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地理会考资料

发布时间:2015-05-09 18:29: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5年东莞地理会考资料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内容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最大周长是4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4、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线和纬线,为了区别出各条经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经度和纬度

5、经线的特点:连接南北两极,每条经线长度相等,可围成半圆,指示南北方向

6、纬线的特点:与经线垂直相交,每条纬线长度不相等,可围成,指示东西方向

7、经度分东经和西经00经线以东东经,用“E”表示,00经线以西西经

用“W”表示,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是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和1800

线

8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0W1600E(读做西经200东经1600

9、纬度分北纬和南纬,赤道以北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南纬,用

S”表示,北纬和南纬的分界线是00纬线(也叫赤道)

10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也叫00纬线)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 一天、产生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周期为 一年、产生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3 21 日前后(春分日),太阳光直射 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是秋季

6 22 日前后(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6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9 23 日前后(秋分日),太阳光直射 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南半球是春季

12 22 日前后(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121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是夏季

3、地球是个球体,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4、五带的分界线是:热带与北温带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与北寒带的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带与南寒带的界线是南极圈

5、地球五带中,气候终年炎热的是热带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南、北温带,气候终年寒冷的是南、北寒带

第三节 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

2、地图上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是: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3、比例尺,表示范围,表示内容。比例尺,表示范围,表示内容

4、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三种方法:①有指向标用“指向标”定方向。 ②有经纬网用“经纬网”定方向。 ③一般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5、地图上常用的图例如:铁路( 山峰( 长城( 洲界(

6、陆地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平原、丘陵、山地、盆地)的特点

高原:海拔高边缘陡峻,内部起伏不大。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地形平坦。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

盆地:四周,中间

7、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8山地不同部位(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判读方法

山顶:中间,四周。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状似马鞍。

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第二章 大洲和大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海洋占71 ,陆地占29

2、七大洲由大到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3、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4、四大洋由大到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2、大陆飘移假说是魏格纳提出。

3、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天气的描述如:明天大风降温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几天晚上很热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

3、常用的天气符号如:阴( 晴( )多云( 大雨( 小雨(

4、会读《城市天气预报图》、《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图》(P4748

第二节 气温与气温的分布

1、测量气温的设备是百叶箱,一天测量四次,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

2、什么是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P51

3、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气温的分布特点(P5253

①、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气温约下降0.6 0C

第三节 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测量降水量的仪器叫雨量器

3、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降水量的分布特点(P56

①、赤道附近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 ②、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⑤、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是乞拉朋齐雨极),最贫乏的是阿塔卡马沙漠干极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描述如:东莞冬天也不是很冷 、昆明四季如春 、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2、世界的气候主要有:热带的气候、温带的气候、寒带的气候。

3亚洲东部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沿岸主要是地中海气候。非洲分布最广的是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的在南美洲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1、 世界人口的增长:

20063月,世界人口总数达到65亿。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每增加10亿人口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出现人口负增长。

2、 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是人口稀疏地区。人口密度=总人口/总面积

3、 人口问题

人口过快增长: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穷 控制人口,计划生育

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鼓励生育

4、 不同的人种:

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黄种黑种三个主要人种,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印度北部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

亚洲东部主要为黄色人种

非洲中部和南部主要是黑色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 世界的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汉语——中国,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南部

2、 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与亚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州

伊斯兰教:穆斯林,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又称回教或清真教

佛教:世界第三大宗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中国多数人不信教,维吾尔族、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 乡村和城市

聚落——人类的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

2、 聚落与环境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3、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世界多数聚落在发展: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安徽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古城

七年级下册复习内容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1、位置:位于欧洲东部,北临 北冰 洋,东临 太平 洋,南临 印度 洋。是世界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人口最多的大洲。

2、地形:地面起伏很大,中部 ,四周 ,中部有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3、河流: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 放射 状流向周边海洋。长江6300千米)是世界第三长河。

4、气候: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夏季风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

第二节:人文环境

1、 人口:人口最多的大洲: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中国,日本,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

2、 人种:以黄色人种为主。东亚、东南亚是黄色人种。西亚、中亚是白色人种。

3、 经济:大多是发展中国家,日本发达国家。70年代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本国经济发展,西亚波斯湾沿岸国家大量出口石油资源如:沙特阿拉伯。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1、概况:东临 太平 洋,西临 日本 海,人口1.27亿,黄色人种,由北海道、本

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组成。地处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的交

