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错误的学习,浪费你的大脑ok

发布时间:2012-08-20 10:20: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章 错误的学习,浪费了我们的大脑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常用重复念诵的方式,把学习内容记起来。尤其是小学阶段,我们很容易养成这种学习方法。而我们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学习内容随着年纪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我们却用老办法来应对,于是就出现了问题。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有如下缺点:

随着学习内容增加,记忆内容愈差。

养成没有效果的学习习惯。

过于呆板,读书无法专心

最后失去学习的兴趣。

当我们用死背死记大量的功课来应付考试时,往往只能回忆出片段内容,无法百分之百记住。这死记硬背的学习,人就好像鹦鹉的学习一样,重复学习,所以我又把它叫做“鹦鹉式的学习。考试时学生答案已到了嘴巴,舌头一直动想把答案说出来,却又说不出来。因为这种反复念的学习方法,不是大声地把内容念出来,不然就是在心里默念,或者两种方法都用,这种方式会让我们的记忆提取失败,容易会陷入一种叫“舌尖现象”的困境,也就是信息提取失败。当我们一边读书,一边大声念,或是默默地念,其实让自己的头脑在听自己念书的声音,也就是说我们用了大量的的听觉来做学习。

我们的学习可以透过大脑的感知系统,除了听觉外,还有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和痛觉。我们的大脑也有很多的功能:思考、分析、理解等。大脑的多功能和人的多感官可以帮助我们学习;但是很多人读书,往往只用了听觉和视觉,即大脑皮层的一小部分功能,其它的大脑功能都闲置

每个人的大脑就好像银行一样,我们在里面定存了一大笔钱,但是我们忘了提款的密码,只好窘困度日,每天辛苦学习、用错方法学习,却达不到学习效果,到最后就“缴械投降”了。

被动学习是成功学习的病毒

如果你花费了八个小时学习,一周后复习时仍然必须花费八小时,那代表着你一定要改变你的学习方法了。这是被动学习的结果,没有效率。因为当你复习时,你发现对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极少或者没有系统、没有组织,我们把它称为“抓沙理论”。

最佳的复习方式是第一次复习应该用20%的学习时间来复习,第二次则是10%的时间。如果复习时间,需要投入当初学习时间的20%以上,甚至更多,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率的。这样没有效率的学习,会毁灭了学生的学习勤奋感。再努力也无法积累,是一种非常痛苦的的事。

想想一个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每天花1小时念书,一周7小时,一个月210小时,4个月为一个学期的话,念书的总时间是810小时。现在,学校要考试了,面对这么多学过的内容,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要怎么复习。

当面对重要考试或者是初考、高考时,学生会有更大的压力,为什么呢?因为他感觉以前学的知识一下子忘光了,大脑突然间空白。这种情形就好像在一个大抽屉里找重要的东西,抽屉很难,找东西就很难找。

结果,带来给学生许多负面的情绪感受,同时建立了负面的学习神经链,学习=痛苦,学习=负担,学习=压力,学习=很累,学习=负担,学习=考试,学习=上课。【配图】

这样的学习经验,激活了大脑的厌恶中心,也就是惩罚中心,大脑自然会把学习和厌恶联结在一起,对学习产生负面的感受。

长期以往他的心智模式可想而知,对于以后的学习如果他不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和学习策略的话,其结果只能是一个恶性的循环。

被动学习是你的过去经验

记得,小学在学校的学习的课堂中,老师在上课时,要学什么、怎么学,教学的时间怎么安排,第一段看什么,第二段看什么,画什么重点,遇到问题怎么思考,大部分师做主,师说了算,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一步地跟着的指导学,老师控了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也就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被动地学习,而学生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的自主性。

想一想,作为一个学习者你是否经常采取一下的学习方式?

