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夯基提能作业(必修3)

发布时间:2019-07-23 01:59: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9单元 生物与环境 31 生态系统的功能夯基提能作业(必修3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xx湖北黄石期初调研,30)人们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的(  )

A.能量与营养级的关系

B.能量与个体大小的关系

C.能量与个体数量的关系

D.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的关系

2.(xx宁夏平罗中学第一次月考,15)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此食物链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化学能光能热能

B.兔子产生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属于草的同化量

C.当狐狸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D.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狼个体体内的能量少于狐狸个体体内的能量

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 250 kJ

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4.(xx海南单科,25,2)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5.(xx山西临汾一中月考,25)下图为某草场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在一年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体内的能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鹰属于次级和三级消费者,占有两个营养级

B.若实行灭虫灭鼠,一段时期内牧草间的竞争会加剧

C.Q(Q1+Q2+Q3)的差值为牧草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D.保护鹰和食虫鸟,利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

6.(xx江苏单科,10,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

7.(xx宁夏平罗中学第一次月考,1)在碳循环中,生物之间碳的传递形式是(  )

A.CO2 B.碳酸盐 C.有机物 D.化石燃料

8.(xx江苏启东中学第一次月考,20)为了控制甘蔗害虫,有人将蔗蟾带入澳大利亚。由于蔗蟾的皮肤会产生毒素,起初袋鼬等蔗蟾的捕食者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但现在,袋鼬学会了只吃蔗蟾的幼仔而不吃毒性更强的成体。蔗蟾和袋鼬之间肯定不存在(  )

A.物质循环 B.能量流动

C.信息传递 D.共同进化

9.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对信息传递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属于行为信息

B.鸟类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C.金钱豹尿液所散发出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

D.信息传递可以双向进行

10.(xx湖北襄阳五中开学考,38)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D.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

11.(xx湖北荆州高二期末,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捕虫板是根据昆虫成虫的趋光性来诱杀昆虫成虫,该过程所涉及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B.蜜蜂跳8字舞告诉同伴采蜜的方向属于行为信息

C.信息传递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D.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B组 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

1.(xx云南玉溪一中一模,6)下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

B.伴随A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生物群落中

C.B过程只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

D.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2.(xx海南单科,18,2)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徙的习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

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

3.(xx课标全国Ⅲ,5,6)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4.(xx福建理综,4,6)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5.(xx河北沧州一中第二周测,17)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是(  )

A.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量

B.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

C.施放过量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D.农场中生物间的化学信息传递沿食物链逐级进行

二、非选择题

6.(xx课标全国Ⅲ,31,8)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                                             

7.(xx课标Ⅱ,31,8)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

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 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大于等于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8.(xx安徽理综,29,9)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1)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性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     

(2)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监测,结果见图。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     

(3)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                                         

(4)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                        

9.(xx广西名校第一次模考,31)某草原食物链草狐中能量流动关系如下表,单位是J/(hm2·a)

(1)能量从兔传递到狐的效率是   (用表中字母答题)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兔种群密度。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取样时应注意    。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50只兔,第二次捕获30,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    /hm2。野兔天性警觉,经捕获后难以再次捕获,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比真实值    (偏大,不变,减小

(3)能量沿食物链草狐流动时逐级递减的原因是   

(4)狐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狐的气味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起到         的作用。 

(5)狐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其通过自身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可见,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若草的种类减少,则与原来相比,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将     


答案全解全析

A组 基础题组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A 若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该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所以能量金字塔可用来说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与营养级的关系,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2.B 在此食物链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光能化学能热能,A错误;兔子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兔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即草的同化量,B正确;兔子和狐狸分别处于第二、第三营养级,C错误;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所有狼个体体内的能量之和少于所有狐狸个体体内的能量之和,D错误。

3.C 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175+200+875=1 250(kJ),A正确;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00%=15%,B正确;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为光合作用提供了无机盐,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都是高营养级捕食低营养级,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D正确。

4.D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A正确;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B正确;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地输入能量,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部分流向分解者,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D错误。

