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写对联的收获

发布时间:2019-06-06 18:15: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学写对联的收获

——我在教学写作中成长(四)

陕西省岐山高级中学 程浩平

生成课堂的各位同仁,各位主持人:

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又一次来到生成群里继续的我的系列讲座,今晚我讲的是第四讲:我学写对联的收获——我在教学写作中成长(四)。

我打算讲两个部分:

1、我学对联的三个故事

2、我学对联的收获

我先讲第一个部分:

一、我学对联的三个故事

1、故事一:我以对联写春秋

              ——我学对联的故事

2002年底我加入了省楹联学会,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了我学对联的生涯。

记得03年春节,我就为自己家写了一副春联:

门对路路对门门路通畅;

春连夏夏连春春夏吉祥

对联说不上好,但也发自真情:家居路旁,门与路相对,又做生意,有人欣喜有人愁。我不过是有感而发罢了。这副对联算得上我的处女作了。

2004年市楹联学会成立,我写了一副贺联:“春风杨柳花千树;艺苑叟童联万条。”不但收入当年市学会的刊物《陈仓联苑》,还登在《中国楹联报》上。我看到后心里乐滋滋的。虽说自己主编的书也有多本,但这是“异花别秀”呀!

2005年我们岐山周王陵惊现,在全国都有轰动,有感于事,我作了这样一副对联:

盛世惠风拂开千年墓葬;

岐山新貌惊醒二王幽魂。

此联县楹联诗词学会的吕会长看了,大加赞赏,还邀请我去他家做客,极尽勉励,很让我感动。从此我有幸结识了县楹联学会的吕会长——全国遐迩闻名的楹联家吕元亨同志,并成了忘年之交。

在吕会长的鼓励下,我参加了全国多次的征联活动,虽未得什么大奖,但我开始爱上了楹联创作,并在我们岐山高级中学第一个让对联这朵民族艺术之花开放在我的语文课堂,让她永远年轻美丽。

带高三语文的几年里,我发挥自己喜爱对联的专长,精心组织对联训练。我率先作联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学生创造性的火花。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写对联的意识增强了,写作对联的水平也提高了。

2006年九月,我带高一,从一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在课堂渗透对联知识,在春节时布置了收集对联和撰写对联的作业。为激励学生树立大志,努力拼搏,奋发有为,我为所带的108名学生写了嵌名联,并让他们都写在自己练笔本的封面上。记得有这样几副:

桃李不言有龙志;孺子可教铸辉煌。(李龙辉)

知端倪识大体目光远;报椿萱重小节意气高。(朱倪萱)

陈情思文灿灿;念琼瑶意绵绵。(陈思瑶)

崔嵬山岭非凡骨;灿烂人生平凡心。(崔凡凡)

丹笔为人生添彩;丹心给事业加油。(张丹丹)

2007210日,是我学习对联生活中不平凡的一天。我为市“农行杯”和谐之春写的两副对联“红辣椒红面容红日子;新赋税新医疗新农村”和“碧水青天仙人境;欢歌笑语陈仓园”作为入围作品登在2月9日的《宝鸡日报》上,而且只有我一人登了两副。我喜不自禁,虽然我知道以我现在的水平不会得奖的,可这起码是对我创作楹联的充分肯定,是十分荣幸的事呀!

如今,我已爱上了对联创作,在学校也颇有影响。同事撰联都请我代劳,我也乐此不疲。我想:我会坚持下去的,用我的对联写就我生活的春秋华章。

最后以我为自己做的嵌名联作结吧!

浩然正气一心谱写园丁曲;

平坦人生双手妙成春秋文。

只愿我“妙成”的文不仅仅是文章,更有文短意长的对联。

(《对联·民间故事》200710月)

2、故事二:我以对联赋深情

风瑟瑟秋雨匆匆薄云归家迎晴日;情绵绵闲人悠悠斜桥弄影叹凉天。

这次摸拟考试又考到了对联,虽然不是什么大考,但我的兴致一高,趁兴就写了十多副对联。上面这副对联就是其中的最有代表性的一副吧。我自感很切合内容的要求(原题要求以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秋雨图”为内容拟写一副不少于10个字的对联),与郁先生抒写的悲秋意蕴还是比较符合的。而这种自鸣得意只有孤芳自赏的份儿了,大有曲高和寡的感叹。

