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十讲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十讲从众与服从
一、从众与服从
1.从众的概念
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从众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意义。从积极方面讲,从众对于个人适应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任何一个社会,无论从社会功能的执行,还是从社会文化的延续角度说,多数人的观念与行为保持一致都是必要的。只有群体中成员的意见统一,才能够形成一个群体成员所必须遵从的社会规范,使对群体成员的必要的约束得以实现。从个人的角度说,一个人只有在更多的方面与社会的主导倾向取得一致,他才能适应社会,否则他将为困难所围绕。更何况任何一个人都是有限的,都不可能适应他所遇到的每一种情境,那么在这种情境下采取从众的方式无疑可以使他能在最可靠的程度上迅速适应社会;从消极方面讲,传统中的某些具有消极意义的东西或者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也会产生社会压力,也会使人们产生从众。种从众就是消极的,会助长不良传统的巩固和歪风邪气的蔓延。视窗10-1火车顶上的“冲浪”20世纪90年代的巴西青少年的冒险行为
虽然平均每年因此而丧生的青少年达到150人,超过400人因此而受伤,然而这项危险而鲁莽的游戏却仍在继续(Arnett,1995思考:历代相传的官场腐败现象
从众的种类:顺从与接受(Myers,1993顺从:表里不一接受:表里如一
二、服从的概念
⑴服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之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很多时候人们会服从地位高的他人或权威,服从也是一个人社会适应是否良好的标志。与从众一样,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服从也是一把双刃剑。
视窗10-2越战期间的美莱(MyLai村庄大屠杀事件(Hersh,19701968316日早晨,一队美国士兵在Calley中尉的命令下向村民开火,造成大约450-500名越南平民丧生。(一名士兵没有服从命令,并在回美后向公众披露了此事)思考:人类的暴行:种族灭绝与战争
服从与从众的区别:被动与主动(或自愿)

一、从众行为的实验研究
从众行为的实验研究最早是由Sherif利用游动错觉来做的,他发现被试分别在暗室里单独估计光点移动的距离时,各人判断的差异量极大。而当许多被试(三个)在暗室里一起估计时,差异量变得很小(Sherif,1935。此研究的最后一个部分更有意思:在结束集体观看之后,这些被试独自回到同样的暗室,研究发现他们继续在遵从集体时所形成的群体规范(一致的判断)。随后的研究发现,人们在一年后接受单独实验时仍坚持群体的估计值Rohreretal.,1980。哪怕经过几代小组成员的更新换代(一次更换一个,直到情境中都是新成员),游动错觉规范依然完好如初(Jacobs&Campbell,1961
思考:文化与习俗的传承
Asch的一系列研究则是经典性的(Asch1951典型的实验材料是18套卡片,每

套两张,一张画有标准线段,另一张画有比较线段。例如在阿希的一次实验中,共有7名被试,其中6人是实验者的助手(即假被试只有一人是真正的被试,而且总是安排在倒数第二个回答,几个被试围桌而坐,面对两张卡片,依次比较判断abc三条线段中的哪一条线段与标准线段等长(见图11-2,实验要求被试大声说出他所选择的线段。18套卡片共呈18次,前几次判断,大家都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从第7次开始,假被试故意作出错误的选择,实验者观察被试的选择是独立的还是从众的。面对这一实验情境,被试在作出反应前需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是自己的眼睛有问题,还是别人的眼睛有问题?是相信多数人的判断,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在确信多数人作了错误判断时,能否坚持自己的独立性?

101从众研究使用的卡片实验者记录被试的每一次选择,然后加以统计分析,阿希在1951年开始实施这一实验,1956年,1958年又重复了这项实验,发现:
1.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被试保持了独立性,每次选择反应无一次发生从众行为。
2.约有15%的被试平均作了总数的四分之三次的从众行为,即从众反应平均每12中就有9次。
3所有被试平均作了总数的三分之一次的从众反应,即每12次中就有4次发生从众行为。
实验结束后,实验者个别访问被试,询问其发生错误选择的原因,从被试的回答中,可以将错误归纳为三种类型:知觉的歪曲。被试的确发生了错误的观察,把他人(假被试的反应作为自己判断的参
照点,根据别人的选择而辨认“正确”的答案。判断的歪曲。被试虽然意识到自己觉知到的与他人觉知的不同,但却认为多数人总比
个人要正确些,发生错误的肯定是自己。这种情况下的从众最为普遍。行为的歪曲。被试虽然确认自己是对的,错的是其他多数人,但在行为上却仍然跟着
多数人作同样的错误选择,这实际上是顺从行为的一个例子。
人们为什么从众呢?一是信息性影响:追求正确
二是规范性影响:渴望被接纳和被喜欢。

