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时期的中美关系

发布时间:2014-06-16 10:00: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袁世凯时期的中美关系

摘要:袁世凯逼清帝逊位后,延续了中美密切的合作关系。袁世凯试图联合美国遏制日本在中国的渗透,并引进美国的资本,发展民族经济。威尔逊政府认定袁世凯是美国在华利益的最佳代理人,对袁世凯大力扶植,中美关系进入一段“蜜月期”。

关键词:袁世凯 美国 中美关系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势力在中国日益坐大,改变了列强在华特别是东北的均势局面。清政府曾试图利用日美在远东的利益冲突,拉拢美国,借此平衡列强在华势力。日本通过巩固英日同盟,拉拢俄国,使美国在争夺远东特别是东北的利权斗争中受挫,日美关系进一步恶化。袁世凯向来主张联美抗日俄,对日本有很强戒备心。美国为了维护在华利益,积极扶植“强人”袁世凯上台。袁世凯掌权后也积极同美国合作,保护美国在华利益,并试图在外交上“联美制日”。威尔逊政府甚至支持袁世凯改行帝制的丑剧,最终将袁世凯推向深渊。

 、美国扶植袁世凯登台

辛亥革命爆发后,南方各省纷纷脱离清政府,美国意识到清王朝的瓦解难以避免,力主联美制日俄的军事强人袁世凯自然成为美国政府最中意的代理人。袁世凯在直隶和山东主政时就一再训斥地方,务必遵守国际公约,保护各国在华权利,甚至不惜出让部分利益,以维持和平局面。1908年,袁世凯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明确表示:“如果说在不远的将来,大清国在关系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峻时刻必须挺身抗争的话,我们会期待并信赖美国能够为保护我们的权利而在国际上施加影响。当然我们会对所有那些友好的列强国家抱有同样希望,然而我们更加信任美国。”袁世凯力求国内稳定,尊重列强权益和国际公约的主张自然最符合美国的利益。此外,袁世凯在朝鲜期间同日本发生过一系列冲突,袁世凯对日本侵华的野心认识很清楚,日本也对袁世凯恨之入骨,袁世凯是中国著名的“反日派”。美国也需要扶植一位反日的新领导人来遏制日本势力的膨胀。武昌起义后,在北京外交团会议上,美国公使嘉乐恒最先提出让袁世凯出山镇压南方革命军。四国银行团的美方代表司载德声称:“如果清朝获得像袁世凯这样强有力的人襄助,叛乱自得平息。”(1

作为世界上首个民主共和国,美国对当时革命党人建立的亚洲首个共和国----中华民国不抱有一丝同情。孙中山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第二天就发表承认列强在华一切权利的声明,但美国政府拒不承认共和政府。当袁世凯被南京临时政府参议员选为临时大总统后,“美国参众两院一致决议,庆贺中国共和政府成立”(2)由此可见美国政府对袁世凯的支持。

袁世凯即任临时大总统后,迫切盼望列强承认中华民国,并给予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援助,以稳定他尚不稳定的地位。为此,袁世凯展开了全方位的外交活动,在各方面积极向西方靠拢。威尔逊就任美国总统后,在远东采取积极主动的政策,扩大美国利益。在袁世凯就任总统的当天,威尔逊就给他发出一份热情洋溢的贺电。贺电除了对袁的上台感到非常高兴外,还希望能和袁一起合作,保护和巩固中美之间的“诚挚友谊”。收到威尔逊的贺电,袁世凯非常高兴,并立刻回电,表示要将“两姐妹共和国的友谊与理解的纽带联系起来”。威尔逊对袁世凯抱有好感,决定尽力满足袁世凯的外交要求。美国驻华代办向美国国务院致电,建议立即承认中华民国政府,认为“这样做有助于增进中国人对美国的感情,若与其他国家一致行动,只会损害美国的利益,而满足别人的阴谋”(346日,美国公使向袁世凯转达了美国政府的来电,称美国已决定承认中华民国。当时,日本政府竭力说服各国在承认中华民国的问题上采取一致行动,“当美国发现英、日、俄等国是在利用时间向袁世凯政府提出各种条件,并以接受借款的“两项规定”为各国承认的条件时,便决定不再与各同采取一致行动。”(455日,美国政府不顾日本的阻挠,抢先承认中华民国。急于寻求列强认可的袁世凯自然对美国政府的这一“雪中送炭”的“义举”感恩载德,无形中增加了对美国的好感。美国政府单独承认中华民国的举动不仅稳定了袁世凯在中国的地位,也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在中国的影响力。不久之后,列强纷纷承认中华民国,袁世凯终于取得了”合法地位“。

