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则臣小说中的儿童视角叙事

发布时间:2013-09-25 16:23: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论徐则臣小说中的儿童视角叙事

【摘 要】在徐则臣以故乡为地理背景的小说中,多以儿童为叙事者,展现儿童眼中所摄取的世界,儿童的心灵所感受的世界及儿童所理解的世界。以儿童视角呈现生活本身的原生态情境,是徐则臣选择的叙事策略。借助儿童的眼光讲述的故乡故事,引导读者追忆曾经拥有的世界,用别样手法揭示了文本深层文化主题。

【关键词】儿童视角;成长;人性;认识

认识成人世界,是成长路上重要的经历。对所在世界的认知,对人性的认知和思考才是成长的真正开始。儿童视角的创作在提供一种叙事视角的同时,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为成长的主体提供认知世界的契机,潜在地形成他们对所在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的思考、对人性的思考及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徐则臣早期的很多小说多以儿童视角叙事,儿童视角即“以儿童作为故事叙述者,展现儿童眼中所摄取的世界,儿童的心灵所感受到的世界及儿童所理解的世界。”[1]作家进入文本,重回童年,以儿童的感受形式,思维方式游离在成人世界的边缘,以避免覆盖在现实生活上的谎言和虚伪,呈现出生活本身的原生态情境,师力斌也注意到了徐则臣小说中的儿童视角,认为其这种视角选择源于“他要观察世界的慢的部分,而这些,小孩是比大人更适合的角色。他要展现纯真、不假粉饰、原始本来的一面。”[2]用儿童视角来展现故事以达到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同时让读者在相对陌生化的疏离阅读过程中,以达到更深层次的对人性的探索,人性成长的探索。徐则臣以儿童的眼睛去观察和发现外部世界,正是为了展现不易为成人体察的原生态生命情境和生存世界。小说《大水》、《失声》、《最后一个猎人》、《忆秦娥》、《逃跑的鞋子》、《花街》、《人间烟火》中,作者都以一个童年的“我”出现在叙述中,叙事的内容已经从成长的烦恼转向他们即将参与到的世界的观察和发现上。

一、窥向成人世界的动作

以儿童为观察者的文本中,原来作为成长主体的孩子慢慢演变成了一个窥视的身影,故事的背景也渐渐都搬到了花街上,徐则臣开始将童年的记忆附加在故乡想象之中,让童年主人公通过向花街眺望认知他们置身的世界。青年学者李相银在《眺望与想象——徐则臣小说谈》中谈到“在有关花街及其相邻村庄的叙述中,一个名字叫做木鱼(穆鱼)的少年是不可忽视的在场者。如果通读徐则臣的小说,我们就会发现木鱼依稀成长的身影。这个少年最爱做的一件事是登高远眺,并因此在无意之中获得了发现者的秘密视角。[3]儿童是置身于成人世界之中又被成人世界排除在外的一个群体,儿童的行动受成人世界的限制,也受自己能力的限制,他们所能做出的动作有限。但儿童的心理活动却是极为丰富的,他们对成人世界充满了好奇,时常萌生挑战禁忌的冲动,内心渴望获取自由。《石码头》、《镜子与刀》、《失声》、《大水》、《最后一个猎人》等文本中,都有一个孩子或在树上、或在楼上向四下窥视的身影。徐则臣为这些孩子构造了一个封闭的空间,这个空间是为他们所特有,是将成人拒绝在外的。这个空间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可以让他们自由地去发现秘密,也可以看到成人们刻意忽略和掩饰的东西,并由此开始对人生、人性的认识之旅,踏出他们成长的第一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cf7bdaf680203d8ce2f2433.html

《徐则臣小说中的儿童视角叙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