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有译文)

发布时间:2020-02-09 07:52: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考文言文阅读

1、献珥
齐王夫人死,有七孺子皆近。薛公欲知王所立,乃献七珥,美其一。明日视美珥所在,劝王立为夫人。(选自《战国策齐策三》)

翻译

齐王的夫人死了,有七位贵妾都是齐王所喜欢的。薛公想知道齐王要立(七个贵妾中的)哪一个做新夫人,于是献给齐王七对()珠玉耳饰,并且有意使其中的一对特别漂亮。第二天看最美的耳环给了哪位贵妾,便劝齐王立她为新夫人


【注释】
:珠玉制耳饰。孺子:贵妾。薛公:齐相田婴。
【练习】
1.文中加点的意思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薛公为何凭美珥所在就可以劝齐王立其为夫人?他劝齐王立所立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亲近。2.薛公想知道齐王要立(七个孺子中的)哪一个做新夫人,于是献给齐王七对()珠玉耳饰,并且有意使其中的一对特别漂亮。3.因为薛公从齐王把最漂亮的耳饰赐给她的细节上面,看出她是七人中齐王最喜欢的,所以可以顺水推舟劝齐王立她为夫人。博取国君赏识和新立夫人的感激。

二、鼠作人语
王恽
杨劝农春卿夜读书,有鼠出跃书几上,忽投膏罐中。杨子取一方木覆之,随突以出,环书册走不辍,作人语曰:油着!油着!杨笑起曰:吾避汝。燕城阁前晌午市合,更忙猝不能过,即擎虚器云:油着!油着!人即开避。故鼠亦云云。闻者为笑。 (选自《玉堂嘉话卷七》)

意思:大致说的是姓杨的的这个人晚上读书,有个老鼠跳到书案上,忽然间跳进了油罐里了,他就用个木版盖在上面,结果老鼠突然又跳出来了,绕着书不停地走,并学人说话:"蹭油!蹭油!"他笑着躲开了说:"我给你让路.(我躲着你)"第二天中午集市上人很多他过不去就拿个空坛子什么的东西喊:蹭油!蹭油!"人们就躲开了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 ?? ?
?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3.文章结尾说闻者为笑,他们笑什么?

【参考答案】

二、1.桌子。盖。冒起,把……顶起来。停。2.杨劝农春卿晚上读书。燕城楼前上午是集市,使得人们更加无法在那里快速通
过,就手里举着空的罐子,嘴里喊着油着!油着!行人听见立即避开让出道来。3.笑老鼠竟然也会学人话来夺路出逃。

三、儋耳夜书
苏轼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东坡志林卷一记游》)

翻译

己卯年(古人用天干地支纪年)元宵节,我当时在儋耳(海南一地名),有几个老书生来拜访我,说:这么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出去游玩一趟?我高兴地答应了。走出城西门,进入和尚寺庙,走过小巷,汉人、少数民族混杂,各种店铺商贩很多,回到住处已经半夜了。仆人关门熟睡,已经一觉醒来又睡去了。我放下拐杖大笑,谁有所得谁有所失?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但是也笑韩退之(韩愈)钓不上鱼来,打算到更远的地方去。其实不知道凡是钓鱼的人,未必都能钓得上来大鱼。


【注释】
儋耳:今海南省儋县,苏轼于1097年被贬至此。文章写于己卯(1099)年,是他谪居儋耳第三年。民夷:民,汉族;夷,当地土著,少数民族。屠酤:屠,屠户;酤,卖酒者;这里泛指各种店铺商贩。三鼓:三更,即半夜,今23点至1点。再鼾:一觉醒来又睡去,形容睡过一段时间。韩退之:韩愈曾写诗述其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练习】
1.文中的上元是农历一年当中的哪一天?是中国什么传统节日?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3.作者自笑亦笑韩退之的笑意蕴相同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三、1.(元或一)月十五日。元宵节。2.有几个年长的书生来看望我。在城西散步,还到寺庙里看看,走过小街小巷。3.不同。作者的自笑有自得其乐的超然意蕴。而亦笑韩退之,是对韩愈在仕途际遇得失上不够超脱表示不以为然。

