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超模式——谈我国篮球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发展模式的构建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22卷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O06 Vo1.22 
第1期 
Joural of Jiin Insti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1 
大超——谈我国篮式 
以及发展模式的构建 
汪正毅 吕小津 
(天津大学体育部,天津
300072) 
摘 要:首先介绍了构建大超联赛的初衷和目的,然后着重讲述了这种培养模式的发展优势,以及通过与美国NCAA篮球 对比指出存在的不足,最后给出了篮球人才转型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篮球人才;高校 
Tle Mode of Chinese Universy Basketbal Super  ̄aguemAnalysis of the Mode of Basketball Talents Cultivaton an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Wang Zhengyi Lv Xioj 
(Phys Educaon DepamentTiann Univemi ̄,Tiaajn,300072)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introduces the orginal intenton and the purpose of he constructon of Chinese Unive ̄ty Basketball Super League and then ilustrates the prorty of this mode in detai and te insufciency of his mo by comparing wi NCAA.At last,the auther of s pap sive=the solution of the conversion of basketball talents, 
Key words:Chinese Universiy Basketal Supr League;basketbal talents;unversites ad eoleges 
 引言 
目前,全国范围包括男女在内的青年队只有3_4支,而且整体 水平较以前明显下降,根本无法满足为国家输送人才的目 
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简称大超联赛)推出仅仅不 的;而校园篮球却在短短的几年内迅速发展,仅就前几年火 到一年的时间,这个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简称大体协)领 爆全国校园的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为例,在其发展的头5、 导下的新生事物以其“先天优势”迅速在高校校园中流行起 6年内,其会员校已有165所之多,并且逐年迅速发展,每年 来,然而在热闹的背后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大超联赛构建的 各省、市的选拔赛均超过百场,其中不乏明星球员崭露头角 初衷:是要在体教结合方面探索出来一条新路,其短期的任 并吸引地方队教练的注意,CUBA培养出来的多名球员已经 务也更加明显急迫,就是为我国第一次派出学生队员参加世 代表所在省市队参加全运会,并有部分球员打上主力并跨人 界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储备并选拔优秀人才。清楚地认 职业联赛。 
识了大超联赛的任务我们更应该理性地总结出一条适合中 2.大超培养模式的优势 
国篮球发展的人才选拔、培养、优秀人才输送新的模式,只有 目前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各省、市体校,体工队资金严重 这样才能追赶上篮球先进国家并提供给各队员适合自己的 
不足,教练队员待遇有限,每年的比赛数量和质量都很难得 发展出路。 
到保证,因此不少球队都面临解散的困境。反观校园,校园 
大超培养模式 
篮球进行得如火如荼,各种级别的比赛丰富,为球员提供更 多的比赛机会;由于各大名校对大超联赛的重视,都希望通 2.体教结合大势所趋 
过大超联赛继续扩大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对于球队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篮球人才的培养一直遵循“业 建设的投入也是相当可观,同时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名 余体校_
市体校——省体校——体工二队——体工一队 
校内多有设施先进的运动场馆,可以保证队员先进的训练环 


国家队”培养模式,然而这种人才输送方式在社会主义 境;由于大体协、国家篮协的大力支持推广,各知名高校的加 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显得日趋无力,趋向萎缩。随着知 入,迅速提升了大超联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吸引了众多 
识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赞助,为联赛注入了可观的资金并提供了 尤其是传统培养模式成材率低,人才浪费也严重,转型不利 比赛装备,也在一定程度上了促进了联赛质量的提高;由于 使球员难以在社会立足、生存,因此家长更愿意把孩子送往 
加入大超的各个名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和底蕴,也使 
校园学习文化知识而不是体校。然而篮球以其独特的魅力 得球员能够在要求全面素质的今夭通过校园的熏陶为自己 
吸引着球员为之奋斗付出,为了更好解决这种矛盾,在我国 的个人素质汲取到更充足的养分。 
教育事业日趋发展的大背景下,“小学——中学——大学”这 校园篮球的先天不足在于其较低的训练水平和运动水 
种新的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并展现了其发展的强大爆发力。 
平,然而这些都是对以前学生球员以及体育老师客串教练组 

收稿日期:2005—10—20 
作者简介:汪正毅(1958.),男,天津市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运动队管理。 

3 ・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a32465933687e21af45a999.html

《大超模式——谈我国篮球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发展模式的构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