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赏析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红与黑》赏析
《红与黑》有一个副标题一八三零年年代记,是一部描写法国七月革命前夕,统治者剧烈交替的变动时代中,一位平民青年野心的书。作家曾对此做过解释,说是要描写王朝复辟时期的社会风气。这表明他的意图是反映社会现实,小说的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因此,小说发表的时候曾被指责为政治书籍。它也是一部将贵族、僧侣、大资产阶级三者激烈竞争的社会反动性,作一彻底批判的巨著。在主角于连的野心受挫,于狱中所完成之心救赎中,皆明显地表示出作者透视历史的现实主义,以及他超越历史的浪漫主义。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这本书,我想从一下几个方面谈谈《红与黑》:
一、对历史与人性的尖锐观察和迷惑不解。
法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者司汤达的《红与黑》深藏着象征性的艺术生命力。《红与黑》自一八三〇年诞生于惊心动魄的法国大革命之后,已经具有了纪念碑式的历史性意义。通常,人们都以为书中的,是象征拿破仑时代军人(军服的荣耀,或是主义的热情;则是表示王政复辟时代,拥有势力之僧侣阶级的黑衣。然而,也有人说红与黑是决定命运的轮盘,而这轮盘象征着人生的游戏。红与黑将生命与死亡、自己与他人、理性与感性、理想与现实、爱情与阴谋都结合成一体,在这种状态中,讨论真理、爱情、死亡、美,看到欲望与人性的冲突、个人的迷惑与历史的奇异,发现历史的精神进程。当红与黑的象征意义漫溢出堤坝、流向朦胧诱人的艺术旷野时,在其流过的痕迹上,可以采摘到缤纷的艺术果实,

一个生动、丰富、深藏、含蓄、流淌着想象性和感染力的《红与黑》艺术空间在雾色中展现出来。
司汤达曾说:我一定要为二十世纪写作。《红与黑》已超越了一八三〇年纪事,司汤达写下副标题一八三〇年纪事时,也许不仅是提醒人们这是真实的历史叙述,更含有深意的是:暗示人们其中隐藏的历史与生命的超越性。同时又显示了司汤达坚定不移的理想主义信仰:红与黑表了人类精神生存的艰辛和矛盾性。
二、《红与黑》的人物形象塑造。
在人物塑造的手段上,司汤达使用了超出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心理深度的挖掘。以深刻细腻的笔调充分展示了主人公心灵空间,广泛运用了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挖掘出了于连深层意识的活动。
于连是《红与黑》的主人公,是一个出身卑微的木匠的儿子,他曾在市长家当家庭教师,又做巴黎侯爵的秘书,由于他的神学造诣与谨言慎行,渐渐得到别人的重视;甚至获得市长夫人与侯爵千金的爱情。然而在拘谨的表象下,年轻人的心却充满对英雄的崇拜,对贵族的憎恨,以及想出人头地的野心。他一步一步走向名利之路,也不时和自己心的矛盾交战……
作者并且通过多方面的展示人物性格向我们展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我们还是以于连为代表来分析一下:追求幸福的热情毅力对阶级差异的反抗所表现出近乎英雄的气概就是其动人的血肉。作者用淡化物质描写而突出心灵跟踪的手法强化的,正是于连处在青年的冲动下追英雄的梦想经历,这是对那个社会形态的反抗,也是对碌碌无为、虚度青春的反抗。

三、独具匠心的心理描写。
《红与黑》表现了司汤达高度的心理分析的技巧,尤其是在中心任务于连形象的塑造中,细致的心理描写对于刻画这一人物的复杂性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最突出的是写于连同拉莫尔小姐的恋爱过程中的矛盾和写他被捕后在狱中对生活的回顾和沉思的那些部分。作家细致的写出了于连对拉莫尔小姐的最初的爱情心理的复杂性,这里既有平民自尊心和个人虚荣心的满足,也有对贵族的警惕;既有爱情成功的欢乐,也有受冷遇时的痛苦。作家的这种高超的心理描写技巧,使他的主人公的形象刻画的丰满、鲜明、完整,大提高了人物的真实性。司汤达细腻地描写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分析他们感情与欲望的细微变化,使读者得以进入人物的心世界。你将不仅仅知道故事表层的结果,更洞察造成此一切结果背后的原因,因而获得更深的冲击与感动。作者正是用了这种手法让我们感觉到人物就在我们的身边。其实作者在无意之中也开启了现在的一种文学的题材即现在所说的意识流文体。
四、头脑的爱情心灵的爱情之差别。
对于于连的爱情,我们同样怀着强烈的兴趣。因为于连的成功幸福既而毁灭都与他的爱情紧密联系着的。他的两个恋人——·瑞纳夫人和拉莫尔小姐伴着短暂而奋斗的一生,所以不妨分别来看看于连与两个恋人的恋情。于连和德·瑞纳夫人的爱情始于于连对她的诱惑。起初,他只是在履行所谓的责任,这是一种对贵族老爷的报复,一种虚荣的满足。他趁德·纳市长放假,于连想:我一定要在这个女人身上得手,”“那样如果有一天我发迹了,有人指责我赶过家庭教师这样下等的职业,我就可以告诉他,