四、书放鹿画
钟惺
家畜一鹿,医云可用合药。或曰:此山麋也,无益。予亦不忍,誓不杀。刍粟之者数月,肥且驯矣。将之都,虑其失养也。命童子放之野,又惧其复为人所得,择山中去家三十里者放焉。始驱之去,不肯去。途中眠而起,起而眠者无数。至山中,命惊趋之,令疾走,度不及者,久之乃已。
其夕,童子止宿村舍。明旦将反命,则向者所放之鹿,在其前焉。尾童子之后也以归。
钟子曰:予于放鹿事,惕然悟感应之几
焉。盖鹿之还也,生于放也。夫其畜于家也,食其食,安其处,可以不求放。可以不求放而必欲放焉者,知其将杀己也。人之能为放己者,必不能为杀己者也。如知其必不己杀,而又食其食,安其处,无自养之劳,无索群之苦,则亦何必求放焉。集颡之鸥,狎而复惊之,生而之杀也。入山之鹿,去而复还之,杀而之生也。生杀之念转于中,而去还之变应于物。感应之几,岂不微乎,显乎?
然予入都,终虑其失养也。将必求一必不杀者而与之,是予所以放之之意也。
(选自《隐秀轩文》)

译文

家中饲养了一头鹿,从医的人说可以用它来配制成药。有人说:这是山间的麋鹿,没有好的用处。我也不忍心,发誓不杀它。用粟喂养了它几个月,鹿变得肥壮并且非常听话。我将到都城任职,考虑到它将无人喂养。我就命令童子把它放生到野外,又害怕它再一次被人们所抓到,挑选山中间距离家三十里的地方放了它。童子刚开始驱赶它离开,它不肯走。中途一会睡,一会儿起,反复了几次。到了山里,童子按我的命令使它受惊吓来赶走它,又按照我的指令快速跑开,直到估计它赶不及了,过了很久才罢了。

这天傍晚,童子在村舍里停留住宿。第二天一早将要返回复命时,(发现)先前所放走的鹿,正在他面前里。尾随童子身后也一同归来。

钟子说:我对于放鹿这件事有些想法。大概鹿回来了,比放生野外更舒适。它先前饲养在你家,使它有食物吃,使它有地方安顿,因此不要求放生。可以不要求放生而一定要放生的鹿,是知道它不久将被杀了。人能成为放生自己的人,一定不会成为杀死自己的人。如果知道主人肯定不会杀自己,而且又给自己吃粮草,让自己安然地住在他家里,没有为了养活自己的辛劳,也没有离开同类的孤苦。集颡的鸥,安静后又惊叫,是因为人们为了伤害而让它活着。入山的鹿,离开后又回来,是因为人们为了让它活而伤害它。生杀的想法在它脑中旋转,而离开后回来是想法的应征。些许的感谢回应,难道不细微又明显吗?

之后我到了都城,一直担心它无人照养。将来一定找一个一定不杀它的人,把鹿给它,这是我所以放生它的用意。


【注解】
:配制。:事情的迹象、先兆。(sǎnɡ):头。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 ) ( )
( ) ( )
反命( )
2.下列句中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则向者所放之鹿,在其前焉。(本文)
B.可以不求放而必欲放焉者(本文)
C.眡眡焉,余固笑而不信。(《石钟山记》)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E.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F.盘盘焉,??焉。(《阿房宫赋》)
G.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作者从放鹿的事情当中警觉省悟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

四、1.到,前往。离开,跑掉。估计(duó)停下来,止步。交差,回复差使。2.(C)(F)3.选择离开家有三十里的山中把这鹿放了。那鹿跟在童子身后而又回到家里。如果知道主人肯定不会杀自己,而且又给自己吃粮草,让自己安然地住在他家里,没有为了养活自己的辛劳,也没有离开同类的孤苦。4.动物其实能够感知人对待它们的动机是爱护还是加害,而且这种感知往往是敏锐的、微妙的。

五、记与欧公言
苏轼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柂牙为柂工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昬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馂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
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颖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选自《东坡志林卷三技术》)

译文:
欧阳修曾经说过:“有一个患有出冷汗毛病的人,医生问他患病的原因,他说 :‘乘船时遇到风浪,偶然而患上此病。医把多年的船舵把手放在柂工手出冷汗的地方,刮成末,搀合丹砂、茯神这一类东西,柂工喝了这药就痊愈了。如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于是说:“医生凭想当然来用药的都跟这是一样的,乍看好像儿戏,但是偶尔有点疗效,几乎不容易对他质疑了。我于是对他说 : 把毛笔和墨烧成灰和上水让学生喝下去,就能够治好他的糊涂和懒惰了吗?由此推广开来,那么和伯夷的洗澡水,就能够治好贪婪;吃比干的剩菜剩饭,就能够治好奸伪;舔樊哙的盾牌,就能够治好胆怯;闻西施的耳环,就能够治好容貌丑恶。欧阳修听后就大笑。
元佑六年闰八月十七日,乘船到了颖州界,正好想起二十年前在此地见到欧阳修,偶尔想起一时谈笑的话语,就如同在一次认识他。


【注释】
:病,这里指盗汗(出冷汗)粂牙:粂同,船舵的把手处。:?(jùn):吃剩食物。:用巧言奉承人,奸伪。:丑,指容貌丑。:正好,恰。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 ) ( )
( ) ( )
( ) 舟行( )
( )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从文中所记的一时谈笑之语中,可以看出欧、苏两人的什么特征?

