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隆兴寺天王殿建造年代再认识

发布时间:2023-03-02 11:12: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正定隆兴寺天王殿建造年代再认识
作者:王素辉 崔伟丽
来源:《文物春秋》2016年第05
隆兴寺位于正定县城东隅,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称龙藏寺,唐改称龙兴寺,清代再次改称隆兴寺。北宋开宝四年(971),宋太祖赵匡胤敕令铸造千手观音像并盖大悲宝阁后,寺院不断扩建,形成了一座南北纵深、规模宏大的宋代建筑群,被誉为河朔名寺。现寺院占地面积82500平方米,拥有四座宋代殿阁,是我国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较完整的佛教寺院。
天王殿位于隆兴寺最南端,坐北向南,兼做寺院山门(图一)。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台基为长方形,前出月台,殿身左右为一封书撇山影壁。天王殿建筑形式为抬梁式彻上露明造,单层歇山顶,灰布瓦顶,绿琉璃瓦剪边,共用柱子18根,除4根中柱外,其余12檐柱及2根山柱均为墙内柱(图二)。
天王殿柱网为分心斗底槽布局,梁架为六架椽屋分心用三柱。平梁上施蜀柱,蜀柱上托丁华抹颏拱,下用合榻,两侧施双叉手,不同于明清时期只用瓜柱和唐代只用叉手的做法。在山面梁架处理方式上,采用抹角上承系头的方式,解决了山面檐椽的落脚问题,系头与正身下平十字搭交,不同于明清时期歇山建筑流行的顺、趴梁承托踩步金的做法。另外,天王殿只用阑额不施普柏枋,栌斗直接坐于柱头之上,这种做法不同于寺内其他宋代大殿的做法,却与正定开元寺唐代钟楼、正定文庙五代大成殿类似,似乎可理解为宋初时期的过渡特点。祁英涛先生根据天王殿的建筑特征等综合考虑认为很有可能就是宋初太平兴国七年至端拱元年那次修建时的遗物” [1],聂金鹿先生也著文称天王殿建于宋初[2],然可能局限于当时直接资料不足,故均未做过多阐述。
与天王殿建造年代相关的最重要的一通碑刻当属宋端拱二年(989)正月刻立的《大宋重修铸镇州龙兴寺大悲像并阁碑铭并序》碑。该碑位于隆兴寺大悲阁月台东侧,碑首失存,碑座埋于地下,碑身高328.7厘米,宽136厘米,厚29.6厘米,刻立于北宋端拱二年(989),内容主要讲述了宋朝建立后,国家一改后周毁佛的做法,崇佛兴道,于隆兴寺铸佛修殿之事,其中有“……越太平兴国之七年秋月,粤有刍,其名琼法,祗受宣旨,专主佛阁焚修劝恪,主持教化,以为像之设也,大阁之成也,宜周之以廊宇,严之以闳,于是经之营之七年于兹,化兴,鸠众财,人心同,财用备,土木其萃,班斯至,……俄有时而告成,长廊翼舒,回映罗,其千柱重门,洞启壮丽,豁然四达……”的记载。按照这段记载,宋太平兴国七年(982至宋端拱元年(988),琼法和尚在隆兴寺开展了规模很大的营建活动,修建了包括(泛指门)在内的一批建筑,使寺院达到了长廊翼舒,……千柱重门,洞启壮丽,豁然四达的空前规模。如果将此处所说的理解为隆兴寺现在的天王殿,那么天王殿的建造年代显然是982988年之间。果真如此的话,有一个问题必须注意一下,那就是晚于天王殿近百年的大觉六师殿(建于宋神宗元丰年间,即10781085年)、摩尼殿(建于1052年)等此时尚未修建,也就是说琼法和尚的这次营建活动并不包括大觉六师殿、摩尼殿的修建,在天王殿建成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后很长的时间里,其北面是很大面积的空地(尚无资料表明有更早期的其他建筑),这片空地是为以后修建殿宇预留的土地,还是当时寺院根本还没有达到现在这样的规模?如果当时寺院并没有现在这样的规模,那么,碑中所说的当然也可能另有所指。由于碑文通篇没有出现山门”“天王殿等字样,因此,似乎不能有力地说明是指天王殿。笔者认为,要理清二者关系,不妨转变思路,可以先不以碑文记载去研究其所指,而反过来先研究天王殿的建造时代以证碑文,如果能够充分证明天王殿的建造时代的话,那么亦能反证碑文中的所指。 2015年,天王殿修缮工程启动。在本次工程中,发现了大量带铭文的望砖、琉璃板瓦及三枚民国硬币。望砖铭文计有一文和尚”“梦堂重修”“民国壬午重修,纯三和尚三种(图三,123),其中一文和尚”“梦堂重修望砖为青砖质地,铭文为模印阳文,民国壬午重修,纯三和尚望砖为水泥制品,铭文为模印阴文。琉璃板瓦铭文计有天王殿”“西耳阁两种(图三,45),均为戳印阴文;三枚民国硬币于正脊正中的脊筒内被发现,铝质,一枚面额为一角,另两枚面额均为一分,均有中国联合准备银行,中华民国三十年字样(图四)。