一个语文教师,涂涂抹抹,写写作作,本是天经地义的,无可厚非。于是,五六年前,当我决定开始学写对联的时候,自己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记得第一次为自己家春节时写了一副让人读起来有点拗口的对联:

门对路路对门门路通畅;春连夏夏连秋春秋吉祥。

意思有了,工巧也显现出来了,不过硬伤似乎就有——“春连夏”和上联对称,而“夏连秋”与上联就不很对称。可这我已不顾及了。每逢有时间和机会我就投入对联创作,但几年下来,很中意的对联太少了。也许依我现在的水平,是写不出什么佳联妙对的。但我仍在写,真可谓:

丑媳妇见公婆不觉丑;呆女婿拜姨丈哪管呆?

对联可抒情言志,愉悦身心。我曾以嵌名联的形式为自己写了十多副对联,其中我认为最好的是这样两副:

浩然正气一心谱写园丁曲;

平淡生活双手妙成春秋文。

浩气纳宇宙有容乃大;

秃笔写春秋不鸣则平。

对联道出了我的心声,写尽了一个不甘平庸的教者的不懈追求。

传达心志,赋尽深情。这是我的追求,也是我对楹联艺术的一种自我理解和领会。虽然现在我还不是一个楹联高手,但我明白:耕耘蕴收获,滴水能穿石。我们许多人之所以平庸,只是因为他们没有目标,或者有了目标之后没有支持下去的毅力和勇气。

文写至此,才发现我已有点爱上对联了。不是吗?前段时间,我抽出几个双休的时间,为我们岐山县“2009中国·岐山周文化艺术节”撰写了23副联,有五副对联收入征联作品选——《周风联韵》。有这么四副对联同事和学生们说写得不错,它们是:

凤凰翱起;钟吕齐鸣。

幽幽青铜泽圣地;灿灿周乐响中华。

文武兼修以礼治国誉扬华夏;

天人合一趁机兴县力创和谐。

辅政丹心耿耿昭日月;修身品性皦皦撼山河。

虽然没得奖,但我却挺满足。因为这是我真情的流露,也是我痴情对联的具体体现。

最后,以我新近作的一副对联作结:

对酒对诗对境界对出妙对;

联情联谊联知音联就佳联。

(发表于《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9年第9)

3、故事三:我去大足讲对联

大足石刻美,重庆火锅香。回想201111月底去重庆大足区讲课的情景,我对于我写的这副对联仍然敝帚自珍,真可谓:书不厌读百遍,联还要诵三回。

20111123日,我应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总课题组邀请,来到了美丽的重庆大足,参加全国第七届课题年会与新课程教学与改革研讨会。我还将参加优质课比赛,我参赛的课是“奇妙的对联”。

傍晚时分,我到达大足区的广场酒店。刚到酒店门口,就一眼认出我仰慕好久的谭蘅君先生。真是:谁道人生知己少?我言书山友朋多。彼此自我介绍,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夜幕降临,大家一起聚餐。席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袁主任激情讲话,谭先生慷慨陈词。八方朋友开怀畅饮,畅所欲言,好不热闹!

24日上午,开幕式在大足二中如期举行。大足二中喷泉靓丽,全国八方同仁共欢。

下午3时许,我准时登上讲台授课。我的课大体分为五环节:

第一环节,由春节引出对联。一位同学说了秦皇岛姜女庙联“海水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我听后很高兴。

第二环节,把握对联特点。我以最早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为例讲了对联的形式和内容的特点,特别讲了对联的平仄要求。

第三环节,品味对联之美。我用多媒体把课本对联“文辞真比丰年玉;气味还同幽壑兰”展示出来,然后从可视美、可读美、可感美这“三美”对这副对联进行赏读,并随即指出对联的张贴要求。

第四环节,赏玩对联。我先从形式四方面赏析了以下对联:

①正对:一百八声钟响,一呼百应八方和;五十六朵花开,五色十光六合春。

②反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流水对: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④工对: 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千秋民作本,多俯首听听。

