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谬误外行看笑话,内行看门道

发布时间:2020-10-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逻辑谬误: 外行看笑话,内行看门道
打它就是在打自己的父亲。”这就是逻辑学中典型的笑话——狗父论证。看完以后是否觉得搞笑呢?大家笑过之后又是否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呢?
其实,这是因逻辑谬误而引发的笑话。逻辑学是一门对思维有指导意义的学科。学会逻辑思考和理性思考,将会让你思考问题时更具严谨性和思辨性。没有逻辑概念的思考,结果往往事倍功半,一不留神,还可能会闹出笑话。不难发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笑话都是由逻辑谬误造成的。本章将从逻辑谬误说起,通过对逻辑谬误的类型进行细分,并举例说明,让大家看清逻辑谬误的真面孔,从而不再掉进逻辑谬误的陷阱中。
1.1 一分钟读懂形式逻辑谬误 在逻辑学中,任何推理、演绎、论证都是有形式规则可言的,而违背了形式规则的逻辑推理往往会造成逻辑谬误。这种逻辑谬误被称为形式逻辑谬误。形式逻辑谬误又可细分为三类。
1.1.1 否定前件谬误:我不是女神,所以没人追
否定前件谬误是一种由否定前提推出否定结果的逻辑推理方式。这种逻辑谬误的错误之处在于,推理过程中所给出的前提条件是不正确的,因而推出的结果是谬误。
典型形式:“如果A,那么B;非A,故非B。”
在生活中有很多大龄单身女性,她们的同龄人已经纷纷结婚生子,她们却依然站在单身队伍里纹丝不动。这让那些好事者不禁蠢蠢欲动了。于是有很多“好心人”会前去关心并询问这些单身贵族,而得到的回答中最多的莫过于“我不是女神,所以没人追”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可以知道,每个人的审美标准并不相同,有人喜欢外表如女神的人,也有人更愿意追求内在美,所以,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女神。“我不是女神”这个前提条件就是一个谬误,那么推出来的结果自然是错误的。由此看来,那么多的单身贵族深陷单身队伍而无法自拔,是因为她们的逻辑有问题。那么,想要摆脱单身的朋友不妨来学习一下逻辑学吧!
1.1.2 肯定后件谬误:学霸爱看书,你爱看书,故你是学霸
肯定后件谬误是一种由肯定前提推出肯定结果的逻辑推理方式,会造成谬误,是因为所给出的前提中的肯定结果存在谬误。
典型形式:“如果A,那么BB,故A。”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后,总是几人欢喜几人愁。作为“国民闺女”的关晓彤,无疑是为数不多的欢喜人中的一个。身为一名艺考生,关晓彤仍然考出了552分的好成绩。这不禁让


网友大赞她为学霸。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学霸呢?有人说,学霸爱看书,如果你爱看书,那么你就是学霸。
乍一看这个逻辑推理,觉得没什么问题,甚至会给人一种很符合逻辑的错觉。然而,根据常识可以知道,学霸不一定都非常爱看书。有些人每天玩游戏玩得昏天暗地,但学习依然超级好。你能说他不是学霸吗?答案肯定是不能。但他爱看书吗?在这个推理过程中,所给出的大前提中的结果与前提本就不构成严谨的逻辑关系,那么,根据这个大前提推出来的结果就具有谬误性。
1.1.3 假两难推理:要么人类是上帝创造的,要么人类是猴子变的
顾名思义,假两难推理就是指,所给出的两个选择看似是两个难以抉择的选择,实则是犯了逻辑谬误。
典型形式:AB;非A,故B。”
王大爷气呼呼地回到家中,王大妈见到此种情景非常不解,明明刚才吃完饭的时候兴致非常高昂,出门的时候还哼着小调,怎么才半个小时的工夫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于是,王大妈泡了一杯茶给王大爷拿了过来,并询问王大爷生气的原因。
原来,王大爷吃完饭还是像往常一样,叫上了隔壁的李大爷一起去散步。最近王大爷接触了基督教,并迷上了《圣经》。他在《圣经》里看到这样一个观点:“人类是上帝创造的。王大爷对这个观点深信不疑,在散步的时候王大爷就开始向李大爷“科普”了。
谁知道李大爷并不是基督教的信徒,他对这个观点并不认同。李大爷坚持说:“人类是从猴子变来的。”于是,两人对这个问题争执不休,都认为自己说的是对的。两人谁也不肯让步,最终争得不欢而散。
要是王大爷懂得逻辑学知识,就不至于因为这件事情跟挚友李大爷生气了。显然,王大爷和李大爷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人类要么是上帝创造的,要么是从猴子变来的”。其实,从逻辑学上来看,这根本就是一个逻辑谬误,属于假两难推理。因为人类除了是由上帝创造的,或者猴子变的以外,还存在其他的可能。
如果王大爷知道了这一逻辑学原理,那么在与李大爷的争论过程中,他就能分分钟取得最终的胜利了。由此看来,逻辑学于生活还是大有裨益的。

