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展览简介

发布时间:2012-11-18 16:17: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恐龙展览简介

一、恐龙生存的年代

在进一步了解恐龙之前,必须首先知道恐龙生存的年代。古老的地球大约已经有四十六亿年的漫长历史,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将地质历史主要分成若干“代”,每“代”又分成若干“纪”,以便于对地球与古生物进行研究。

前四十亿年称为“前寒武纪”,横跨了“太古代”与“原古代”;复杂的生命进化是在六亿年前开始形成,此后的六亿年这段时期再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

恐龙当然不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最早的生命诞生在三十二亿年前。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一开始只是简单的细菌类原核生物,后来才慢慢出现复杂的多细胞植物发展。

大约是在“古生代”时期(约六亿年前——两亿两千五百万年前),海洋珊瑚、水生动物开始大量繁殖,柔软无骨的水中生物渐渐演化成具有骨骼的鱼类,部分鱼类又慢慢移往陆地生活,演化成两栖类动物,接着又演化成爬行动物。

属于爬行类的恐龙出现在中生代时期(约两亿两千五百万年——六千五百万年前),“中生代”分为三个时期:“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每个时期有其气候、地理环境的特性,各阶段都因而发展出符合当时生存条件的优势恐龙,在当时几乎没有一种动物能与恐龙匹敌。最早的恐龙出现在三叠纪晚期,在没有天敌的环境下,恐龙得以大量繁殖,到了侏罗纪晚期,达到繁盛的高峰,“恐龙王朝”的时代已然来临,一直到整个白垩纪时期,恐龙继续繁盛,并陆续出现不少新的类别,恐龙种类形多样化。

恐龙最后随着中生代的结束而在地球上消失,也就是在白垩纪晚期全部灭绝,虽然偶尔会传出有人在新生代的早期地层中,发现恐龙化石,但多数科学家仍认为,这恐怕只是中生代地层的化石重新搬运和再沉积的结果。

对于科学家而言,中生代的地层蕴藏丰富的恐龙遗骸,这些化石结合它们当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让我们今日可以从各种角度来对恐龙进行各方面研究。

二、恐龙的发现

由于没有任何人能清楚描绘恐龙生存年代的模样,对于这种如同神话般的庞大生物,曾经纵横地球一亿多年,增添了人类对于恐龙的无限幻想与热衷;不过,人类大约是在一百八十年前才逐渐知道这个星球上曾经存在过如此巨大的爬行动物。

如今,研究人员已收集到大量的骨骼、牙齿与脚印化石,据以作为复原恐龙面貌的直接资料,也透过分析恐龙蛋、皮肤化石、粪化石、胃石,以及尾巴在地面上拖曳的痕迹,摸清楚恐龙的生活方式与喜好。

恐龙的最早发现是在西元一六七六年,由英国牧师罗柏·普洛特不经意挖掘到第一块恐龙股骨化石,但当时他误以为是“巨人”的遗骸。到了一八二二年,英国医生曼特尔的妻子玛丽安采集到几枚巨大的动物牙齿化石,经过多年的研究考证,在与各种动物的牙齿比对后,曼特尔大胆判定这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古代爬行动物牙齿,这一史无前例的想法,促使往后一些感兴趣的学者,愿意投入毕生精力,陆续挖掘更多的恐龙化石。

三、 恐龙的命名

恐龙被正式命名是在一八四二年,由英国古生物学家理查·欧文首度将这些在中生代后期灭绝、体型庞大、令人感到恐怖、蜥蜴般的爬行动物,用拉丁文创造了一个新字集“Dinosaur”,原意为“恐怖的蜥蜴”;而由于东方文化有着古老“龙”的传说,因此中文被译为“恐龙”。

事实上,恐龙是受到字面意的误导,大家以为恐龙都是庞大、凶猛、残暴的模样,其实不然,在整个恐龙时代中,肉食性的恐龙占少数,大部分的恐龙都是性情温和、植食性的动物,就像是大象、长颈鹿一般,肉食性恐龙仅约占恐龙总数的七分之一。有些恐龙虽然温驯,但体积也实在大得吓人。

