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红色收藏“第一人”

发布时间:2016-07-23 10:07: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 "翻页

49日,成都建川博物馆举行2016第六届红色收藏交流会。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西、安徽、广东及成都本土的200余名红色收藏家齐聚成都建川博物馆聚落,拿出藏品互相交流。据了解,此次红色收藏交流会展示的藏品包括瓷器、徽章、年画、宣传画、红色文献等上千个品种,全国各地收藏家不仅可以通过该平台向收藏家爱好者展示自己的藏品、互相交流沟通,还可以挑选到平时不易得到的藏品。张浪

董西德

  曹县公安局民警董西德,因为喜爱收藏,有人叫他“破烂王”;因为收藏了大量“红色文物”,有人叫他“红色警察”;因为在各级报刊上发表千余篇研究论文和收藏心得,中国收藏界业内人士称呼他为真正的“红色收藏家”。

  

  

   吴婉华 

  

  满满一间屋子收藏品

  

  中国菏泽网讯 董西德的家是一个普通的民居,三间正房。

  

  记者近日走进董西德家采访时,他的两个孩子正快乐地玩耍着,尤其是其中的男孩,非常调皮可爱,哈哈地笑着,在房间里跑来跑去,但他惟一不敢去的地方,就是西间的房屋。

  

  “孩子虽然调皮,但也很懂事,他知道西间是我存放收藏品的地方,里面有我最珍贵的东西。”董西德笑着说,“有客人到家里来,他先告诉人家,西间是‘禁区’。”

  

  

  西间存放着董西德10多年来的藏品,三个大书橱、一个玻璃柜里排列有序地放满了报刊、杂志、毛主席像章、电影海报、邮票、老票据、日记本等。“这是我10多年来的珍贵收藏,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是我最珍惜的‘宝贝’。”董西德介绍,他自幼就喜欢收藏。当年,他的爸爸在外地工作,每次回家探亲,总是给孩子们捎来一些“小人书”。颇有心计的董西德总是让哥哥弟弟先看,轮到他看时,“小人书”就成了他的“囊中之物”,珍藏在自己的小箱子里。至今,他还保存着儿时的500余本“小人书”。

  

  在军营迷上收藏

  

  198410月,董西德光荣入伍,成为武警总队北京某部的一名武警战士。

  

  一枚小巧精致的徽章是董西德在部队服役时的历史见证,正面有一朵红色梅花图案,背面嵌有“062”数字。“我在部队时,是部队内定的便衣执勤战士,每当有中央领导人的活动,需要内卫时,我就是其中之一,这枚徽章就是内部执勤人员的标志,我是62号便衣警卫员。”董西德说,198646日,邓小平、胡耀邦、李先念、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北京天坛公园植树,以实际行动号召全国人民植树绿化,“当时,我就佩戴着这枚徽章,站在距离他们不到5米远的地方。”

  

  执勤任务结束后,董西德没有上缴这枚徽章,在队内做了一番“深刻检讨”,自己收藏了下来。

  

  1988年,董西德参加电影《开国大典》的拍摄,是剧中“毛主席”的警卫战士。“电影中,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的那一幕,我比较清晰地出现在影片中。”董西德回忆说,那是一部为新中国成立40周年献礼的电影,恢弘大气,非常值得一看,虽然他没有观看这部电影,但剧组赠送给他的一幅电影海报成为他心爱的藏品。

  

  “破烂王”废品收购站“淘宝”

  

  1990年复员时,他带着部队期间收藏的500余件藏品回到了曹县老家。参加工作后,他每年还要拿出上千元订阅各种收藏类刊物。

  

  每逢周末,董西德就跑遍曹县每一处废品收购站,在尘土飞扬中搜索有价值的收藏品,以致于朋友们称他是“破烂王”。“他们每公斤0.4元收的废品,我挑出中意的书刊后,按每公斤两元钱支付给废品收购站,他们都挺乐意的。”董西德得意地说,他与曹县县城周边20余家废品收购站建立了联系,收购站的老板得到“文物”后,也主动给他打电话,“包括《菏泽大众》、《菏泽日报》、《曹州晚报》、《牡丹晚报》在内的众多创刊号,我这里都有。”