二、一战爆发后,袁世凯寻求美国帮助

19148月,一战爆发,英、法、俄、德立即卷入一战的漩涡。当时,欧洲战场是主战场,四国将几乎所有资源都投入到欧洲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中。因此,远东的均势局面被打破,形成了日本和美国争霸的新格局。日本抓住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机会,企图确立自己在中国的独霸地位。威尔逊政府同日本的想法如出一辙,也想趁机扩大在中国的利益。美国和日本的在华矛盾进一步升级。

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的,美国在19世纪一直奉行孤立主义的对外政策,直到美西战争结束后,才开始加入远东地区的角逐。一战前,美国对中国的投资额和贸易量不仅比不上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英、法,也不如临近中国的日、俄。1909年塔夫托上台后,制定了“金元外交”的国策,一改罗斯福政府在对华投资的消极态度,开始积极加入远东的角逐。大战爆发前的1913年,美国在华贸易额为7300万海关两,占外国在华贸易额的7.5%;在华闭商户或公司共131家,占外国在华商户的3.4%;来华船只共90万吨,占外国来华船只吨位的0.9%。(5)美国在华的经济势力同美国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地位极不相称,美国利用一战的良机,加速了在华扩张经济势力的行动,从1914年到1916年,美国银行团同中国签订了6个借款合同。美国除了向中国积极放贷之外,还大力发展对华贸易,美国对华贸易量的比重从1913年的7.5%发展到191612.6%。袁世凯向来主张引进外资,发展民族经济。袁世凯尤其希望加强同美国的经济联系,因为美国的借贷很少附加苛刻的政治条件而且更不会损害中国的主权完整,袁还希望借此平衡日本在华影响力,保持列强在华均势。因此,在袁世凯时期,中美经济关系有了很大的发展。

美国经济领域同日本竞争的同时,还积极“支撑中国”,在政治方面反对日本对中国进一步控制。一战爆发后,日本企图攻占胶州湾,德国参赞立即同中国外交部商谈归还胶州湾。

袁世凯希望美国能从中斡旋,收回胶州湾的主权。大战初期,战局尚不明朗,美国还不愿意冒险得罪交战双方的任何一方,因而拒绝了中国的请求。日军进攻胶州湾后,袁世凯再次请求威尔逊政府限制日军在山东的行动。美国担心日本在华势力过度膨胀,但又不愿意直接同日本在远东对抗,所以并未有强有力的行动。同时,美国同中国缔结了解决纠纷免战条约,试图用国际公约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约束日本的行动。

日本占领青岛后,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在美国还没有强大到足以干涉中国事务之前先把中国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6)此时,英法德俄正在欧洲东西两个战场上进行你死我活的大会战,根本无力干涉远东,中国在国际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中日谈判开始后,日本企图对外封锁消息,但中国外交部暗地将谈判信息告知美国,希望引起美国政府关注,扭转谈判的极度被动局面。美国公使通过顾维钧同袁世凯保持密切联系,并建议中方采取“对日本的要求应分别讨论、慢慢进行、拖延时间,待关系各国得知真相,或可于形势有利的策略”。(7)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气势,美国认为有必要对日本施加一定压力,以阻止日本控制中国政府。在谈判过程中,美国政府对日本的要求以及谈判的方式越来越不安,而美国舆论则转向反对日本。313日,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布莱安正式照会日本公使,声明:“中日间凡有损害美国条约权利中国政治领土及门户开放主义之条约,概不承认。”(8)面对美国的强硬表态,同时英国也对日本在华的扩张感到担忧,日本只能对美英做了部分妥协。日本像中国下达最后通牒后,美国先后进行了幕后和公开的外交干涉,提出了“不承认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迫使日本搁置第五号要求的多数条款。(9)美国虽然对日本未采取直接行动,但无疑对日本形成了很大压力,使日本在中日谈判时有所忌惮,缓解了中国的谈判压力。