在越来越多的恐龙化石出土后,挖掘者便依照恐龙的外型命名,例如背上长出似剑骨骼的恐龙称为“剑龙”,头上长了三根角的被称作“三角龙”;有些则会依照恐龙的习性与形态来命名,例如凶猛的“暴龙”、会保护恐龙宝宝的“慈母龙”;而中国人似乎偏好以发现地点来为恐龙命名,例如“合川马门溪龙”就是在重庆合川市太和镇古楼山发现,“永川龙”则是在重庆永川市发现。

四、恐龙的分类

至今较被确定的恐约有五百多“属”、上千个“种”,依照不同的骨盆构造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蜥臀目”(骨盘构造类似蜥蜴)与“ 鸟臀目”(骨盆构造类似鸟类)。

恐龙主要类别:

蜥臀目:①蜥脚类(禄丰龙、蜀龙、峨眉龙、马门溪龙……)

②兽脚类(永川龙、翼特龙、暴龙……)

鸟臀目:①鸟脚类(盐都龙、鸭嘴龙、巴克龙……)

②剑龙类(太白华阳龙、剑龙……)

③甲龙类(甲龙……)

④角龙类(原角龙、三角龙……)

五、恐龙之乡

1.四川的地史演变

早在二亿一千万年前的三叠纪中期,四川还是一片汪洋,到了三叠纪晚期距今大约一亿八千万年前,海水退去,才逐渐形成了湖盆,但盆地的西部和西北部还有海水的浸淹。在侏罗纪的早、中期,四川盆地内,海水完全退出,全部为湖水所淹没,称“古西蜀湖”,中侏罗世后,四川湖泊广布,河水纵横,一片湖光山色。直至新生代更新世的中,晚期,四川盆地的东缘切开一个缺口,即长江三峡,湖水湾折,才最后变成了陆盆。因此,四川地史演变,经历了三个时期,气候温和、湿润、植物生长茂盛,为恐龙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食物和生活环境。

2.三个时期的恐龙动物群

从四川的地史演变情况,可以知道,在湖盆形成初期,还有海水的浸淹,自然条件还不很适于恐龙的生存和发展,直至侏罗纪早、中期,湖盆完全形成以后,恐龙才能得到繁衍。所以,四川侏罗纪时期的恐龙闻名于内外,中国侏罗纪时代的恐龙,主要分布于四川。据历年发现的化石材料归纳,可将四川侏罗纪恐龙区别出三个恐龙动物群:

1)早侏罗世距今大约一亿八千万年前的原蜥脚类禄丰蜥龙动物群。这个动物群四川发现的化石很少,仅在威远黄石板等地发现有板龙和禄丰龙的化石。

2)中侏罗世距今大约一亿五、六千万年前的蜥脚类蜀龙动物群,这个动物群发现化石地点有自贡、重庆、开江、资中等地,恐龙化石有:李氏蜀龙、天府峨眉龙(蜥脚龙)、肉食龙、虚骨龙、太白华阳龙(剑龙)、多齿鸟脚龙(鸟脚类)。

3)晚侏罗世距今大约一亿四千万年前的蜥脚类马门溪龙动物群,这个动物群在四川发现的化石很多,分布也极为广泛。在四川数十个市县均有出土。主要的恐龙有:荣县峨眉山龙、长寿峨眉龙、合川马门溪龙、建设马门溪龙、上游永川龙、巨型永川龙、甘氏四川龙、破碎中国虚骨龙,拾遗工部龙、关氏嘉陵龙、多背棘沱江龙、江北重庆龙、济川营山龙、鸿鹤盐都龙等。

