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卷05-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0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广东专用)(解析版)

发布时间:2020-05-08 16:20: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0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05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Cl-35.5 Ca-40 Fe-56 Cu-64 Z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华为最新推出的5G折叠屏手机——Mate X相当于把手机、iPad和笔记本电脑三件组合精简为两件,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折叠屏的材料可能是软质的有机合成材料

B手机充电时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废弃的手机不用回收

D利用化学知识和新技术生产更多的化学材料,造福人类

【答案】C

【解析】折叠屏的材料可能是软质的有机合成材料,A正确;手机充电时,消耗电能,产生化学能,故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正确;手机中的一些重金属废弃后会污染土壤,回收后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C错误;利用化学知识和新技术生产更多的化学材料,造福人类,D正确。

2欲配制10.0%NaCl溶液50 g,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

A取固体 B称固体 C量取水 D写标签

【答案】D

【解析】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A错误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B错误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C错误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是溶液的名称、溶质的质量分数,图中所示标签书写的内容是氯化钠溶液、10.0%D正确。

3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的是

ACa(OH)2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洗洁精有乳化功能,可用于洗涤油污

C.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一些色素和异味,属于化学变化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光,可制成多用途电光源

【答案】C

【解析】氢氧化钙和酸会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A正确;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可以洗涤油污,B正确;活性炭的吸附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光,可制成多用途电光源,D正确。

4如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观察到黑色粉末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B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 + Fe2O3 = 2Fe + 3CO2

C实验过程中要先点燃酒精喷灯,再通入一氧化碳

D该实验中酒精灯的作用是处理尾气

【答案】D

【解析】实验中一氧化碳和红色的氧化铁固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黑色的铁单质,因此观察到红色粉末变为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错误;硬质玻璃管中一氧化碳和铁粉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 + Fe2O32Fe + 3CO2B错误;实验过程中为了防止一氧化碳在不纯的条件下加热容易发生爆炸,因此要先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把里面的空气排出,再点燃酒精喷灯,C错误;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因此要进行尾气处理,在该实验装置末点燃一盏酒精灯可以将一氧化碳燃烧产生不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碳,因此酒精灯的作用是处理尾气,D正确。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白烟

B将一氧化碳通入装有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向蒸馏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泡沫

【答案】D

【解析】打开盛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白雾,而不是白烟,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A错误;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B错误;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C错误;蒸馏水是软水,向蒸馏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泡沫,D正确。

6.右图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b管中铁钉一样会锈蚀

BL端与R端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

C.该实验能说明铁锈蚀与空气、水都有关

D.若将a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

【答案】D

【解析】b管中铁钉不会锈蚀,缺少水分,A错误;L端与R端液面高度仍然不能保持一致,因为左端铁定会生锈,消耗其中的氧气,会出现L端高于R端,B错误;该实验能说明铁锈蚀与水都有关,C错误;食盐水能够加快铁的锈蚀,若将a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D正确。

7用如图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浓盐酸与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

C.氯化氢分子比氨分子运动得快

D.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ab段变红,bc段变蓝可以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A正确;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B正确;b处产生白烟,说明氨分子运动的快,氯化氢分子运动的慢,C错误;在该过程有新的物质氯化铵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正确

8过氧化氢(H2O2)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化学实验小组对过氧化氢溶液的腐蚀性进行研究,将铜片分别浸泡在以下3种溶液中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下表,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

一段时间后的现象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蓝,缓慢产生细小汽包

无明显变化

A实验的作用是对照作用

B实验中溶液变蓝,因为反应中生成了CuSO4

C实验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D实验中产生细小气泡,是因为发生置换反应产生了氢气

【答案】D

【解析】通过分析可知,实验的作用是对照作用,A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溶液变蓝,因为反应中生成了CuSO4B正确;铜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的后面,实验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C正确;铜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D错误。

9如图所示,打磨过的铝片一端有一块凝固的石蜡,用酒精灯加热另一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并轻提一下灯帽

