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版

发布时间:2011-08-06 17:54: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章 工程概况

一、本项目概况

1、工程概况

本项目名称“文成县新56省道接南田公路工程”,主线起点位于文成县龙川附近,与56省道平交,起点桩号K0+000,路线跨龙溪、泗溪,沿泗溪东北侧山坡展线至岭脚村南侧,建十八尖隧道至下石庄村,经规划的百丈漈工业园区、西里村,设岭后隧道,经三滩村,终点为南田镇,接十南公路,终点桩号K24+747,主线全长约24.8公里。二源连接线长约4.4公里。其中大桥2687/14座,中小桥628/8座,长隧道1228/1座,短隧道1020/5座。

主线及连接线均《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的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K0+000K13+000连续上坡段采用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0米(起点K0+000K1+800穿镇路段适当加宽),其中行车道宽2×3.5米,隧道净宽10米,净高5.0米,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

2、地理位置

文成位于浙江省南部山区,温州市西南部,飞云江中上游,东经119°46’~120°15’,北纬27°34’~57°59’。东邻瑞安市,南界平阳、苍南县,西倚泰顺、景宁县,北接青田县。县城(大峃镇)居县域中部,距离温州市区90公里。县域形态似薯叶,东西和南北直线距离各约40公里。最东点在平和乡田垄村,最西点在下垟乡后塘村,最南点在桂山乡大路边村,最北点在金朱林场三根底林区。

3、地形地貌

1.地形、地貌

文成县位于浙江省南部山区,地处洞宫山与雁荡山之间,境内高山峻岭连绵不绝,地势自北西向南东倾斜,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平原少。全县自西北向东南地貌单元划分为中低山区、低山丘陵区和丘陵沟谷区。此外,全县地貌分区大致以飞云江为界,分为江北、江南两大地区。江北属洞宫山脉罗山支脉,占全县大部分,本区山势高峻陡峭;江南为南雁荡山脉分支,从泰顺入境沿飞云江南岸延伸,山势较为平缓。

线路地貌特征起点段K0K0+600段为河谷平原地貌,线路从K0+600K12+000,地貌特征为低山丘陵陡坡,局部为悬崖,海拔高程80-650K12+000到终点为低山地貌,山坡大多为浑圆状,风化剥蚀严重,以缓坡为主,海拔高程650-840

测区地貌单元属浙东侵蚀低山丘陵。线路发育条带状冲洪积平原谷地和剥蚀准平原,山前发育洪坡积斜地,山间为洪坡积凹地,地势相对平缓。沟谷切割较深,地势陡峻。岩体风化剥蚀强烈,大多强-中风化基岩裸露。

2.区域地质

2.1地层岩性

白垩系下统(K1):根据相互关系及岩性组合特征,可划分为朝川组、小平田组。

小平田组(K1C):以晶屑熔结凝灰岩、晶玻屑凝灰岩为主,夹中性及酸性熔岩、紫红色砂岩、砂砾岩等。全风化岩厚0.5-3.0m,强风化岩厚1.0-3.50m,中风化岩厚5.0-15.0m。覆盖于朝川组(K1C)地层之上,呈整合接触。本合同段线路经过区未遇该层

朝川组(K1C):全线分布,为线路主要地层,上与小平田组(K1c)呈整合接触,上部以紫红色凝灰质粉砂岩为主,夹凝灰质砂岩、粉砂岩、流纹质玻屑凝灰岩、沉凝灰岩等;下部以玄武岩、安山岩为主,夹砾岩、紫红色凝灰质粉砂岩及英安岩、流纹质凝灰岩等。全风化岩厚1.0-4.0m,强风化岩厚3.0-5.0m,中风化岩厚5.0-15.0m

侵入岩:侵入岩较发育,出露点多面小,呈岩株、岩枝产出,侵入岩岩体一般不大。侵入岩岩性有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霏细斑岩、石英钾长斑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等;基性岩少,主要岩性为辉绿岩。侵入岩侵入时代都属燕山晚期第三阶段。脉岩分布不均匀,集中于县域中部、北部,其他地区分布零星,走向以NE为主,NWEW走向次之。全风化岩厚0.5-5.0m,强风化岩厚0.5-4.0m,中风化岩厚1.2-20.0m

