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波电台中TCM的研究与实现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超短波电台中TCM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本文系统阐述了TCM基本原理;介绍了TCM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分析了以卷积码级联MPSK调制这样一种高效成熟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系统的实验调试和性能测试。关键词:网格编码调制(TCM;软件无线电;欧式自由距离;FPGA
一、概述
数字移动通信和未来的个人通信都面临着带宽受限和功率受限的双重压力,TCM(网格编码调制Trellis-CodedModulation)是一种将编码与调制联合考虑的纠错编码技术,该技术可以大大改善系统性能,从而被广泛应用到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等各类高速数字传输系统中。TCMGottfriedUngerboeck1982年提出的一种新颖的、强有力的FEC案,在发送端能将差错控制编码同调制统一进行的多相位调制码。它在接收端采用最大似然解调和解码,用维特比算法寻找最佳格状路径,以最小欧几里德距离为准则,采用软判决,调出接收的信号序列。
该技术自问世伊始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关于TCM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的话带传输推广至卫星通信、短波通信等诸多通信领域,并有较多的ASIC芯片问世,数据传输速率高达90Mbit/s
二、TCM设计思路
最佳的编码调制系统应按编码序列的欧式距离为调制设计的量度。这就要求必须将编码器和调制器当作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综合设计,使得编码器和调制器级联后产生的编码信号序列具有最大的欧式自由距离。从信号空间的角度看,这种最佳编码调制的设计实际上是一种对信号空间的最佳分割。这就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网格编码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
对于限带信道,有两类网格编码调制,第一类是将卷积码和多电平(或多相位信号组合起来,这类网格编码调制是由Ungerboeck最先提出的。第二类网格编码调制则是采用具有特定调制指数或频偏的连续相位移频键控(CPFSK。本文只讨论第一类网格编码调制。这类信号有两个基本特征:
(1星座图中所用的信号点数大于未编码同种调制所需的点数(通常扩大一倍,这些附加的信号点为纠错编码提供冗余度。
(2采用卷积码在相继的信号点之间引入某种依赖性,因而只有某些信号点序列才是允许出现的,这些允许的信号序列可以模型化为网格结构,故称为网格编码调制。
TCM编码器由编码效率为k/(k1卷积编码器和信号集合划分映射两个部分组成。TCM编码器输出信号产生方式如下:在每一个编码调制间隔中,k比特的信息输入到TCM编码器,其中k比特(kk被送入编码效率为k/(k1的卷积码编码器,从而得到nk1特的编码输出。这(k1比特编码输出用于选择信号子集,其余的(kk个未编码比特用来从被选中的子集中选择一个信号点。这里信号子集和信号点的选择是按照映射规则进行的,结构如图1所示:

未编码的k-k个信息比特
选择信号子集中
信号点
信号点
k个信息比特
卷积码编码器
n=k+1个比特
选择信号子集

1TCM编码器结构
从信源输出的二进制随机序列U(u0,u1,...,经过编码率为R(n0,k0,m卷积编码器,编码器相应的输出是二进制序列V(v0,v1,...。这里ui(ui1,ui2,...uii是信息源输出至编码器的信息组,图中的电平映射部分,vi(vi1,vi2,...vio是卷积编码器输出的子码或子组。是把二进制序列映射成后面调制器所需的多电平序列(1,2,...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映射,如用自然的二进制映射、格雷码映射等。映射方法的不同,对系统有不同的影响。系统中的最后一级是调制器,调制器输出的信号为s0(t,,假定信号通过AWGN信道,则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是
k
k
r(ts(t,n(t(2-1
(2-1中,n(t是均值为0,单边功率谱密度为n0的高斯白噪声。
当数字控制振荡器(NCO)能够产生与信号载波同频同相的正弦波时,就可以将被调制到载波上的基带信号复原,完成解调,从而可以进行判决、码元恢复和基带处理,进而可以得到其中数据。
三、系统实现
3.1TCM系统实现模型框图如图2所示:
信源
U
卷积码编码器
V
映射
s(t,a
调制器
a
n(t
V'
译码器
反映射
a'
解调器
r(t

