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 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2-08-11 19:48: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呼唤宽容

——读《宽容》有感

这个暑假,我抽空阅读了美国作家房龙的《宽容》。《宽容》是一本通俗的史学著作,全书时间跨度很大,从古希腊到20世纪,作者几乎向我们介绍了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有影响的思想家和他们的时代,形象地描绘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冲突、斗争、挫伤。《宽容》,虽题名为“宽容”,而内容却是宗教对人类的不宽容。读此书令人痛心:那么多不该流的血和不该掉的头颅;读此书让人振奋;历史与文明毕竟渐渐挣脱黑暗与丑恶,向着光明迈进。

人类发展进程中,有太多的不和谐、不一致,有太多的压制、摧残,有太多的刻薄、迫害,假如人类多一点宽容,也许文明之光更灿烂。美国作家房龙的《宽容》正是表达了这种殷切愿望。作者这样解释《宽容》:“个人的不宽容是个讨厌的东西,它导致社会团体内部极大不快,比麻疹、天花和饶舌妇加在一起的弊处还要大。”“官方的不宽容一旦胡乱发起脾气,便可以置无辜的人于死地,也从不做任何反悔补救之事,它不要听任何解释,还求助于‘神灵’来支持自己的决定。”

“宽容与专横之争一直此起彼伏,一方把宽容奉为人类的最高美德,另一方却诋毁它是道德观念衰弱的产物。”“宽容: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
现代的不宽容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处于懒惰的不宽容,二是处于无知的不宽容,三是处于自私自利的不宽容。所谓的上帝的意志实际上只是在私底下授予了上帝的特选子民,而且也只有这些上帝的选民才能理解。社会中一直存在着两拨人的公开战争,其中,一拨人依靠某中已经建立起来的崇拜来谋生,而另一拨人却要把人们从一个寺庙引到另一个寺庙,显然这种矛盾是难以化解的,只能靠战争来解决。
  米尔顿:“最高形式的自由是按照自己的良心自由的了解、自由的阐述和自由的辩论。”法国谚语:“了解一切即宽恕一切。”或者改为“了解一切即理解一切”至于宽恕,在几百年前善良的主就已经将这项权利留给了自己,那我们还是让他们去尽宽恕之职吧,也省得我们人类自己来操这份心。而且对于人类有限的能力来说,这种低能,这种尽量去“理解”已经是够多了。世界在最伟大的诗人眼中犹如一片大海,在这片海面上,航行着许许多多的船只。每当一艘撞上另一艘时,便会发出美妙的音乐声,这一段美妙的曲子,便是我们所称呼的历史。 

宽容从来就是一个奢侈豪华之物,只有那些在智力方面非常发达之人才会去购买这种物品。从思想上来说,这些人都已经摆脱了不够开明的同伴们的狭隘的偏见,他们能够看到整个人类具有广阔多彩的前景。

看完了房龙的《宽容》,第一感觉是在看一本宗教史。尽管作者一再声称这是关于宽容的书籍。但是宗教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专横的产物,因此宽容与专横的讨论断然离不开它了。

看完这本书,心中感慨更多的是人类的不宽容。而且特别奇怪的是,民主精神发端的欧洲,居然有上千年的时间是消磨在宗教的桎梏之中。古代文明民主的发源地雅典也好,不同样有逼迫苏格拉底饮鸩的劣迹么?至于宣称仁慈博爱的基督教,自从掌握世俗的生杀予夺大权以后,就将从前被迫害的悲惨历史忘记得一干二净,转而成为更残酷的刽子手。唉!双手所沾的异教徒的鲜血越多,获得的荣誉就越大,升入天堂的层次就越高,无怪乎十恶不赦之徒亦可以封圣!自从宗教法庭自北烧死贞德,往南处决布鲁诺以后,从此认为它的教义虚伪十足。