【参考答案】

五、1.原因。粉末。搀合、搀杂。一类。治愈。乘船行动。回忆,想起。纪录。2.文忠于是说:医生凭想当然来用药的都跟这是一样的,乍看好像儿戏,但是偶尔有点疗效,几乎不容易对他质疑了。”②把毛笔和墨烧成灰和上水?
让学生喝下去?就能够治好他的糊涂和懒惰了吗?3.欧阳修长于分析,指出人们之所以对这种如儿戏的治病方法不予致诘,是因为这种方法然或有验,于是人们把偶然当必然,相信了。苏轼则用归谬法,即故意顺着这种方法进一步推理,结果使其荒唐之处得以放大,让人看出其谬误,反映出苏轼机智、幽默的特征。

六、树怨
刘基
郁离子曰:树天下之怨者,唯其重己而轻人也。所重在此,所轻在彼,故常自处其利而遗人以不利,高其智以下人之能,而不顾夫重己轻人,人情之所同也。我欲然,彼亦欲然,求其欲弗得,则争。故争之弗能,而甘心以让人者,势有所不至,力有所不足也,非夫人之本心也。势至力足而有所不为,然后为盛德之人,虽不求重于人,而天下之人莫得而轻之。是谓不求而自至。今人有悻悻自任者,矜其能以骄,有不自己出,则不问是非皆以为未当,
发言盈庭,则畏之者唯唯,外之者默默焉。然后扬扬乎自以为得,而不知以其身为怨海,亦奚益哉?昔者智伯之亡也,唯其以五贤陵人也。人知笑智伯而不知检其身,使亡国败家接踵相继,亦独何哉?
(选自《郁离子卷下》)

译文

郁离子说:树立天下怨敌的人,是因为他只看重自己而轻视别人。所看重的在这里,所轻视的在那里,所以常常把自己放在有利的位置,而把不利留给别人;用贬低别人的能力的办法来提高自己的智慧,而无所顾忌地重已轻人,这是人情相同的地方。我要这样,他也要这样,寻求他们的欲望不能得到,就争夺。因此不能争到的,就心甘情愿地把它让给别人的原因,是威势有达不到的地方,力量有不足的地方,并非出自本心。威势能达到并且力量也充足却有所不为,就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了,虽然不求被人看重,但天下的人也没有轻视他的,叫做不求自来。现在的人有的自找怨恨,自恃他的才能而骄傲,只要有不是自己发出的,就不问是非都认为不当,发言满庭,就使害怕他的人唯唯喏喏,对他见外的人就默默不语了。然后满脸喜气自以为得意,而不知道因此他自身成为怨海,这还会有什么好处呢?从前晋国智伯的灭亡,是由于他凭借着五贤欺侮人。人们只知道讥笑智伯,却不知道检点自身,使亡国败家的悲剧接连发生,又是为了什么呢?


【注释】
树怨:招致别人怨恨自己。:某种情况积聚集中之处。智伯:晋国大夫,权倾一时,后为政敌所杀,在历史上是才有余而德不足的典型。五贤:指智伯有美髯长大(仪表堂堂)、射御足力(身体强壮武艺高超)、伎艺毕给(多才多艺)、巧文辩惠(能言善辩)和强毅果敢(很有决断)等五个方面胜过别人。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 ) ( )
( ) ( )
( )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按照作者的分析,在名利面前让人的原因具体有几种?
4.盛德之人为何能够使天下之人莫得而轻之

【参考答案】

六、1.……为重,看重。……为轻,看轻。这样。夸耀。哪里的意思。,欺侮,侵犯。2.所以常常自己占着好处不放,而把不好的事推诿给别人,抬高(夸大)他自己的才智而贬低别人的才能。不是这个人的内心所愿意。只要不是由自己提出的意见,就不管对错都认为是不正确的,满屋子都是他的话,结果害怕他的人只好唯唯诺诺(连连称是),而鄙弃(心里并不认同)他的人则默不作声了。3.有两种。一种是因为自己才干不及别人或其他方面的力量不足,只好让人,这是一般人的让人;还有一种是尽管具有足够的才干和力量,却能够克制约束自己与人争名利的欲望(本性),于是能让人,这是盛德之人的让人4.因为他尽管有足够的才干与力量从别人那里争得名利,却能主动不与争,显然超越了一般人的处世境界,所以会受到敬重。