接着又以写景、言志、记事三类,从内容上赏析了如下对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湖南岳阳楼联)

此间可谈风月;斯世岂有神仙?(武汉太白亭联)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眉山县三苏祠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题杜甫草堂联)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湖南屈原庙)

胜日清闲抓些风月陪些酒;斯楼狡狯搜出江山剔出诗。(重庆临江楼联)

第五环节,尝试对对子。我以自己的对联“凤凰翱起;钟吕和鸣”和“风瑟瑟秋雨匆匆薄云归家迎晴日;情绵绵闲人悠悠斜桥弄影叹凉天”等先引发学生,

然后给出如下对联让学生练习:

爆竹声声脆;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大足石刻美;

学生兴趣盎然,讲课到达高潮。

最后我以三副对联收结:

练字练词练意境;写景写人写真情。(给同学)

对酒对歌话文化;联情联谊写华章。(给各位同仁、朋友)

衡山成一岳;君子重五德。(给谭先生)

课讲完后谭先生就给予很高的评价,总结时广东名师胡兴桥老师还特别点评了我的课,我的课也因此被评为一等奖。

回到我们岐山,我在参会感言中和给大足教委、大足二中的感谢信中用对联这样写道:

文化九州火,风正一帆高。

大足石刻传四海,文化课题靓九州。

文化如春景,校园绘华章。

大足讲课,至今想来记忆犹新。一言以蔽之,真乃:大足讲对联,文化美人生。

二、我学对联的收获

1、收获一:涵养了我的文化,提高了我的人文素养

我以对联为兴趣点,学到了不少的文化知识,我的人文素养提升了不少。仅仅就对联,我由知之甚少到慢慢增多,有了一点研究,也写了几篇小文章。这里,找了两篇请大家指正。

文章一:《冥思苦想寻佳对 精改细琢觅妙联——2009年北大自主招生的对联题谈楹联的创作与修改

2009年北大自主招生题中有这样一道题:要求以北大的景物为对象,为“博雅塔前人博雅”这句上联拟写一句下联。这题确有难度,难怪浏览网上的许多对句,佳句寥寥无几。正如有人说的,这样的题目考的不是一般的才能,所以,即使从事语文教学三十年的老教师也会忘题兴叹的。看来,对联的创作是多么的艰辛啊,要对出来更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了。

其实,这样的对联还是可以对的。考生如果熟知与北大的博雅塔有关的一个景点未名湖的话,那么,稍加润色,至少可以写出以下这么几句对句:“未名湖畔柳未名”“未名湖上士未名”。假如我们熟悉北大的其他景物(包括人文景观),也许写出的还不止这些呢。

创作对联需要积累,特别是丰富的文化积淀是必不可少的。舍此,就无从下笔。今年北大这道对联题有点偏,也有点难。如果去掉以北大的景物为对象这个要求,我们可以写出比较多的、比较好的下联来。笔者试着写了这么几句下联:“太平寺下民太平”“未央夜里天未央”“清明盛世法清明”“淡泊语里意淡泊”“零丁洋里士零丁”。笔者认为,北大的这道题如果不要这个要求,似乎更有意义,显得更公正、更合理,更有创意。

对联创作不仅要积淀,还要精雕细琢,力求对得工整贴切,既合乎结构特点,又合乎内容要求。创作应如此,修改更应如此。对联修改时,我们要字斟句酌,只有这样,才能将对联这诗歌浓缩般的语言的特点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从而展现出对联这一艺术无穷的魅力。

下面我们一起推敲一下春节期间笔者见到的几副春联吧!

