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之声 - 体态语言在历史课堂的诉说

发布时间:2020-04-09 17:09: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无声之声——体态语言在历史课堂的诉说
作者:夏黎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年第06

        【内容摘要】体态语言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一起成为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交流的媒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恰当而有效地使用体态语言对增进师生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本文,笔者从仪表语言、面部语言、体姿语言和空间语言四个方面就体态语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体态语言 初中历史课堂 运用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最大的幸福与快乐就在于与学生的交往,因为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话,你的眼神,甚至你的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这一切都会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在历史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运用正规的语言渠道外,体态语言的运用也会发挥重要和独特的作用。

        体态语,又称肢体语言无声语言,是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沟通手段,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言手段等。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比曾得出过这样一个公式:交流的总效果= 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在某种程度上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的多。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浅谈体态语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一、整洁大方的仪表语言

        郭沫若曾说:衣裳是文化的象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一个老师的着装打扮是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在老师走进教室还没开口前,得体的着装已然是这节课的第一体态语。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仪表对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穿上过分新奇艳丽的服装,就会显得喧宾夺主,使得学生注意力分散,忽视了教师丰富充实的内在修养和课堂实质的教学内容;但如果教师穿得不修边幅、不重仪表,也会引起学生评头论足,造成不良影响。只有仪表大方,衣着整洁得体的老师才能引起学生的尊重与好感,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在学生中威信的获得,以及随之而来的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的构建。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千百年来人们亘古不变的审美情趣取向,教师得体的着装打扮也彰显着对课堂和人生的毫不含糊。例如,在讲授南京大屠杀历史时,笔者会选择深色系或者白色的服饰,一是表达对死难同胞的悼念;二是根据心理学上的首应效应,在上课伊始,就为学生营造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以此为基调,随着那段凄惨的历史记忆的重现,激发学生对日本法西斯暴行的控诉,以及在对历史悲恸地缅怀中做出的勿忘历史,振兴中华的决心。又例如,在讲述开国大典历史时,笔者会选择暖色系或者红色的服饰,表达出对历经苦难的中华民族劫后重生的喜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1b03853ab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7.html

《无声之声 - 体态语言在历史课堂的诉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