1. 读书时,死记硬背,不断地重复内容,你可能是大声念出来,小声念出来或者是在心理默念,在空白纸上重复地写内容也是属于被动学习方法。

2. 上课时,老师不断地灌输课程内容,学生是被动地抄袭或者被动地听课,缺乏思考提问问题的过程。

3. 做笔记时,经常是在抄内容,抄老师写的内容,条列式的抄课本内容,同时不加以思考,为什么这是重点。

4. 现在还有人用“编故事”来做记忆。

以上的学习方法都属于被动学习。“编故事记忆法”重复编和内容没有意义和关联的故事,也是属于被动学习的一种,到最后许多自创的、没意义的故事情节会产生混淆,使得记忆资料更乱,因为它缺乏系统组织、不合乎逻辑。

总体来说,被动学习有以下一些特点:

1. 是一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因为重复内容,是一种低阶、呆板的学习。

2. 是一种灌输式教学的产物。

3. 缺乏正面情绪作用,学习中的负面情绪是呆板、无趣、易分心,学习后的负面情绪是讨厌学习、记忆力差、学习挫折感重、没有成就感、专心度低等。

4. 缺乏动机,包括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可达成目标的感觉

5. 学习是感受到孤立,缺乏自己与自己大脑之间的对话话语,因为没有主动性提问问题,同时也缺乏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合作参与学习。

6. 信息只不过是一种没有关联的事实,没有逻辑系统,即使有那也是很弱,结果是强迫记忆。

7. 学习时,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时间感觉是间断地,无法有效地掌握信息的组织,大多的信息进入大脑是无意义和条例式的信息,导致记忆力不佳。

8. 无法专心,无法有效地掌握信息的组织和系统,所以不容易有全貌的概念,举个例来说,当一个学生再做阅读时,一开始就做精读,但对文章的全貌是没有概念的,什么是文章的全貌呢?这篇文章主要的长度,作者为什么想写这篇文章,我想得到什么信息?我想知道什么?如果没有在自己心中提出以上基本的等等问题再来阅读,那容易缺乏文章基本全貌的意识和概念,学习就会困难地理解和记忆文章,结果就是“见树不见林”。

9. 违反了大脑记忆加工储存方式,记忆不会被完整保存下来,都是在不同区域储存的,这也是死记硬背的方法对记忆起不了作用的主要原因。

10. 机械性复述,只是记住信息,那么可能很难发现信息之间的关联性,也没有帮助产生新的想法、新概念和新解决问题方法。

过去被动学习造就了你不爱学习的心智模式

如果一个学生用错误的方法来学习,让他对学习产生了负面的神经链,一但他带着负面的态度来学习和生活,并形成了自己的心智模式,他容易排斥学习,他的学习只不过是应付这社会的需要,并不是为了自己来学习,来提升个人精神层次和生活品质。

如果一个学生经常在一个“灌输”的教学环境中,他们就会这不断 “灌输”的教育环境中,学会并习惯了死记硬背地把知识“灌输”到大脑中。

而一但坏的学习习惯养成,要改变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而孩子年龄还小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但是身为家长和教师必须要明白并且指导孩子去改变这个坏的学习习惯。

所以我们建议家长和老师要强化这样的意识:要提升学习的品质,一定要让孩子体验到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幸福以及成就感,他们才会主动性地去学习,勤奋感才会出现,责任心也会出现,因为一切的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其它人。

采用正确学习策略的人,自主学习能力强,学习态度积极,学习效能高,效果也好,知识结构有系统,成绩自然优异。

为什么学生学不会呢

学习不好,除了前面章节我们所谈到的情绪问题、大脑神经元网络的发展,还有下面我总结了几个学个错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来说明为什么自主学习不容易发生,学生不容易掌握学习策略:

1. 用错误的方法学习,导致对学习方法没有系统地学会。

2. 没有意识到运用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好处,这其中包含老师和家长。

3. 忽略了过去经验所积累的负面情绪的作用,导致没有兴趣学习

4. 缺乏运用动机。

5. 长期盲目错误的学习,自动化地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6. 没有明确的目标。

7. 缺乏系统的学习策略的知识和应用能力。

8. 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风格的策略系统,也就是说不知道怎样的学习是合适自己,让学习更有效能。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套合适自己的学习风格,就像穿衣服一样。比如说,人在学习时,有时候喜欢听音乐,音乐可以让他专注,也有时不需要听音乐,他自己懂得如何去调控。

还有的人有时学习做图像笔记,有时做表格笔记,有时在阅读一本书后,喜欢做头脑风暴。他也很清楚地知道怎样学习他的大脑会觉得很兴奋、很快乐,大脑能自动分泌一些脑内吗啡。

当然,每个人学习时都会用许多不同的策略,但是他本人有能力意识到使用学习策略的顺序是弹性的,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着学习的内容和当时学习情绪状态来加以调整。

错误的目标决定错误的策略

在学习过程当中,目标决定了策略,但是现在恰好相反,很多人学习用的方法和他的目标相反,举例来说,经常有人问我,大声念出英文来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吗?我回答是,看你学习英文的目标是什么?如果只是想开口有勇气说,那这是好方法。但是如果你学习英文的目标是应付初考或高考,那我就会告诉你,这只不过是部份之一,而且重复复述也是死记硬背法,对意思没有理解,也没办法使用,还有更好、更多的方法。所以说,用错了方法,会把自己教笨了!用对的方法,会把自己变聪明了!用有效的方法,自己也会变得开心、更有自信了!