  

  1999年夏日的一天,他在一废品收购站里淘到一张烂成四片的1950年出版的毛泽东画像,这幅毛泽东画像层次丰富,背景明亮,是由著名肖像画家张振仕绘制的。尽管这张画像已经破烂,但董西德视若珍宝,在他精心修复后,这张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毛泽东画像终于“重见天日”。董西德还从废品收购站“淘”到了一部存世数量有限的《毛泽东革命史》,是美国著名记者史诺按照毛泽东口述生平事迹的真实记录,全书仅40页,上海国强出版社印刷发行。如今,这本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毛泽东革命史》,网上已报价到1.99万元。

  

  10多年来,他从废品收购站“淘”得毛泽东各个时期的图片1000余种,图书800余册,毛泽东著作、诗词300余册,毛泽东挂历近百幅,还有几百枚像章,丝织、民间刺绣的毛泽东像、塑像、木刻印版,甚至还有印有毛泽东头像、语录、题词的结婚证、毕业证、退伍证、入团、入党志愿书、就诊病例卡、介绍信等。

  

“红色收藏家”精选5000件藏品将向社会展出()

20110107 13:29 解放牛网    打印 共有评论0

红色收藏家倪胜昔向参观者介绍藏品

收藏品

收藏品

特级英雄杨根思牺牲六十周年明信片

新年伊始,浦东新区红色收藏家倪胜昔又忙碌开了,对红色藏品进行分类、整理,构思新一年红色收藏展出的计划和重点。 2011年,正值建党90周年,倪胜昔将精选5000余件红色藏品并向社会进行展出。

激扬斋意为扬正气

倪胜昔的藏品有多少?在黄路的激扬斋,记者得以领略到倪胜昔整个收藏大世界中的一方天地。

这是一处民居套间,推门进入,迎面是一股朴素、狭小甚至微微凌乱的气息。略打量,形形色色的柜子、箱子、盒子,横着、竖着、躺着,层层叠叠,蚕食了藏室的空间,却也充盈着一种厚实的文化气息。

桌上摊着各类大大小小的名人像章、塑像;墙上挂着多位开国将军赠送的大幅书法。正看得眼花缭乱之际,不知什么时候,随手一探,倪胜昔又会兀地拿出一大堆收藏物来,邮品、门券、磁卡、百图卡、票证……3万余件红色专题收藏品,10万余件各类收藏品,这就是倪胜昔引以为自豪的宝贝

倪胜昔的红色收藏室名为激扬斋,意为激浊扬清,弘扬爱国主义正义精神。他告诉记者,自己从12岁起便涉足收藏,最早涉足红色主题,除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也是因为曾担任过单位的团干部,想凭藉此对团员们进行传统教育。没想到,当首次携邮品参加南汇首届艺术节时,他最大的收获就是结交了许多当时县里的集邮界前辈,并成为忘年交,进入了专业的集邮圈。此后,随着朋友交朋友,圈子逐步扩展到300余人。如今,倪胜昔的专业同好已遍布全国各地,通过信件、电话、互联网,倪胜昔可以与同好们互通收藏信息、买卖特色邮品、交换各类藏品,最终汇成泱泱10万件之巨。

红色专题的收藏内容足够精彩丰富,能够展现在世人面前。在这里,每一件藏品都能诉说一段鲜活的历史。倪胜昔指着一本本邮册说。从共和国开创者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到何叔衡、董必武、林伯渠等25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再到十大元帅、十大将军,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红色岁月和光辉历程在精美的邮品上被定格、被展现、被牢记。