3.与恐龙共生的动物

在侏罗纪与恐龙共生动物,历年来发现很多,它们分布于水域、陆地和天空。主要有壁山上龙、渝州上龙、威远中国上龙、四川角齿鱼、渝州鱼、重庆龟、成渝龟、天府龟、重庆蛇颈龟、重庆西蜀鳄、长鼻北碚鳄、中国古鳖、长头狭鼻翼龙、三列齿兽等。

4.恐龙足印

恐龙足印属恐龙遗迹化石,誉为化石中之珍品。有重庆、大足、岳池、广元、宜宾、峨眉资中,彭县、天全、威远等十个市、县发现了恐龙足印化石。地质时代从晚三叠世到早白垩世,归属于蜥脚类、兽脚类和鸟脚类恐龙共十多个:彭县足印、重庆足印、岳池足印、资中足印等。其中峨眉的两趾足印和岳池黄龙的带蹼的足印是我国罕见的。

5.恐龙蛋化石

属恐龙遗迹化石、誉为恐龙蛋化石中之珍品。主要保存在白垩系地层中,地质时代距今大约一亿三千万年至七千万年前,分布于我国新疆、内蒙、河南、云南、广东、湖北等省区。它的尺寸有大有小,大的约150厘米,小的50—60厘米,形态结构有粗皮和光滑的形状,有圆,椭圆和长圆形等。

六、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1、 什么叫化石?

化石是指保存在古代岩层和泥沙堆积中的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一般都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石化(或矿化)作用而形成的。大约要经过上万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如庄稼土里的兽骨,坟墓里的人骨都不能叫化石。

2、 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呢?

化石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过程。首先,生物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硬体,第二,生物死后,必须很快的被埋葬起来,第三,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否则,生物体就会被腐烂,风化分解,而不能保存下来。化石形成过程一般有三种方式:(1)矿物质充填作用。动物的骨骼、牙齿等,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孔隙,掩埋日久,地下水携带的矿物质,交填进孔隙中,使骨骼更为致密坚硬。(2)交替作用,埋葬后的生物硬体,由于地下水的作用逐渐被溶解,而溶液中的矿物质又沉淀于所溶解的孔洞中,也就是物质进行了交替。(3)升馏作用,有一些生物遗体不稳定成分容易挥发掉,仅留下碳质薄膜保存下来成为化石。如植物的叶子。

3、化石的保存类型

1)实体化石:是指原来生物的全部或部分保存为化石。

2)模铸化石,是生物遗体在岩层中留下和印模的复铸物。

3)遗迹化石,是指保留在岩层中的古代生物生活时活动的痕迹和遗物。

4、化石的作用

化石的作用很大,现就生物学和地球科学方面简单的作一介绍:

生物学方面:(1)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它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 化石可以研究生物发生发展的演化规律。 2)化石是恢复古代生物形态结构以及生活情况的科学资料,如发现恐龙全部硬体和部分硬体,即可复原当时恐龙的雄姿,发现恐龙的遗迹蛋化石足印和皮膏,即可知道恐龙的生殖情况,引走方式和外部形态。

地球学方面:(1)古生物化石是历史的档案,无形的文字。通过古生物化石可以了解古代的气候和地理的变迁。 2)古生物化石是划分和对比地层的重要实物资料。 古生物化石是时代的标志,不同的生物群落,代表了不同的时代。

七、馆藏各类恐龙化石介绍

1许氏禄丰龙 Lufengosaurus huenei

揭开中国人自己研究恐龙序幕的第一条龙,就是许氏禄丰龙,因为它是中国人第一只亲手挖掘、研究、复原装架的恐龙,且因化石标本与1938年首次在云南省禄丰县出土而得名。

将其挖掘出来并复原骨架的中国恐龙之父杨钟健,当时还为它提了一首诗:“千万年前一世雄,赐名许氏禄丰龙。种繁宁限两洲地,运短竟与三叠终。再造犹见峥嵘态,像型应存浑古风。三百骨骼一卷记,付与世者究异同”。

