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译文、文学常识、文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1-30 00:21: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答谢中书书》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注释】

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晓雾将歇(歇:消散。)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 但:只是。 闲:清闲的人。

【文学常识】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有《陶隐居集》。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北宋人。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课文分析】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时值冬初,寒意森森,正解衣欲睡之时,月色悄然入户,于是作者欣然起行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情。念无与为乐者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文情也显得跌宕起伏。作者也许在想:究竟与谁一起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夜?在这贬居的寂寞中,谁又能与我共同赏月呢?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这是作者的结果,下笔十分轻淡,实则意味深长。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月光下的漫步,该是如何一种心情!“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

《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62fb678cfc789eb172dc884.html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译文、文学常识、文章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