是爱情把我抛到这个职位上的。但他对德·瑞纳夫人的爱,特别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不能不让人感到真情。作者的故事构造得极巧妙。当于连步上仕途时,他用尽心机去获取德·瑞纳夫人的心,并想用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提高自身的价值,可最后他才明白德·瑞纳夫人是他的终生至爱。但是·瑞纳夫人的善良、淳朴、温柔深深地打动了于连。一段时间,他疯狂地爱上了德·瑞纳夫人。可惜这颗爱心又很快被种种野心占有了,直至最后才又复燃,爆发。而于连和拉莫尔小姐的爱情更多的是一种征服和反征服的关系,谁征服了对方,就会让对方受到情感上的折磨。
最终,于连还是投入了德·瑞纳夫人的怀抱而拒绝了拉莫尔小姐。这多少让人要为后者鸣不平,毕竟她置自己的名誉而不顾,毕竟他不顾一切地为于连的获释而奔走。但这种爱却不是自然的流露。而于连对德·瑞纳夫人的爱却是自然的。同她在一起,于连会感到自由平等和独立。这也是司汤达本人所说的头脑的爱情心灵的爱情之别吧。于连的取舍正是司汤达本人的取舍。
五、变态社会中的个人奋斗史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我以为,说于连是个个人主义野心家固然不错,但不如说他是个追求幸福而又不幸走上歧途的人更为确切些。自然这种歧途不是简单地采取了某种有背社会道德的手段,而是来自他心灵更深处的矛盾本质。
于连的野心膨胀过程是故事最表面也是最直接的线索。当于连步上仕途时,他用尽心机去获取德·瑞纳夫人的心,并想用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提高自身的价值,可最后他才明白德·瑞纳夫人是他的终生至爱。后来的拉

莫尔小姐是在开始时主动追求于连的。但是又经过多次的反复,曾使于连感到神魂颠倒。当拉莫尔小姐确认自己爱上于连的时候,于连在临死之前却说只有德·瑞纳夫人才会真心待他的孩子。在于连的攀升过程也少不了这些女人们的帮助,可是在最后他的摔倒也是因为女人。作者在《红与黑》中塑造了于连,可是更塑造的于连背后的时代,在上层社会中,人人都重视荣誉,可是又过着奢侈的颓废的生活,青年们都缺乏勇气。社会的各种党派都在积极而又秘密的活动着。
掩卷沉思,我觉得司汤达通过《红与黑》这本书不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病态爱情的悲剧,也为我们展示了在红道势力和黑道势力统治下的法国社会的黑暗和丑恶。年轻有为的青年于连表面上看是被毁于病态的爱情,实际上是被毁于当时病态的法国社会。
司汤达说过:一个人的幸福不取决于智者眼中的事物的表象,而取决于他自己眼中的事物的表象。入狱之前的于连是在社会这根竹竿上攀登,以他人的眼睛看待事物,所以他要三十岁当上司令官,或者当上年薪十万的主教;他要受到巴黎美妇人的青睐,以诱惑和征服贵族女人为他要挤进上流社会,要按照给他十字勋章的政府的意旨行事并且准备干出满足而沾沾自喜,甚至真的以为自己本是个大贵人的私生子;凡此种种,都是智者眼中的事物的表象,即他人的承认,社会的承认,也即所抱负野心之类。于连并非不能成功,他其实已经成功了,即使他犯罪入狱之后,他仍有可能逃跑,他的上诉仍有可能被接受,他若抛弃尊严表示屈服仍有可能做德·拉莫尔侯爵的女婿……这就是说,福利莱神甫言之有理,于连在法庭上辩护的确是一种自杀的行为。然而,看看于连在狱中

的表现,读者不能不认为,于连的成功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反而是他的失败促使他走上幸福之路。
红与黑是象征赌盘上的黑点红点,而轮盘则象征人生的游戏等。我认为红色还可以象征于连的追求人生意义,而黑色就代表社会中形形色色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拼命奔波,却不理解自己存在真正意义的生存状态吧!这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并没有将主人公于连图解成一个追求功利的符号,相反,作者却给予了他深切的同情,通过人对欲念的执着追求不到的痛苦来批判那个时代特定的社会现实.这也是《红与黑》流传至今魅力长存的原因。

标准化研究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6e48d4cbb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22.html

《《红与黑》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