教必有方九天蚕烛滴滴汗水哺育凤凰鸣华夏;诲人不倦五分朱墨点点心血浇灌桃李润周原。

这是春节时学校的一位同事写在学校门口的对联。我们可以看出上下联犯了一个合掌毛病,上下句都是赞颂老师的辛勤劳动,且篇幅有点长,以致有些不顺口。如若上下联分别写师生两方面,岂不更好?于是,我将此联改为:“诲不倦滴滴汗水浇桃李;学有成片片红心报周原。”

天时地利门庭大吉;宝地祥光开泰鸿运。

这是本市移动公司多年来给用户赠送的春联。对联装帧华美,书写遒劲有力,可每次看了这副对联,我身上似乎要起鸡皮疙瘩似的,很难受。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这对联太不讲对仗了,“天时地利”怎么会与“宝地祥光”相对呢?而“门庭大吉”与“开泰鸿运”又怎么相对呢?说实话,这样的对联,滥竽充数,凑凑数,渲染一点气氛倒还勉强,大张旗鼓地送人只会让人大跌眼镜。再论平仄,像上面这种张贴的方法,不符合对联“仄起平收”(对联上联末一个字必须仄声,下联末一个字必须平声)的基本要求;如果倒过来贴,意思就不妥了。笔者再三思忖,将此联稍加改动,改为:“普天喜气门庭纳瑞;宝地祥光鸿运呈祥。”如此一改,既对仗了,又合了律,体现了对联的基本特点。

凤鸣喜事多;广场春意浓。

这是县城新建的凤鸣广场管理处门上的春联。这副对联对仗还可以,“凤鸣”对“广场”,“喜事多”对“春意浓”,并且嵌入了广场名。但是平仄就不怎么好,上下联平仄分别为: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这不符合对联“仄起平收”的基本要求,下联仄声过多,显得不和谐。在不损伤原联内容的基础上,我略加修改,改为:“凤鸣多喜事;广场换新颜。”这似乎较好些。

对联俗称“对对子”,过去是私塾里学生的必修课,看似简单,实则易中有难。因此,无论创作对联还是修改对联,“非下苦功不可”,非字斟句酌不可,一定得精益求精。这要求我们既应腹有诗书,又应笔下生花;既要冥思苦想,又要精改细琢。期待生活中特别是每年春节时多出一些新联、好联,让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这个艺术奇葩根深叶茂、香远果繁吧!

文章二:《从最早的一副对联谈谈对联的结构和平仄特点

众所周知,对联结构与平仄的特点就是:上下联结构相称,平仄相对。下面,我们以五代后蜀主孟昶作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副中国最早的春联为例,具体讲一下对联的结构和平仄这一特点。

先看结构特点。上联“新年纳余庆”从总体结构看是一个主谓宾结构的短语,其中“新年”是主语,“纳”是谓语,“余庆”是宾语。下联与上联的结构相称,也是一个典型的主谓宾结构的短语,其中“嘉节”即“佳节”,“号”是“预示”的意思,“长春”有人说就是“长春节”,即“圣节”。上下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上下联不仅总体结构相称,而且从局部看也很吻合。上下联中的“新年”与“嘉节”、“余庆”与“长春”都分别是偏正关系的名词,分别两两相对,对仗工整,结构相称,体现了对联结构的基本要求和特点。

再看平仄特点。有人说这副对联的平仄不合乎要求,这种说法是缺乏依据的。恰恰相反,这副对联的平仄是很合乎平仄要求的。上下联的平仄按照现在普通话的平仄(一二声是平声,三四声是仄声)是这样的:“平平仄平仄(新年纳余庆);平平仄平平(嘉节号长春)。”上下联末尾分别应该是“仄”和“平”,这正体现了对联上下联平仄相对的最基本要求。上下联平仄要求,概括地讲,有两个规则:联内平仄相间,联间平仄相对。具体说,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说联内的第一个字、第三个字和第五个字的平仄可以不管,而联内的第二个字、第四个字和第六个字的平仄有严格要求。这是对七言说的,而对这副五言对联而言,就只能说“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了。这副对联上联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都是“平”声,下联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平仄都是“平”声。初看确实很不合乎平仄要求。但我们仔细分析的话,这副对联的平仄原来正体现了平仄的要求。上联第四个字之所以不用仄声而改为平声,是因为如果第四个字是仄声,那么上联末尾就成了三个仄声,通常叫“三仄调”,这是作联之大忌。而下联第二个字“节”是古声中的入声字,入声在古代都读仄声,所以应该是仄声,这样下联也就体现了“平仄相间”的要求了。上下联平仄也正体现了“平仄相对”的特点。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下联第三个字必须是仄声,这里的第三个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而不能“不论”,因为如果这个字用平声,下联末尾三个字就成了三个平声,通常叫“三平调”,这更是作联的大忌,因此这副对联下联第三个字“号”(hào)是仄声,很符合平仄的这一基本要求。