禄丰龙属原蜥脚类恐龙,与欧洲所挖掘出的板龙极为相像。它大约是生活在侏罗纪早期,也有一种说法是在三叠纪晚期,是中国地质时代最早的恐龙化石。禄丰龙有许氏禄丰龙与巨型禄丰龙两种,都是中国所发现最古老的恐龙之一。

禄丰龙的头抬起来,且后双肢站立时,高度大约有四公尺。它的后肢非常粗壮,前肢相较就显得较为短小,长度不到后肢的二分之一,因此平时它是靠着后腿站立,而带爪的前肢则可以帮助自己抓取树枝为食,也可以与其他的恐龙搏斗。

根据生物学家的研究,禄丰龙也有着长长的尾巴,此尾巴的作用也不少,可以平衡身体,与双后肢并立,成为稳固的三脚架,让禄丰龙好好休息一番,也可以协助上半身可以抬起头觅食,或是引颈张望四周是否有肉食性恐龙正在威胁它的生命。

许氏禄丰龙 Lufengosaurus huenei

寸:体长700cm 、高200cm、宽160cm

生存年代:早侏罗纪,距今一亿九千万年前

出土地点:云南省禄丰县

别:原蜥脚类恐龙

生活食性:以植物为食

征:是中国地质时代最早的恐龙化石,体长7公尺,前肢较短,后肢较长。

2李氏蜀龙 Shunosaurus lii

蜀龙是属于比较原始的蜥脚类恐龙,生活在侏罗纪中期。其体长可达12公尺,重约10吨,身躯粗壮而脖子较其他同时期蜥脚类恐龙短一点,大约仅占身体全长的三分之一,不像马门溪龙有那么长的脖子,因此科学家认为它应该属于从原蜥脚类演化到蜥脚类的过渡类型。

蜀龙的牙齿长而细,齿冠较尖,上下颌厚重,具有较强的咬磨能力。根据挖到的蜀龙牙齿化石判定,应该也是杂食性恐龙,生活范围多在丛林沼泽湖畔,以植物为主要食物来源,但也兼食其他如鱼和贝类等。它完全靠四足行走,喜欢群居。

值得一提的是,蜀龙有独特的秘密防身武器,因为体形庞大的植食性恐龙通常没有防身武器,当它们有抵御肉食性恐龙时,多只能靠着庞大的身躯以及成群结队方式来防御,但蜀龙欲在它尾巴末端,长出骨质尾锤,大小与一颗足球差不多,呈椭圆球状,因此当长长的尾巴用力摆动时,尾锤的重量足以将一只体型中等的肉食性恐龙给捶死。

李氏蜀龙 Shunosaurus lii

寸:体长1200cm 、高350cm、宽170cm

生存年代:中侏罗纪,距今一亿六千万年前

出土地点:四川自贡

别:是一种中等大小的原始蜥脚类恐龙

生活食性:生活在丛林沼泽湖畔,以植物为食的同时,还兼食其他如鱼和贝类等食物。

征:其体长可达12—15公尺,重约10吨,身躯粗壮且脖子较短。它的牙齿长而细,齿冠较尖,上下颌厚重,具有较强的咬磨能力。它最具明显的特点是整个脖子较短,尾端部具有尾锤,是它防御的武器。

3天府峨眉龙 Omeisaurus tianfuensis

天府峨眉龙是中国出土的又一只长颈恐龙,是八十年代在四川自贡市大山铺新发现的峨眉龙一新种。这是一种个体较大的蜥脚类恐龙类型,属于中侏罗纪时期,距今约一亿六千万年前。

它身体长约20公尺,身高约为7公尺,天府峨眉龙的颈部硕长,超过身体的其他部分长度,像长颈鹿一样,且活动自如,能高高举起。相比之下四肢显得短小,是恐龙动物群中的巨人,生活在湖泊岸边及丛林边缘,主要以植物为食物。它与蜀龙一样,在尾巴末端也长着一个由3—5节脊椎所形成的骨质尾锤,是一种防身的武器。