2.12第四系地层

主要分布于飞云江及支流河谷、沟口,以全新统冲积层为主,上更新统洪积、洪冲积层零星分布,堆积层厚0.5-10m不等。

全新统(Q4dlQ4pl+dl):以洪积、坡洪积为主,常构成山沟一级基座阶地、及老洪积老洪积扇、堆积阶地等。主要分布于沟谷盆地的山麓斜坡区及山区冲沟沟道区,山麓地带洪积或坡洪积岩性以浅黄色含砾粉砂土、粘性土为主,局部下部分有砂砾石层,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10m。沟谷平原与山区交接地带的低缓斜坡区一般厚度较大,山区冲沟沟道区厚度一般较小。

全新统(Q4alQ4al+pl):以冲积、洪冲积为主,分布于河谷平原、宽谷或沟口新洪积扇、河漫滩及一级阶地(或高漫滩)。岩性以粉砂土、含砾粉砂土、砂砾石等为主,分选性较好,磨圆度中等,厚度随沉积地形变化较大,其中冲积平原区厚度较大,一般在5-10m,山麓谷地区厚度较小,在1-5m

全新统:以洪积、崩滑堆积为主,系最新的松散堆积物,结构松散,透水,易受雨水的进一步冲刷、侵蚀,稳定性差。常堆积于沟口,呈扇形堆积(泥石流堆积);或由于支沟二侧坡面、后缘坡面的高位崩塌、滑坡等坡面侵蚀后堆积其下方相对较缓部位或沟道中。

残坡积层:以风化残积、坡积为主,分布于二~四级支沟的沟谷两侧山坡脚、凹沟、鞍部及沟谷后缘,厚度变化较大(>1m)。较厚的沟谷往往是村民梯田的主要分布区。

2.2构造

文成县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位于温州临海拗陷、泰顺温州断拗之间,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

1、断裂

NW向松阳平阳、NE向泰顺黄岩基底大断裂活动影响,地表NWNE向断裂、侵入岩带发育,构成了区域构造格架,此外还发育少量的SNEW向断裂。据区域地质调查,NE向泰顺黄岩、NW向松阳平阳基底大断裂分别沿飞云江及百丈漈大峃一带分布。飞云江主体呈“V”字型山谷,沿岸山高坡陡;在珊溪、巨屿镇境内断裂、节理构造发育组数多,频度高,侵入岩和潜火山岩体也有多处分布。北东至二源里阳一带,南西大致以百丈漈大峃一线为界形成一宽约7km的条带,并往北西、南东延伸斜贯全县,带内北西走向断裂线密度高,延伸稳定,断裂两侧地层错距大;地貌上为深切狭谷,沿岸地势起伏大,坡陡。

2、节理

据区域资料,主要发育NWNE向节理,次为近EWSN向节理。这与区域断裂构造格架基本吻合,节理主要成带出现在断裂两侧,属断裂的派生产物。性质一般为扭性,面平直、闭合,延伸较稳定,倾角大于6070°,倾向不定。层理主要发育于上侏罗统茶湾组、西山头组一段、三段和下白垩统馆头组、朝川组二段火山沉积岩中,总体倾向文成、山门两个火山洼地中心,倾角515°,局部受影响,倾向发生变化,倾角大于15°。

根据本次调查,测区范围内未发现全新世活动断层,区域构造稳定性好

4、工程地质

测区范围小规模断裂构造较发育,共有6条,以北东向为主,少数北西向,性质以压性、压扭性为主。各断裂结构面(断面)大多陡倾(70°-80°),构造形迹主要表现为碎裂岩带和构造角砾岩带及节理密集带,破碎带宽2-10米不等。断裂构造中,F1对路基稳定不利,F2F3F4对十八尖隧道围岩稳定不利,F5对路堑开挖不利,F6对路基稳定及隧道围岩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受断裂构造影响,测区Ⅳ级结构面(节理)发育,以北西300°--310°走向和北东70°-80°走向为主,次为近东西向,倾角68°-88°为主,少量30°-50°。压性结构面为主,微张-闭合,少量张开,结构面粗糙,部分铁锰质渲染,硬质,延伸较短。断裂带和Ⅳ级结构面的不利组合,影响路堑边坡和隧道围岩的局部稳定性。