人在出生后的大脑并没有完全发育,所以需要后天的培养,尤其是理性的脑新皮质层。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Bloomington)的神经生物学家埃瑟泰伦(Ester Thelen)博士认为,人出生第一年的成长经历促成基本神经元网络的发展同时决定了我们是否聪明、有创造力、情绪反应能力,以后的每一年的发育,决定了我们的适应性。一个人的适应能力的基础来自于婴儿期的脑神经网络的发展,婴儿时期的感受和刺激,将成为以后学习发展状况的先决条件。就像有一句话说的:“你现在的状态,取决于过去的经验。”最新神经科学家也发现,神经元会再次生长,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照顾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的学习更卓越更好。

不管经验的好与坏,都会产生神经连结,并发展出个人的成长经验与个性。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松(Erilk Erickson)认为,婴儿期生命的第一年,就需要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长大后会变得贪婪和掠夺,再成年中也会表现出讽刺、敌视、侵略、唠叨、以及爱批评别人的特性出来。这是一种人格障碍,无法相信别人、害怕接近人、抗拒情感、低度自尊、或者孤立与退缩,无法建立或维持亲密关系。有些幼儿如果整天担心父母亲不知在哪,缺乏安全感,也会留下长久伤痕。

答案就在这里。婴儿期的孩子更需要关注他的情绪感受,满足情绪的感觉,比如安全感、满足感和舒服感等,并且经常地与他接触,拥抱对孩子的大脑情绪会产生许多正面的情感自信、爱的能力、正面态度等,并进入他的潜意识,同时正面地影响到他成年的情感表达和感受。一些家长觉得孩子不好教育,我常这样问他们,孩子小时候是你带的吗?大部分都回答不是。过程决定成果。我们可以在孩子的眼神中,发现他和父母之间的眼神中有一种陌生感。眼睛是灵魂之窗,眼睛也是大脑的表征。

过去经验就是现在的你

心智模式是深植在我们内心、不知不觉地控制我们生活的人生价值观和信念系统。心智模式的建构就是在大脑细胞之间搭桥,并且常常以无意识的方式发挥作用。它指深植我们心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及周围世界每个层面的假设、形象和故事。这模式深受习惯思维、定势思维、已有知识局限,并影响着我们怎么认知和了解这个世界。

心智模式的形成是先由信息刺激,比如,不断重复、不断暗示,不断实践经验,然后经由个人经验或观察得到进一步的信息回馈,如果主观认为是好的回馈,就会保留植入下来成为心智模式,不好的回馈就会放弃。

但心智模式也可以被改变,心智模式不断地接收新信息的刺激,这种刺激的过程可分为‘强化’或‘修正’。心智模式体现了一个人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来自过去的经历,也建立了我们认知外在的世界的认知系统,前面我们提过,感觉登记和瞬间记忆系统都是以过去的经验为指引,来决定选择哪些刺激输入我们的感官。那也就是为什么在学习的时候,过去的学习感觉总是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态度,如果过去都是失败的,学生很自然的不爱学习,甚至害怕学习,选择逃避,因为他知道,依过去的经验来判断,他是学不好的,他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拒绝学习了。如果过去学习经验是好的,成功的,再接受新的学习,他是开放的接受新的学习。这也是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拒绝了新的学习,在理性和情绪的竞赛中,情绪总是超越理性。

要修正心智模式时候,我无时无刻注意着,学生们对学习的感觉,如何引导他们一步一步的对学习改观,这是我主要的教学目标,因为唯有这样,让她们感觉到:自己有希望提升和进步,感觉到自己可以学会,学习是很有趣的学习是很有趣的,学习对他们是有实质帮助和很大意义的。所以想要改变一个人,就先要修但自我概念改变,整个时候,我无时无刻注意着,学生们对学习的感觉,如何引导他们一步一步的对学习改观,这是我主要的教学目标,因为唯有这样,让她们感觉到:自己有希望提升和进步,感觉到自己可以学会,学习是很有趣的,学习对他们是有实质帮助和很大意义,大脑的信息处理系统也跟着改变,那大脑脑神经之间的网络连结也会再次被激活,再次产生新联系

