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敲响天堂之门》中的忏悔与反战

发布时间:2019-07-31 15:39: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析《敲响天堂之门》中的忏悔与反战

作者:石小卉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8

         要:本文从Bob Dylan的经典之作《敲响天堂之门》出发,通过对歌曲的认知度和诗歌背后的故事简介、诗歌内容的浅析,以及诗歌含义的争议介绍,以电影《比利小子》和人性中暴力面的探索为立足点,浅谈作品中所表现的忏悔与反战。

        关键词:忏悔;反战;暴力面;人性;天堂之门

        作者简介:石小卉(1992-),女,蒙古族,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1

        有人评价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是三流的吉他手,二流的歌手,一流的作曲者,绝代诗人,他挥笔即佳作,开口即回声,堪称不朽传奇。

        《敲响天堂之门》选自鲍勃迪伦在1974年发行的专辑《Before the Flood》,不仅是鲍勃迪伦上世纪七十年代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也是他被翻唱最多的经典作品之一。2004年,《敲响天堂之门》在公告牌单曲榜上排在十二位。同年,音乐产业和新闻界的代表投票選这首歌名列滚石杂志史上最佳500首歌曲的第190名。

        “绝代诗人的这首世纪之作惹人深思,其背后的真实故事和浓烈的反战思想为诗歌赋予深刻含义。

        一、《比利小子》

        1973年,随着电影《比利小子》而来的,是参演的鲍勃迪伦和他的《敲响天堂之门》,电影改编自一个名叫Pat Garrett的人,因为村官的许诺,因此告发自己的好友——当时美国的一位侠盗比利小子,并因此得到警长职位的真实事件。鲍勃迪伦在《敲响天堂之门》中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将Pat Garret的心里情绪进行分析和解读,字里行间透露着悔恨和绝望,而他自述的每一个字都是对朋友的忏悔,以及对自己的忏悔。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3b6fea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cb.html

《浅析《敲响天堂之门》中的忏悔与反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