 、美国在“洪宪帝制”中的不光彩角色

威尔逊被称为理想主义外交家和布道式外交的开拓者,但恰恰是威尔逊在任时的美国在“洪宪帝制”的闹剧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在美国看来,要保障美国在华的商业和文化利益,中国就必须有一个强势人物来统治,袁世凯正是美国所看中的人。至于袁世凯是否实行民主政治,对美国来说则是次要的了。袁世凯与日本签订《民约四款》之后,南方反袁势力趁机发动起义,华南逐步脱离了袁世凯的控制,各地大小军阀的离心力增强,袁世凯面对地方势力尾大不掉的局势,误以为可以通过恢复帝制来重新控制地方,开始公开筹备恢复帝制。美日在袁世凯复辟问题上展开了新一轮的角逐。

美国一贯主张中国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不管是共和制政府还是君主制政府,以保持远东的稳定,维持其在华利益。中国作为日本的近邻和在东亚的最有力制衡者,日本自然不希望中国出现任何形式的中央集权政府,一个四分五裂的中国才是最符合日本利益的中国。

191583日,袁世凯聘请的美国顾问-----古德诺博士发表《共和君主论》一文,从历史、政治、法律、国际关系以及国民素质等方面,论证、比较了君主制与共和制的长短,宣称:“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此殆无可疑也。”古德诺博士发表此文并非是为了鼓吹袁世凯复辟帝制,但美国法学界权威的文章却很快被袁世凯加以利用,成为袁恢复帝制的重要依据。袁世凯将其“作为支持帝制的特别有利的证据,因为这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共和国的公民的意见”(10)美国政府虽然没有公开支持古德诺博士的活动,但至少是默许,甚至是纵容的。

袁世凯要称帝的消息逐渐传开,世界舆论一片哗然,英、日等国主张积极干涉,阻止袁称帝。1915年10月27日,日本和英国一同邀请美国对袁世凯的“帝制运动”进行劝阻。这时,美国拿出“不干涉内政”作为挡箭牌,拒绝了英、日的建议。1028号,日本驻京代办同英俄公使一同拜访中国外交总长,“劝告”中国政府推迟改变国体的打算。美国虽是民主共和国,却是袁世凯改行帝制的积极支持者。1027日,美国通知日本,表示内政, “中国改制问题系中国,苟不妨害外人在华之利益,美国不能干涉,以免妨害中国之主权”(11)这种姿态,无疑表明了美国政府对袁世凯称帝的支持。威尔逊还指示国务卿兰辛向日本大使表明,美国不容许日本进一步控制中国。美国政府还命令驻华使节在袁世凯“登基”时,马上予以承认;同时,还给予袁世凯数千万美元的借款,支持袁世凯权利的巩固。美国的明确表态和经济援助使得袁世凯信心满满地“同意”做皇帝。袁世凯幻想各国会像承认中华民国一样承认中华帝国;美国幻想中国通过改行帝制能够回到往昔统一稳定的局面。可是,局势的发展完全同他们设想的背道而驰。美国政府错估了袁世凯的控制力,袁世凯也没料到会遭来这么强的抵制。袁世凯帝制自为,陷入四面楚歌之中,只能取消帝制,不久郁郁而终。试图加强中央集权的“洪宪帝制”反而使中国陷入军阀混战之中。

四、小结

袁世凯时期,中美关系出现短暂的“蜜月期”,双方在一系列问题,特别是遏制日本方面展开了密切合作。共同希望在中国国内建立稳定秩序和在东亚维持均势是双方合作的两大基石。威尔逊总统虽是著名的理想主义者,但在对华政策上采取的是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路线,甚至于支持改帝运动。袁世凯对中美的“战略合作”有很大期望,采取的联美制日策略取得了部分成效,但改帝失败葬送了一切,中国陷入内乱之中。

 

参考文献:

1、王东、 闫知航著: 让历史昭示未来:中美关系史纲,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61

2、李宗一: 袁世凯传【M】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72

3、吴东之:中国外交史【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4

4、项立岭著: 中美关系史全编【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0月第一版 111

5、刘大年:美国侵华史【M】人民出版社, 1954年第2 71

 6、【美】鲍威尔著、刑建榕等译 :《鲍威尔对华回忆录》 ,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46

7、王芸生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六卷)【M】三联出版社;1980年版,第256页,第79

9、时殷弘 :《美国与现代中国-----(中美关系史无前例19111950)评析》,《历史研究》1995年第2

10、【美】保罗·S·芮恩施: 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M】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36

11、张忠绂:中华民国外交史上卷【M】北京,正中书局,1943年版,第19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bc5976710661ed9ac51f338.html

《袁世凯时期的中美关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