不过科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对于这种颈子很长的恐龙存有一种好奇心,那就是它的血压如何输送到脑部?比这类恐龙稍短的长颈鹿,血压就很高,且头脑底部有许多曲折的血管,让长颈鹿低头喝水时,能分散血压。

长颈鹿血压约在二百四十到二百八十毫米汞柱,至于一般人的血压则是在一百二十到一百四十。但根据估算这类的恐龙,血压必须到达三百六十到七百一十,才能够把血输送到脑部,这个数字对现在的脊椎动物而言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因此有学者认为,这类长颈恐龙应该都是生活在水中,血压就不用那么高,也有学者认为它们平常脖子不会向上伸长,只能向下转动;更有学者提出这类恐龙若是能将脖子抬起,必定是温血动物,才能获得所需要的高血压。不过至今仍无定论。

天府峨眉龙 Omeisaurus tianfuensis

寸:体长2000cm 、高700cm、宽220cm

生存年代:中侏罗纪,距今一亿六千万年前

出土地点:四川自贡

别:是一种个体较大的蜥脚类恐龙

生活食性:以植物为食

征:生活在湖泊岸边及丛林边缘,以植物为食。

4.釜溪自贡龙 Zigongosaurus fuxiensis

釜溪自贡龙属一种个体较大的蜥脚类恐龙,它身长14米,活着时重达十多吨。它的牙齿呈勺状,以植物为食,生活在河湖和沼泽地带的边缘,若遇敌时,便逃于水中。

釜溪自贡龙Zigongosaurus fuxiensis

寸:体长1400cm 、高500cm、宽220cm

生存年代:晚侏罗纪,距今一亿四千万年前

出土地点:四川自贡釜溪

别:是一种个体较大的蜥脚类恐龙

生活食性:以植物为食,生活在河湖和沼泽地带的边缘。

征:是一种个体较大的蜥脚类恐龙。

5. 太白华阳龙 Huanyangangosaurus taibaii

太白华阳龙是一种个体小到中等的剑龙,其骨骼特征保存了不少原始的性质,它在剑龙类的演化中起了承先启后的过渡动物的作用,是世界上发现时代较早的剑龙化石,其名称的由来是为纪念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号太白),久居四川,而命名的。化石产于四川自贡市大山铺,时代为距今大约一亿六千万年前的中侏罗纪)。

太白华阳龙 Huanyangangosaurus taibaii

寸:体长440cm 、高170cm、宽100cm

生存年代:中侏罗纪,距今一亿六千万年前

出土地点:四川自贡大山铺

别: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原始的剑龙

生活食性:生活在丘陵及丛林边缘,性情温和,以植物为食。

征:长约四、五公尺,头骨厚重而狭长,呈契子状,背部两排尖状骨板,尾部两对尾刺,用于抵御敌害。

6.巨型永川龙 Yangchuanosaurus maganus

巨型永川龙是1973年永川县红江机械厂在基建工程中发现的。是生活在侏罗纪晚期,属于兽脚类的大型肉食性恐龙,生活在丘陵和丛林之中,性情凶残,独来独往,常常独自生活在丘陵和丛林之中,搜索猎食其他恐龙。

巨型永川龙的体长达八至十二公尺,头骨巨大,牙齿呈匕首状,前肢爪子十分尖利,善于奔跑,性情十分凶猛残暴。

从目前仍保持相当完好、超过一公尺的巨型永川龙头骨化石中,可以发现其锋利的牙齿,以及张开来足以咬掉一个人头的血盆大口,不难想像当时它在称霸世界时,生吞活剥其他恐龙的悲惨情形。

