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品教育《读懂学生》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4-14 05:22: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懂你才会爱你

刘慧玲

《怎样读懂学生》 是心理学专家杨敏毅的又一力作,可能是见过她本人的缘故,折服她坚定踏实的成长之路,羡慕她名师成长的道路越走越宽,所以对她的作品充满期待。我们语文老师在诗歌教学的时候都会给学生讲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杨教授的这本书本质上也是在讲述类似知人论世的教育理念。因为读懂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条件。读懂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心理,不了解学生的心理所有接下来的教育举措都是无的放矢,都是盲人摸象,都充满了偶然因素。都应该是不值得推广和传播的。所以正如书的封面所写:读懂学生是教育的开始。

读懂学生是教育的开始,我刚刚成为又一批高一学生的班主任。学生来到一中的第一天开始,我要读懂他们离开家的诸多不适应。我发现学生们在军训日记中出现最多的两个词是忙乱和想家。忙乱是因为刚刚来到新环境,什么事情都是新鲜的,却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问题是不会做也要做,既要学会做还要做好,所以忙乱。读懂了学生这一点,我就首先深入到寝室,我挨个寝室查看床下物品的摆放,我亲自动手告诉他们物品怎样整合,怎样把小东西装到大东西里,怎样把鞋盒摆放好,我又让他们逐个打开柜门,我逐一检柜内物品的陈列,给那些不会布置的东西提出建议,比如使用收纳盒可以节省空间,柜内粘个挂钩可以把小件物品悬挂起来等等。只有读懂他们忙乱的原因是因为独自生活的能力差,就不会胡乱的指责学生,从而造成学生我不行的心理阴影

学生想家是正常的心理想象。未知的环境,陌生的身边人。不让他们想家最好的办法就是这里是家。我记得我看过一篇报道,说国外最先进的酒店不是把酒店房间布置得多么豪华,而是把房间布置成客人家里的样子,他们可以把客人自己家里的床单,家具,厨房用品等空运过来,这样住在酒店里就跟住在家里一样。我根据这个“原理”进行了变化,新生入学后,我不是一味的,而是和他们聊聊家常,让他们说说值得自己骄傲的事情,让他们有重温旧日的感觉,我在传达学校学年的要求时,我一定要站在他的立场说,比如,跑操,我绝不会说,是学年的统一要求,我会说这是长高身体的必须。比如集合速度快,我会说,这可以为今后的险情逃难做准备。学生们会感觉到有人关心他们,他们做的什么事情都是对自己有利益的。“趋利避害”符合人性,当然符合学生实际。

高一学生是高中学习生活的开始需要读懂,高三学生是高中学习生活的终结。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回首过往的三年会有很多收获,也会有很多遗憾,特别是迷途知返想学习又因为种种原因无从下手的学生,他们的心理非常需要鼓励,而这种鼓励不是简单地拍拍肩膀就可以的,他们需要老师很具体地帮助他们解决某些学科的实际问题,比如,安排好的学习小组,寻找帮助他解决弱科的学科尖子生,还要亲自带他和任课教师建立帮扶联系。读懂学生就是要知道他们最需要什么,老师给予学生春风细雨的关爱。

既然要读懂学生,那么怎么读懂学生呢?我觉得杨教授处理的一个事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书中讲到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叫小莹的女生因为成绩不好,要再次留级。面对两次留级的事实,小莹最无法接受的是不知道父母会用怎么样严厉的措施来对对待她。她的恐惧来源于家长给的压力。所以杨教授给我的启示就是,当学生产生各种困惑的时候,一定要从多方面查找原因,不要一味地认为孩子不争气,更不要不明就里地一味批评孩子,也不要用大道理心灵鸡汤给孩子蒙灌。那些因为空洞,会让孩子更加反感和远离。这本书中提供我的做法是,杨教授先仔细询问孩子自己的想法,给她充分的表达机会,其实,有些话只要说出来就是缓解压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可能我是个比较脆弱的人,我遇到困惑的时候,我总要找一个宣泄口,或者是爱人亲人,或者是知己朋友。好像把话说出来了压力就减少了一半。所以,为了读懂学生,倾听是尊重,倾听是解压的方式,倾听的过程中能打开了解学生的突破口。

既然要读懂学生,那么什么样的学生需要我们读懂呢?

