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去看看要点剖析(1)

发布时间:2019-07-26 16:38: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思路解读

一、 文本解读

课文《我多想去看看》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新疆的孩子想到遥远的北京去看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北京的孩子想去遥远的新疆看天山的雪莲,抒发了孩子向往了解世界的美好心愿。课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共分两段,前后照应,语言对仗工整,表达很有特色。

“增强目标意识,强化训练意识是部编教材的一个根。我们学应关注到,语文素养的各个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须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等,以部编教材中,都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循序渐进,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以及课后习题设计之中。编者在选文时已经对文本做了研究,而课后练习正是编者精心设计的能力训练点和教学重难点的体现。只有透彻解读课后练习的编排意图认真研究,合理开发和利用,将课后练习与课堂教学进行完美的结合,才可能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脉络,帮助学生落实基础、提升能力,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结合对课文内容和课后题目的认识,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有以下三

1、 认识 “想、告12个生字和足字旁这个偏旁;会写6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体会新疆和北京两个小朋友心中的渴望,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3、 积累短语

下面我就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来说一说,我是如何落实本课教学目标的。

一、语文课,要以为基础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本课中,要求学生会认的字共有12个,应该说,这些字中绝大部分很简单,

像北京、天安门、广, 这些字孩子们早就认识。课堂上不用浪费过多的时间。比较难记的,只有“想、告诉、路、壮观对于这些字的处理,我努力通过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实现识字积累。其中,对于字的处理,它承载的是识字方法的复习和巩固。在板书课题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常用加一加的方法,利用形声字原则识字,关注生活中识字的方法。

“路字,因为足字旁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于“路”的处理,它承载的是偏旁识字法,关注识用结合首先让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个字,学习新偏旁“足字旁”,然后出示一串足字旁的字,记学生感受字串识字的强大,接着,让学生给路字找朋友,出示给路组词的一个思维导图。给分类组词,这其中,还加入了与路有关的四字词,复习了课前的经典名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学生读读,字在多组词语、成语和经典名句中反复出现,给这个路字创造了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反复巩固。将识字与积累词语,积累经典相融合。

至于壮字。这个字比较抽象是学生的理解难点。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提到:"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要想快速有效地学习任何东西,必须看它、听它、感觉它。首先,借助升国旗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直观地感受,有效地化抽象为形象,帮助理解壮观的含义。另外,我还让 “壮承担是字理识字的重任。"查阅了这个字的造字原理,给学生讲了讲古人造字的小故事,学生对壮的字形和字义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中之重,它承载着为孩子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的重任为些,写字教学必须扎实。王主任在上次研习报告会上,也提出,我们每节语文课,都要让孩子练几个规范的字,给孩子以准确的指导,先指导再书写。本课中,6个会写的生字,我选择了比较难写字。我们知道,写字指导要防止错误尝试,给孩子的第一印象一定要是准确的。所以写字前,我让孩子们先仔细观察这个走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找出写好这个字的几个关键点,每一笔每一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力求到位,从结构到笔顺要观察入微,然后,编成一首指导书写的小儿歌,让孩子一边说儿歌,一边用心书写。小儿歌不但对孩子的书写有帮助,使学生在书写评价,也有了评价的依据。方便指导孩子写好这个走字。

二、语文课,要以读为主线

记得王主任在去年召开的课程形态与表达重建研习会上,曾经指出,习读课应有三个层面的阅读指导。第一层面,是认识性读。在这一层面,让学生把文章读熟了即可。第二个层面是体验性读。这是习读课的重点。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朗读是他们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在多样化的朗读形式中,去共鸣、体会、品味语言文字和字里行间的情。学生的语感是在读中培养,读中落实,读中熏陶的。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设计不同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朗读,让学生在一次次与文本的碰撞过程中体会作者是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语言的节奏美、韵律美、内涵美。本课中,我采用范读、引读、创设情境读、比较读等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在朗读方面,我重点突破以下几个难点:

(1) 读好短语。

语文学科的本质就是对文本语言的品味、赏析。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深处。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儿,就是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字词是极其重要的语文元素,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窥一斑而知全豹”课文中的关键词即是这儿的“一发”“一斑”,只要能发现它们,并巧妙地利用它们,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本篇课文在旧教材中,是以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一首小诗的形式出现的,而现在的课文,把原文中的“有一座天安门”变成了“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而且仿照第一段的格式,又多加了一段,遥远的新疆,有美丽的天山,雪山上盛开着洁白的雪莲。这样,整首小诗读下来,给人印象最深的首先是这些偏 正短语。体会形容词的恰当运用,可以让表达更加具体生动。而课后第一题,读一读,记一记,也是让学生读读记记这些短语。如果课堂上,我们能充分利用教材的语言形式,咬住这些语文要素,反复训练,那学生就容易理解了这些词语,更体会了这些词语的妙处,学生对课文中所表达的向往与期待就有了深入地感受。所以,这些词语,就是这篇课文的关键处。

