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初级中学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卷

发布时间:2019-04-22 17:38: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杭州湾初级中学2010学年度第学期第次阶段性检测

初三年级语文试题卷

命题人:吕福艳

一、书写(4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书写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应用(26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词语。(2分)

这是ruì ( )智的微笑。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shǔ( )光。它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它把迷信的内部照得透亮,它让丑恶显示出来。

2. 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他喜欢打电游,虽经老师多次教育,他还是矢志不移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在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面前,我们只有依靠科学,依法办事,才能夺取抗击灾害的全面胜利。

3. 下列文学常识正确项是( )(2)

 A.《雨说》是香港诗人郑愁予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写的一首诗。

B.《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老人。

C.《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以前学过的《社戏》也选自这本书。

D.《陈涉世家》选自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编年体史书《史记》。

4.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2分)
A 本刊除发表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外,还辟有《当代军人掠影》、《特区风情》等栏目。
B 拿到他的新作品,我先看那后记,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书没切边。
C 临近分别的时候,同学们拉着张老师,难过地问:“您是今天走?还是明天走?”
D 对李清照的诗,比之那“载不动,许多愁”,我更喜欢她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6.古诗文填空。(9分)

①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②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破阵子》)

③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完全以名词组成的一组诗句是“ 。”

④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中最能表现梅花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

⑤池上碧苔三四点, 。(晏殊《破阵子》)

⑥秋天是一个容易引发我们种种情怀的季节。请写出古代诗人咏秋的诗句

7. 名著阅读。(2分)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这段节选的话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写给儿子

8. 综合性学习。(5分)

近日,学校组织一次“走近新词语”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2分)

材料1:爷爷一提到“粮票”“烟票”“人民公社”就感慨不已。对他的孙女来说,这些词语太陌生了,她经常说的是“上网”“粉丝”“低碳”等新词语。

材料2:某个娱乐节目搞“海选”,不久到处都“海选”;电视台刚播《蜗居》,老百姓全在说“蜗居”。这些名称一出现,就成了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闹词汇。

材料3:李老师在批改随笔时,看到了天书般的一段话:“偶灰常稀饭周杰伦,那天偶拿他的片片到班里亮骚,被老斑发现收了去,真是7456……”李老师当场“晕倒”。

探究发现:

活动二:下面是老师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3分)

学生:老师,《现代汉语词典》怎么把“包装”“下课”作为新词语了?

老师:因为这些词语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新的意义和用法。举例说,“下课”,原指上课结束,现在又有了被解职的意思。如,某男篮主教练执教不力而下课。

学生:哦,我明白了!

老师:那你能不能参照老师的说法,从“包装”“充电”“山寨”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来说明这种情况呢?

学生:

老师:这个例子举得好,看来你是真的明白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不朽之盛事 11分)

①书写了给人读,人读了书又写书,写了书再给更多的人读。文化就是这么传承的,也是这么发展的。一个民族文化的繁荣,靠的是包括写书在内的这样一些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中国最早的书,是刻在兽骨上的,后来是竹简,再后来是刻板、活字印成的纸书,如今是电脑页面,是数字化的书。

②花开花谢,往来古今,许多写书的人不在了,而他的书仍在,仍有人在读。许多写书的人和读书的人并不相遇,但他们的心仍跨越时空地在交流。读书之时,心如止水。仿佛两个人在空灵寂静的屋子里促膝交谈,彼此之间的呼吸也能听得清清楚楚。阅读能够使人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读书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使人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读书不仅在于长知识,还有比长知识更为重要的,我以为是在学做人。人写书不是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当然传授知识是很重要的。事实上,所有的写书人都是在写自己。“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是辨证的。我们读书,读到了最后,就是读人。任何一个写书人,归根结蒂,写到了最后,莫不是总写进了自己的抱负、胸襟和情怀。他总是有所寄托,不然,他为何要写书?

④正是因此,我们读《离骚》读出了屈原,读《史记》读出了司马迁,读《岳阳楼记》读出了范仲淹,读《阿Q正传》、读《狂人日记》、读《孔乙己》、读《祝福》读出了鲁迅。我们读屈原、读司马迁、读范仲淹、读鲁迅,读出了世道人心,读出了悲天悯人,读出了光明正大。在中国的文学理念中,从来都把书和人联系起来讲,什么叫“文如其人”,什么叫“道德文章”,都是讲:书即人,人即书。

⑤这是否有些绝对了?也许有那么一点。的确存在一种文字和人品不相符甚而相背谬的书,那是一些假人写的假书。我们此时讲的,已将这些排除在外了。我们认定读书不可读欺世盗名的书,做人要做光明磊落之人。

⑥我们坚持这样的信念:读书除了长知识,更是要学做人。这对写书人和读书人来说,都是“不朽之盛事”。 (选文有改动)

9(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0(3)对于第段中画线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11(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2(3)作者说读书人能和写书人跨越时空进行交流,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曾与哪位写书人进行过心灵的交流,获得了什么有益的启示。(文中涉及到的作品除外)

(二)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13分)

    ①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②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③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④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⑤老师说,性别。

⑥女。大家刷刷写下。

⑦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象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⑧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⑨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⑩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象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象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11)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象不太像。

12)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

13)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14)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15)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16)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3)

14.第13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4)

15.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

16.第16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3)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一)(8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寡人与 秦王色

长跪而 寡人

18.下列“以”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完全相同的是( )(2分)

例句:徒以有先生也

A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19.翻译句子(2分)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0.通过文中秦王和唐雎的对话,可看出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

秦王:

唐雎:

(二)文征明习字8分)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书林纪事》

2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书大进 以十本为率

③故愈老而愈精妙 答人简札

2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2分)

2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2分)

五、写作(50分)

2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①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②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③题目或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或他人作品。
  题一:                             的岁月
  提示: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处可分别选填:“成长”“平凡”“阳光明媚”“挑战自我”“与亲人相处”等,也可选填其他,然后作文。
  题二:阅读下面一一则广告语,你有怎样的启发和感悟?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谁能挡住你,是别人还是自己?
  只要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24629f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5.html

《杭州湾初级中学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