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集合(整理)

发布时间:2019-01-08 23:48: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结合已有知识,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3、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

4、通过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在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及划分标准

教学难点:

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教学方法:

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同学们,在假期里,大家有没有出去旅游或者随家长到外地探亲?你所去的地方与盐城有什么不同?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不同?

(多媒体打出中国地图,作为学生谈论不同区域的背景)

大家所说的外地与盐城的不同,归根到底是因为外地与盐城是两个不同的地方。中国地域广大,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这学期我们将在上学期学习完中国地理总论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中国的区域地理,以加深对我们国家的了解。

二、地理差异显著

A、学生活动:看书23两页,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气温、降水、地势有何差异。结合5.1可以看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由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学生讨论交流,整理学习的成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师总结

B、学生活动:比较图5.35.4可以看出,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村落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等方面,有哪些明显的差异?

学生讨论交流,师总结

书上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不同的景观,比较陈述,并且分析原因

3、四大地理区域

问题:

(1)各小组根据课文和已学知识举例说说我国的不同地理区域。要求说明划分这些类型区域的主要依据。

(2)以学校所在的城市为例,分别从地形、农业等方面让学生来划分该市的地理区域。

学生交流,师总结

请看第四页图55“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了解

1    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2    由名称,你能了解四大区域哪个方面的特点?(地理位置)

3    本图由哪几种地图综合而成?(地形图、一级行政区划图、河流与湖泊分布图)

4    这说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涉及哪些方面?(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的特点)

完成第四、五两页上的“活动”123题,了解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认识各区域最主要的自然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请看第四页图55“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了解

1    界线A是哪两大地域的分界线?

该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季风

主要位于季风区的区域是?它们与非季风区的差异主要是什么?(降水)

 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

(干旱,因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基本不受夏季风的影响)

2    界线B是哪两大地域的分界线?

该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气温和降水,即气候)

该界线与什么山脉、河流分布大体一致?(秦岭、淮河)

南、北方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北方地区为温带半湿润气候,南方地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

3    界线C是哪两大地域的分界线?

该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地形和地势)

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

4、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正是由于不同地理区域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而同一地区域存在着较大差异性,而同一地理区域内相似点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祖国进行区域划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人类的生产、生活。

5、作业

第五章单元检测及地理填充图册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明确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 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地理差异。(基础目标)

3. 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升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分析,学习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基础目标)

2.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升目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基础目标)

教学重点

1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分析北方地区的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措施。

教学难点

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沁园春·雪》引入北方地区的学习。你知道我国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吗?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

(板书)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请学生完成导学案之自主学14。明确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1.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 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一线以北,东临 海和 海。

2地形:以 为主。东部有广阔的 平原和 平原 ;西部有 的黄土高原。

3.气候:地跨我国的 ,大部分地区属于 。大部分属于 (干湿区)。

4.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 ”。

分别请学生发言指图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板书)1、范围

重点请学生指图课本P96.3说明北方地区的位置: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主要省区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等。

(板书)2、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

请学生指图课本P96.3说明北方地区的地形。主要从地图上明确一下地形

◆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

◆高原:内蒙古高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

◆平原: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脉以东。

(板书)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请学生完成合作探究1,解决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差异。小组合作完成后,请学生指图讲解。

1、读下图(课本P106.5),探究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

1)根据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的气温和降水在时间上的配合情况,可以判断三地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特征是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试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试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4)归纳: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 带和 带,大部分气候属于 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冬季 ;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C以上,夏季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 - 毫米,属于 区。降水季节分配 ,主要集中于 季。

小结: 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和冬春季节多沙尘暴。由于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北方地区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

(板书)4、土壤:“黑土地”和“黄土地”

承转:由于北方地区的这种自然特征深刻的影响了北方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例如北方地区的农业就形成了明显得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特点。

(板书)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请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完成56两题。

北方地区的农业

5.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为 。主要种植 等粮食作物,以及 等经济作物,称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6.找到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在书中做标注)

请学生发言进行展示。

(小结)北方地区具有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夏季雨热同期等发展农业生产大的优势,但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有极大的限制了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

(承转)我们以华北平原的春旱为例进行一下分析。

请学生完成合作探究2,认识华北平原的春旱成因及其影响。

2、阅读课本P126.8,探究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1)以济南为例,说出华北平原春季(35月)的气温变化和降水特点。

2)华北平原春季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华北平原的人们该如何应对春旱?

请学生进行展示,教师及时进行反馈总结。

(小结)华北平原降水集中夏季,春季降水极少;春季,华北平原正值冬小麦返青,农田用水量大;华北平原河流较少,水量小;华北平原耕地多,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华北平原春旱严重。目前,国家采取了跨流域调水调节降水的空间变化、修建水库调节降水的时间变化等措施解决华北平原的春旱,但是从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课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明确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课堂检测详见导学案之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1.北方地区东临(

A:渤海和黄海 B:东海和南海 C:黄海和东海 D:渤海和东海

2.下列属于北方地区地形区的是(

A:内蒙古高原 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3. 下列不属于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有利因素的是

A:平原面积大 B:土壤肥沃 C:降水偏少 D :耕地集中连片

4 .下列属于北方地区气候类型的是

5. 为缓解华北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加大开采地下水 B 跨流域调水措施 C兴建水库 D海水淡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6 .华北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 B.滑坡和泥石流 C.台风 D.干旱

7.读图完成。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 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 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教学难点

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这首著名的诗句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景观的正式写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读图·析图 