首先要读懂的就是中等生,老师对优秀学生常存偏爱,对差生常存偏见,对中等生常常冷落。中等生是整个学生团队中最乖的学生,因为“特别”之处特别少,所以,被当做尘埃一样的存在。希望得到老师关注却没有机会。如果这样的学生一旦出现问题,老师会觉得措手不及。平时,我们既要注意关注中等生,也要关注平凡者的不平凡之处。作为学生,也要勇敢突破自我,勇敢地走出第一步,让老师注意到你。可能第一次高高举起的手,那是学生勇气和智慧的体现。杨教授作为心理学教授为学生提供的这个看似普通的招数,比用其他渠道引起老师的注意更好,更有教育的价值。而我作为新高一的班主任,我准备让每个学生都有公平的机会第一次参与班级管理,也想提供不多的机会,让少数人有竞争地意识,如果一味提供均等的机会,对锻炼学生还是无益的。当然培养中等生的竞争意识,需要班主任投入更多的精力,投入更多的教育智慧。教师的激励是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扫除成长中的障碍,这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我相信,在教育成果呈现出来的时候,一定是一个崭新的班集体,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班级就这样形成了。

其次要读懂的是生活经历特殊的学生。比如家庭背景特殊的要了解特殊的具体情况,已经他们在其中到底受到什么影响。偏科学生的为什么偏科以及这种偏科能不能发展成今后的特长。还有留级、休学的学生都是要读懂的学生。这些学生经历特殊,很多活动中会表现出有不同于其他学生的地方,我们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一定要了解他们的心理互动,尽量给他们带来心灵的慰藉,让学生不至于太孤独。杨教授在书中讲了一个把离家出走当成家常便饭的学生小陆,这个学生个性敏感,遇到问题愿意推卸责任。这和他的家庭教育是有关系的,他的家长对他的教育粗暴、冷漠,造成了孩子情感方面的缺失,生活缺乏热情,杨教授在书中说了一句话让我觉得特别有道理,这句话是不管对家长还是对学生,改变都不是容易的事。”所以,教育有时候挺无助的,我把这种家庭教育的技巧应用到学校教育上,我采取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倾注热情”,缺什么补什么,家庭教育的热情缺失就在校园内补上。这让我想起了上届毕业生,我的学生中有个叫荆英迪的,是个离异家庭的学生,他非常不爱说话,和我也是几乎没有话,我也不轻易打扰他,只是偶尔看他校服邋遢的时候悄悄的问他用不用我拿回去洗一下,我对他的关注一般在考试后把他带到办公室漫谈各科成绩的进退原因,不批评不给压力,只是悠悠地说,即使夸奖他表扬他我也是和别的同学混在一起,流水无痕似的关注。我对这样的学生采取默默关注不打扰的方式,最后这个孩子的笑容慢慢的对了起来。

最后,要读懂那些尖子生。尖子生首先是学生,他们有普通学生的一般问题,不要拔高,给他们贴上标签,让他们觉得自己就应该与众不同,带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完成学业。尖子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他是一个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过程。承载他的有许多因素,主客观都有。例如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形而上学》中指出的那样,人才的培养需要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尖子生被六科老师同时各种关注,抢占了独立思考的空间,以后可不可以不要主动找尖子生,让他有问题主动找老师,这是他思考后的发问,否则又是另一种填鸭式教学的翻版。或者发现他的问题后,让他自己思考并给一段时间改正,再去关注。

读懂学生是了解和认知以及开展教育行为的开端,希望我们每位教师都发挥教育的智慧,通过读懂学生进而让自己桃李满天下,也让每一个青春的生命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魅力更芬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a59104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c7.html

《2019精品教育《读懂学生》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