接地带,火山、地震频繁。

2、象征:富士山、樱花

3、地形:山地为主,平原狭小,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山峰是 富士山

4、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5、工业:面积狭小,资源贫乏,从国外大量进口,制成工业产品大量出口,以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近年来,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投资建厂的对象是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6、文化: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7、城市:政治中心——东京 古都——京都 工业城市——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

第二节:东南亚

1、位置:地处 洲与大洋洲 太平 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马六甲 海峡是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通道。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

2、地形: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最大平原:湄公河平原

3、河流:湄公河是东南亚最长、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4、人口:大部分是黄色人种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5、城市:大城市主要分部在河流沿岸河口三角洲。

6、气候:中南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是热带雨林气候

7、农业:泰国、越南、缅甸(水稻)、泰国(橡胶)、菲律宾(焦麻和椰子)、印度尼西亚(椰子)、马来西亚(棕油:世界油王)

8、旅游:旅游业发达。大金塔(缅甸) 婆罗浮屠(印尼) 吴哥窟(柬埔寨) 水上市场(泰国) 下龙湾(越南) 花园城市(新加坡)。

第三节:印度

1、人口:世界人口第二大国,200310.6亿,

2、位置:东临孟加拉湾,西临 阿拉伯 海,南临印度洋。

3、地形:北部有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有恒河平原,南部有 德干高原。

4、河流: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5、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降水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

6、农业:60年代,实行了“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现在基本实现粮食自给。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和黄麻

7、工业: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有一定成就。是世界第二软件大国,软件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8、城市:政治中心——新德里 棉纺织中心——孟买

麻纺织中心——加尔各答 硅谷——班加罗尔

第四节:俄罗斯

1、面积: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1万多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

2、位置:地跨亚欧两洲,东临太平洋,北临 北冰 洋,西临波罗的海。西南临黑海海。

3、地形:由西向东有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东西伯利亚山地。

4、河湖:母亲河——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长河。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的湖。

5、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6、经济: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重工业发达。亚欧大陆桥

7、城市:政治中心——莫斯科 波罗的海沿岸圣彼得堡

北冰洋沿岸——摩尔曼斯克 太平洋沿岸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河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

1、位置:三洲五海之地,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

2、资源: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主要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霍尔木兹海峡

3、水资源:水资源极度缺乏,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

4、人种:白色人种

5、宗教: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少数信仰基督教和犹太教和其他宗教,三教圣城:耶路撒冷。

6、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第二节:欧洲西部

1、经济: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面积500万平方千米,欧盟:27成员国,统一的货币:欧元

2、工业:以制造业为主,进口原料、燃料、粮食,出口机械、汽车、化学物品和食品等工业制成品。

3、畜牧业:牧草(绿色金子)英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70%,法国、德国畜牧业比重略高于种植业,荷兰、丹麦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国。

4、地形:平原为主,有东欧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阿尔卑斯山脉;三大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

5、河流: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河流:莱茵河

6、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7、旅游:地中海阳光沙滩、北欧峡湾风光,阿尔卑斯登山和滑雪,巴黎铁塔,荷兰风车等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黑人的故乡:6亿多人口,90%以上是黑种人

2、经济:单一商品经济,出口矿产、木材、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进口机械、汽车等工业制品。

加纳的可可出口。非洲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长期的殖民统治

4、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大洲首位,农业发展落后,粮食供应不足,导致扩大耕地面积,破坏生态环境,形成恶性循环

5、地形:高原大陆,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大的岛屿:马达加斯加岛,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

6、气候:热带大陆,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气候呈南北对称分布。

7、河湖:刚果河,流量居世界第二的河流;尼罗河:世界最长的河流,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

第四节:澳大利亚

1、位置:大洋州最大的国家,独自拥有一个大洲

2、地形:西部为低高原,中部为平原,东部为大分水岭

3、河流:墨累河

4、气候:南回归线穿过,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

5、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澳大利亚的所独有的物种:袋鼠(国旗),考拉,鸭嘴兽,鸸鹋(国旗)

6、农牧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7、工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澳大利亚的主导产业:服务业

8、城市:首都——堪培拉,最大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悉尼

墨尔本——全国第二大城市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美国

1、移民:2006年人口超过3亿人,由移民组成的国家,华人和华侨约有160万人。形成了统一的美利坚民族。人口居世界第三位

2、区划:共有50个州组成,两个海外州:夏威夷州,阿拉斯加州

3、地形:南北纵列分布,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一半,落基山、中央大平原

4、河湖: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五大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

5、农业:机械化、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农产品生产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

6、工业:旧金山东南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美国的工业体系完整,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东北部工业区