这三种形式逻辑谬误常常被诡辩者运用。当我们面对诡辩者说出的难以辩解的语言时,我们可以根据以上逻辑谬误的知识对其进行识别,从而让诡辩者无言可辩。
1.2 一分钟读懂非形式逻辑谬误


上一节中讲到了形式逻辑谬误,而与形式逻辑谬误相对的就是非形式逻辑谬误。这种逻辑谬误实质上就是前提错误而导致的谬误。在逻辑推理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个前提条件存在,而后对其进行推理、演绎、论证。试想,如果前提条件已经错误了,那么依据这个前提条件得出的结果能正确吗?非形式逻辑谬误也细分为以下几类。
1.2.1 诉诸无知:因为没见过黑天鹅,所以世上没有黑天鹅
所谓诉诸无知,简单理解就是造成逻辑谬误的原因在于无知;具体来说就是,推理过程中的前提条件是无知的、错误的,而由这个无知的、错误的前提又推导出了一个错误结论,整个推理过程是在做一件无用功,给人一种无知的感觉。
一天,有两个自称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年轻人坐在一起聊天。甲说:“国外的天真蓝,云也比国内的白,还是国外好!”乙说:“是呀,我现在无比怀念在国外的生活。听说国外还有黑天鹅呢!”甲说:“是吗?我在国外都没见过,在国内肯定也见不到了,那么黑天鹅应该是不存在的。
看完这两个留学生的对话,估计大家都会回之以白眼吧!不过,唾弃这种崇洋媚外的人不是我们的重点。留学生关于世上没有黑天鹅的推理才是大家需要关注的焦点。其实类似的推理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大家在看到这种逻辑推理的时候,会觉得推理者无知、可笑,然而,当换一个场景或换一件事情时,往往自己也会陷入这种逻辑谬误中还浑然不知。
1.2.2 循环论证:“你是你”
“循环”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见怪不怪了。然而,在逻辑学中,它又来凑热闹了。它不来还好,因为来了会给逻辑学又增添了一个逻辑谬误。在循环论证的推理过程中,前提和结论都是一种假设,而不是事实。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用假设去证明假设的逻辑推理,它造成逻辑谬误之处就在于假设本身就是错误的。
典型形式:“如果P那么Q,如果Q那么R,如果R那么P,假设P,故P。”
李林是一家企业的员工。因为气温骤降,所以他生病了。于是他让朋友帮忙去公司请假,结果公司负责人让李林的朋友证明自己是李林的朋友,这让李林的朋友气愤不已。这后来成了一个笑话在公司中流传开来,也反映了一些公司的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这个推理中,本就包含了一种假设:“假设你是你”而后又让人来证明这个假设是真实的。其实,这是一道无解题。如果硬要让人来证明这道题的正确性,那么纯属刁难。这种逻辑谬误也常被诡辩者采用。有时候,我们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个人说了一大堆话,最后得出了一个结果,而这个结果与前面所说的话的关系几乎为零。这就是诡辩者常常采用的手段——迂回法,即通过绕一个大圈子,使得结果看起来似乎毫无破绽,实则没有脱离谬论的怪


圈。
1.2.3 滑坡谬误:拔除一棵树,地球就要毁灭了
所谓推理,就是指通过前提条件去推导出一个结果。有时候我们的前提条件只是一个“可能性”事件,而在推导的过程中,我们却把它当成一个“必然性”事件;或者在推导的过程中人为地将相关因素的作用放大化,这样推导出来的结果也就成了逻辑谬误,这就是所谓的滑坡谬误。
《光头强》这部动画片是许多小孩子每天必看的节目之一。这部以熊大、熊二智斗偷伐工光头强为主题的动画片不仅博得了小孩子的欢心,而且让一些标称是坚定的生态环境保护者拍手称赞。在他们看来,拔除一棵树,地球就要毁灭了。
这个观点毫无疑问就是一个滑坡谬误。虽然砍伐树木会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但地球毕竟没有那么脆弱。造成这种谬误的原因在于,放大了拔除一棵树这个因素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的确,拔除树木会破坏地球生态系统,但拔除一棵树不会、也不可能造成地球毁灭的结果。这是将拔除一棵树的负面影响无限放大了,从而导致了这个观点的产生。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难见到各种“上纲上线”的人,其实他们大部分都使用了这种滑坡谬误。而诡辩者在利用这种谬误的时候,常见的手段是:使用很长的一串连在一起的推理。在他们的推理中,会将很多只是概率性(有时候这个概率几乎可以忽略)的事件,说成是必然性的事件,最终“推理”出几乎毫不相干的结果。
1.2.4 以偏概全:你挂科了,所以你们全班都挂科了
以偏概全这种谬误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种谬误的错误所在就是,所给出的前提只是个体具有的某种性质,推理者却把它扩大类推,最终得出该个体所在的群体的普遍性质。
虽然在生活中很多人都犯了这个逻辑谬误,但是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当我们发现别人犯了这个错误时,或许会觉得可笑,会觉得自己肯定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可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没有深入地学习逻辑学,逻辑思辨能力不够。
一位兢兢业业、坚守三尺讲台三十载的老师病倒了。尽管他放心不下他的学生、他的工作,但是身体的不给力让他不得不住进了医院。这位老师住院没几天,学校就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考试结束后,班长代表全班同学去看望住院的老师。老师见到班长后,迫不及待地询问班级情况以及考试情况。班长刚说了自己这次发挥失常,没考好,老师就晕过去了。老师被抢救过来后说:“你作为班长都没考好,那么整个班肯定都没考好,我能不着急吗?”
大家看完这个例子后,是不是都被这位老师的敬业精神打动了?这位老师的确敬业,


