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布时间:2019-09-10 19:00: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

龚莉莉 昌平区南口学校 14041119 小语5

通过学习《学科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我获得了很多专业知识,进一步了解不同学科的教学技能与方法。特别是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人类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这些阶段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它们彼此衔接,依次发生,不能超越也不可逆转。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在心智能力上有了很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但他们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难以进行抽象思维,也就是说他们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形成概念,但这些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和场景有关。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运用直观演示,启发学生思维。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而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的事物中抽象到数学理论中去是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关键。因此教师应注重利用丰富的感性材料,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中出发,引出数学问题,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5以内的加法”时,先出示主题图:爸爸和小明买鱼的情境图——小明拿着两条红色的鱼,爸爸拿着一条蓝色的鱼,然后,两人把鱼都放到一个鱼缸里,问:鱼缸里一共有几条鱼?学生通过PPT能清楚的知道鱼缸里有3条鱼。然后让学生摆小棒,用两个红色小棒代表小明拿着的两条鱼,一根蓝色的小棒代表爸爸的一条鱼,再用两只手把小棒合在一起,由此让学生清楚的知道,部分与部分合起来是一个整体,用加法计算。然后再让学生说说“2+1=3”的意义,使他们明白“3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2,表示两条红鱼,另一部分是1,表示一条蓝鱼。23里的一部分,13里的另一部分”这样,学生就理解了加法的意义,同时还为下一步学习减法打下了基础。

二、通过动手操作,调动学生思维

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应该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多种感官感知数学的计算过程与方法,从而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数学中理与法。

例如:在学习“9加几”时,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小棒,把9凑成十的过程,让学生明白计算“9加几“的过程中需要将几分解出1,使其和9凑成十,在加上分出来的另一个数,就是算式的得数,从而使学生掌握分解的过程,明白再分解过程中采用的是“凑十法”这样使计算更加简便。最后再通过学生语言描述分解过程,促使新知识内化。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思考问题,找到分解方法,并与语言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思维能力培养离不开语言表达

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清晰的思维有一定的联系。课堂训练学生说话,不但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更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每堂课上,语言描述计算过程与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运用直观演示和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外,还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条理性的训练,应借助直观和操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思维的过程。

在上述两个教学案例中都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在一年级教学中,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是分不开的,教师通过运用这些方法教会学生能够有层次地运用简练的数学语言确切地表达思维过程,使操作、思维和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阶段想抽象阶段过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515aadb65ce0508763213dd.html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