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谈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刘素珍
新课程将实现学生充分的、有个性化的发展放到了突出的地位,强调注重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来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以实现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解决问题和理解文本,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自己的个人理解。只有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与主动构建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才能富有独特、个体性地来把握这个世界的真谛和意义。而另一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个性化地理解文本之后,并不意味着他的解决策略是最佳的、他的个人理解就一定是正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应通过对话、提问、比照、分享观点、合作反馈等交往环节来促进其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帮助学生不断克服由于自身认识局限性所导致的主观性偏差,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聚合到主题含义和最优的解决策略上来。这是一种既集中又发散的方式:教师应让每一个学生发出个人的声音,但同时又要引导学生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思维方法的必要优化相结合;将理解的个性化、独特性与理解的普遍有效性相统一,这才是新课程理念的题中之义。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想要全面调动学生的感观,除了提高教学艺术(如书法、语言等)外,别无他法。在课堂上,有的教师凭着三寸舌、三寸笔在三尺讲坛上扮演着主演的角色,凭着口头与板书的结合剥夺着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常规而陈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习以为常中得到的刺激较弱,常使学生的感官处于深度的抑制状态,缺乏主体的参与和投入的热情,从而导致了语文课在一种沉闷的、死水一样平寂的、缺乏活力的氛围里进行。
先进的教育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来体现,再好的教学改革设想也必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和完善,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是课堂教学。因此,我们

1
立足课堂,通过改变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如下:
1、被动变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学生处于被动的,教师一言堂,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转变教师角色,构建民主、平等的新课堂。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课改实验中,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课题研究中,我们看到了师生关系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与学生交朋友,成为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伙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教学苏轼的《赤壁赋》时,要求学生探究:苏轼的儒、道、佛思想在两赋中的反映。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孤鹤、道士的形象及作用会有不同的理解,或认为是道家思想的消极虚无,或认为是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乐观豁达。通过讨论交流,老师的适度参与和点拨,联系其他相关知识,学生都能对此形成自己的看法。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合作、互动的新课堂。旧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抑制状态,缺乏主体的参与和投入的热情,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平等、和谐、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我们看到也体验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课堂更趋活跃。课堂正由封闭走向开放,从重教案到重生成,从重传授知识到重学生发展,从重教学结果到重活动过程和情感态度,师生关系更趋和谐,学生主体更显突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践体验让学习走向生活,合作学习使学生分享学习的快乐,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尝试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
如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要鼓励学生主动陈述自己的意见、见解。让学生大胆地说,经过锻炼,逐步做到正确流利地说,愉快动情地说。师生各抒已见,形成民主、自由、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要让学生主动发言,淡化学生回答内容正确与否的评价。关注学生回答行为的评价。要及时给予鼓励,尽量不批评或少批评学生。要用
2
放大镜去寻找学生的优点、长处、闪光点。用这一亮点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让学生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迢迢牵牛星》时,学生通过自读发现了许多问题。学生提出:诗前两句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意为织女星和牵牛星相隔遥远,而为何后面又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如何理解这里远和近的矛盾?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3、学生兴趣浓厚。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有的教师凭着三寸舌、三寸笔在三尺讲坛上扮演着主演的角色。课程改革,多媒体利用计算机传递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影视的集合。能提供多种文字信息、多种声音信息、多种图像信息,使表现的信息图、文、声、像并茂,更加直观和自然。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充分调动人的感知行为,多媒体的信息可以很好地适应不同个体在认知形态上的个别差异,从而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多媒体课件创设视听一体的教学情境,缩短了学生与久违事物间的时空距离,增强了形象的真实感。以教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情的基调是以长江流水象征遥远的离别。为了创设情境,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这样一幅画面:以深邃而湛蓝的天空构成画面的背景,主体是扬帆远行的小船,前景是长江的流水。并将这幅画面配上《阳关三叠》的音乐,这个伴有音乐的画面一出现,诗歌的神韵立刻感染了学生,学生很自然地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从而走入了诗的意境。这个课件的使用,成功地运用情境这把金钥匙,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便于学生体会诗人创造的那种平淡而又耐人寻味、韵味隽永的诗歌意境。
课程改革中教材的变化、教法的改变、学法的更新,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学习行为由“被动”转向“主动”,学习情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c94665c00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0e.html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