2TCM系统实现框图
3.2、系统的硬件平台是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对输入的中频信号进行全数字处理,即输入的中频信号直接由高速A/D转换器进行带通采样后进入FPGA,输出的数字中频信号也

是送入高速DA直接转换为中频模拟信号;其设计思想可归纳如下:
采用带通采样的技术体制,采样频率大于中频信号带宽的2.5倍以上;
采用软件无线电的设计思想,所有的算法均利用超大规模可编程逻辑芯片FPGA
DSP实现;
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硬件及软件均按模块化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提高系统
的可重配性和升级性;
软件设计充分考虑其可扩展性,支持在线升级能力。
基于以上考虑,设计中采用了大规模FPGA+DSP+微处理器的架构。FPGA作为整个系统的内部数据交换中心,连接了中频ADDADSPARMARM处于控制中心,由其负责FPGADSP程序的加载,执行和运行模式的设定。FPGA的程序加载通过并行加载口与ARM相联,DSP的程序加载通过HPI接口由ARM完成;这两个接口在程序加载之后又可以作为在ARMFPGADSP之间进行通信之用。整个系统的控制信号和基带数字信号的接收与发送由ARM芯片上集成的USB、串口和作为ARM外设的网络接口芯片来完成。
系统设计利用了各个芯片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软件无线电的思想,使得设计的软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主要工作参数和处理算法可以实时升级。系统硬件平台的组成如图3所示:
中频输入
ADC
FPGA
中频输出
DAC
DSP
RS232
ARM+RAM
RS422
FLASH以太网口

3系统硬件平台框图
3.3、系统测试框图如图4所示:
FPGA
DSP串口收数
DSPRS编码
FPGATCM编码
调制上变频
DA
误码仪

噪声源
功率放大器

FPGA

DSP串口发数
DSPRS译码
FPGA中下变频解
调译码
DA

4系统测试框图

3.4、测试结果:
MPSK信号的理想误符号率为
Ps,MPSKerfc[
Es
sin2(](3-1n0M
采用格雷码时,误比特率与误符号率之间有如下关系:
Pb,MPSKPs,MPSK/log2M(3-2
因此,对于8PSK
Pb,8PSKerfc[
Es
sin2(]/3(3-3n08
MATLAB生成的误比特率理论曲线如图5为:
58PSK误比特率曲线
经过测试,8PSK调制解调性能测试结果如表3.1所示:
3.18PSK调制解调性能测试结果
信号Sdbm-2.7-2.7-2.7-2.7-2.7
噪声N(dbm-20.6-19.8-18.4-16-14.9
S/N带宽BdB(kHz17.917.115.713.312.2
6868686868
Eb/n0
14.4713.6712.4410.068.95
误码率1.09×106.01×101.35×101.04×101.17×10
-2-3-4-5-5
在此误码率下信噪比理论值(dB
12.9612.0311.539.987.04
四、结论
8PSK调制解调器基础上,加入TCM编译码后,编码增益达到34dB。经实验测试,8PSK10数量级误比特率下,经网格编译码,可以将误比特率降为10数量级,其纠错性能有了显著提高。
2
6

参考文献
[1]曹志刚,钱亚生.现代通信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樊昌信,徐炳祥,詹道庸.通信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1[3]杨小牛,楼才义,徐建良.软件无线电原理与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4]王新梅,肖国镇.纠错码-原理与方法[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5]金子建,朱雪龙.一种实现高性能TCM的卷积码编码器结构[J].电子学报,1992,20
[6]王匡,姚庆栋.格状编码调制的维特比译码算法[J].广播与电视技术,1996,23(1:60661[7]石峰,杜兴民.基于Viterbi算法计算TCM码欧式自由距离的有效方法[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009-351605-0049-04
[8]李建新,刘乃安,刘继平.现代通信系统分析与仿真[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c58272c4b73f242336c5f2c.html

《超短波电台中TCM的研究与实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