B加热铝片时发现石蜡熔化,说明铝片有导电性

C加热后铝片不再光亮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铝

D用坩埚钳代替镊子进行实验更好、更安全

【答案】B

【解析】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盖灭时轻提一下灯帽的原因是:防止温度降低压强变小,下次使用不易打开,同时也使生成水分蒸发掉,A正确;加热铝片时发现石蜡熔化,是因为铝片具有导热性,B错误;加热后铝片不再光亮,是因为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铝,C正确;加热金属片时,为了安全最好用坩埚钳,D正确。

10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食盐中通常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补充人体需要的碘元素。结合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越多越好 B碘离子(I)的核外电子数为54

C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 g D碘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不是摄入越多越好,摄入量要维持一个相对平衡,A不正确;碘原子核外电子数是53,碘离子(I-)是碘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因此碘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4B正确;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C不正确;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D不正确。

11复方冬青油软膏具有强力迅速镇痛作用,有效成分的分子模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8H8O3

B该有机物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83

C该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该有机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D

【解析】由分子模型图可得知,该物质的分子由8C原子、8H原子、3O原子构成,因此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8H8O3,说法正确,A不合题意;由分子模型图可得知该有机物的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83,法正确,B不合题意;该有机物中含有碳氢元素,故燃烧后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由化学式为C8H8O3可知在该有机物中三种元素质量之比为:12×8816×3=1216,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说法错误,D符合题意。

12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饱和溶液 a 比饱和溶液 b 所含的溶质多

B20时,100g 水可以溶解 35g 物质 a 35g 物质 c

Ca 中含有少量 b,可采用蒸发结晶提纯 a

D 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答案】B

【解析】饱和溶液ab中的溶液的质量不知道,故所含溶质的质量多少不能确定,A错误;由图可知,20时,ac的溶解度都是35g,故100g 水可以溶解 35g 物质 a 35g 物质 cB正确;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故a 中含有少量 b,可采用降温结晶提纯 aC错误;20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升高温度,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D错误。

13下列关于物质除杂所选用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方法

A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的Fe粉并过滤

B

NH3

H2O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

C

KCl

KClO3

加入MnO2充分加热

D

Mg

Cu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并过滤

【答案】A

【解析】过量的Fe粉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A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也能与氨气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B错误;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C错误;Mg能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D错误。

14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 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 pH 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 s 时,溶液中溶质为 HCl NaCl

C该实验是将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

D溶液混合,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有热量放出,A不符合题意;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30 s时,pH<7,说明溶液中溶质为:NaClHClB不符合题意;由图可知,一开始,pH < 7,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说明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C不符合题意;溶液混合后,钠离子和氯离子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D符合题意。

1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甲:向足量的锌、镁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B乙: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滳加稀硫酸

C丙:向一定量混有少量盐酸的氯化镁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D丁: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答案】C

【解析】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活泼,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氢气,镁大于锌;该反应中稀盐酸的质量一定且少量,镁、锌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相同,A错误;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值应大于7,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pH值应逐渐下降,B错误;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没有沉淀产生;盐酸完全反应后,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C正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不饱和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应大于0,起点错误,加入氯化钠固体后,溶质质量增大至饱和,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错误。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6.(8分)水和溶液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如图1三个操作中,能够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是 (填序号)。图C活性炭的作用的是

2)从微观角度解释图A与图B中所发生的变化的本质不同

3)如图2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改变温度(不考虑溶剂变化):

t1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 升温到t3 ,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

t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在100 g的水中配成饱和溶液,从t3 降温到t1 时,析出固体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t3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

4)水是重要的溶剂,用10%氯化钠溶液配制2%的氯化钠溶液500 g,需要向10%的氯化钠溶液加水

g

【答案】8分)

1B1分) 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1分)

2A中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B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1分)

3 丙(1分) 丙(1分) 491分)

44002分)

【解析】

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图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