1.读“东北三省的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2)找出东北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3)找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4)找出俄罗斯、朝鲜、韩国。 

2.读“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气温: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三省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原因是( )。图中-4℃等温线中部向南弯曲的原因是( )。 

2)降水:从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降水分布规律是( ), 原因是( )。辽东丘陵东侧降水量大约为( )毫米,为什么降水多?。 

3)气候特征:东北三省气候( 。由于纬度( ),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 ),夏季( )。东北三省降水集中于( )季,冬季降雪较多。  

(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1)疑点、难点、分歧点 探究·思考 

读“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a. 北极村、齐齐哈尔、沈阳的雪期,归纳三地雪期由南向北的变化规律。  

b. 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北极村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从地形、纬度位置和距海远近三个方面考虑)   

c. 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知识归纳总结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 .说出东北三省名称的含义 

1)“白山黑水” 2)“林海雪原” 3)“北大仓”

2 .东北林区 

3.范围

 4.地形 

1)地形(2)地形区 3)山脉 4)界河 5)地形特征

 5.气候 

1)气候类型  2)气候特征 

3)影响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1.下列不属于东北三省的是(      

 A.内蒙古        B.黑龙江           C.吉林          D.辽宁 

2.下列山脉不在东北三省的是(    

 A.大兴安岭      B.小兴安岭         C.长白山        D.昆仑山 

3.下面对于东北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雨热同期,农作物能一年二熟

B.地势平坦,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粮食基地

C.气候寒冷,经常遭受低温冻害,粮食产量较低 

D.土壤肥沃,水稻、小麦、油菜、甘蔗产量最多 

4.下列表述东北三省气候正确的是(       

 A.气候冷湿    B.雪期自北向南越来越长    C.冬短夏长    D.降水集中于秋季

 5.不属于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有利条件的是(      

 A.地势平坦        B.土壤肥沃          C.人口稀少          D.雨热同期 

6. 在春秋季节,东北三省经常受到哪种灾害的影响       

 A. 干旱           B.寒潮             C.台风            D.洪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北农业发展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2.了解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及发展状况。 

3.通过对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学习,初步掌握经济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东北三省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及工业分布。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经济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气候密切相关。这里的人们春种、夏忙、秋收、冬藏,以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那么这里的农业发展是怎样的情况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读图·析图 

1.读教材图6.19,探究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粮基地的原因  

知识点二、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读图·析图 

1.认识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的特点。 

1)读图“东北三省铁路与城市的分布”,写出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这些东北三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各自的交通优势。    

2)东北三省是我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对照图“东北三省铁路与城市的分布“和图 “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看看主要矿产地与铁路线的关系,讨论铁路修到甲、乙两地的可能原因。

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1)疑点、难点、分歧点 

东北三省的工业中心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读图“大庆、伊春、鞍山的工业结构”,说出大庆、伊春、鞍山工业特点,并对照图“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分别说明这种工业特点的形成原因。 

2)知识归纳总结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 

一、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 影响农业的条件

2. “北大荒": 

3.“北大仓”

 (1)优势条件  (2)主要农作物  (3)地位  

4.保护湿地

 (1)湿地的含义  (2)湿地的作用  (3)环境  (4)措施 

二、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地位

2.工业

(1)优势  (2)部门  3)工业发展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1.___________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北工业发展条件:东北三省有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等矿产资源。 

3.东北三省依托丰富的资源,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导,包括__________、电力、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善的__________体系。 

4.20世纪90年代,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国家明确提出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不属于东北三省形成产业是(     

A.钢铁、机械         B.石油、化工      C.煤炭、电力         D.轻纺、电子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资料搜集和阅读能力。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形成原因,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4、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懂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料,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等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真理的执着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

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地理区域,假如从飞机上看这一区域,那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那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窑洞居住。黄河也流经其中,因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河,这区域就是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引导读图:黄土高原在哪儿呢?请同学们P24“黄土高原的地形图”,明确其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

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引导读图:黄土高原主要跨越哪些省区呢?

2、主要跨越省区:晋、陕、甘、宁等

引导阅读:说起黄土高原,很多人不仅会想起它那千沟万壑的景观,而且还会想起这片古老黄土地上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请阅读课文24-25页内容。

3、文明的摇篮:古文明、革命圣地、黄土风情 设疑: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厚度一般超过100米的黄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讲述: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许多科学家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其中“风成说”得到了最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是吹来的。

二、风吹来的黄土

引导思考:虽然我们不能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周密严谨的研究,但我们也能客观地对这一学说进行分析。请大家合作完成P27的活动题。

1、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

过渡:黄土高原因此成为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面我们看看它的样子。 读图归纳:读P27黄土高原的塬、梁、峁,归纳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

2、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读图:P27黄土高原的川。

小结全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革命圣地。了解了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下课我们进一步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黄土高原的位置、成因及地貌特征,本课我们首先来探究它为什么会呈现出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

设疑:风把黄土均匀地覆盖在这一高原上,但现在却沟壑纵横,那么多黄土怎么就没有了呢?

讲述: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这里长期的水土流失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引导分析:学生读图P2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P29活动题,分析原因,学生归纳。

1、水土流失原因: 明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归纳:

1 自然原因:A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 B植被差 C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D地面坡度较大

2 人为原因:A人多地少,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B修路、开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讨论:“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和“千沟万壑造成水土流失”两句话是否矛盾?过度: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会带来什么后果?

2、带来后果: 提问思考,教师后小结。

1)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对农业产生什么影响?

