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十四节巴赫

发布时间:2014-09-26 20:05: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十四节 巴赫

教学内容:1. 欣赏: 马太受难曲(第17278分曲)

2. 知识: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 十二平均律

3.拓展与探究: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巴洛克音乐----巴赫的《马太受难曲》的音乐风格特征。初步知道“巴洛克音乐”、“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和音乐家巴赫。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巴赫的作品,关注其宗教音乐及复调音乐的基本特征。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图片 相关资料 教材 教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相互问好! 2.检查有无缺席学生!

二.导入新课:

巴赫音樂家族是一个人丁兴旺的音乐家族,这个家族从十六世纪中叶就开始出现音乐家,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末,三百多年中共出现了五十二位音乐家。

2.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晚期巴罗克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的去世标志着巴罗克音乐时期的终结。

1685321出生于爱森那赫市一个人丁兴旺的音乐家族。

1700~170215岁的巴赫在(紐倫堡)擔任歌手

(1708~1717) 23岁的巴赫在此任職管風琴師

重要作品:管風琴曲-賦格曲

巴赫(1718~1723) 科登時期

1718 33岁的巴赫擔任雷奧波特王子的宮廷樂團指揮

重要作品:1.法國組曲

2.英國組曲

3.布蘭登堡協奏曲(1721年)

4.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1722年)

巴赫 十二平均律

許多偉大的音樂家都曾認真研究這套曲集

被喻為鍵盤音樂作品的舊約聖經大作

以二十四個大小調寫成

巴哈的「平均律」卻是第一部完整且具有全部調性的鋼琴曲集

這套作品也被稱為巴哈的「四十八首前奏曲與賦格」

巴哈的賦格曲寫作手法,更是達到了顛峰造極的境界。

舒曼曾說:「將『平均律鋼琴曲集』作為每日必備的課業,你必能成為一位出色的音樂家。」

巴赫(1723~1750) 萊比錫時期

擔任湯瑪斯教堂合唱長

重要作品:1.馬太受難曲(1727)

2.約翰受難曲(1723)

3.咖啡清唱劇

4.聖誕神劇

5.音樂的奉獻

3.出示课题:

三.新课教学:

1.《马太受难曲》简介: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信仰者。在他的作品中,约有百分之七十五是宗教作品,因此人们常常把他视为最伟大的宗教作曲家。《马太受难曲》被人们称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

《马太受难曲》创作于17241727年间,取材于《圣经》中对耶稣受难过程的叙述。整部作品结构宏大,共有78首分曲,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有35首,描述了耶稣被门徒出卖和最终被捕的过程;第二部分有43首,描绘了耶稣受审,被钉十字架和被埋葬等场景。

在《马太受难曲》中,人们可以感到巴赫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宗教音乐的局限,将一股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融入其中。在描绘耶稣受难的背后,宣扬的是为拯救人类的苦难而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道德,表达出来的是当时身处苦难境遇中的德国民众的情感。

在巴赫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音乐几乎被人们遗忘,知道19世纪上半叶,才掀起“复兴巴赫”的运动,而这正是从恢复上演《马太受难曲》开始的。1829年,也就是巴赫完成《马太受难曲》的100年之后,这部宗教音乐的经典之作在著名作曲家门德尔松的指挥下,在莱比锡获得公演,成为人们重新审视巴赫的重要转折点。

2.《马太受难曲》第1分曲欣赏:

《马太受难曲》的第1分曲“来吧,锡安山的女儿们”就像一部悲剧的序幕,展现了耶稣临刑前被游街示众的场景。气势磅礴的双合唱队从一开始便把人们引入一种悲哀的气氛中,确立了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调。

乐曲开始为G大调,12/8拍,进行曲式的节奏。

3.《马太受难曲》第72分曲欣赏:

72分曲采用了一首著名的圣咏旋律,这首圣咏在《马太受难曲》中先后出现过五次,但由于这次是在耶稣死去之后出现的,因而它的调性更为暗淡,音区更为低沉,黯然悲沉的音调把耶稣死去后的悲痛气氛营造出来,将这部宗教悲剧推向了高潮。

乐曲开始为C大调,4/4拍,速度缓慢,旋律暗淡,音调低沉。

1=C 4/4

3 6 5 4 3 2 – 3 7 1 7 1 2 1 7 6 6 - -

4.《马太受难曲》第78分曲欣赏:

最后的终曲第78分曲同第1分曲一样,也是一首双合唱曲,形成首尾呼应。不同的是,原来那悲哀的情感已不再强烈,一切痛苦皆化作平静的祈祷:“安息吧!安息吧,你那疲惫的圣体!”