怎样处理这些词语?如果仅仅将这些词语挑出来,读一读,是远远不够的。既然是关键处,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体验的增进中,获是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于这些短语的处理,首先,要体会这些词语的美妙。从弯弯的小路入手, 问: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路?你读读试试。读得弯吗?谁再来读。根据学生的朗读,在黑板上画出弯弯的曲线。在一遍遍的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加上弯弯的,小路在我们头脑中就有形象了。这里,教给学生的是边读边想的的读书方法,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让小路变魔术的环节,通过老师口头创设情境 ,让学生体会,加上不同的词语,小路的形象一次次地被改变 了。境教学是有效帮助学生快速融入阅读的方法,这样一种情境的创设,能够使学生更快地体会短语的奇妙体会我们祖国语言的奇妙才更有助于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水平。

最后,让学生划了课文当中所有的偏正短语,指导学生读一读,读出词语的味道。

这个部分设计,我想强调的是,要避免单调枯燥的机械操练,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指导才能让语文学习充满乐趣,让学生喜闻乐见。

(2)读好长句子。

在学生读好短语的基础上,再来读读课文中的两个长句子。读出停顿是读好长句子的关键,但是有了前面短语朗读的铺垫,孩子们很容易就能读好长句子的停顿。

(3)读好感叹号的句子。

课文每段最后“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读好这两句话,读出两个孩子那种发自心底的愿望。读这个关键句的时候,我在处理课题时,就设计了对比朗读。思考:读“我想去看看”和读“我多想去看看”有什么区别?孩子们一对比,就体会到,多想,就是特别想,很想的意思,体会到孩子当时心情的迫切。对一年级学生不能讲太多概念化的东西,我们就要营造出这样具体 的语文学习的场,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有了前面的铺垫,再读这两句话时,就让学生感受到第二句带有感叹号的句子,表达的情感更强烈,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将第二句读得更高昂,更急切。

接着是引读这两句话,在老师引领下的课文朗读,会让孩子的语文学习变成美的享受和快乐之旅。

提高低年级学生朗读水平的最佳方式是激发他们的朗读的欲望。在将短语、长句、感叹句这些难读的句子读好后,我又采用比赛读、填空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读了全文

第三个层面的读是建构性读这就是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本课中的另外一项重要环节是要求学生结合阅读,以“我多想……”开头,写下自己的愿望,这个说话环节的确符合基于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利用“迁移点”进行仿写训练,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但是细细品味,如果仅仅让学生天马行空地来说地话,除了孩子在短时间内思维受到局限,表达很容易单一的问题外,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低年级学生在说话时,运用的往往是最简单的词句,小路就是小路,沙滩就是沙滩,一般不会主动用形容词来修饰。这样简单处理的环节似乎又缺点什么,因为自始至终,学生的思维仍旧被拘泥于课文表达的框框里,是一对一的套写训练,进行的是一种角色体验,这种训练,缺的就是学生表达的自主性,思维的开阔性。说话训练应是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语言创造,要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针对学生语言表达的特点,我将这次口头表达实践活动设计了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出示了一个句式,让学生用上“我多想去( ),因为那里有( )的( )”说话,提醒学生在说话时,加上合适的形容词,这样的练习,既让学生高兴地说出自己想去的地方,还将偏正短语进行了实践运用。这样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对学生认识词语运用策略、提高语言表达质量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一层次的训练也是对课文中这一重要训练点的迁移。第二个层次,将目光由自己转向周围,说说我希望别人怎样。在这样的引导中,学生思路开阔,在这样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中,学生已然落实了本次口语表达的要求。

三、语文课要以“情”为根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让语文生活化,让生活语文化,才能保持历久弥新的魅力。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渗透着作者的爱憎情感和审美态度,语文教师应能够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然后引导学生入情动情本课中的情感线,一条是明线,即激发学生爱国情感。这一点很容易做到。本课中,还暗含着另一条情感线,就是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这也是语文课上不容忽视的。比如,在初次接触偏正短语的时候,我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想像小路的样子,在一次次创设情境时,小路的形象一直在不停地变化着,学生深深刻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而在认识壮这个字时,我在黑板上边画边讲解古人造字时,这个壮字的意思,让学生感受中国汉字的神奇,告诉他们,一个汉字就是一幅图画。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向往和热爱。

老师们,很久以来,我总感觉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全貌就是,简单的教学内容,简单的教学目标,再加上一个简单的教学过程。其实,低年级语文课堂也不应该过于简单,因为我们还要记住一些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体验语言表达的乐趣等等,所以,低年级语文,也应该有一个丰满的课堂。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93e8da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8.html

《我多想去看看要点剖析(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