一套邓小平的人物邮票原地首日封、纪念封、极限片,再加上女儿邓琳在父亲纪念信封上的签名,几乎涵盖了这位伟人从出生到逝世的完整生平介绍,详细图解出这位伟人的革命生涯和丰功伟绩。通过这样直观而生动的解读,在这些栩栩如生的藏品面前,任何人都会愿意对中国革命历史进行一种愉悦的解读和探学,直至热血沸腾,感受革命精神的冲击与震憾。倪胜昔说。由此,他萌生了用全新的角度,搭建一个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新平台,从而宣传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民族英杰的想法。

痴迷收藏故事多

喜爱收藏的人,也许天生都会有一股子钻劲、韧劲甚至痴劲。这种认真的劲头,在普通人看来,有时会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20年前,在一个月工资还只有几十元的年代,一次,倪胜昔到上海市区办事。下车没走几步,远远看见一家新华书店门口围者重重,走近一瞧,原来此处正在发售一枚宋庆龄纪念币,售价50元。瞬间,收藏的瘾头让倪胜昔心头忍不住一阵抓挠,再也迈不开步伐。那天,倪胜昔倾尽身上钱财,终如获至宝捧得一枚纪念币回家,要办的事早已抛到九宵云外。

1996年,这种收藏的瘾头,更让倪胜昔为了1千枚毛泽东像章而心急火燎地连夜乘火车赶往武汉,而第二天,正是新年元旦。在这样火速的追行动面前,武汉那位准备出售藏品的藏友根本无法拒绝倪胜昔的诚意。至今,提及当初能够在一天之内,从得到信息再以优惠价格顺利觅得这批宝贝,倪胜昔依然感慨机不可失! ”而在2003年,为了面见抗日老战士、著名门券收藏家姜一方,倪胜昔又于中秋节驱车百公里,赶赴太仓,与这位书信交往已有10余年、曾在南汇办过门券展的八旬老先生学习探讨。情谊无价,为了与藏友作最好的沟通交流,这种百里、千里赴约的事情,对倪胜昔而言,早已是司空见惯。

在倪胜昔的红色收藏中,100多位共和国将军亲笔题词的墨宝弥足珍贵。多年前,倪胜昔带着他的红色收藏四处奔波举办展出,几位将军被这位年轻人的火热情怀所深深打动,纷纷主动挥笔泼墨,为他题词,并与他结为挚友。受此启发,倪胜昔悉心收集起多位共和国将军的书法作品。其中,开国将军王定烈亲自为他题写了胜昔红色收藏;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政委刘振华上将为他题词激扬正义、振奋民魂;总后勤部原政治委员周克玉上将为他作了激扬斋爱国主义教育藏品展的展标题字;向守志上将为他题词民族精神,永垂不朽。南汇老港人、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徐根初中将为他题词千里寻宝

激扬斋里,包括10多位开国将军在内的共和国将军们给的200余幅书法作品,倪胜昔一一用镜框仔细地装裱好。倪胜昔说,将军们的每一幅工整的题词、每一封亲笔书函、每一个千里之外的叮咛电话,都是对他红色收藏事业的最大激励。

每次我到邮局拿信件时,都会引来工作人员的窃窃私语。那些信封上面赫然印着的北京军区司令部、中央军委办公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等红字落款,还有人问我:什么来头?倪胜昔自豪地说。这些信件正见证着一段段无比珍贵的友谊,更被他视为宝贵的财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时,倪胜昔便从藏品中精选出100位共和国将军书法家墨宝、50位上将题签封片,以《军魂——共和国将军书法展》,向祖国献礼。

红色藏品走出深闺

作为国内首家民间收展中国历代名人图案平面资料的私人非营业性藏室,激扬斋,藏品特色鲜明、品种丰富、精品迭出。斋主倪胜昔也被中国收藏学术研究会、世界文化艺术鉴定中心授予当代杰出收藏家的称号,现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南汇区收藏协会副秘书长。

倪胜昔不是一个孤芳自赏的收藏者。他期望激扬斋能不断为大家所熟知,红色藏品走出深闺,向全社会推广。 2年前他开设博客http://blog.sina.com.cn/nishengxi,在网上展示红色收藏。点击率超过10多万。