巨型永川龙的牙齿相当大,牙齿的齿根到齿冠足足有二十公分长,且略为向后弯曲,每一颗牙齿的前后都长著小锯齿,就像是一台绞肉机,可以把猎物撕裂、咬碎,凶残可见一般。

当巨型永川龙把头抬起来,利用后脚站立时,高度可以达到五公尺。

永川龙头骨上的开孔特别发育,可以算是头骨开孔最多的一类,这么多开孔有什么功能?科学家认为,一方面可以减轻头骨的重量,另一方面,当永川龙张开它的血盆大口时,头骨上的肌肉可以收缩到这些孔当中,不然,它可能无法张开大嘴活吞猎物吧!不过,这样大的头骨对于永川龙来说还是太沉重了,因此它的颈部特别短而且粗,这样才方便沉重大头的转动及抬举。

巨型永川龙Yangchuanosaurus maganus

寸:体长900cm 、高450cm、宽120cm

生存年代:晚侏罗纪,距今一亿四千万年前

出土地点:重庆永川

别:蜥臀目,兽脚亚目

生活食性:大型肉食恐龙,生活在丘陵和丛林之中,以其他恐龙为食

征:其体长达九公尺,头骨巨大,牙齿呈匕首状,前肢爪子十分尖利,性情十分凶猛残暴

7.甘氏四川龙 Szechuanosaurus campi

甘氏四川龙为两脚行走的兽脚类肉食恐龙,与北美洲所发掘出的异特龙极为神似,属于晚侏罗纪时期。它最常游荡在四川盆地内,是极为凶猛的猎食者。它全长五公尺,这是一个未成年个体,而当时与它一起被发现的恐龙化石,则另有体长八公尺的成年肉食恐龙。它具有锋利的牙齿和尖锐的爪,行动较为敏捷。

甘氏四川龙 Szechuanosaurus campi

寸:体长500cm 、高120cm、宽80cm

生存年代:晚侏罗纪,距今一亿四千五百万年前

出土地点:四川广元

别:两脚行走的兽脚类肉食恐龙

生活食性:食肉为主

征:全长5公尺,是一个未成年个体。具有锋利的牙齿和尖锐的爪,行动较为敏捷

8合川马门溪龙 Mamenchisaurus hochnanensis

合川马门溪龙合川马门溪龙是1957年重庆合川太和镇发现。属于巨型的蜥脚类恐龙,生活在侏罗纪晚期。它以四脚行走,常常成群结队生活在湖岸平原等环境,以高大乔木的嫩枝叶为食;它的头颅很小,但是脖子欲特别长,长长的脖子大约是由十八节或十九节颈椎骨所组成,其比例已经超过古今任何一种陆生动物,是世界上脖颈最长的恐龙。

有科学家认为,当合川马门溪龙伸长脖子时,从头到尾的体长,超过了二十一公尺,光是它的脖子就长达十公尺,站起来至少可以超过四层楼。

马门溪龙不像肉食性恐龙一样喜欢独来独往,而是比较喜欢大伙群居在一起。主要是为了防止被肉食性恐龙的攻击。

马门溪龙的脖子相当长,体长大约有二十公尺,脖子的长度就达到十多公尺,是世界上脖颈最长的恐龙,有人就形容马门溪龙是恐龙界中的长颈鹿。因为个子高,看的远,所以能够防范敌人接近,加上它所吃的食物都是在高处,如高树丛的嫩枝,因此与它争食的其他动物不多;成为恐龙家族中的优势种,也是生存年代较长的恐龙之一。

但为什么马门溪龙个子能长那么大呢?科学家认为,爬行动物与哺乳动物的生长方式是不一样的。哺乳动物因为寿命较短,因此出生后会迅速长大,一旦成年就不会再长高,但爬行动物具有无限生长力,因此只要活着就会不断长高。科学家推测,这种高个子恐龙能活一百多年,它们每天都要吃掉上千公斤的食物,可以说它的一生就是不断吃,不断长高。

但是也有科学家认为,马门溪龙可能有休眠的习性,也就是当夜晚来临时,气温降低,马门溪龙就会处于休眠状态,身体的能量消耗降到很少,因此就算它的身体再庞大,进食量也不需要太多。

马门溪龙还有一个相当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它有两颗距离遥远的脑袋,它的头骨非常小,可想而知,它的脑袋一定不大,根据科学家推测,它的体重大概有三、四十吨,脑袋的重量可能只有五百克,而这唯一的神经中枢,要如何支配庞大的躯体?