2)结合P28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思考会出现什么情形?

3)结合P29活动3思考。 小结:水土流失带走了肥沃的土地,导致农业产量下降;破坏了农田和村庄,生态环境恶化;给防洪和河道整治带来困难。

过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重地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那又该如何解决这问题呢?

四、水土保持 提问归纳:生活中黄土高原上的人们,他们是怎样加强水土保持的呢? 小结:1、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和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完成P30活动题

小结本课: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加强水土保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

五、水土保持

1、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和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和现代都市风貌。

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和现代都市风貌。

教学难点:

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10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北京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向往的地方。

二.自主学习

学习主题一:政治文化中心

1、提问: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和我国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首都是祖国的心脏?让学生自由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北京是国家政治中心;北京是国家文化中心;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

2、学生分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分别阅读教材选择与本小组探究问题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

3、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为什么说北京是国家政治中心?从哪些方面能看出北京是国家政治中心?

党中央、国务院所在地,国家领导人在北京办公。党和国家许多重要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都在北京举行。

为什么说北京是国家文化中心?

高校,中央电视台和春节联欢晚会,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北京图书馆,北京军事博物馆。

为什么说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

各国驻中国大使馆,中国外交部,国家元首来访,国际间友好合作。

学习主题二:历史悠久的古城,

(一)阅读课P36——42页回答:

1 .北京最早的城镇叫什么?先后有那些朝代在北京建都?

2 .作为古都,北京还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你又知道哪些呢?

3 .根据你对北京的了解,你认为作为一名国内游客什么时节最适宜去北京旅行?

4 .北京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建,新建了那些地面建筑?

(二)读课本36页和图6.46,勾画重点内容 1

、北京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 之一。

2、北京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有 等。

3.北京故宫又名 ,是世界上现存_ 的宫殿建筑群。

4.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 两代。呈现独特的“ ”字形轮廓,面向南方是旧城布局的主导方向,这既有利于 ,又体现了“ ”的传统观念。

学习主题三:现代化大都市

1 查找北京的交通概况

1)市区形成了 的快速道路网。

2)北京地铁因为 ,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发挥越来越来的作用。

3)首都国际机场是北京对外交往的窗口,是我国 、运输最繁忙的国际航空港。

4)北京是我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有 、京哈线、 京九线、在此交汇。

2.了解北京的城市建设

1)北京在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视 建筑的保护和 的改善。北京把大型钢铁企业“ ”迁出了北京。旧城改建成了 在紫禁城和王府井商业街之间构筑了一条绿色长廊。

2)北京正朝着“国家首都、 、文化名城、 ”的目标迈进。

三、合作探究

课本38页活动

课本42页活动1

四、讨论与交流

课本42页活动2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

学习

目标

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了解红土地的成因。

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了解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

学习

重点

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学习

难点

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出示南方地区的图片,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红土地 香蕉园

水田 桂林山水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范围

南方地区位于 以南, 以东,南临

2.地形

南方地区地形 ,东西差异明显。

西部以 为主,东部交错分布着 ,沿江有面积较大的

3.气候

1)南方地区大部分位于 纬度地区,属于 带和 带。

(2)南方地区最热月气温在 之间,最冷月气温在 以上。受 的影响,降水丰富,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 气候。本区的气候特征

3)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覆盖着

(植被类型)。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 ”。

知识点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地形条件:平原地区,

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

(2)气候条件:南方地区气候 ,发展农业的 条件优越,耕地多为

2.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及其分布

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油料作物是 ,主要水果有

;除此之外,南方的农作物还有

等。

3.合作交流

莲藕、椰子、竹笋是南方地区的三种常见食材。根据下面的资料,完成连线,并解释原因。

(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1)疑点、难点、分歧点

2)知识归纳总结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探究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B.一月份0℃等温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2.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A.山地和丘陵为主

B.平原和盆地为主

C.盆地和高原为主

D.平原、盆地、高原和丘陵交错分布

3.我国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诗中写道:“……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中“海峡”是指()

A.琼州海峡 B.朝鲜海峡

C.台湾海峡 D.渤海海峡

4.关于南方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部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B.同时受到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的影响

C.不受冬季风的影响

D.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寒潮

5.下列景观属于南方地区的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草原

D高山草甸

二、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地形区:A

B C

山脉:

D E

(2)图中F (河流),其入海处是

我国的 (直辖市),该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是

该地区的耕地类型是 ,粮食作物是

【拓展创新】请你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分析将此种作物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原因。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学习

目标

了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并能利用资料说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对其他区域的带动作用。

分析同城效益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学习

重点

了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并能利用资料说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对其他区域的带动作用。

学习

难点

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东方明珠 杭州西湖

苏州园林 周庄

出示图片,这些都是长江三角洲的代表建筑,大家说得出他们的名字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最大的城市群及主要城市

(1)目前,____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______城市群。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我国著名的古都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等许多的历史文化名城。

(3) ______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人口2300万,是我国______的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______工业城市。

(4)上海不仅对______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______地区的开发,使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

2.区域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口益密切,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____________,这里的人们就像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读上海与杭州的“同城效益”图与资料一,回答问题:

同城效益

此图反映了长江三角洲 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借助发达的

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一个城市,这种现象被称作“ ”。

资料一:张予墨的家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回到昆山的家。下表列出来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要的时间。

探究·思考

1)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呢?

(2)这种生活方式依据的条件是什么?

