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乡》知识点梳理

发布时间:2023-08-24 09:31: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4课《故乡》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许多本杂文集,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二、故事背景
《故乡》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十年后的中国农村社会情况。辛亥革命虽然赶跑了一个皇帝,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作者回乡期间,耳闻目睹了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社会中求索了几十年,于是写出了悲凉沉郁的《故乡》这篇小说。

三、理解词义 1. 阴晦:阴沉昏暗。
2. 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3.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这里指瘦弱。 4. 愕然:吃惊的样子。 5. 鄙夷:看不起。 6. 嗤笑:讥笑。 7. 大抵:大概。
8. 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9. 恣睢:放纵,放任。
10.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5:描写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时的复杂心理,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1

第一部分(6-77: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着重刻画了闰土与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
第三部分(78-88:我”怀着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此而消沉、悲观,而是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寄托于下一代。

五、问题归纳
1. 简析课文第二段故乡给人的印象是怎样的。

“阴晦”“冷风”“苍黄”“横”等字词形象地渲染出故乡沉寂、荒凉、死气沉沉的景象。“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仿佛使我们置身于深冬季节的原野,“苍黄的天”已使人感到压抑,远近村落又那么荒凉,更令人产生忧虑不安的感觉,而一个“横”字则更把一片荒凉的景象尽现,它们个个如同僵卧在严寒中一样,突出了故乡的“没有一些活气”。作者只寥寥几笔就写出了旧中国农村日益凋敝的面貌。

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迎”“飞”两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迎”“飞”用词准确,符合人物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写出了两种不同年龄层次人物生命的活力的差异。“迎”字写出了母亲盼望“我”归来的急切心情,“飞”运用拟物修辞,既写出了孩子的活泼可爱,又写出了侄儿见到亲人的喜悦心情。

3.“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母亲又高兴又凄凉的心情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高兴”与“凄凉”这两个词写出了母亲内心复杂的情感,“高兴”是因为见到了久别的儿子,“凄凉”是因为要离开故乡远行了。 4.1528段塑造了少年闰土怎样的形象?
这部分文字塑造了少年闰土活泼健康、聪明能干、口齿伶俐、见多识广、热情纯真的小英雄形象。
5. 课文12-30自然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500ed6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9f.html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乡》知识点梳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