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05-22 20:52: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在教科书中共两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观察蚕卵”,第二部分“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教学重点是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学生平时见过不少动物,他们养过蜗牛、金鱼等,对动物的生命周期是有自己感性认识的。教科书首先是引导学生回忆三年级上学期学过的相关内容,唤起学生的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了解学生对生命周期的初始认识。第22页是蜗牛的几个生长阶段,分别是卵、蜗牛交尾、成年蜗牛和蜗牛产卵。

学情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三年级孩子基本上没有养过蚕,没有直接的养蚕经验,但是通过和别人了解,他们知道蚕吃桑叶,蚕会吐丝,蚕会变蛾子,蚕有蚕卵等。

三年级学生刚刚进入科学课学习半年,虽然有观察动植物和记录的经历,但是记录描述等能力还处在入门阶段,所以我们要求不能高,只要能坚持记录就可以,尽可能要求每个孩子坚持记录。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蚕卵的颜色;

2.知道蚕卵里是有生命的,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

3.知道蚁蚕如小蚂蚁大小、颜色黑或微棕色、有毛等外部特征。

能力目标:

1.了解并掌握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

2.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3.用放大镜对蚕卵、蚁蚕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情感目标:

1.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2.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

3.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蚕卵等知道蚕卵孕育着新生命以及蚕卵是蚕蛾产出来的,要进行科学记录才能记录下小蚕的生长发育变化,学习坚持长期记录的方法。

难点:蚕的养殖方法。

评价任务

1.用放大镜观察蚕卵,能够描述蚕卵的外形特征。

2.观察蚕卵的孵化过程并完成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

教师演示器材: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桑叶、莴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养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它们的寿命有又多长呢?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呢?(海龟、草履虫)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蚕吗?你知道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吗?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蚕卵

1)让我们来饲养蚕,观察蚕

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

(说明: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学生观察的应该是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卵,颜色应该是紫黑色的。)

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

2)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比如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等。学生也可能会发现有黄色的卵,那可能是未受精的卵,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如果仔细观察,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小孔。)

2.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

1)小蚕什么时候从卵里出来,小蚕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出来以后会干什么(让学生预测一下,目的激发学生继续观察的兴趣。)

2)小蚕就要出来了,我们要为它准备什么呢(学生分组讨论)

3)为什么要在盒盖上扎小孔呢?

一是指导学生为小蚕准备好家(这个活动的重点是为蚕的出生做准备。具体来说要准备一个盒子作为蚕的“房子”,还要在盒盖上扎些小孔,“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蚕卵上洒一些水”。)

二是课外观察蚕卵的变化(指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蚕卵的变化。具体来说观察小蚕是怎样孵出的,刚孵出的小蚕是什么样的。)要求学生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思考小蚕的孵化和什么条件有关。活动的是让学生明白蚕的孵化还需要另一个环境条件,即需要一定的温度。

三是指导学习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养蚕窍门

教师小结: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好。

教学反思

一、启发性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导入环节中,先让学生回顾蜗牛的生长过程,进而了解它的寿命,再提出什么动物的寿命最长?(海龟的寿命300年左右)什么动物的寿命最短?(草履虫的寿命只有几小时)这一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隐约地揭示了动物的生命周期有长有短,为在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埋下了伏笔。

二、本课的教学思路清晰

1.观察蚕卵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肉眼观察蚕卵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再分五个小组让学生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从学生的汇报看,他们的观察很到位。例如:他们能用借助直尺测量蚕卵的大小,用放大镜观察到蚕卵中心处向下微凹,蚕卵有的是黄色,大多是灰紫色……这些说明学生已经能借助有效的工具进行细致的观察了,抓住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强烈的参与欲望。

2.了解蚕健康生长需要的条件

在本环节中,我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1蚕就要从卵里钻出来了,我们怎样迎接小蚕的诞生?学生谈到了要为小蚕建立一个“家”,并在盒盖上钻些小孔、为它准备食物等。这里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在盒盖上钻孔?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蚕的孵化需要空气。再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蚕卵的孵化还需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

问题2蚕宝宝诞生了,我们怎样才能让它健康成长?

这里让学生根据以往的饲养经验来交流,同时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并且通过教者以往自身的养蚕经历和体验,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和吸取成功的经验,学生明确了蚕的健康成长需要人为的呵护外,还需要考虑光照、食物、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

3.学习观察记录的要点和方法(这一环节不宜忽视)

提出两个问题:你认为哪些是需要我们记录的?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把蚕的各个时期记录下来?旨在引导学生科学、细致地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存在的不足

1.课前应当要求学生收集养蚕的技巧等有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作业布置后应当强调学生在下堂课时,把观察小蚕出生的结果在班上进行反馈交流,相互沟通,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3431b9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8.html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