2)从微观角度解释图A与图B中所发生的变化的本质不同是:A中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B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3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升高温度,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应该按照t3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3,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乙>甲>丙;

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在100g的水中配成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最大,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没有固体析出,所以析出固体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80g,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80g180g = 49

4)用10%氯化钠溶液配制2%的氯化钠溶液500 g,设需要10%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则x×10% = 500g×2%x = 100g,故需要加水的质量为:500g100g = 400 g

17.(7分)AJ 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是常温下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D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I为蓝色絮状沉淀,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X的化学式

2)物质G的俗称为 (写一个)。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5)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答案】(7分)

1CaO1分)

2火碱1分)

3 2Cu+O22CuO1分)

4CuSO4+2NaOH=Cu(OH)2+Na2SO41分) 复分解反应1分)

5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2分)

【解析】

由题意知:AB 是常温下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又因为A可以生成B,可以猜想A为过氧化氢,B为水;D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可知D为氢氧化钙;由BX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知X应为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FC应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钠;I 为蓝色絮状沉淀,可知I为氢氧化铜沉淀,由于C可以和H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因此C为氢氧化钠,F为碳酸钙,H溶液中应含有铜离子;A可以反应生成BC,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C为氧气,根据反应可以推测Y为铜单质,E为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带入转化关系图中,推导正确。

1)由分析可得,物质 X 为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

2)由分析可得,物质 G 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的俗称由火碱、烧碱、苛性钠。

3)反应是氧气和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

4)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其反应的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该反应符合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因此,属于复分解反应。

5)反应是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和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和水;因此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8.(10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回答问题

1)图中标识仪器的名称是

2)实验室既可以制取 CO2,又可以制取 O2 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 ( A—E 中选),用该装置制取 CO2 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现石灰水没变浑浊的原因是

3)若用 F 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 (填字母代号)

ANH3 BH2 CO2 DCH4

4)工业上常需分离CO CO2 的混合气体。某同学采用装置G 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

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 气体(填化学式)

然后, (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答案】10分)

1锥形瓶(1分)

2BD2分) 2分) 可能是盐酸的浓度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够挥发出氯化氢,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2分)

3C1分)

4 CO1分) 关闭活塞甲,打开活塞乙1分)

【解析】

1)图中标识仪器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B,该装置也适用于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既可以制取 CO2,又可以制取 O2 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BD

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现石灰水没变浑浊的原因是:可能是盐酸的浓度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够挥发出氯化氢,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3)若用 F 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不能与浓硫酸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故该气体可能是氧气。故选C

4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可收集到CO

然后关闭活塞甲,打开活塞乙,上一步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19.(10分)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铝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红色物质附着于铝片表面

铝片表面逸出大量无色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烧杯底部出现红色沉淀和白色沉淀

1打磨铝片的目的是

2现象和现象中的红色物质均为Cu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3经检验现象中的无色气体为氢气。小涛猜测可能是氯化铜溶液显酸性并用pH试纸检验。pH试纸的使用方法是 ,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测得结果pH 7>=<”),证实了小涛的猜想。

4小明通过查阅资料探究白色沉淀的成分认为可能是氯化亚铜CuCl

[查阅资料]

CuCl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无色的Cu(NH3)2+Cl

Cu( NH3)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Cl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进行实验]

取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充分洗涤过滤

向其中加入浓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并分为两份

取其中一份无色溶液;

将另一份无色溶液放置于空气中。

以上步骤的实验方案是 步骤的实验现象是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确定该白色固体是CuCl

[反思与评价]A1CuCl2溶液反应为什么会出现CuCl?

