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0-13 15:54: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小题,答案写在答题卡内)
1.“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B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2.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D.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3.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与焉。这一规定旨在A.加强君主专制B.减少中央行政决策的失误C提高行政办事效率D.解决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4.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虽还在一些地方进行战争,但一纸开科取士的诏令却发到了许多州县。时人云:“开科取土,则读书者有出仕之望,而从逆之念自息。”在当时一些人看来,清朝进行科举考试主要是着眼
A.缓和社会矛盾B.扩大官吏来源C.配合统一战争D.继承前朝制度
5.
“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C.君权相权不断协调D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
6.
《元史》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曹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不能说明元朝
A.中央掌管行省官员的任职与调动B.最初由中央官员代执各省事务C.行省官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D.中央在各省设置丞相以制约官员
7.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三代的用人制度是世袭的B.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
C.后世用人以公开始于宋明时期D.宋明时期的用人制度是相对公正的

8.一位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社会:上层的知识界自1840年以后不断涌现出关心国家大事的开明人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实践;下层则是广大农民,他们永远怀恋着土地,只关心乡村生活和传统。这两个世界间没有了解、没有交往、没有宽恕。能印证以上观点的历史事件有:①戊戌变法②辛亥革命③新文化运动④国民革命运动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
9.《昨天——中英鸦片战争纪实》中写道:“如果以为沿海和长江的炮声与白旗,已经在国民中掀起了多么巨大的精神波澜和情绪风涛,那便是属于今人想当然的自作多情。”由此可见A.鸦片战争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鸦片战争没有唤起中国人的觉醒C.后人夸大了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D.清军在鸦片战争中进行孤军奋战
10.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到中国向皇帝祝寿,清廷提出“接待远人之道,贵在丰俭适中,不卑不亢”,“一切款待,固不可踵事增华……亦不可过于简略,致为远人所轻”。材料中不能体现的是
A.规定接待外国使臣的原则B.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C.中华民族好客的传统D.清朝以天朝上国自居
11.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A.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C.表明英国对中国存有明显的歧视D.反映了《南京条约》的屈辱性
12.20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当时许多刊物中有关国籍文章就直接以标题《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论改籍协约为国际最要之问题》来理论。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促进民族国家认同B.民族危机下民族意识逐渐觉醒C.排满反清民族情绪日益高涨D.外来冲击推动中国法制建设
13.1912年,各种政党纷纷建立,各种政纲、政见竞相宣示。据统计,当时政党政团数目高达312个,可谓社团迭现、政党林立,蔚为大观,随即喧闹一时,匆匆画上句号。上述材料意在表明A.辛亥革命引发中国社会巨变B.袁世凯制造“宋案”影响恶劣C.中国社会结构复杂难以现代化D.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模式失败14.民国初期政体变化频繁,时而实行总统制,时而实行责任内阁制,但是政局依然动荡不已,这说明
A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B先进的政治制度超前于落后的政治文化
C立宪派势力在制宪活动中作用举足轻重D西方列强为维护其在华利益不断干涉中国革命
15.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合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教育要合乎共和民国宗旨B.教育要为政治服务C.旧的教科书一律废止D.要培养科技人才
16.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B.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17.
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c8c8d8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10.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