父母负面语言的教育信念

两千多年前柏拉图早就提出“所有学习的基础都有情绪基础”,直到现在脑神经的研究科技发达了,我们才找到科学证据去证明情绪影响着脑神经组织的结构,也同时直接的影响我们的认知学习和身体健康。负面的情绪,特别是恐惧和压力更容易引起学习和记忆的效能降低,形成学习障碍。如果学生处在一个充满恐惧、不安、压力的环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能将会大大的降地,同时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稳定性,尤其是儿童。

首先我们来反思一下,平常家长们是如何表达表现自己情绪的呢?是否经常不自觉且很自然地说出以下话语:

你不许……

你不能……

你不要……

你做不到…

男生本来就粗心…

女生本来天生数学就不好….

你老是胡思乱想…..

你永远做不到…..

你老是注意力不集中…….

你老是容易分心……..

我的孩子总是不爱学习……..

我的孩子总是拖延写作业………

气我了…..

让我烦心…….

让我们来看看课堂上老师是否有以下的电视广告词:

你是学不会吗?

上课总是在分心…..

你天生…..就不好…

你好笨….

考试总是考不好

考试做答太粗心

总是没做好作业

你做不到的….

你不会成功的…..

我要告诉你父母…..

同学不喜欢你…….

同学都讨厌你……

如果这些负面语言会只重复一次或二次,不会对有什么大影响。但是如果经常重复,一再重复,尤其是在情绪被激发的时候,这些想法就会形成了心智模式直接进入了潜意识。

如果一个幼儿期的孩子经常听到“不行”,他的学习潜力就会受到不必要的限制。

负面的语言来自负面的思考,所以要改变使用正面的语言,那又要调整我们的思考,因为正面思考和正面语言有利他作用,而负面思考和负面语言则是损他作用。在幼儿时期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就是家长,家长也就是孩子生活环境当中最重要的因素,家长说什么样的话也就会成就什么样的小孩,家长也就是孩子最成功的催眠师!

就如《不抱怨的世界》作者威尔鲍温所说的,“我们的意念创造了我们的人生,只要成为积极改变的榜样,你就能改变世界,你将为我们的孩子点量光明的未来。”

教师的灌输教学

在这我要谈到教师,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导师,教师怎么教授学习,学生就怎么认知什么是学习,如果教师是用灌输式教学,那学生就学会死记硬背,那学生就陷入了被动学习的恶性循环,被动学习是学习的癌症啊!同时,灌输教育也是教学的癌症啊!

如果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把"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同时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那学生学会学习应该是容易实践的事情了。

我曾经在一个重点高中的教师研讨会中,其中有一位老师和我分享,他觉得他有挫败感,因为他很认真教学,但是学生却没什么进步,让他倍感到挫败感。这挫败感经过日月的积累,这老师对教学也自动化的产生负面思维,觉得自己压力很大,认真教学,学生却学不好,老师也开始自动化的自我怀疑自己的能力,所以老师对教学的情绪和压力问题,也是需要被关注的,一但一个老师对自己的教学也自动化产生负面思维,那他将不可能让他的学生喜欢学习。现代的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同的困处,压力大。

现在,学生的学习生命力和能量也就是在这传统的习惯中被扼杀掉了,慢慢地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同时形成了自动化负面思维。学生谈到学习就觉得害怕,就好想象说到冰就想到冷。

