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0-08-02 08:49: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国内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启示

/孙悦 任慧 张雨滢

【期刊名称】内蒙古统计

【年(),期】2016(000)003

【总页数】3

养老保险最早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已经历了近100年的发展,各种养老模式都在不断改进的过程里。而养老保险制度在中国实施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展时间比较短且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发达国家所经历的各种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全面改革,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强化,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养老保险体系亦迫在眉睫。

一、我国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及发展方向

(一)我国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1.新农保与城居保合并。200994日,国务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并期在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201163日,国务院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并在2012年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在新农保与城居保分开实施期间,两项制度实施过程中各项参保条件、领取待遇、基金管理方面都存在极大相似性,却因为参保对象农村居民、城镇非从业居民在名义上的细微差别,两项制度的实施在人员配备、监管服务体系上占用同样的两份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加重了政策实施的负担,更加剧了城乡两元分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以及公平建设。2014226日,国务院开始着手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一制度,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增强城乡居民之间的公平性、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水平、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保证可持续性、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进程等方面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2.取消养老保险双轨制。1991年,国务院实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由企业职工、企业单位、国家三方共同承担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费用;事业单位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成型于1978年,在双轨制改革之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几乎全由财政负担,个人不缴纳养老金。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行期间,企业单位职工自行缴纳部分养老金与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不自行缴纳养老金形成鲜明对比,社会上对于这类由于职业不同造成养老金不同的不公平现象越来越不满,强烈改革养老金双轨制成为社会热议话题。201513日,国务院着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被社会诟病多年的养老金双轨制终于取得实质性突破,明确了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宣告了养老金双轨制的终结。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缴纳比例中,单位缴费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并且单位缴纳20%和个人缴纳8%的水平与企业职工的缴费比例是相同的。这一制度的确定,消除了养老金缴纳在不同职业间的差别,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提高普通企业单位职工幸福感,缓解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大军问题都起到了巨大作用。

3.退休年龄逐步推后。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将退休年龄设定在五十岁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步逼近,2012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提出,我国应逐步延龄退休,建议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现行退休年龄为,男性60周岁,女性50周岁。按照联合国的划分标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60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或65岁及其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7%时,就称该国家或地区为老年型地区。据统计数据分析,到2020年,社会老龄化程度将达到11%,到2050年,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达到16.4%。延长退休年龄,对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压力起到一定作用。

(二)我国关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趋势与发展方向

1.养老金在地域与职业上的差别逐步缩小。由于我国受自然历史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投入等方面原因的影响,城乡、区域和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不仅在收入上差距很大,在享受国家养老福利上也存在诸多差距,这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的实现。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建立新型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从而逐步实现城乡、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高全体人民的福祉。

2.养老保险制度转变稳中有升,分步骤进行。养老保险始终要以本国的经济发展能力为基础,所以在开始实施时,就存在着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而要改变这一差异,在各社会群体间形成公平的养老保险制度,不能急于求成,改革过大,应当坚持稳中有升,分步骤进行的办法。在我国,养老保险首先惠泽机关事业单位,而后城镇企业职工,最后普惠广大农村居民,这是由于国家财政无法全部负担造成的不同群体间养老保险的差异。同时,在这种群体间养老保险差异慢慢淡化的背景下,不同养老金制度在质量与数量上也终将会得到解决。正如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缴纳养老金问题上,单位缴纳20%和个人缴纳8%,研究指出这个缴费比例是偏高的,但是目前首要任务是完成并轨,然后再进行相应改革,如果一开始就降低缴费比例,很容易激化社会矛盾。之后,便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改革,大一统养老保险制度蓝图已经日渐清晰。

二、国外现行的养老保险模式以及改革措施

养老保险模式在发展较快的欧美国家已经发展了近百年,且都已经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养老保险模式,而养老保险从类型上看,可分为三种:

(一)全民福利型模式

以瑞典为杰出代表,该模式强调惠普制原则。现阶段实行该模式的主要代表国家有瑞典、英国、加拿大等;后期,这一全民福利模式,由于是惠及全民,造成市场缺乏效率,进而导致了瑞典的整体经济增长缓慢,之后瑞典政府采取了延迟退休年龄、降低养老金等措施改善全民福利养老保险模式。

(二)收入关联型模式

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立足于选择性原则,主要代表国家有美国、德国、法国等;后期,美国采取的收入关联性养老保险模式,随着老龄化的深入,养老保险基金连年出现赤字,美国逐渐把现收现付制的养老金筹措方式改为部分积累制,同时美国也开始推行企业补充年金,此外,美国政府还提倡个人养老储蓄,并在税收上给予优惠,这种多渠道筹措资金养老方式减轻了美国政府的负担,也极大地提高了美国公民储蓄的积极性,并提高了美国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三)强制储蓄型模式

以新加坡为典型代表,这一养老模式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个人、企业按收入的一定比例存入劳动者的个人退休账户,由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和投资运营,当该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将个人退休账户积累的全部资金(包括利息以及运营收入)一次性或逐月发还给本人作为养老金。政府不养老,企业不养老是新加坡政府在建立之初就遵循的原则,政府在其中不缴纳任何费用,现阶段实行该模式的主要代表国家有新加坡、智利等;之后新加坡实行的这一强制储蓄型养老模式突出问题就是缺乏互济性,一旦遇到通货膨胀或金融危机,难以保障养老金的币值,也不能保障公积金成员的家属在其成员死亡或终生残疾后其家属的生活,之后政府开始实行最低存款计划。

三、从国内外养老保险改革趋势对我国养老保险改革提出建议

(一)深化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第一层次是基本养老保险。这一层次是最早实施的,目前已基本全民覆盖,在这一方面,今后的发展方向便是保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加大财政对养老保险的扶持力度,并且优化参保缴费政策。例如在较为富裕的山东省,两保合并后,缴费档次已经在全省统一为100元至500012个缴费档次;而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其缴费标准就是按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意见》所设定的12个档次为准。

第二层次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险双规制取消之后,这一层面临的便是降低职工所在单位投保比例的问题。因为关于企业缴纳20%员工养老金问题,社会普遍反映企业负担过重,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便是在保障养老金充足的前提下,逐步合理调节缴纳比例。

第三层次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按相关规定,企业职工退休年限延长到65岁,如此便会呈现出,养老金缴纳时间更长负担更重,而养老金提取时间延后所得减少的局面,这便会加重企业职工内心对于缴纳养老金的反感态度。对此,便是调整职工自行支付养老金的比例,使之能够中和因退休年龄延后而造成的心理落差。

第四层次是商业养老保险。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力量,不论在宏观政策还是微观管理方面都应该强化商业养老保险,使之遍地开花。在2014年间,保险业提供的养老保险产品数量不断增加:1—11月,保险公司提供的以养老为目的的年金保险保费收入2646亿元,年金业务责任准备金超过1万亿元。

(二)强化养老金的透明化运作

无论是社会基本养老金,还是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所占有的养老金数额是无比庞大的,在没有完善的监督制度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基金被挪用的现象,所以,应当设置养老金后期的监管机制,监督养老金的使用情况;同时,对于各部分养老金的运作,国家目前没有详细规定,基金保值增值困难,建议聘请比较好的专业团队、成熟的机构投资者来进行投资运作,保障养老基金透明化运作。

责任编辑:李蔚

【文献来源】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inner-mongolia-statistics_thesis/0201241843706.html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eff2f9c15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1.html

《国内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