(3)你身边的人们有没有类似的生活方式呢?如果有,请给同学讲一讲。

知识点二、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文化特色

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______和深厚的______,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主要景点及特色文化

1)世界文化遗产:长江三角洲众多的旅游景点中,______建筑精巧别致,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______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驰名中外,他们都属于______遗产。

2)水乡风貌:江苏的____________。浙江的____________等,因为保存着传统的水乡风貌和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3)特色文化: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1)疑点、难点、分歧点

2)知识归纳总结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

一、最大的城市群

主要城市

二、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发展旅游的有利条件

世界文化遗产

主要景点 水乡风貌

特色文化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探究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区域城市密度最高的是()

A.长江上游 B.长江中游

C.长江下游 D.长江三角洲

2.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地区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长江中游地区

D.渤海地区

3.有人把长江比作一条“龙”,一条经济发展的“巨龙”,那么“龙头”是()

A.上海 B.南京 C.扬州 D.苏州

4.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它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辐射和带动作用,以下对上海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B.是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C.它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D.它的煤炭资源丰富

5.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温和湿润

B.河湖密布

C.矿产资源丰富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二、综合题

读“长江三角洲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

A______B______

C______D______

(2)写出字母代表的铁路线的名称。

E F

(3)写出湖泊、河流的名称。

M______N______

(4)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三大平原中的__________,位于亚热带湿润区,耕地类型是__________(水田、旱地),农作物熟制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地区的核心城市是__________,它濒临__________海,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长江入海口宽阔,便于江海联运。长江因通航里程长、运量大,素有“__________”的美称。

【拓展创新】长江三角洲地区铁矿资源、煤炭资源并不丰富,

但钢铁工业发达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三节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学习

目标

1. 说出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范围,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 运用教材提供的数据计算并说明港澳地区“人多地狭”的特点,并了解港澳地区因地制宜拓展空间与如何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3. 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和意义,理解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是港澳地区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以及长期高速发展的基本保障

学习

重点

1. 说出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范围,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 运用教材提供的数据计算并说明港澳地区“人多地狭”的特点,并了解港澳地区因地制宜拓展空间与如何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学习

难点

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和意义,理解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是港澳地区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以及长期高速发展的基本保障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播放1997.7.1,香港回归的视频播放,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应当好好学习,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引出“一国两制”政策。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特别行政区

1.“一国两制”政策

19977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_______行使主权,成立了_______特别行政区。

199912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_______行使主权,成立了_______特别行政区。

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的政策,_______实行社会主义制度,_______实行_______资本主义制度。

2位置和范围

1)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_______东西两侧,与_______省相邻。

(2)香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附近的很多岛屿组成。澳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3.宝贵的城市建设用地

香港地区为了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现状,采取了“上天”——______________,和“下海”——______________两种扩展方式。

二、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1.东方明珠

(1)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______________;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

(2)经济地位:香港是世界著名的_______,也是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澳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_____________

2.优势互补

1)举例说明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2)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合作模式——“前

店后厂”

“店”指__________,“厂”指_____________

在这种合作模式中,盈利较多的是_________

(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1)疑点、难点、分歧点

2)知识归纳总结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

人多地狭

香港和澳门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航运中心

澳门:支柱产业是博彩旅游业

港澳为祖国内地提供__________

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祖国内地为港澳提供__________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探究

一、单项选择题

1.与香港和澳门相邻的省区的简称是( )

A. B. C. D

2.香港和澳门地处祖国大陆的()

A.北端 B.东南端

C.南端 D.西端

3.香港城市建设中保留大片的绿地,其原因是()

A.香港土地面积大,有大量空地闲置

B.香港人口密度小,有大量空地闲置

C.为了绿化、美化、净化城市环境

D.香港土地价格昂贵,很少有人开发

4.香港人多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解决香港土地不足的办法是()

A.建设城市绿地

B.建设高层建筑

C.限制工业发展

D.减少城市绿化用地

5.香港“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是因为()

A.建设水平高 B.资金充足

C.人多地少 D.眼光远大

6.香港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是(

A.英国 B.法国

C.祖国内地 D.美国

7.被称为“购物者的天堂”的城市是()

A.上海 B.杭州

C.香港 D.澳门

8 .对于香港和澳门,我国政府不允许其实行的政策是(

A.“一国两制”

B.“高度自治

C.完全独立

D.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9.关于香港、澳门经济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外贸易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

B.香港产业构成是以国际贸易、运输、金融、信息服务及旅游业为主

C.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D.香港和澳门都是世界著名的转口贸易中心

10.香港和澳门都比较发达的经济部门是(

A.建筑业 B.汽车业

C.仪器制造 D.旅游业

11.从北京乘火车到香港的最佳铁路线是(

A.京九线 B.京广线

C.京哈线 D.京沪线

12.香港的经济支柱是(

A.加工工业 B.对外贸易

C.钢铁工业 D.多种轻工业

13.以下产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的是(

A.金融服务 B.信息服务

C.转口贸易 D.博彩旅游业

14.关于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珠江东侧,北与珠海接壤

B.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400

C.经济以博彩业和旅游业为主

D.19991220日回归祖国

15.关于港澳与内地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港澳的经济发展与祖国无关

B.港澳的发展主要靠自身位置优越,资源丰富

C.祖国内地主要通过澳门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

D.港澳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是互惠互利,优势互补

16.香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①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②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③有优越的天然港口 ④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7.关于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港澳地区的发展主要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B、港澳地区经济发达与祖国内地的关系不大

C、加强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既有利于内地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港澳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D、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祖国内地继续将劳动密集型和中低技术型的制造业向港澳转移

18.下列关于香港的正确说法是

A、位于珠江口西侧 B、香港是我国第一个特别行政区

C、香港的旅游业和博彩业发达 D、香港包括九龙和香港岛两部分

19.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其中扮演“厂”的角色是

A、澳门 B、香港 C、香港和澳门 D、珠江三角洲



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台湾省的范围、位置,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提取、加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信息、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台湾省农产品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台湾的工业发展和分布。

台湾的“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观察法、讲授法、谈话法、比较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根据我的提示猜猜这个地方的名称,好吗?