七、文章穷而后工
谢肇淛
人恒有言:文章穷而后工。非穷之能工也,穷则门庭冷落,无车尘马足之嬲;事务简约,无簿书酬应之繁;亲友断绝,无征逐游宴之苦;生计羞涩,无求田问舍之劳。终日闭门兀坐,与书为仇,欲其不工,不可得已。不独此也,贫文胜富,贱文胜贵,冷曹之文胜于要津,失路之文胜于登第,不过以本领省而心计闲耳。至于圣人拘囚演《易》,穷厄作经,常变如一,乐天安土,又不当一例论也。
(选自《五杂俎卷十三事部之一》)
【注释】
(niǎo):纠缠。冷曹:冷,受冷遇;曹,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这里指不重要又无实权的闲散官员。要津:重要的渡口,这里比喻担任显要职务的官员。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 ?兀坐? ?
?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文中提及圣人穷厄作经,除了拘囚演《易》之外,请再举一例。
4.作者认为人本身不能使文章工,并且对此展开分析,逐层揭示由文章工之间的前因后果,让人看到了文章工的一个直接原因。梳理文中与之相关的论述,填写下表,并概括导致文章工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七、1.工巧,精巧。独自静坐。科第。因为,由于。2.不是让文人穷了,他的文章就能写工巧了。穷文人的文章往往比享富贵的文人写得好;地位低的文人的文章比地位高贵的文人好。3.孔子在周游列国屡遭冷遇甚至围攻以至断粮的厄运后,回到鲁国编撰《春秋》,继续宣传自己的主张。还有孙子膑脚,编撰《兵法》,韩非被秦囚禁,在狱中写出了《韩非子》中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篇章(《说难》《孤愤》)等等。

八、李牧居雁门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赵国大将李牧,常年居守在雁门(今山西右往南),防备匈 奴进犯.他设置官吏以方便为原则,将收来的租税都送入幕府,作为官兵的费用。每天杀好几头牛慰劳士兵.练习骑马射箭,各处多设烽火,多派间谍,厚待遇到的将士。 尔后又和将士约法说:"如果匈奴前来侵犯,要立即收兵回城防御,谁胆敢 捕捉敌人,立即问斩。"匈奴每次来犯,他都立即收兵防守,不与敌交战。像这样几年,没有什么遗漏和损失。然而匈奴却以为李牧是胆怯,即使是赵国边关的士兵也以为自己的将领是胆怯。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依然如故。赵王很生气,就将李牧召回,派人代李牧为将领.一年多时间里,匈奴每次来犯时,(他)都出兵交战,多数失利,伤亡很多,边疆的百姓不能种田畜牧。于是 重新请李牧出任将领,李牧闭门不出,坚持称自己有病在身。赵王便再一次强请李牧出来带兵.李牧说:"如果任用我,必须允许我用以前那样的办法,我才敢奉命。"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前往边关.到了边关后,仍然照以前的方法去做.匈奴进犯一无所得,到头来还以为赵兵胆怯.边关的士兵每天都得到赏赐,却不愿享用,都宁愿出战。于是广就去选战车,得到1300;挑选战马,得到1.3万匹;挑选坚锐士兵5万人,弓箭手10万人;指挥他们练习进攻,又大肆放牧牲畜,老百姓满山遍野.匈奴来时,假败不胜,将几千人让他掳去. 匈奴单于听说后,率大军来犯,李牧广设奇阵,用左右两翼攻击,终于大败匈奴十万骑兵。剿灭襜褴,击破东胡,制服林胡,匈奴单于逃走了。以后10多年,匈奴再也不敢侵略赵国的边境了。


【注释】
彀者:善于射箭的人。雦褴:部族名,在代地北面。东胡:部族名,在匈奴之东,故称东胡,是后世乌桓、鲜卑族的祖先。林胡:部族名,在今山西朔县以北至内蒙古境内。
【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击数牛飨士 :用酒食招待
B.赵王让李牧让:责备
C.以数千人委之委:抛弃
D.李牧多为奇陈 :陈列
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牧长期驻守雁门关,他养精蓄锐,为后来打败匈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李牧被免职后,一直卧病在家,直到赵王重新起用他,才勉强领命出征。
C.李牧被重新起用后,仍然坚守不出,匈奴因此认为他胆怯。

李牧以小利引诱匈奴单于,然后出奇制胜,大败匈奴。
【参考答案】

八、1.D(陈通,列阵)2.B(固称疾意为坚持称自己有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ad6f8f086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8.html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有译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