5、水文气象条件

文成县地处纬度较低的浙南山区,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全县年平均气温为14-18.5,常年无霜期285,极端最高气温41.7℃,极端最低气温-5.9℃,年平均降雨量1822.4毫米,年最大降雨量2454.6毫米,年最小降雨量1356.4毫米,年平均风速1.3m/s,年平均相对湿度79%文成东距东海约70公里,具有气候温暖、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空气湿润、热量丰富等特点。由于海拔、海洋、以及地形地貌的作用,境内气候差异大,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具有“多宜性”。初春季节地面盛行东北风,大陆冷高压衰退,副热带高压北进,风面气旋活跃,形成绵绵细雨。春末夏初,暖湿太平洋高压渐向大陆推进,极风常在此间摆动,多连续降水,俗称梅雨。79月间,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盛行偏南风,天气炎热,台风活动频繁,多雷雨和台风暴雨,造成较大洪水。秋季副热带高压东移,大陆高压发展,地面盛行西北风,降水减少。冬季,县域位于蒙古高压的东南部,受变性大陆气团的控制,天气以晴冷为主,雨雪量较少。文成是台风、暴雨、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之一,气象灾害明显。

文成县河流大部分属飞云江水系,极少数为瓯江支流及鳌江支流。河流委蜿曲折,呈叶脉状注入飞云江。河谷呈V形,溪流比降大,洪水暴涨暴落,汇入飞云江干流后,河道比降减少,流速趋缓。

二、本合同段概况

本合同段起点位于文成县龙川乡附近的现56省道徐村桥西桥头,终点位于大峃镇过山村,起讫桩号为K6+150K13+200,全长7.097km

工程内容包括:路基土石方工程,防、排水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土建工程

1、路基工程

①、路基横断面布置

本合同段采用10m路基宽度,布置如下:2×3.5m车道+2×0.75m硬路肩+2×0.75m土路肩。

②、路基主要工程量

路基土石方:挖方23m3,填方19m3

涵洞:主(连接)线共设置排水涵洞25道,其中圆管涵23道,盖板涵2道。

排水工程:M7.5浆砌片石边沟、排水沟6777mM7.5浆砌片石截水沟1273m

防护工程:M7.5浆砌块片石挡土墙123372m3,砼挡墙52833m3,干砌片石挡墙3229m3

2、桥梁工程

本合同段共设大桥4座、中桥1座。跨河桥梁桥址地表覆盖冲洪积卵(漂)石。覆盖层以下为全-微风化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等;跨山坳桥址地基土表部主要覆盖洪坡积、残坡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含粘性土碎石。桥址第四系覆盖层厚0.5-9.4,残坡积碎石土一般稍湿,松散-稍密;洪坡积、洪冲积卵石层一般中密状,湿-饱和;全-强风化岩破碎、质软、浸水易软化;中-微风化岩致密坚硬,完整性较好,力学强度高。龙溪中桥、徐村大桥、泗溪大桥跨越飞云江支流龙溪和泗溪,地表常年流水,水量季节变化较大,枯水季水量极小,雨季水量较大、较急,冲刷力较强,冲刷深度一般在2.0左右.

郑坑底大桥和朝岩大桥位于丘陵沟谷及其斜坡地带,地表水系不发育,河水冲刷深度一般1-3。地下水贫乏,除雨季地表汇水对工程有所影响外,地下水对桥梁工程建设影响小。

桥址区各地层中,上覆河流冲洪积层为主要含水层,其透水性好,与地表水水力联系强,水交替强烈,径流条件好,估算其单井10降深涌水量500-1000T/D。下伏基岩赋存基岩裂隙水,含水性及透水性相对较差,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ⅠⅠ类环境下地下水对砼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材料具弱腐蚀性

3、隧道工程

本合同段共设1座隧道,徐村隧道。

①地层、构造条件

隧道主要穿越K1c凝灰质砂岩、粉砂岩。隧道围岩以中-微风化岩为主,风化较弱,较坚硬-坚硬,节理裂隙微张-闭合为主,岩体完整性较好。仰坡主要分布第四系残坡积层,层厚一般小于1.5,局部3-5

徐村隧道勘察过程中未发现断裂构造,隧道区断裂构造不发育

②水文地质条件

隧道穿越低山丘陵,山坡陡峻,地表水系不发育,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基岩裂隙渗透性差,地下水不发育,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5、施工合同工期27个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faec10979563c1ec5da711d.html

《复杂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