当信仰自由成为另一个暴君骗取百姓信任的幌子时,整个欧洲陷入十足的混乱之中。感谢房龙的渊博学识与睿智妙语,简单几句就勾勒出宗教战争的混乱与无道。信仰自由这颗过早发芽的种子在料峭的中世纪只会长出畸形的枝叶。看到一连串教派从欧洲打到北美,我的头脑也如同他们的战场一般混乱。但房龙有一句话说得极好:“那些东正教徒宁可要君士坦丁堡的苛政,也不要基督教的仁爱。”

不禁开始庆幸中国没有将时间花费在如此无聊的事情之上。说起来很奇怪,中国对待宗教的态度宽容得让人生奇:宗教迫害几乎闻所未闻,佛道儒三家在神州大地上相处融洽地恐怕要让欧洲的同仁们瞠目结舌。对于当权者来说,宗教只要不危及统治基础,爱干什么都可以。而教派之间并没有什么非要斗个你死我活的概念。不过从更深的层次上看来,或许还和中国人的“实用主义”有关。不管你说什么也好,还是“耕我们的地要紧”。实用是一切的根本,因此我们的文化中道教的玉皇大帝可以请佛教的如来帮忙,儒家的祖师也可以向道家的始祖请教问题。由此看来,还是当个中国人好。

不过中国的不宽容,也许比宗教法庭有过之而无不及。宗教法庭尚需要法官证人,也或许会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但中国式的不宽容什么也不需要。习惯个人崇拜以及盲目服从的民众只需要一个并未经过深思熟虑的、甚至是错误的命令,就可以发动十亿人进行各式各样轰轰烈烈的“运动”,或者说是“屠杀”。

而且,我们也没有单枪匹马地直面众人不宽容的错误、挺身反抗时代谬误与社会残暴。对此,我对伏尔泰心存敬佩。伏尔泰,初中世界史的介绍是“文学家,启蒙运动的干将”,一系列简单又含混的词语。而房龙告诉我的却是一个只身反抗宗教迫害与法律不平等的斗士的故事。作为一个律师与聪明人,明知道自己接手的是宗教迫害的棘手案件,被告死的死,走的走,平反也于事无补;而且自己的对手是天主教会及政府,这样毫无胜算的官司,花费的是几年甚至数十载的光阴,还有谁会接手?——除了伏尔泰以及那些相信公理与正义的斗士们。最令我感动的是有个案子是伏尔泰年过八旬以后接的,打到去世也没有结案,但是他还是胜利了,即使不能亲自做结案陈词,但是这丝毫无损他扳倒教会的光辉。一个年轻的人这样做固然值得嘉许,但是如果一个本可以颐养天年的老人家放弃安逸的生活为了正义与公理,或者说是人类的宽容,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是英雄的所为!伏尔泰此刻已经不是那几个简单的词汇可以概括的人物,他更像是《老人与海》中的老渔翁,虽然老去,却依然是雄师;或者更像孟德的诗中所云:“烈士暮年,壮心未已”!

伏尔泰使我想起了艾艾。按理说,我不应该对言辞尖酸刻薄、上课经常向我们灌输激进观念,要么就出差不来、还要在评奖学金重要时刻拖延公布我们成绩的艾艾心存好感。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我敬佩艾艾。推动性别平等、调查文革、向社会一切不平等发起挑战,艾艾是一个真正的斗士。正如伏尔泰向宗教的不宽容开战,艾艾的对手是对性别的不宽容、对弱势群体的忽视与压迫。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些事情是可以忽视的,但是,没有人去做的话,就不会有进步。再小的事情,做的人多了,不宽容也只能退让。如果没有几百年前为宗教信仰自由而战的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有二分之一的人依然生活在宗教战争的混乱与黑暗中。

回顾历史,发现人类社会不宽容的时代比宽容的时代多得多。没有人可以保证我们将来一定可以生活在完整的宽容之中,专横一定会消失。但是不行动就没有未来,可以尽力去做的事情就尽力而为,这样,我们才不至于连追求宽容时代的希望也遗失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3ad43b8c77da26925c5b074.html

《宽容 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