小颖猜测可能是Cu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

小颖为了验证猜想Cu粉与15%CuCl2溶液混合无白色沉淀产生。

5小颖通过分析Al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改进了实验从而证明了Cu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改进之处是

【答案】(10分)

1除去表面的氧化铝1分)

22分)

3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2分) <(1分)

4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或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2分) 变为蓝色1分)

5CuCuCl2溶液混合并加热1分)

【解析】

1)打磨铝片的目的是除去铝片表面的氧化物;

2)现象和现象中的红色物质均为Cu,是因为铝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3CuCl2═2AlCl3+3Cu

3pH试纸的使用方法是: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测得结果pH7,证实了小涛的猜想;

4)小明通过查阅资料探究白色沉淀的成分,认为可能是氯化亚铜(CuCl):CuCl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无色的CuNH32+Cl

CuNH3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Cl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进行实验]

根据Cl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可知,步骤②的实验方案是:取其中一份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含有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根据Cu( NH3)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可知,步骤③的实验现象是无色溶液变蓝色;

5)因为铝和氯化铜溶液相互作用时放热,因此改进之处是Cu粉与15% CuCl2溶液混合、加热。

四、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0.(10分)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1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写出反应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无现象,小明为了验证反应的发生,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后通入二氧化碳,证明反应发生。他的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 。小芳认为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就能判断反应发生了。通过小芳的帮助小明得到了正确的结论。

2)小明利用温度计测出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来说明反应的发生(如图 2),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后 B处的溶液 pH 7(填(用<”“=>),C 点溶液中的微粒有

3)如果证明反应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ABaCl2 BHCl CCuSO4 DMgCl2 ECaCO3

【答案】(10分)

11分) 设计不合理,因为碳酸钠呈碱性,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无法验证反应的发生2分) 足量稀盐酸(合理均可)1分)

21分) =1分) 钠离子、硫酸根离子,氢离子,水分子2分)

3CD2分)

【解析】

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设计不合理,因为碳酸钠呈碱性,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无法验证反应的发生;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有气泡产生,就能判断反应发生了;

2)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图可知,B处温度最高,说明恰好完全反应,这时,pH=7

C点稀硫酸过量,溶液中的微粒有:钠离子、硫酸根离子,氢离子,水分子;

3)氯化钡与氢氧化钠不反应,A不符合题意;盐酸不属于盐,B不符合题意;硫酸铜属于盐,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C符合题意;氯化镁属于盐,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D符合题意;碳酸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E不符合题意。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110分) 25.6 g NaCl MgCl2 固体混合物完 全溶于水中配成溶液,再将 200 g 一定溶质质量 分数的 NaOH 溶液不断分次加入到该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求: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加入NaOH 溶液质量/ g

40

80

120

160

200

共生成沉淀的质量/ g

2.9

m

8.7

11.6

11.6

1 m

2 实验 (填实验编号)中氯化镁完全反应。

3 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 0.1%)。

4 请在图中画出溶液中 NaCl 质量的变化曲线(并作出必要的标准)

【答案】(10分)

15.82分)

241分)

3)(共4分)

解:设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镁的质量为X

答: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4 3,起点和转折点坐标正确各1分,曲线变化趋势1

【解析】

1)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是成正比例的,将 200 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NaOH 溶液不断分次加入到该溶液中,第1次产生沉淀的质量为2.9 g ,第3次还有沉淀产生,说明第2次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已完全反应,产生的沉淀质量与第1次沉淀质量相同,则m2.9 g+2.9 g=5.8 g

2)第四次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加产生的沉淀质量为11.6 g,第五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加产生的沉淀质量还是11.6 g,说明第五次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参与反应,也就可以确定氯化镁在实验4已完全反应。

3)解:设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镁的质量为X

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4)将25.6 gNaCl MgCl2 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中配成溶液,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5.6 g-19 g=6.6 g,也就是溶液中氯化钠的变化曲线起点坐标为(06.6);

设反应中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6.6 g+23.4 g=30 g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第4次实验中产生的沉淀刚好是第1次产生的沉淀的4倍,且溶液中氯化镁的已完全反应,所以第4次实验刚好完全反应,消耗氢氧化钠溶液总质量为160 g,则溶液中氯化钠的变化曲线终点坐标为(16030),由此可以画出溶液中 NaCl 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669bb4750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0.html

《黄金卷05-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0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广东专用)(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