他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让人着急。可能很多人挂科的时候还真是这样想的:要是全班人都挂科了,那我就不会孤单了。可实际情况是:班长只是班集体中的一员,无法代表整个班集体。显然,由“班长挂科”推导出“全班挂科”是一种诡辩,是在以偏概全。
1.2.5 区群谬误:迪拜人普遍很富有,故每一个迪拜人都很富有
区群谬误刚好与上文中提到的以偏概全相反,这种谬误也被称为“以全概偏”。该谬误的错误所在是忽略了个体的特殊性,将群体的性质简单认为就是该群体中每个个体的性质。简单地说,就是将个体与群体混为一谈。这种谬误常常出现在分析统计资料当中。
什么王思聪,什么亚洲首富,这些人在迪拜人面前简直不值得一提,因为迪拜的富裕程度已经世界闻名了。传说中的黄金铺地在迪拜已经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曾经有网友说,在迪拜,警察开的警车都是兰博基尼,叫花子月入百万元以上。于是有人这样推理:迪拜人普遍很富有,故每一个迪拜人都很富有。
迪拜人看到这个推理后,肯定想对推理者说:“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实际情况是,迪拜富得流油没错,但富有的毕竟是少数人,还有一部分迪拜人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没有水深,只有火热,因为迪拜非常缺水。
所以,这无疑是一种“以全概偏”的推理。不可能每一个迪拜人都很富有,不仅仅是在迪拜,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达到人人都富有的状态。这种推理过于绝对化,将普遍情况认为是必然情况,最终推导出来的结果只能是令人啼笑皆非。
在统计工作当中,统计人员往往会面临庞大的数据。分析庞大的数据,然后得出结果,这既是统计的正确流程,也是统计的意义所在。面对庞大的数据需要极强的耐心,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所以,统计人员一不留神,可能就会迷失在数据中,忽略了个别数据的特征,造成区群谬误。学习了逻辑学将有助于你及时认识到问题所在,避免谬误产生。
1.2.6 诉诸类比:你和王思聪都是人,所以你至少也有5亿元
造成诉诸类比谬误的原因在于对类比推理的误用。类比推理本是逻辑推理中的一个重要推理思想,对于具有共性的事物,可以用它来阐述、说明以及猜想,从而大大降低推理的难度。误用了这种方法就会造成逻辑谬误。这种逻辑谬误的错误所在:只看到了事物间在大类上的共性,而忽略了小类上的区别。
“国民老公”王思聪在国内简直红得发紫,无论他在哪里出现,都有一群人跟在他身后大呼“老公”。为什么呢?因为人家有钱呀!人家有一个被评为亚洲首富的爹呀!尽管王思聪有多重身份,比如“国民老公”、网红、亚洲首富的儿子,但是王思聪也有与普通人一样的身份,那就是都是人。于是问题来了,你和王思聪都是人,所以你至少也有5亿元,这个


说法对不对呢?
这个说法看起来毫无破绽,甚至给人一种理直气壮的感觉。但我们只需要稍稍审视一下,就会发现这简直是一个天大的逻辑谬误。别说5亿元,估计连5万元,我们也没有。写到这儿,我只想说我想静静。为什么同样是人,差别这么大呢?逻辑学立马告诉了我答案,因为这个逻辑推理根本不成立。
是的,这种推理属于非形式逻辑谬误中的诉诸类比。也就是说,错误的来源在于类比,在于错误地进行类比,在于没有分清类别就类比。从逻辑学上来说,能够进行类比推理的前提是,所要进行类比的两者必须完全相等,这个相等包括两者在类别、范围上的绝对相等,否则就会造成逻辑谬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c00f88f46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8.html

《逻辑谬误外行看笑话,内行看门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