菲德勒认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答: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三个基本方面是:职位权力、任务结、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1)职位权力。职位权利指的是与领导者职位相关联的正式职权,以及领导者从上级和整个组织各方面所取得的支配程度。有了明确和相当大职位权力的领导者,才能更易博得他人的真诚的追随。(2)任务结构。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人们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当任务明确,每个人都能对任务负责,则领导者对工作质量更容易控制,群体成员能更明确的担负起他们的工作职责。(3)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上下级关系对领导者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职位权力与任务结构大多置于组织的控制之下,而上下级关系可影响下级领导者信任和爱戴的程度,以及是否愿意追随其共同工作。

16、个体决策因素。

答:影响个体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因素包括原型启发、克服功能固着、克服心理定式、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等。(1)原型启发。人们受到一个物体或事件的启发,将其中的规律应用到其他方面,从而解决了问题,被称为原型启发。例如飞机的发明,是受到飞鸟的启发。(2)克服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打破功能固着,发现某种物体的其他用途,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3)克服心理定式。即克服用习惯化解决问题的模式或者老经验解决新问题,这是领导们遇到的共同困境。(4)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发散思维为发现问题的新途径提供了可能,聚合思维则保证从可能的方案中找到最佳的解决途径。发散思维和聚会思维对于创造性解决问题都上必不可少的。

17、如何理解决策民主化?

答: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经济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决策的速度加快,决策内容越来越复杂。任何领导者都难于独立承担决策的重担,越来越转向决策的民主化――吸收下层参与决策,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决策的质量和实施速度得到改善。
所谓参与是让个人将其精神与感情灌注到工作环境中,使其为达成群体目标而贡献才智并分担责任。
让职工参与决策起到三个作用:(1)参与能发扬集体智慧,使决策更正确(2)参与是调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3)参与便于决策的执行。
实行参与的先决条件:(1)时间上允许(2)经济上合理(3)参与者与决策有关(4)参与者应有必要的兴趣、能力和知识(5)参与者应能摆脱偏见与私利的影响,并且有协商一致的愿望(6)参与讨论的问题应在职工的职权范围内,应与组织目标相一致。
鼓励职工参与决策的方法:(1)民主讨论(2)听取意见(3)合理化建议(4)越级参与(5)职工代表大会

20、什么是组织文化,企业文化的构成。

答: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在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在企业中通常称它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结构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

7、何谓激励?

答: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受到高度激励的组织员工会努力工作,以实现绩效目标。

18、怎样做才能提高领导工作的有效性。

答:(1)明确组织对领导工作的要求;(2)领导者自身素质的提高;(3)领导者选聘;(4)加强领导班子结构建设;(5)科学运用领导艺术。

要想提高领导的工作效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领导者必须干领导的事。领导者干领导的事,这是提高领导工作效率的第一条。领导者必须时时记住自己的工作职责,不能让经历与时间作不必要的消耗。
2)任何工作都要问三个“能不能”。提高工作效率的三条原则,当你处理任何工作时,必须自问:①能不能取消它?②能不能与别的工作合并?③能不能用更简便的东西代替?这就是说不做的坚决不做,可与别的工作合并的就应该合并,这就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无形中效率就提高了。
3)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善于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也上提高领导工作效率的一条重要方法。
4)提高会议效率。组织好会议,必须明确会议的意义,只开必要的会议,不开不必要的会议。要开好会议,必须有一套驾驭会议的艺术,即要始终抓住会议的主体,要注重激发与会者的思维,要善于吸收狐疑的创造,要把握会议的时间。
5)善于运筹时间。这嘻时间这项最稀缺的资源,充分利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往往是现代领导者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时间总是常数,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但只要领导者能够运用得当,便能从时间的利用上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6)要精兵简政。要努力精减机构,压缩人员,克服人浮于事的现象。

19、影响个人能否体验到工作压力的因素是什么?

答:一般来说,压力来源于环境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1)环境因素。环境的不确定性不仅会影响组织结构的设计,也会影响组织中员工的压力水平。几乎所有的工作环境中任何事都可能是某人的压力源。(2)组织因素。组织中的员工常常会因以下情况而感到压力:所做的不是自己愿意做的事。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工作,共作负担过重,同事令人讨厌,难以相处的老板等。组织因素主要包括:任务要求、角色要求、人际关系要求、组织结构、组织领导作风、组织生命周期等。(3)个人因素。员工个人因素包括家庭问题、经济问题、员工个性特点等方面。要评估一个员工所承担的压力总量,就必须综合考虑他所经受的机会压力、限制性压力和要求性压力。