7、资源消耗: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废物排放国

8、城市:首都——华盛顿 金融中心——纽约

八年级上册复习内容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

第一节:

1、 中国的位置

我国位于__半球(南北),(东西);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 国土辽阔

我国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与洲的面积差不多,居世界第位;陆上国界线2.2多千米,邻国有14个,其中与我国有两段不连续国界线的国家是印度俄罗斯;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从北往南依次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34个省级行政区划

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形状和省级行政中心。(课文10页表格和地图册45页)

第二节:

4、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人口总数13.40亿(2010年数据),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现阶段仍然每年增加1200万人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

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5人口的分布

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3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3.5倍;我国的人口分布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西北部少;

我国人口总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河南省。人口密度=总人口/总面积

第三节:

656个民族

我国是由56个民族所组成,其中以族人口最多,占92%,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只占8%;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为壮族,有1600多万人以上,人口最少的为珞巴族,只有1万人左右;台湾岛的少数民族为高山族,海南岛的少数民族为黎族,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少数民族是回族。汉族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中部最集中,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第二章 地势和地形

第一节:

1、 地势呈三级阶梯状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以山地、高原和平原为主;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包括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准格尔盆地、达里木盆地;第三级阶梯海拔多500以下,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地形复杂多样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基本特征,“三山夹两盆”

3、主要的山脉和山脉两侧的地形区(结合地图记忆)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横断山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天山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第二节:

1、南北气温差异

由于维度的影响,南北气温呈现一定的差异。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夏季,除青藏高原以外,我国多数地区普遍高温,7月份平均气温大多在20以上。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往南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青藏高原区。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三大火炉是指南京、武汉、重庆

2、东西干湿差异

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年降水量的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的气候的湿润程度。

地区

地表植被

大致的分界线

A 湿润地区

森林

A、 B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以8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

B、 C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

C、 D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以2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

B半湿润地区

森林、草原

C半干旱地区

草原

D 干旱地区

荒漠

3、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夏季风: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温暖湿润 从海洋吹向陆地 带来了大量的降水

我国冬季风:西北季风、东北季风,寒冷干燥 从陆地吹向海洋 导致了南北温差大

我国除青藏高原地区以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3、 气候复杂多样

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

第三节:

1、众多的河湖

河流与湖泊有灌溉、航运、渔盐、旅游等方面的便利,还提供了水资源。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为里木河;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为黄河

我国最长的河流为长江;我国最大的湖泊为青海湖

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我国最大淡水湖是潘阳湖

流入印度洋的河流有雅鲁藏布江、中国怒江;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有额尔齐斯河

2、 黄河的治理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的“几”字形,注入渤海

3、 长江的开发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被称为“水能宝库”“黄金水道”。长江为世界第三大河,长度6300千米,以湖北的宜昌、江西的湖口为界分为上、中、下游。

上游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可利用水资源约占全国的二分之一

长江通航里程8万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货运量的60%。,因而被称为“黄金水道”

长江的开发:上游:大力开发水能资源

中游:疏浚航道,建设港口,提高运输

下游:防治洪水,植树种草,涵养水源;裁弯取直,疏通河道;退耕还湖,修建水库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内容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不同的地理区域

不同的地理区域: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省、县、乡:邮政编码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南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1月份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重合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地区

1月份气温

降水

地表植被

河流流量

河流冰期

北方地区

低于0

温带落叶阔叶林

冬季结冰

南方地区

高于0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冬季不结冰

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粮食作物

糖料作物

建筑风格

传统运输

北方地区

旱地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小麦

甜菜

坡度小,墙体厚

陆运

南方地区

水田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水稻

甘蔗

坡度大,墙体高

水运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干旱的西北地区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风力形成的——雅丹地貌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挡——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植被自东向西,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高寒的青藏地区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海拔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3、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四大牧区:青藏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

第六章:认识省内区域

第一节: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1、 地位:首都,1949101日,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2、 机构人民大会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

中南海——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3、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4、 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5、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6、 历史3000多年前,,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凸字形轴线格局

7、 古迹:长城、天坛、明清故宫(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

8、 城建: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兴建现代建筑。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1、概况:

地区

回归时间

组成

区旗、区花

香港

199771

香港岛、九龙、新界

紫荆花

澳门

19991220

澳门半岛、凼仔岛、路环岛

莲花

3、 工业:港澳第三产业发达,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澳门的支柱产业——博彩旅游

4、 联系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香港80%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来自祖国内地80%的工业转移到了祖国内地,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祖国内地