两区合并后,收集家乡土地上红色宝藏也成为倪胜昔关注的焦点。例如在参与纪念周大根烈士牺牲50周年活动中,他自费制作了烈士纪念封,结识了周大根烈士后代周到、周文玄和当年浦东游击队队长朱亚民,朱亚民还亲笔书写了革命先驱赠送给他。为纪念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诞辰88周年,倪胜昔特地制作了原地纪念封,得到了张闻天的夫人刘英的赏识。他先后为浦东名人张闻天、傅雷以及重大历史革命事件泥城暴动、朱家店抗日之战等制作原地邮品,馈赠各地收藏爱好者和相关人员。这些红色邮品,有的已经流传到全国各地,被集邮爱好者广泛收藏,有的被编入爱国主义教育邮集中,成为宣传爱国教育的教材。倪胜昔制作的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流砥柱》等红色邮集在市、区邮展中多次获奖。2006-2008年,倪胜昔的红色精品收藏展亮相我们的家园主题宣传服务月活动,巡展于各镇村,处处引来关注,并得到了区委宣传部的重视,被授予特别贡献奖。

201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倪胜昔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倪胜昔说,3万余件红色藏品中精选部分藏品,可形成四个系列推向社会进行展出。红色丰碑展示3000余件与开国领袖、革命先驱和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有关的邮品、扑克、火花等平面藏品;红色之旅展示1000余件全国百家爱国主义基地的邮品、扑克、火花、门券、宣传资料等平面藏品;红色沃土展示500余件浦东地区革命斗争史和革命烈士的图片、图书等藏品;将军丹青展示向守志、刘振华等100位将军的书信及书法作品。

(本版照片均由倪胜昔本人提供)

红色收藏家红色文物

http://news.QQ.com  2008011414:03   津报网   

  迎接天津解放59周年

  本报讯

  昨天,收藏了天津解放初期珍贵历史资料的首座私人红色展览馆,正式对外展出,供群众免费参观。这座面积400多平方米的展览馆,汇集了历时15年的个人收藏,耗资130万元。

  近一年多来,被人

  们誉为红色收藏家的本市武清区杨村七街居民杨建清,为了丰富天津的红色文物,迎接天津解放59周年,又着力收藏有关资料。他收藏的本市解放初期的《解放军遣返国民党官兵回原籍证》、《物价报表》、《法院没收、移交物品清册》、《农业生产资料统计》、《贫困居民救济和医疗费减免暂行办法》等,都反映了人民政府在百废待兴之际着力改善民生和发展生产、建设新天津的宏图伟业。其中有些资料,还丰富了本市党史资料和有关档案。(姬培栋)

  (今晚报)

手机看新闻 新闻订阅 新闻论坛】【  

红色收藏家希望传递正能量(组图)

复制链接

打印

2012080104:42 |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保存到博客

南方都市报

秦红光和他的红色收藏品。南都记者严亮摄

秦红光收藏的毛泽东文选。


  姓名:秦红光

  籍贯:江西临川

  年龄:40

  职业:江门睿派时尚家居用品中心董事长

  标签:“江山印记”民间藏博馆馆长

  从高中认识他到现在,这么多年了,秦红光对于红色收藏的迷恋从未改变。高中他就经常跑废品回收站,现在不管出差到哪第一件事都是往乡下或古玩城跑。如今他的藏品越来越丰富,我也希望他建一座红博馆的愿望能早日实现。

  高中同学兼商业合作伙伴刘晓东

  30年,6万余件红色藏品,在熙熙攘攘的五邑电脑城二楼有一间“江山印记”民间藏博馆,70后馆主秦红光将自己四处寻找带红色印记的报刊、书籍、票证免费公开展览,起初只是出于对父辈生活的好奇,之后逐渐发现高扬主旋律还能传递正能量。目前他的展品已经走进江门美术馆,为庆祝建军85周年举办“新中国军队和国防题材宣传画展”。