23、组织柔性化特点的表现。

答:组织结构柔性化特点的表现为:(1)组织的柔性化表现为集权华与分权化的统一。为了避免过度分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柔性化组织结构在进行分权的同时,要求实行必要的集中。集权与分权统一的关键是上级和下级之间通过一些直接和间接的交流渠道,即使进行信息的沟通,适当的调整权限结构,保证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和组织的各项具体活动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结关系。(2)组织结构的柔性化表现为稳定性和变革性的统一。适应组织结构不断变革的需要,组织结构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个部分组织结构比较稳定,是组织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另一部分是为了完成临时性任务而成立的组织机构,是组织结构的补充部分。柔性化更为充分地体现在组织结构的权力下放和不断改革上,柔性化的典型组织形式是临时团队和重新设计等形式。

24、组织发展战略措施有哪些?

答: 1)激发组织的创新。我们说变革是使事情发生变化,而创新则是一种更具体的变革类型。创新是指用以发明或改进一项产品、工艺或服务的新观点。(2)发展的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大多数组织发展活动中具备以下基本价值观念:尊重人、信任和支持、权力均等、正视问题、参与。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3)危机管理与风险管理。危机管理又名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其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4)知识管理。就是利用组织智力或组织自产创造价值的过程。(5)工作生活质量。提高和改善工作生活质量,不仅是一项组织发展和变革的措施,而且是一种关于人与组织关系的指导方针和管理哲学。

论述题

1、如何认识有关人性假设的论述?参考答案:为了理解人的复杂性,国外一些学者如薛恩、麦格雷戈等提出了多种模式,这些模式都是以对人性的假设为根据的,即便如此,这些假设对研究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的规律性和特征仍是有一定意义的。人性假设理论是西方组织行为学家和管理学家提出来的,其中有科学的成分,也有其片面性。特别是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具有东方民族的文化传统,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东西,只能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为我所用。①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反对离开社会和组织的影响来研究人的本性,更反对把人的本性说成是生来具有并且一成不变的。关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是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的,而复杂人的假设是有一定道理的。②几种人性假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人的看法,也相应地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随着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工人的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人在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上也发生了变化,这对我们是有启发的。③对于人性的几种假设都认为,应根据人的不同需要和素质而采取不同的领导方法,这一点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必须指出,任何一种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都是针对一定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都不能绝对地说哪种好、哪种坏,不能把管理方法僵化。

2、什么是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研究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有何意义?参考答案:职业生涯的设计,就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职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职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研究职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对个人对组织甚至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有利于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一个人的职业究竟应向哪个方面发展,可以通过制定职业生涯的计划明确起来。(二)有利于本人和组织更好地了解每个人的实力和专业技术。(三)有利于组织和本人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开发计划,鼓励自我控制自己前途和命运。(四)有利于人尽其才,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3、试分析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参考答案: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人际关系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原始社会,人际关系是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特征的;在奴隶社会,又表现为以依附关系为主要特征;在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确立,是以宗法关系为基础的;而资本主义社会则表现为明显的金钱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由于消灭了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不平等,而产生了新的平等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 ①社会性增强,自然性减弱。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日益广泛、密切,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的影响逐步缩小。②自主性增强,依附性减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单位和个人的自主权扩大了,每个人都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竞争增强了人们自强的必要性,改革提供了自主的可能性。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军的过程中,我们要提倡自立、自律、自强的精神,克服懒惰、自私的依赖思想,在社会实践中建立奋发向上、充分自主的人际关系,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③平等性增强,等级性减弱。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际间的等级关系残余必将逐步清除,平等关系取代等级关系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现代人际关系的发展是:人际关系由纵向控制为主,发展到纵向联系、横向联系相结合;由单向交往发展到双向交往。④开放性增强,封闭性减弱。随着整个社会向现代化跃迁,人际关系也由过去的封闭转向开放。⑤合作性增强,分散性减弱。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孤立、分散的人际关系状态正在被迅速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程度越来越高。 ⑥复杂性增强,单一性减弱。

4、试述如何提高激励的有效性?()激励的手段和方法根据积极性的运动规律,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的基本途径是,激发和满足正当、合理的需要,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创造一个良好的富有激励性的环境。对此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实现.实践中常用的手段和方法有:1?思想政治工作 2?奖惩 3?工作设计4?职工参加管理5?培训激励6?榜样激励
在工商企业的实际管理工作中,有着多种多样的激励方式,管理者可以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激励方式,以达到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进行有效激励的要求
     运用各种激励理论来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是各级领导者的重要职责,也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必要前提。为使激励取得效果,在激励过程中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奖励组织期望的行为。2?善于发现和利用差别。 3?掌握好激励的时间和力度。4?激励时要因人制宜。 5?系统设计激励策略体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4e5550d7cd184254b3535f0.html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