不从众会如何呢?少年犯的个案讨论(Schachter,1951视窗10-3少数派的影响:八十年代以来Moscovici的开创性研究——Taylor:社会心理学[M]228-231
三、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1.群体因素
⑴群体规模:人数越多,被试越从众吗?3-4人,从众效果最好;超过并不导致从众行为的增加。实验室情境与实际生活不同,研究者让假被试在一条热闹的街头仰头看对面楼房第62层的窗户,结果如下(Milgram,etal.,1969
假被试人数过路行人的从众率
14%516%1022%1540%
⑵群体凝聚力:群体的凝聚力越大,从众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2.情境因素
⑴信息的确定性:模糊的、不确定的信息增加了从众行为的可能性⑵从众行为的公开性:匿名减少从众行为⑶权威人士的影响力:权威人士的行为对从众行为的影响力更大,“人微言轻,人贵言重”研究发现,2400个行者中,乱穿马路的比例为25%让穿戴考究的假被试乱穿马路,路人的从众行为上升为44%,假被试不乱穿马路时,则路人的从众行为下降为17%(Mullen,etal.,1990
3.个人因素
⑴自我
⑵个体保持自我独特性的需求:不从众有时仅仅因为我们感到自己与众不同。⑶个人的控制愿望:用不从众来体现自己的自由。⑷身份与地位
⑸承诺;对组织或他人的承诺越大,从众的可能性越高。⑹性别:最近的研究不支持早先的女性更从众的观点或差异很小。女性在群体压力情境下比男性更从众的,但在私下则看不到这种性别差异。研究者指出,这种结果是我们社会所教导的男女的社会角色不同所致(Becker,1986;Eagly,1987
4.文化
早期的研究表明:塞拉利昂的藤内人比苏格兰人更多阿希式的从众,而依靠狩猎和捕鱼为生,崇尚独立和自主的爱斯基摩人则表现出最少的从众(Berry,1967。新近的元分析研(对133项研究,涉及17个国家和地区)也证实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个体要比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个体更从众(Bond&Smith,1996
视窗10-3文化与变迁:女性的标准身材与暴食症——Aronson:社会心理学[M]

四、Milgram关于服从的实验(1963
1.被试的选择:用登广告的方式招募自愿者40名。2,实验的基本过程:

实验一开始,充当学生的假被试与当教师的真被试分别被安排在两个房间里,中间用一堵墙隔开。在"学生"的胳膊上绑上电极,这是为了在"学生"发生错误选择时,可由"教师"施以电击惩罚。而且实验者把"学生"用带子栓在椅子上,"教师"解释说是为了防止他逃走。"教师""学生"之间不能直接看到,用电讯传声的方式保持联系。"学生"施以电击惩罚的按钮总共有30个,每个电钮上都标有它所控制的电图虽度,15伏特开始累计,依次增加到60伏特,每四个电钮为一组,共7组零2个,各组下面分别写着"弱电击""中等强度""电击""特强电击""剧烈电击""极剧烈电击""危险电击"及最后两个用"××"标记。
事实上这些电击都是假的,但为了使作为"教师"的被试深信不疑,首先让其接受一次强度为45伏特的真电击,作为惩罚学生的体验。虽然实验者说这种电击是很轻微的,但已使"教师"感到难以忍受。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故意多次出错,"教师"在指出他的错误后,随即给予电击,"学生"发出阵阵呻吟。随着电压值的升高,"学生"叫喊怒骂,尔后哀求讨饶,踢打墙壁,最后停止叫喊,似乎已经昏厥过去。"教师"不忍心再继续下去,问实验者怎么办?实验者严厉地督促"教师"继续进行实验,一切后果由实验者承担。3.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差距
⑴预测结果:研究者预测,极少数被试会服从实验者的命令把电压打到240伏以上。他还请精神病专家、大学生和一般的白领共110人来预测结果。三个群体预测的平均电压为1.35伏,没有一个人预测会超过300伏。其中40名精神病专家预计,被试施以最强的450伏电击的可能性,只有0.1%⑵实验结果:
电压数(伏)拒绝人数300531543302345136013751
共计1435%
视窗10-3现实中的服从:一名护士(被试)接到一位不相识的医生打来的电话,医生指示她指导病人服药,以便在他到来之前能够见效。他随后去药房签药方。医生开出一剂叫阿斯土汀的药20毫克,阿斯土汀药瓶上的标签却标明常规量为5毫克,并警告说最大剂量不得超过10毫克。
当医生的做法不合乎医护实践的规范时,护士会根据一位陌生人打来的电话让病人服用超额剂量的药物吗?当12名护士面对这个难题时,10个人说:她不会。研究却发现,当身临其境时,几乎所有的护士都服从了。22人中有21人让病人服了药(实际上是一种无害物质),直到一名参与研究的药剂师阻止她们。
4.服从原因:⑴合法权力:指社会赋予了卷入社会关系的一方更多的影响力,从而使另一方认为自己有服从的义务。
⑵责任转移:命令通过电话来下达,只有22%的被试一直服从。⑶规范性影响⑷信息性影响
五、影响服从行为的因素
1.他人的支持:他人的社会支持会导致对权威的蔑视,增加对权威的反抗。

2.行为后果的反馈:越直接,越充分,人们对伤害命令的服从的可能性就越小→不安的现实意义。
3.命令者因素:权威性与吸引力4.服从者因素:道德水平;人格特征5.文化因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61f673bb7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5.html

《社会心理学第十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