关于一文梦堂,清乾隆十三年(1748)编纂的《隆兴寺志·高僧》均有记载:宋一文和尚,隆兴寺殿宇倾圮,师(一文和尚)矢愿募修,善男信女只化钱一文,一文之外不再取也,施舍如云,工竣甚速,因自号曰一文”“明梦堂和尚,……住隆兴寺,重修摩尼各殿并净业……由此可知,一文和尚为宋代人,但具体住隆兴寺时间不详;梦堂和尚为明代人,其住隆兴寺的时间另据《隆兴寺志·重修》及明弘治八年(1495)《重修摩尼殿碑记》的有关记载推测,约在明成化至正德间。其二人均主持或见证了隆兴寺包括天王殿在内的维修工程。同时,大量印有民国壬午重修,纯三和尚望砖的出现,表明了在1942年,天王殿进行过较大规模的维修活动,这与1997年重修大悲阁时发现的纯三和尚题记中“……乃于三十一年1942)先修复天王殿……” [3]的记载可以相互印证。三枚民国硬币的发行时间均为1941年,其出现在正脊正中的脊筒内,应是1942年维修该殿时做为龙口镇物而被放置其中的。另外,天王殿”“西耳阁铭文琉璃板瓦均为清代特征,应为清代维修时定烧,至于西耳阁文板瓦出现在天王殿,应当是1942年纯三和尚维修天王殿时将原大悲阁西耳阁之瓦用于此。1943年重修大悲阁时用了原东、西耳阁的拆卸木料,东、西耳阁至少应当在纯三和尚维修天王殿之前就已完成了拆除工作)。以上不同时代建筑构件并存的现象,真实反映了天王殿的历史维修经历,这不仅完善了现有资料对天王殿历代重修记载的不足,更证明了天王殿在宋代便确已存在。
2015年的天王殿修缮过程中,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师生曾赴现场观摩,并对南面当心间东柱柱根进行取样,进行了14C测定,测年结果为1035±25,这一测定结果也有力支持了天王殿建于宋初的推测。
另外,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重修隆兴寺碑记》亦是反映天王殿有关情况的重要碑刻。碑文载:(重修工程)始于己亥四月,迄庚子五月,工已告竣,先绘图恭呈御览,会寺殿皆子午向,前殿则癸丁向,复命绳而直之,遵即将前殿及殿门外牌楼、石桥、影壁悉行那正,……”,通过这段记载可知,隆兴寺在乾隆己亥(1779)四月至庚子(1780)五月曾进行过一年多的维修活动,工程竣工后,绘图恭呈御览,又发现天王殿等朝向不对,于是又下令将其由癸丁向改为子午向。清代测定朝向的工具一般为罗盘,属于地磁测向法,子午向为正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方向,癸丁向为正南偏西方向,二者夹角为15°。将天王殿整体改变朝向15°,这样的工程在当时只有通过整体落架才能够实现,因此,这次工程应当是天王殿在宋代建成后规模最大和最彻底的一次施工。根据碑文的描述,此次那正工程开始的时间应是绘图恭呈御览之后不久,而对于工期,碑中写道计其时则又四阅月,可见工程历时四个月而完工。也就是说,现在的天王殿是这一时期移建的产物。从梁架结构看,在移建过程中,使用了原有的柱、梁、铺作等构件,并保持了原有的梁架构造形式,类似于现在的迁建工程。从现状可以看到,在这次施工中增加了清代平身科和攀间斗拱(图五、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初步结论,天王殿属于宋代早期建筑,正如祁英涛先生当初所推测的那样,其始建于《大宋重修铸镇州龙兴寺大悲像并阁碑铭并序》记载的宋太平兴国七年至宋端拱元年,即982年至988年之间,其碑文提到的即指天王殿,同时也表明,至少在这一时期,隆兴寺便已达到了现有的规模,至于大觉六师殿、摩尼殿晚于天王殿建造,应理解为是当时为后期建设预留的空间。后世虽曾对天王殿数次维修更改,尤其是乾隆时期的那正工程,使该殿外貌发生了一些改变,成为反映不同时期特征的古建筑复合体,但其建筑主体结构仍为宋代遗存,按照古建筑时代认定方法,并根据上述材料的佐证,将其定为宋代建筑应当会得到普遍认可。
[1]祁英涛.摩尼殿新发现题记的研究[M]//祁英涛.祁英涛古建论文集.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113. [2]聂金鹿.隆兴寺天王殿的建筑时代及复原设想[J].文物春秋, 19993. [3]刘友恒,樊瑞平,杜平.50年正定古建筑维修中发现的文字题记初步研究[J].文物春秋,20061. 〔责任编辑:张立方〕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173218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f.html

《正定隆兴寺天王殿建造年代再认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