第三节: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

1、 组成: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2、 位置: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3、 物产:海上米仓(水稻),东方甜岛(甘蔗),水果之乡(热带、亚热带水果),森林之海(著名的树种——樟树樟脑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亚洲天然植物园),东南盐库(海盐

4、 旅游:玉山、日月潭

5、 工业:20世纪60年代以前: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20世纪60年代以后: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硅谷——新竹科技园

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地形:以高山、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我国面积最大的省

2、民族:以为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3、水源: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4、农业:绿洲农业:小麦、玉米、高粱主要农作物,基于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甜菜、瓜果是新疆的特色农产品(坎儿井

5、能源:丰富的油气资源,新疆石油、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1/3西气东输工程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

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1、位置: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南大门”

2、开放:1980年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5年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开放区

3、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区位因素:背靠大陆,面临港澳,便于和其他国家、地区加强联系

人文因素:历史悠久,自古就是通商口岸,华侨众多,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

政策因素:国家重点投资,大力扶植,政策优惠

4、经济:外向型经济,20世纪80年代,创办了大量加工制造企业20世纪末,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独特的模式——前店后厂”。

5、城镇: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发展,珠三角呈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 位置: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2、 成因:风成说:一、土层均匀覆盖,二、自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三、矿物成分与中亚、蒙古一致

四、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

3、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一、土质疏松,二、地形因素,陡坡多,三、夏季多暴雨,四、地表植被少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开垦、采矿、修路

4、后果:一、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二、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三、向下游输送大量泥沙,淤塞河道。

5、生态环境: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农作物产量下降——扩大荒地开垦面积——人口增长

6、措施:一、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二、工程措施:修梯田,打坝淤地

三、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四、分区域综合治理

东莞地理学习资料

第一课:经济走廊 南粤明珠

1、 位置:珠江下游,珠江口东岸,地处--经济走廊中间

2、 区划: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面积2465平方千米,32个镇(区),596个村(居)委会

3、 经济:广东四小虎:中山、顺德、南海、东莞,亚洲四小龙:南韩、台湾、新加坡、香港;新兴制造业名城

第二课:人口密集 粤客杂居

4、 人口:著名侨乡,暂居人口多;人口总量居广东省第三位,人口密度居第二位2006年人口密度3064/平方千米

5、 语言:粤方言为主,粤客杂居,唯一一个纯客语镇——樟木头

第三课:常年树绿 四时花开

6、 气候: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夏季,多偏南风,暖热多雨;冬季,多偏北风,温和少雨。

7、 农业:“鱼、米、果之乡”,光、热、水资源丰富,配合较好;粮食作物可一年三熟。

8、 灾害:台风和暴雨,寒潮,降水不正常出现干旱。

第四课:东江蜿蜒 平原辽阔

9、 河流:东江流经东莞,注入珠江口的狮子洋,东江支流有石马河寒溪水(东深供水工程)

10、地形:地势从东南向西北倾斜,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第五课:设施配套 投资热土

11、交通:公路网密集主要公路干线有:广深线,莞龙线,莞长线,莞惠线,东深线;港口建设:虎门港(沙田港区、虎门沙角港区、长安港区);铁路建设: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在常平与广九铁路交会。

12、电力:沙角火电厂,东莞电厂,市发电厂,香港银川能源有限公司虎门电厂,完善的电力网络

13、水利:一、在沿江、沿海修筑堤围,二、在丘陵山地兴建山塘水库,三、开挖宏伟的东引运河,四、兴建东深供水工程

14、通讯:率先建全国第一个城乡程控电话网

第六课:岭南果香 IT大市

15、农业:四大支柱产业:水果、水产、畜牧、蔬菜,向“四化”(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化、一体化)和“三高”(高质、高产、高效)方向迈进。

16、工业:“三来一补”广东省第一家——太平手袋厂在虎门兴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产业升级转型,从以服装、纺织、塑料制品为主转向以电子、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电子元件等为主,电子及通讯产品生产已成为第一工业支柱。

17、基地:虎门——服装名城 石龙、清溪、黄江、石碣——电脑生产基地

厚街、大岭山——家具制造 大朗——毛纺业

第七课:经济腾飞 新城崛起

18、城市化: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发展,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19、城建:打造现代制造业名城文化新城生态绿城,“广东省文明城市”,发展高新产业,建设东莞的“硅谷”——松山湖科技产业园。

选学内容:

中国乡镇之星——长安 服装名城——虎门

崛起的物流中心——常平 “小香港”——樟木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f336789581b6bd97e19ea5f.html

《东莞地理会考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