  最大原因是想了解父辈生活

  “你可能不相信,我从小学到大学所有的学生手册、校牌、成绩单都全部保留着,大学四年的教材,六七十本全套都有。”秦红光上小学起就经常收集烟标、火花、糖纸等。在那个年代,由于经常接触毛泽东的诗词、革命英雄主义题材的电影以及一些革命题材的宣传画,慢慢迷恋起毛泽东诗词及收藏一些红色书刊。

  “真正开始有意识收藏红色文物大概是从初一开始,我姨父是一位越战老兵,家里有很多毛主席语录、诗词以及军用粮票、部队立功受奖的证书、证件等,每次去他家,我都对这些东西非常感兴趣,后来他家里的这些"宝贝"就逐渐被我讨要了来。”入读高中、大学之后,秦红光开始专攻红色收藏,当同学放学后四处玩耍时,他却到处逛一些地摊市场,寻找具有红色印记的报刊、书籍、票证等等。“那时买这些东西不贵,而且摊主看到我是学生,一般价格比较优惠。”说到为什么会迷恋红色收藏的原因,秦红光表示除了对那种艺术感觉的痴迷,最大的原因是想了解父辈的生活。

  秦红光是江西临川人,高中时每逢周末或寒暑假,他都经常去南昌淘宝,还发动亲戚、朋友帮忙。“有几位乡下亲戚刚好在上海回收废品,我要他们帮我留意,为拿到好的藏品,那时至少一年去一趟上海,印象最深的是,有次我拿着一摞过期粮票、布票只身前往上海,变卖后再购买合适的藏品,收获不少。”直到现在秦红光无论去哪出差,第一时间必定会去当地的文玩古董市场逛逛。

  “从没卖过一件红色藏品”

  “我收藏红色藏品这么多年,从没卖过一件藏品。”秦红光称自己不但从没靠收藏谋利,相反还经常贴钱搞一些公益性展出。“现在不少人进入收藏界只为了赚钱,把收藏当作单纯的投资手段,这种现象不正常。如果连藏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都没了解清楚,只是为了赚钱,收藏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作为投资行为也是不可靠的,没有知识底蕴做支撑,就无法判断藏品的真正价值,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跟风投资,失败也就难以避免。”

  私人藏博馆免费开放

  秦红光在五邑电脑城二楼布置了一个“江山印记”民间博物馆,市民可免费参观。秦红光建这个博物馆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参观者了解过去那段历史,“现在很多人一听说红色收藏就以为是"文革"收藏,这里存在很大的误区,红色收藏收集和保存了有关我们党史、国史、军史的丰富实物和文献,最大意义是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军情怀,通过参观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此外这个博物馆让志同道合者有一个交流平台,藏家之间可互相交流学习。”

  “目前这个馆太小,很多藏品没有地方摆,而且是租的房子,也许过不了多久又要搬动,而文物经不过频繁搬运。我想在江门这里建一座红博馆,但一直没有好的时机,如果江门建不了,我可能会回老家建。”秦红光表示。

  采写:南都记者 严亮

福建“红色收藏家”珍藏万件毛泽东文献藏品

20131203 17: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123日,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张祖仁展示他30年精心收藏的有关毛泽东文献资料、书籍、报纸、宣传画、纪念章、邮品、电话卡、报纸、瓷像、像章等三万八千件藏品。中新社发 刘可耕