科学家后来发现,在马门溪龙的臀部脊椎上长了一个神经球,比脑子大了好几倍,专门主管马门溪龙的后腿与长尾巴,就像是个后脑。而前脑与后脑各司其职,前脑负责吃东西与接受信息,遇到敌人来时,后脑就近指挥尾巴,迅速一挥把敌人打跑。其他个子高大的植食性恐龙,例如在北美洲发现的雷龙、梁龙、腕龙,以及剑龙,也都是这种有两个脑袋的恐龙。

合川马门溪龙 Mamenchisaurus hochnanensis

寸:体长2200cm 、高360cm、宽220cm

生存年代:晚侏罗纪,距今一亿四千五百万年前

出土地点:重庆合川太和镇

别:巨型的蜥脚类恐龙

生活食性:用四脚行走,常常成群结队生活在湖岸平原等环境,以高大乔木的嫩枝为食。

征:体长约22公尺,背高3.5公尺,颈长9.8公尺,是世界上脖颈最长的恐龙。

9江北重庆龙 Chongqingosaurus jiangbeiensis

江北重庆龙是江北区猫儿石重庆硬化油厂于1982年在基建工程中发现的。它生活在晚侏罗纪时期,这是一只尚未成年的剑龙化石,体长3.8公尺,是成年个体的三分之一。主要生活在丛林沼泽湖畔,以植物为食。

你可知道剑龙背上那些突出的两排骨骼(被称做剑板)有什么作用吗?多数的学者认为这些剑板是剑龙的防御武器,因为这类恐龙的脑容量小,换句话说就是比较笨,又性情温驯,因此常常成为肉食恐龙的盘中餐;而背上的看似具有威胁性的剑板,对于肉食性恐龙似乎有吓阻作用。

也有学者认为,剑板具有警报器功能,一旦发现敌人,剑龙就会摇晃身体,让剑板嘎嘎作响,除了吓唬敌人,也趁机通知同伴快跑。另有学者提出剑板具有调解体温功能,避免天气太热或太冷而造成不舒服的感觉。科学家认为,当太阳当空时,它们会将骨板竖直,吸收能量,但若是过于炎热的话,它们就会把骨板向两侧张开,散热来降低体温。

此外,古生物学家也推测,雄性剑龙的骨板颜色应该是非常鲜艳,在求偶季节的时候,颜色会更加明显,籍以吸引雌性恐龙的好感;而与雄性剑龙相比,雌性剑龙的骨板比较小,而且颜色可能黯淡许多,就像是现在的公鸡与母鸡一样。但究竟这些说法是否合理,还是有其他的说法呢?这还需要更多资料来研究。

而剑龙与马门溪龙一样,也是一种有两个脑子的动物。科学家发现在它们臀部的脊椎神经孔内,有一个很大的空腔,因而推测剑龙生前在这个位置长了一个巨大的神经球,大约是它头脑的十倍大,作用是协调后腿与尾部的运动,来弥补前脑太小的不足。

江北重庆龙 Chongqingosaurus jiangbeiensis

寸:体长380cm 、高100cm、宽80cm

生存年代:晚侏罗纪,距今一亿四千五百万年前

出土地点:重庆江北

别:尚未成年的剑龙

生活食性:生活在丛林沼泽湖畔,以植物为食。

征:体长为三公尺,是成年个体的三分之一。

10和平永川龙 Yangchuanosaurs hepingensis

和平永川龙是大型肉食性恐龙,它的头大而笨重,颌长有匕首状的锋利牙齿;前肢短小,后肢长,靠两脚行走,爪大而尖锐,它生活在河湖之滨的高地丛莽之中,捕食植食性恐龙和其他动物,是异常凶猛的肉食龙。这具标本长约9米,是目前亚洲最完整的肉食龙之一。