这里被称为“亚洲天然植物园”、这里有“东方甜岛”之称、这里又被称为“地震之岛”、诗人余光中笔下曾经描述过它、这里有美丽的日月潭风光。

对,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台湾省“旅游”,看看这美丽富饶的宝岛。

一、位置和范围

[CAI]中国地形图

[提问]读图说出台湾岛周围的海洋、海峡及与我国哪个省隔海相望?

[小结]台湾岛东临太平洋,北临东海,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其中台湾海峡是东海、南海的航运要冲,有我国“海上走廊”之称。

[提问]在台湾省概况图中找出彭湖列岛、钓鱼岛。

[小结]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彭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其中,台湾岛是台湾省的主体部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巧手测算]

1、请你在图6.22中找到福州和基隆,并用所学的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计算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

2、台湾一批水果通过绿色通道由水路运到福州。若轮船的速度是40千米∕时,请你计算一下需要多长时间?

[小结]由此可见,台湾与大陆近在咫尺,自古以来,台湾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探寻“台湾之根”

[CAI]出示有关寻根活动的影视资料。

[承转]70年代时,台湾同胞开展了热烈的寻根活动。经考证,他们认为台胞(包括客家人)的祖宗在唐山唐山就是指祖国大陆,特别是指与台湾仅一水之隔的福建与广东。然而,近几年来有人却企图淡化甚至否认台湾与大陆的亲缘关系。那么台湾的根在哪里?阅读下列材料,你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呢?

出示材料

材料一:由于地壳运动,大约一万年前,由于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了台湾海峡,台湾才与大陆分离,形成岛屿。此外,台湾与其北面的东海、南面的南海的地质结构是一致的。台湾考古学家在台南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与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同属于3万年前的古人类。

材料二:台湾始称于明朝,以前被称为夷洲。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外来侵略。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台湾省制。1895 年台湾被日本侵占,直至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回归祖国。

材料三: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人还保留着乡音。

材料四:台湾和福建等省许多居民都共同信奉妈祖。(出示“台湾的妈祖庙”和“福建的妈祖庙”两幅图片。)

福建妈祖庙 台湾妈祖庙

材料五:五月初五台湾人和我们一样,都有吃粽子的习惯。

[小结]无论从历史渊源、地缘关系、血缘关系,还是从人文风俗方面,台湾都是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的,你还能补充哪些更丰富的资料呢?(对学生介绍台湾的部分历史进行点评。)

80年代,台湾曾流传到大陆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阿里山的姑娘》,那谁能说说台湾的少数民族状况呢?

[小结]台湾高山族据说是古代于越族的一个分支,简称为越人。他们的根主要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专家经过研究,发现约在4000年前,因某种变故,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乘船渡海,迁入台湾繁衍生息,成为台湾的先住民。通过刚才我们的这番谈话,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台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来,两岸交流合作频繁,和平统一已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心声,同学们,让我共同期待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怀抱的那一天吧!

第二课时

课前活动

台湾是著名的“宝岛”,它有哪些“宝”呢?关于这些“宝”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和美丽的传说,请同学们试着去查找一些书籍,摘抄或剪贴有关“台湾之宝”的介绍和传说。比一比,看看谁找到的资料最有趣。

台湾岛一向有“宝岛”之称,那它的宝藏在哪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寻寻宝。

三、探寻“台湾之宝”

美丽的宝岛:

播放台湾岛的风光并配上音乐和解说词。

玉山云海、风光绚丽的日月潭、千姿百态楚楚动人的台湾岛海岸……

富饶的宝岛:

[CAI]出风光图片(音频输出有关介绍)

资料 雅号最多的省——台湾

宝岛的树种达4000种以上,相当于整个亚洲大陆木本植物的23,故有绿岛”“海上植物园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台湾森林面积占全岛面积的55%,为全国森林覆盖率的4.3倍,所以有木材之乡”“森林宝库之誉。阿里山盛产红松,故台湾又有红松之乡神木之乡的称号。台湾的樟树几乎分布于全岛,樟脑和樟油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中国也是世界的樟脑之乡。台湾以盛产四季花卉特别是兰花而闻名,品种多达100多种。因此,台湾自古有四季如春的花园兰花之岛的美称。同时,台湾有400多种蝴蝶,故也有蝶岛的美誉。台湾东部海域是珊瑚的主要产地,所以台湾还有珊瑚岛之称。台湾地热资源丰富,多火山、温泉,堪称地热之岛”“温泉之乡。台湾地处地球上规模最大、活动性最强、最频繁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中国地震最多的省份,故有地震之岛之说。台湾农作物一年三熟,主要农产品是甘蔗、稻米,因而又有粮仓”“粮库东方甜岛之称。

感受台湾的自然之美后,让我们分别乘坐“淘宝”专列的三条线路,去探寻台湾这一富饶之岛。请对应三条线路中关系密切的内容,并装入宝箱之内。(将产品与称号及其成因相互对应,可多项。)

“淘宝”专列一

  冻顶乌龙茶、稻米、甘蔗、香蕉、菠萝、樟树、樟脑、红松。

“淘宝”专列二

  土地肥沃的平原、湿热的气候、拥有2/3面积的山地、处于环太平洋沿岸地震带上、四面环海。

“淘宝”专列三

  地热之岛、温泉之乡、东南盐库、水果之乡、东方甜岛、森林之海。

......