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红色”收藏家张祖仁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节拍,在收藏界有着强烈的和音,收藏文化,它把经济和文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融汇成一支优美的乐曲,福州具有二千多年的文化和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藏家的摇篮,智慧的沃土。我们十分关注并审视着整个福建收藏界,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媒体近来常常报道福建福州二中教师“红色”收藏家——张祖仁的收藏故事。如《海峡都市报》报道“发现了全国最小的铜镜”、“邓小平谜将办展纪念伟人”、“军刀上刻着‘冈村宁次’”“红色”收藏家张祖仁向省革命历史博物馆捐赠邓小平文献资料实物8件,《福州日报》报道“我市一位教师成为收藏大家”、“张祖仁收藏‘红宝书’”800多件,欲创吉尼斯世界纪录,张祖仁收藏邓小平文献资料3600多件,打破全国纪录;福州晚报》登载“张祖仁发现袁世凯文物二件”,“发现清代洋务运动科普读物二十八册”;《东南快报》登载毛主席语录、“红宝书”收藏全国第一人、“张祖仁收藏邓小平文献资料3600件创全国第一”;《旧书信息报》“走进鲁迅世界的人”。福建电视台、福州电视台、福建教育电视台、东南电视台先后十多次报道了张祖仁收藏毛主席语录“红宝书”,邓小平文献资料实物,并向福建省革命历史博物馆赠送邓小平文献实物八件。古董钟、古铜镜、紫砂壶、鲁迅文献资料、古书籍收藏、体育收藏品收藏、抗日战争文献资料实物收藏、日记本收藏、鼻烟壶收藏等十大收藏成果。每次打开电视总是有他的镜头,打开报纸有关他收藏的报道,心中涌出的总是是欣喜,甚至有一种激情,张祖仁先生是收藏战线上的一个新兵,就藏得这么多成果令人欣慰和敬佩。他的收藏也深深锁住了海内外众多关注的目光,中国新闻图片社福建分社就他收藏的事迹向海内外作了报道,“大河集下千溪水,蜜蜂采回万山花”二十多年呕心沥血,刻意搜求,张祖仁的藏品日益丰富。我们慕名到他家里参观,满室书香,古董钟占满了整个客厅,卧室堆满了各种各类的书籍,两幅名家对联概括了收藏家的兴趣和爱好。“壁挂翰墨书生气”“盆载小草文澜香”“展翅煌煌威万里,腾身浩荡震长空”,大厅正中挂着一幅“清香远饰”的梅花图,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古董鉴赏书,名贵的紫砂壶衬托古色古香的各类屏风独有的特色。当我们问他,近来还觅到什么宝物时,他说花30元钱购进52份延安革命根据地时期出版的抗战日报“新华日报”“全国最小民的玻璃镜”,还要向博物馆捐赠“末代武状元黄培松”的状元砖和“圣旨”二件文物,参观他的收藏品,遨游其中,如品香茗,啜佳酿,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展现了喜闻乐见的收藏魅力。张祖仁先生说:“收藏博大精深,投身到高品位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来,一方面反映了国泰民安,反映了经济繁荣。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人们文化素质和追求水平的提高”。在从事收藏研究活动中,锲而不舍的毅力和勇气固然重要,但能够及时把握方向,独辟蹊径,无疑是他取得成功的路径。我们搞收藏的都知道“保护文物,人人有责,我是一位中学教师,面对的是青少年,教育他们增强文物意识,提高保护文物的觉悟,极大丰富人们的生活,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张祖仁先生表示,他要在年内联系博物馆举办“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文献资料实物个人馆”,“鲁迅文献资料实物个人馆”,并永远捐献给国家。并将他收藏的抗战文献资料、古董钟、古铜镜、体育收藏品等在适当时参展,他说“独乐不如众乐”,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的个人收藏模式,乐于自己的藏品公之于世,公开陈列,供人鉴赏,为社会服务。收藏的生命就在于展示和交流。因此,近年来,他不断撰稿在《中国收藏拍卖导报》、《旧书信息报》、《大江南收藏报》、《中国收藏》、《福建老年报》、《中国艺术鉴赏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达100多篇,名载入《中国收藏名人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十多部辞典,张祖仁是位朴实的教师,凭着对收藏的热爱和刻苦精神,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二十多年来默默地奉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惜过着清苦的生活,赢得许多人赞誉。终成为一名有成就的收藏家。我们衷心祝愿他,心想事成,马到成功,为收藏事业再创佳绩。

作者: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百姓摄影师 张景秋

电话:83867511 邮编:35000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efb0789f5335a8103d220c6.html

《福建红色收藏“第一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