2、收获二:浓厚了我的素质,提高了我的文学水平

过去我是不太写对联的,自己家门口的对联都是别人随便写的,自从学写对联后,我家门口对联从来是自己写,还是原创。不仅如此,我还开始写了几首古体诗。下面看这么几首:

1、五律·读《联文趣话》有感

冬夜读书稿,不觉陋室寒。

诗文风味厚,联作感情绵。

莫道廉颇老,怎言李广难?

古稀出新著,落日映红天。

2、五律·周墓葬惊现有怀

西岐添好景,旧貌换新颜。

盛世惠风起,墓群童叟传。

儒说华夏本,礼乐美德源。

今览周公庙,明观宏大篇。

3、中秋寄友

有道中秋月更明,只言团聚溢真情。

天涯共享清辉美,岁岁满园花味浓。

4、读范老师论著感怀

春花秋月里,赏玩亦觉新。

能作方塘镜,永怀瑜瑾心。

李桃细雨润,琴瑟和风鸣。

谁道诗情淡?此中伯仲分。

5、中秋赠友

气爽秋穹迥,月圆在树梢。

喧喧街市内,噪噪高架桥。

千里清辉美,一夕好梦遥。

举杯邀明月,笑看桂花凋。

6、陕北行三首

洛川印象

春风骀荡百花艳,

万亩玉白满洛川。

有效教学结硕果,

大家会聚好音传。

赠王老师

拙笔巧成千万言,

磨针铁杵在心间。

津津乐道吟流水,

浮躁世中仰高山。

寄路校长

赠言只语透情缘,

路旅殷殷在延安。

晓得人生知己易,

冰心一片过难关。

最近刚刚参加了我们陕西省“名师大篷车送教紫阳县”活动,归来途中,我也写了一首古诗,算是有感所发吧。

紫阳送教抒怀
周末古城聚,驱车赴紫阳。
情真添勇力,路远越山梁。
重教风仪厚,尊师风尚扬。
诚心毓灵气,妙手在课堂。
素养论坛蕴,关怀友谊长。
拳拳兴教志,桃李三秦芳。

3、收获三:我的教学文章语言精纯了,标题靓丽了

写对联以来,我写文章时自然地感到我写的语言简练多了,变得精纯多了,这是因为我学习了对联,它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具体不怎样举例子了。

特别是我写作的教学文章的题目更靓丽了。我的文章好多题目由于借鉴了对联的样式,很是新颖,也比较深刻。例如:

①把准脉搏 科学应考——2009年高考古诗文试题命题特点之分析与2010年高考古诗文应考之方略

品读<<师说>> 打造议论佳作——与高中同学谈议论文写作

认真查找 细心比较 答好科技文推断题

④新颖立意二月花——以意取胜,独领风骚

⑤突出强化写作训练 稳拿高考作文高分

⑥论证缜密,思辨深刻

⑦鲜活清晰脉络,缝缀无缝“天衣”——高考作文行文过渡技法例谈

⑧叙议水乳交融,举例巧妙灵活 ——议论文论证时如何举例论证

⑨充实论据,深化论点

⑩选材典型精当,思路清晰巧妙

⑪品鉴诗歌韵味 提升人生境界

⑫曲艺泰斗,人格楷模 ——走近评书艺术家单田芳

⑬聪敏和谋略过人,政绩与口碑名世——走近贞观贤相房玄龄

⑭充满活性的场景 精彩纷呈的对话——评特级教师李仁甫的课例《春江花月夜》

⑮把握特点 精准应考——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试题特点之分析与2018年应考策略方法

⑯程浩平:精读作文批注 提升作文水平

以上都是我发表的文章的标题,都或多或少有对联的痕迹,因此,我要感谢学习对联对自己教学写作的帮助。

今晚,我就交流到这,由于最近太忙,讲稿写得很匆忙,讲述一定有不周之处,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201852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3e557e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d2.html

《我学写对联的收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