               ……

 (教师适当引导地形、气候、位置与农矿产品的关系。)

  [小结]台湾岛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岛上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农产等资源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四、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

[CAI]经济结构图

  [提问]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小结]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讲述] 60年代以后,台湾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生产总值在30年内翻了50倍,人均国民收入翻了20倍,使之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提问]6.28图台湾发展出口加工工业的优势在哪?

[小结]台湾的出口加工工业之所以飞速发展,其优势条件有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员工、海岛多港口、大量吸收外国资本、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和和广阔的市场。

[启发]目前,台湾在发展“进口加工出口”经济时,谁应是台湾最好的合作伙伴呢?

阅读材料:

海峡两岸贸易呈现高速增长

一是全年两岸贸易总额突破700亿美元。2004年,大陆与台湾对外贸易均呈现迅速发展之势,大陆对外贸易首次突破1.1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体;台湾对外贸易也出现较快增长,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从而带动两岸贸易的快速发展。依商务部统计,2004年,两岸贸易总额达783.2亿美元,同比增长34.2%;超过中国大陆与拉美、非洲等双边贸易总额。

二是大陆对台出口速度加快。依商务部统计,2004年,大陆对台出口金额达135.5亿美元,超过上年全年水平,而且较上年增长50.4%,是近十多年来少见的高增长,这是台湾入世后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效果之一。

三是大陆从台进口额超过600亿美元。台湾是大陆最重要的进口来源地之一或者说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依商务部统计,2004年,大陆从台进口额达647.8亿美元,同比增长31.2%,台湾是大陆第二大进口市场,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

[讲述]台湾与大陆有广阔的经济技术合作前景。同学们喜欢的亲亲八宝粥就是与台湾合作生产出来的。但是因为有人为障碍,这种合作还没有广泛进行。很多商人都急切地盼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改善。

[提问]

1.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

2.这几个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可能受了哪些条件?

[小结](以表格形式出现)

分布特点

形成因素

地形特点

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农业发达,这为城市的形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开发历史

西部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相距较近,是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

自然条件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移民又先到达,因此西部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这也促进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

海陆位置

多为沿海城市,交通便利,尤其是海运便利,高雄是台湾最大的港口,这为台湾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提供很大便利。

[巧手绘图]

根据教材39页表6.1“台湾三类产业产值的构成”,所提供的数据资料,继续完成台湾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变化折线图,并说出台湾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

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

踊跃参与,根据教师的提示,最后得出结论台湾。

读图、思考

读图、思考

利用比例尺测算。

运用数学知识计算。

阅读出示的材料,师生互动式谈话,也可是学生之间展开热烈的讨论。

补充课外搜集到的更多的信息和资料。

思考回答。

谈出真情实感。

表现出踊跃参与的热情。

欣赏台湾岛风光。

通过称号之最,进一步感受宝岛台湾的美丽富饶。

结合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以讨论、小组结合的形式完成“淘宝”活动。

读图、观察、思考。

读图并得出结论,并试举例。

思维拓展,并作答。

读材料思考并谈体会。



读图思考并作答。

回顾知识点

根据资料绘制图表。

归纳总结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

通过观察中国地形图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一衣带水的位置关系。

在直观印象基础上,通过比例尺的计算加深台湾海陆位置的理解。

从地质角度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密切联系。

从历史角度认识台湾。

利用民俗上的相似之处说明海峡两岸的关系

从追溯台湾主要民族的历史状况说明台湾人民与中国人民同根同族。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增强趣味性,激发学习热情。

感受宝岛台湾的美丽富饶。

通过对台湾地形、气温、降水的多方面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物产丰富与其自然条件优越的直接联系。从而明确塑造宝岛台湾的多方有利因素。

从台湾的经济发展特色上分析,两岸开展长期的友好合作更有利于台湾经济的发展。

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两方面内容,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2.说明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重难点】

重点——1.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2.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难点——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影响。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范围:西北地区位于 阶梯、 以西, 以北

2.地形:以 为主 。东部主要是 ,西部 相间分布。

3.气候:西北地区 ,湿润气流 ,降水量在 以下,气候

4.植被:由东向西 依次为

【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

5.西北地区 ,是我国重要的 。贺兰山以东 ,地表 ,分布有 等大型优质草场。贺兰山以西地区 ,地表多

但山地 ,分布有

6.由于 这里的

【课堂检测】

1、小明从乘车从呼和浩特出发到乌鲁木齐,他在途中见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A、草原-荒漠-荒漠草原 B、森林-草原-荒漠

C、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荒漠-草原-森林

2、西北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①深居内陆,距海远 ②山脉的阻挡 ③终年积雪 ④冰川广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3、我国西北地区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乱占耕地 D、滥发森林

4、被称作“沙漠之舟”的动物是(

A、牦牛 B、骆驼 C、三河马 D、三河牛

5、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条件 B、劳动力条件 C、光照条件 D、科技条件

6、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

A、平原、丘陵 B、高原、盆地 C、高原、平原 D、盆地、平原

7、下图是西北地区示意图,读图和有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地形区名称:

__________ 盆地 __________ 山脉 __________

__________ 高原 _________ 走廊

(2)读景观图,图示区域由东到西植被景观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从地理位置等因素分析造成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福建的水果批发商到新疆采购瓜果,你能给他建议哪些水果呢?

