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人非无宝也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古人不是没有宝,而是他们认为的宝有所不同。孙叔敖生了病,临死时,告诫他儿子说:“大王多次封赏我,我不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封赏你,你一定不要接受好的地方。楚越之间有寝丘,这块地方不好,而且名字很不吉利。楚国人怕鬼,而越国人信凶吉之兆。你可以长久拥有的,大概只有这块地方了。”孙叔敖死了,楚王果然把一块好的地方封赏给他儿子,而他儿子拒绝了,请求封给他寝丘,所以至今孙叔敖的子孙没有失去封地。孙叔敖的聪明在于知道没有好处就是好处。知道把别人厌恶的东西作为自己喜好的东西,这就是明智的人与世俗之人不同的地方。
伍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再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适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重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奚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伍子胥逃亡了,楚国急急追捕,伍子胥登上太行山眺望郑国,说:“这个国家,地势险要而百姓很聪明;它的国君,是平庸的君主,不值得与他一起共谋大事。”他离开郑国而到许国,见了许公,问他自己可以往哪里去。许公没有回答,朝着东南方向吐了口唾沫。伍子胥拜了两次,接受了许公的恩赐:“我伍子胥知道到哪里去了。”因此前往吴国。经过楚国国境,想渡江,看见一位老人,用竹篙撑着船,正要打渔,伍子胥在岸上跟着这位老人,请求把自己渡过江去。老人答应了,把伍子胥送过了江。过江以后,伍子胥问老人的姓名家族,老人却不肯相告,伍子胥解下自己的宝剑送给老人,说:“这支剑价值千金,我愿意献给老人家。”老人不肯接受,说:“楚国的法令,抓到伍子胥的人,就可以封爵执圭,俸禄万担,赏黄金千镒。从前伍子胥过江,我尚且不抓他,现在我为什么因为您的剑值千金而接受呢?”伍子胥到了吴国,派人到江边找这位老人却找不到。伍子胥每次饭前都要祭拜这位老人,每次饭前都要祭拜这位老人,祝祷说:“江上的老人家!天地是最大的,最重的,它想做什么有什么做不到的?但是它却没帮我什么。为什么它没帮我什么呢。名字无法知道,人无法见到,难道我只能知道他是江上的老人家吗?”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宋国的一位农夫在耕田时得到了一块玉,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农夫请求说:“这是我这个乡下人的宝贝,希望相国赏我个脸,收下它吧。”子罕说:“您把玉当成宝,我把不接受它作为宝。”所以宋国有德行的人说:“子罕不是没有宝,而是他认为的宝与众不同啊。”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如果把一百枚钱币与一团米饭给婴儿看,婴儿必定选择饭团;把和氏璧与一百枚钱币给
没见识的人看,没见识的人必定选择一百枚钱币;把和氏璧与有关道德的至理名言给贤明的人看,贤明的人必定选择有关道德的至理名言。一个人知道的越是精深,他所选择的就越是精深;一个人越是知道的浅薄,他选择的就越是浅薄。见《吕氏春秋﹒孟冬季﹒异宝

【原试卷注】①机:吉凶之兆。②伍员,字子婿,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

【补充注释】①孙叔敖:(公元前约630~公元前593年),名敖,字孙叔,楚国(今荆州沙市)人,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楚相),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②千金之剑:千金,一千枚钱币。春秋时各国的钱币都是青铜铸的。下文的“金千镒”,金,指黄金,只有这样理解才能看出楚王为了追捕伍子胥而给予“金千镒”赏赐的重视。镒: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③执圭:先秦楚国爵位名。圭以区分爵位等级,使执圭而朝,故名。④司城:官职名一,为古代春秋官名,同“司空”。⑤今以百金:今:如果。⑥至言:最高超的言论;极其高明的言论。
D项,举生活实例错,儿子必取抟黍矣等是假设,引申推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08b912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f.html

《古之人非无宝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