和平永川龙 Yangchuanosaurs hepingensis

寸:体长 800cm 、高 300~400cm、宽 120cm

生存年代:晚侏罗纪,距今一亿四千万年前

出土地点:四川自贡

别:大型肉食性恐龙

生活食性:捕食植食性恐龙和其他动物,生活在河湖之滨的高地丛莽之中。

征:是目前亚洲最完整的肉食龙之一

11上游永川龙 Yongchuanosaurus shangyuensis

上游永川龙是1976年永川市修建上游水库大坝工程中发现的。是一具保存近于完整的骨架,特别是头骨保存十分完美。脊椎包括完整的颈椎、背椎和12个尾椎。前肢缺失,后肢仅保存了股骨、胫骨、腓骨和距骨,缺少趾骨。这样完整的恐龙骨架,并按原始埋藏形态陈列展示,在我国尚属首次。特别是它完整无缺的头骨,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上游永川龙是一种大型肉食龙,头大、牙齿锋利、后肢强壮、奔跑迅速、性情凶猛、扑捉各种动物为食,甚至大型的植物食性的恐龙,故人们称它们为恐龙中的霸王。它的身长8米左右,站立时4米左右,化石保存在上沙蹊庙组地层中,地质时代为晚侏罗世,距今大约一亿四千万年前。

上游永川龙Yongchuanosaurus shangyuensis

寸:体长 800 cm、高400 cm、宽120cm

生存年代:晚侏罗纪,距今一亿四千万年前

出土地点:重庆永川市上游水库

别:大型肉食性恐龙

生活食性:捕食植食性恐龙和其他动物

征:目前头骨保存最完整的肉食龙之一

八、古生物化石展

1.澄江动物群

1984年我国科学家于云南澄江县抚仙湖畔首次发现。澄江动物群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现象的典型实例,它如实的反映了53亿年前海洋生命的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发现的动物类群、藻类、海面动物类、开腔动物类、腔肠动物类、多足缓步类、水母类、腕足类、节肢动物类、脊索动物类等,迄今研究发表的有十几个门类,近一百种,上万件动物化石。最古老的脊索动物——云南虫的发表,将脊椎动物的演化历史向前推进了1500万年。这些丰富的生物化石的发现被誉为是“20世纪最令人惊奇的发现”,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2.黔西南贵州龙动物群

贵州龙动物群是一个已经灭绝的海洋生物群,主要成员有贵州龙、棘皮类海百合、幻龙、鱼龙、菊石等多门类生物。它们生活在距今2亿年前的浅海里,特别是贵州龙,数量之多,属世界罕见。黔西南贵州龙动物群对探讨古生物爬行动物的分类的深化具有重大意义。

3.西峡恐龙蛋化石群

1992年河南省西峡县晚白垩纪地层中出土上万枚恐龙蛋化石,使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恐龙蛋的热潮,这是世界古生物界无疑是一次罕见的发现。

河南西峡含恐龙蛋化石层位多、数量大、种类多、类型全,原始保存好,成窝性强,蛋骨化石共存等特点。更具有科学意义的是在一些恐龙蛋化石中发现了恐龙的生态、生殖与古环境、古地理、古气候和对恐龙的进一步分类以及对地层的界定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我国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有7科,10属,19种。古生物学中将它们分为:麻皮蛋、细皮蛋、树枝蛋、副圆形蛋和长圆柱蛋等。

4.热河动物群化石

近年来,中国古生物学界研究出现了发展的趋势,特别是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以及内蒙古的东南部“热河生物群”的发现和研究,一次又一次地震惊了世界古生物学界,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发现的化石包括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和植物化石等。种类繁多,保存之完整,堪称世界一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dbbfacf5fbfc77da269b158.html

《恐龙展览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