4)本区有著名的跨区能源输出工程 工程,其源头起于CB两盆地中的 (填字母),止于

(5)西北地区农业以 业为主。本区生态环境脆弱,过度放牧等人类不合理活动,容易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8填写出图中字母和数字所代表的地理名称:

A 山脉 B 山脉 C 山脉

D 山脉 E 山脉 F 山脉

G 山脉 H 山脉 I 平原

J 平原 K 高原 L 盆地

M 盆地 N 盆地,

3、气候:以 气候为主,降水 ,是我国 面积最广的地区。干旱的原因是:

降水自 递减,景观自西向东变化为

4、河流:这里河流稀少,且多为 河流,是我国 的主要分布分。

读图:河流:

5、牧区传统的民居是 ,便于牧民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学习目标】

1.掌握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2.了解塔里木盆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与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之间的矛盾,分析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

3.举例说明塔里木盆地在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重难点】

重点——1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2. 塔里木盆地的主要环境问题

难点——塔里木盆地在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沙漠和戈壁广布】

2.位置和范围: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 南部, 山脉和 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1)深入内陆,远离海洋

2)周围高山环抱,使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不易到达,造成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沙漠和戈壁广布,最大的沙漠_______________

4.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里可以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 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 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5气候:属于 气候,气候特征是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6.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 、经济发展水平 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7. 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 。其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 作用。

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8.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在书中做标注)

9.了解长江三角洲有哪些传统的文化。(在书中做标注)

课堂检测

1.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江苏省 B:上海市 C:安徽省 D:浙江省

2.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产品的是(

A:水稻 B:棉花 C:淡水鱼 D :甜菜

3.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也是我国最大城市的是

A:北京 B:上海 C:杭州 D :深圳

4 .下列属于长江三角洲旅游景区的是

A.苏州园林 B.明十三陵 C.秦始皇兵马俑 D.布达拉宫

5. 有关长江三角洲的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能源丰富 B 海陆空交通运输业发达 C 劳动力充足 D 科技力量雄厚

6.读“长江三角洲”图完成。

(2)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范围:主要包括B A 南部和C 北部地区;

2)河流、海域:D ,有“ ”和“ ”之称;E ,F ;岛屿:G ,面积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为我国第三大岛。

3)这里以 (地形)为主,是我国重要的 产区;这里湖泊众多,图中湖泊H ,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4)本区是全国最重要的 工业基地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说出主要地形组成。

2、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环境特点,认识高寒环境下的农牧业生产特点。

过程与方法

结合地图分析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运用地图和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高寒环境下的农牧业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教学重点:

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

2、青藏地区独有的农牧业生产特点

教学难点:

“高”“寒”环境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来欣赏《青藏高原》这首歌曲。(播放录音)聆听了来自青藏高原动听的声音,目睹了青藏高原迷人的景色,你们想进一步了解该区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吗?

位置和范围

1、青藏地区的位置

(出示中国区域示意图)从图上我们能看出本区位于中国的什么位置吗?

(学生)西南部。

2、青藏地区的范围

我们重点来看看本区被哪些高山所环抱,以及本区所包含的省区?(出示青藏高原地形图和问题)

(学生)学生读图填空(略)。

世界屋脊

(提问)1.青藏地区地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高)

2.本区有哪些主要山脉?

3.本地区河湖有什么特点?(世界河源,多咸水湖)

4. 本区内都有哪些重要的河流?

(简要讲解)本地区境内有长江、黄河及其支流湟水、雅鲁藏布江和青海湖。

(设问)-为什么青藏地区能成为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冰川纵横,固体水库)

(学生讨论回答)

(课件展示答案

高寒气候

(承转)海拔高是本地区地形最突出特征,这种地形条件对当地的气候产生了极大影响。

(课件展示)拉萨成都平均气温和降水量

(设问)可见,青藏地区气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寒冷)

(课件展示)高寒气候

(简要讲解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和传统服饰——藏袍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课本86123题,请代表发言。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承转)海拔高,气候寒是本区最突出的特征,那么在这种自然条件下本区的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呢?

(课件展示)高寒牧区

(设问)青藏地区分布最广的三大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这些畜种有哪些特点与高寒环境相适应?

学生回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

(设问)青藏高原能否发展种植业?有哪些有利条件?哪些不利条件?

(简要总结)有利条件:日照强,温差大。不利条件:降水少,气温低

(设问)青藏高原适于种植哪些作物?

学生回答:青稞、小麦、豌豆。

(设问)观察青藏地区地形图,农作物应该种植在哪些地方?

(课件展示图片湟水谷地和藏南谷地位置

(设问)青藏地区居民的主食、住房怎样?