巴赫的职业:

巴赫是巴洛克时期音乐的集大成者,作品浩如烟海,他创作了除歌剧外的几乎所有巴罗克时期的音乐体裁,许多作品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他把赋格曲发展到了完美的境地,复杂的多声部获得高度逻辑性的纯熟处理,把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欧洲复调音乐艺术作了概括和总结。他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次实现了在古钢琴键盘上采用平均律音调演奏24个大小调的可能,为大小调体系和以主调为中心的转调开拓了道路。

巴赫的主要作品有:二百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干部宗教《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古钢琴组曲》、小提琴和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六首、《乐队组曲》四首、《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意大利协奏曲》和大量管风琴曲,晚年所著《赋格的艺术》一书等。

在巴罗克音乐中还有两位作曲家与巴赫齐名。他们是亨德尔(1685—1759)和D.斯卡拉蒂(1685—1757)。

管風琴D小調觸技曲(toccata)與賦格

觸技曲(toccata)意味著是一首炫技性樂曲而且是鍵盤樂曲

這首觸技曲開始時戲劇性的幾小節是所有管風琴作品中最為有名

樂曲前奏(即觸技曲部分)之後隨以賦格曲然後以終止型之尾奏結束

這首賦格最為精彩的是它的鍵盤句型

175072865岁的巴赫去世

他生前仅以管风琴演奏家着名,去世近百年后,其创作才得到应有的尊重。

巴赫的成就:

伟大的西方音乐之父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成功地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浑然溶为一体的开山大师。他萃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四.音乐知识了解:

1.巴罗克音乐

人们通常将1600年至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左右的时间,称做西方专业音乐发展史上的“巴罗克时期”。巴罗克一词的原意是形状不规则的珍珠,最初是泛指流行于17世纪的一种新奇的、怪异的建筑风格,后来用来称呼西方艺术风格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其特征是高贵庄严,气势雄伟,富有动力,常给人以紧迫感。

巴罗克时期是一个科学和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基督教十分兴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艺术(包括音乐)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巴罗克时期的音乐与当时的造型艺术有相似之处,都具有一种宏伟壮观,充满活力的风格特质。

2.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

复调音乐是指将几条旋律线,按照一定的规则加以结合的一种多声音乐,这几条旋律线都具有独立意义,注重各自的横向发展,彼此形成对比或相互补充。与复调音乐相对应的另一种多声音乐是主调音乐,主调音乐中的几个声部注重纵向结合,其中只有一条具有独立意义的主要旋律线,其他声部是和声性伴奏,起到陪衬主旋律的作用。

3.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是将八度音程平均分为12个相等音程的律制。

4.西方宗教音乐常识讲解:

1 弥撒曲:天主教所用的复调风格的声乐套曲。

巴赫的《b小调弥撒曲》,贝多芬的《庄严弥撒曲》

2 受难曲:大型声乐曲。以福音书中记载的主耶稣受难的过程为内容,从最后的晚餐起一直到被钉十字架。最早的受难曲以格里高利圣咏组成,用戏剧形式演出。到15世纪,复调音乐代替了圣咏。

巴赫的《约翰受难曲》和《马太受难曲》

3 清唱剧:将圣经中的经文谱曲,用合唱,独唱,重唱与乐队演出的,有人物,有情节,有剧情的清唱表演。

亨德尔的《弥赛亚》和《以色列人在埃及》,海顿的《创世纪》,门德尔松的《以利亚》,奥涅格的《大卫王》和柯达伊的《匈牙利诗篇》

4 康塔塔:于17世纪初叶起源于意大利。最早的康塔塔是一种独唱的世俗叙事套曲,以咏叹调和宣叙调交替组成,17世纪中叶传入德国,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的声乐套曲。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32af66e52ea551810a68790.html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十四节巴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