5.C 图中鹰分别属于次级和三级消费者,占有两个营养级,A正确;灭虫灭鼠后,一段时期内牧草因天敌减少而数量增多,牧草间的竞争会加剧,B正确;生产者的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流向分解者(残体、粪便等),④未被利用,可见C错误;保护鹰和食虫鸟,能够控制昆虫和鼠的数量,从而有利于人从生态系统中获得更多的能量,D正确。

6.D 蓝藻水华现象与水体中NP增多而引起蓝藻大量繁殖有关,未体现出能量流动的特点,A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包括太阳能(光合作用固定)和氧化无机物时释放的化学能(化能合成作用利用),B错误;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C错误;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物质可以循环反复利用,D正确。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与信息传递

7.C 在碳循环中,碳在生物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正确。

8.A 物质循环发生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A符合题意;蔗蟾和袋鼬之间存在捕食关系,而能量沿食物链流动,B不符合题意;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可以发生在蔗蟾和袋鼬之间,C不符合题意;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不符合题意。

9.A 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属于化学信息,A错误;鸟类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金钱豹尿液所散发出的气味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的,属于化学信息,C正确;信息传递可以双向进行,D正确。

10.D 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既可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来源于生物,A错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C错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属于行为信息,D正确。

11.D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既可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来源于生物,D错误。

B组 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

1.B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圈的循环,A错误;图中A过程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伴随A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生物群落中,B正确;B过程包括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等,C错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和线粒体,也可完成该循环,D错误。

2.B 随季节变化某些水鸟会发生迁徙,所以该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会发生变化,A正确;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指生产者(芦苇和藻类)固定的太阳能,所以芦苇和藻类减少,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将减少,B错误、C正确;动植物残体的有机物(部分含有氮)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D正确。

3.C 根据题意可写出食物链:植物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延长了食物链,使能量消耗的环节(营养级)增加,但没有改变能量流动的方向,C正确、D错误;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导致黄雀的食物螳螂的数量增多,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A错误;细菌产生的能量大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

4.B 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该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 780+4 200)÷31 920×100%=25%;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共计1 483-126=1 357(J·m-2·a-1);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不能和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5.D 信息传递可用于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如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量,A正确;信息传递可用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如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B正确;信息传递可用于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C正确;农场中生物间的化学信息传递沿食物链逐级进行,这是信息传递的途径,不是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D错误。

二、非选择题

6.答案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

(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解析 (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冻原生态系统中,因环境温度低,分解者的数量少且分解能力弱,导致土壤有机物质分解量少,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3)因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是逐级递减的,所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

7.答案 (1)2.2·km-2 2·km-2

(2)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加(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大于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1)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550÷250=2.2(·km-2)。当乙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为K/2,即种群密度为500÷250=2(·km-2),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造成乙种动物被丙种动物捕食增多,乙种动物数量减少,从而减少了对甲种植物的捕食,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3)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处于第二营养级的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要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8.答案 (1)性别比例

(2)捕食

(3)在果树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分解的残枝败叶等

(4)一年生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

解析 (1)利用性信息素可诱杀处于繁殖期的雄性个体,破坏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有效降低种群的出生率。(2)长尾小蜂的数量与栗瘿蜂数量的变化曲线符合捕食关系曲线,故可判断两者具有捕食关系。(3)一个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有: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等。(4)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矮小,与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在竞争阳光和空间时处于劣势,故逐渐被淘汰。

9.答案 (1)F/C×100%

(2)随机取样 100 偏大

(3)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散失,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

(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5)(次级)消费者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增强

解析 (1)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根据表格数据,兔的同化量为C,狐的同化量为F,所以能量从兔传递到狐的效率是F/C×100%(2)依据标志重捕法的相关计算公式,设种群数量为x,则得出50/x=15/30,可得x=100,经计算求得种群密度为100/hm2。野兔经捕获后难以再次捕获,则会导致重捕标记数减小,从而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比真实值偏大。(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为每个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同化的能量除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还有自身呼吸消耗、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等。(4)狐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狐的气味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5)狐以兔为食物,为次级消费者,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所以其具有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作用。若草的种类减少,则与原来相比,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恢复力稳定性增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469428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1.html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夯基提能作业(必修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