学生读图回答:酥油茶、青稞酒和糌粑。

师生归纳:藏南谷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从热量、水源等方面)

【课堂小结】青藏地区在高寒的自然环境下产生了许多独有的特点,但这些特点又是相互关联的。请同学谈本节收获。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重要作用。

2、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要树立正确地生态观,加强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付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重点:

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保护措施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播放《三江源之歌》,引入我们这节课学习的课题: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我们分成三个考察队,(长江考察队、黄河考察队、澜沧江考察队),进行比赛。比赛要求: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发言,按照发言的质量和数量计分。

在出发前,老师先建议大家做一些准备。大家对照学案内容熟悉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明确我们这次考察的任务。(图片:学习目标)第一个考察任务:

(一)江河的源地

用最快的时间独立完成自主学习,搜集有关江河的源区的第一手资料,,把不会的有疑问的内容标注出来(……)

自主学习:阅读第1页至第2 阅读材料(三江源地区的湖泊.沼泽——河流的天然调蓄器)部分,思考 自主学习

谁向大家展示一下你搜集到的资料内容?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学生说)大家搜集到的这些资料非常准确,我们再一块用图来熟悉一下几个地方(图片:青海省的位置,图片:三江源地区的位置

我们知道了三大河流源区的位置,继续考察,寻找河流的源头。怎样寻找源头呢。我们组织了一个考察活动,准备了三个方面的素材,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媒体图片)。观看后,投放

我们的考察就到这里,现在请各位考察队队员发言: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

我们模拟科学考察,探究黄河源头,现在你带领一批新队员,考察沭河源头,你会做哪些方面的准备活动

师:考察源头的过程中,各位考察队员,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发言,表现的很好。第一阶段江河的源区考察中,我们还有一个环节,把不会的有疑问的内容标注出来,现在我们解疑答问,希望同学们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有什么疑惑提出了,我们进行解答。

第二个考察任务:

(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第一个环节中,刚才大家发挥了个人的聪明才智。现在让我们来领略一下你们小组的智慧吧,小组合作搜集更详细的资料。看哪一个队伍完成的最快、最好!

合作

对照学案,迅速浏览课本第3-4页三江源地区的保护部分。找出环境恶化的表现环境保护的方法。大家可以分头行动了。两队轮流提问回答。表扬、鼓励回答好的同学、小组,最后,各观看大屏幕上的这一幅幅图,进一步认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三江源地区也面临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每个地区都会遇到环境问题,三江源地区对我国生态环境起着怎样重要作用?

探究活动:保护高原湿地 认识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环境呢。

最后我们把咱们的这次收获检验一下,请大家合起书来,自己完成达标检测(……)找两个同学说答案,同桌交换。

小结:今天,我们用短暂的时间,考察了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通过阅读图表,查阅资料,合作讨论,我们认识了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以及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也认识的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保护环境。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意义。

  2.了解经济全球化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发展与合作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列出表格,要求学生填写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地形

气候特点

农业特点

我国主要工业基地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学生:

  1.将学生分为《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三组查找资料、图片,并制成课件向全班同学介绍。

  2.查找资料,了解什么是WTO及我国加入WTO的艰难历程。

  【教学过程设计】

  1.通过复习四大区域的地理特征,明确我国土地辽阔、区域差异大的国情。在学生活动和讨论中理解因地制宜互相协作的意义。

  2.了解WTO,理解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及承担的相应责任。

  3.通过讨论,理解发展与合作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大小不等的地理区域,特别是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特点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哪四大地理区域?

  学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教师: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并把表格列出,学生讨论并填表。学生:填表复习    

地形

气候特点

农业特点

我国主要工业基地

北方地区

平原、高原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旱作农业区

小麦、玉米等

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塘工业基地

南方地区

平原、盆地、丘陵、高原

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丰富

水田农业区

水稻、油菜、甘蔗等

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西北地区

高原、盆地

干旱

草原、山地牧区

青藏地区

高原

高寒

高寒牧区

  教师总结:通过填表,我们复习了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看来由于我国的国土辽阔,不同区域的地理差异很大,这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

  教师:各地的经济发展条件不同,发展情况也不同。请同学看教材提供的图“东北平原”,东北平原成为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学生:回答

  1.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2.夏季高温多雨,有利耕种。

  3.人口的密度,适合机械化生产。

  4.工业基础雄厚,有力支持农业生产。

  教师:看来不同的区域,要依据各自的优势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我们同学所在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是那些?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中,还要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现在请同学介绍我国的三大重点工程,它们输送资源的源地和目的地各在哪里?

  学生:依据资料、地图、图片制作演示文稿,分小组介绍三大重点工程的源地和目的地。

  教师:通过各组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三大重点工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丰富的资源引向资源缺乏地区,促进两地及沿线经济的发展。

  教师小结:

  在各地区的发展中,一方面要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要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合作,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教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形式迅速发展,工农业产值不断达到新的水平。(课件展示资料: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等)。国家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逐渐上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一点从我们每个家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

  学生:小品《改革开放后我家的变化》

        学生通过家庭调查,把家里的变化编成小品演给同学看。

  教师:虽然经济不断发展,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较低,所以发展仍是我们的主题,这又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要想发展经济,就要融入到经济全球化之中,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加强与世界的合作。特别是加入WTO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学生:介绍为什么要加入WTO,以及我国入世的艰难历程。

  教师:看来,加入WTO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更可以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竞争中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我们还要承担起全人类的责任,为保护自然环境及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教师: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情,知道了发展经济和相互合作是我国的重要任务。那么发展与合作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如何很好地把握发展与合作的关系?

  学生:以图“某型飞机生产网络”为例,学生讨论《发展与合作的辩证关系》。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知道现代的产品、特别是高精尖产品,需要多个国家的共同合作;另一方面,这种合作多是与发达国家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因此,要发展就要重视合作,同时通过合作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合作与发展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9c7e7a7551810a6f4248612.html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集合(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