以下我们就来比较一下,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的不同地方

被动学习是低阶学习

主动学习是偏中高阶学习

学习情况

盲目学习,不讲策略,死用功,效果差

有意识的目标学习,讲求策略和计画,良好时间管理,高效能

学习动机

外在的强制力量,来是父母

内在驱动,自我实现

学习目标

模糊、不明确,没有激励作用

明确,具有激励作用

学习内容对学习者而言

以教科书为主,教师分配学习任务,没有意义的内容,缺乏兴趣

以教科书和课外书为主,教师和自己分配学习任务,自我感兴趣、有意义的内容,可以超越教科书本知识

信息来源

教科书、教师

渠道广泛

学习方式

易受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死记硬背的记忆方式,偏单一方式学习

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达成目标和解决问题的需要采取多种学习策略方式

师生角色

以教师活动为主

教师有权威、控制作用

以学生活动为主

教师起协作、促进、指导作用

学生态度

学生被动接受、盲目服从

主动求知、探索、创新

评价方式

定量评价、注重结果

重视外在的成绩分数,自己缺法反思能力

定性分析,既重结果、更重过程,自己是学习行动的的评价者和反思者

从这个表个看来,我们的任务是放在如何让主动学习发生,知道主动学习的成功要件到底有哪些,还有什么是最关键的触发点。

陈向明老师,在《在参与中学习和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中指出:如果教师被要求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但他们在自己受教育的过程中却未偿过主动学习的甜头,那么他们是不可能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如果他们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总是被他们的老师灌知识,那么他们就无法了解参与式的作用和困难,也不可能放手让自己的学生去尝试。』这也是说明了过去经验为什么是如此重要,过去经验中没有感受到主动学习的快乐,是无法把这快乐真正的传递出来。

现代的环境变迁快速,如果教师们仍然用以往的学习经验、习惯影响下的教学方法来教授现在的学生,主动学习是不会产生的,高效学习更不容易产生。

只有先让学校的老师体验了主动学习的不同学习策略,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教师才能比较容易地把他们成功快乐的学习经验传递或迁移到自己的教学当中。

错误的教育,不如不接受

错误的教育,不如不接受,还会比较好,但是无法避免的是,现在是21世纪了,上学似乎是每个人要走的路,不像过去20世纪,很多人没有经过学校的学习,就出来打工,也能闯出一片天。在21世纪,知识经济掌握了我们的当下,19世纪前,喝水应该是可以说免费的,到了20世纪,喝水是需要付费的,因为需要经过处理,21世纪,要喝到天然的水,是比普通处理的水还贵,甚至比石油还贵。这代表什么涵意,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年代,是有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也是如此,过去古人学习是修养心性、为国家奉献,有机会可以读书的人是非常少的,我们称这些人叫读书人,她们也自称自己是读书人来勉励自己;到了20世纪,印刷业发达,纸变便宜,学习内容变得丰富,考试制度系统化,我们称这些学习的人叫什么呢?学生吗?学习者;现在21世纪,每个人似乎都有机会读大学,机会多了,信息也多了,学习管道也多了,学习的内容呈现方式五花八门,学习所造成的压力,让我们忘记学习的根本是什么?我们只记得『考第一名』,『考上名校』,『考高分』,我们是读书人吗?台湾话说,读书读书越读越输,『越读越厌』,读书竟然会变成这样的民间谚语,这是我们需要反思的,读书怎么变成这样的情景呢?其实在21世纪,学习更重要的是可以带来心性修养,这是更高的层次。

古人读书讲求是在内在心性的修养和学习,重视的是思维和态度,不只是在外在行为。宋朝的王阳明先生认为,读书是手到、眼到、口到,最重要的是要心到。如同小和尚念经,有嘴无心,是念不好书的。这个心可以说是现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大家都听过这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些人把它做文章说,读书是苦的,的确它是苦的,我们必须要承认,但是这个苦头会让我们转苦为甜,尝到人生的真谛

学习它是有层次的,过去被动学习的方法,是一种低阶的学习,让我们无法体会学习带来的好处和快乐,是一种盲目的学习,也让人失去学习的动力和方向,那也是一种无知的反应,这种学习态度和方法,只会让我们进入更僵化,不知变通,甚至是固执、懒惰,一但这样的神经网络形成,我们对人生的态度是觉得没有希望的、负面的,也不知人生的真谛是什么。

建议

在这里,给家长和老师的建议,给孩子学习和生活时,适宜的表达是请给他:

做出建设性的回应,而不是情绪性反应。

给予指导性的协助,而不是批评。

生活上,请注意你的身教,做他的榜样,或者说是偶像。

言出必行,言出必准。

沟通应该是轻松的、开心的和有效果的。

身为一个好家长,应要要立志当一个良好的听众和陪伴者:

当他开心的时候,和他一起体验开心的感觉。

当他愤怒的时候,找出他愤怒的原因,并表示理解同理他,同时转移他的注意力。

当他悲伤的时候,耐心的陪伴他,拥抱他。

当他恐惧时,和他一起去克服他的恐惧,多陪伴他,多聆听他内心的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6dd4593dd88d0d233d46a38.html

《1 错误的学习,浪费你的大脑ok.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