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白洋淀纪事—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白洋淀纪事》[见学生用书P52]


孙犁(1913—2002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开始使用的笔名。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花淀派的创始人。他十二岁时开始接受新文学,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45年发表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七七事变前夕,他在白洋淀地方小学教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步入文坛。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等。孙犁的作品极具特色,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茅盾称之为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全书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选录了《荷花淀》《芦花荡》《嘱咐》《光荣》《采蒲台》等四十篇经典作品。《荷花淀》《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这两篇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没有正面表现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着力写出民族的正气和抗日军民坚毅不屈的精神。此外,《山地回忆》《正月》等篇,描述了根据地人民的日常生活,真实再现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表现出普通劳动者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明大义、识大体的宽阔胸襟和乐观、健康、纯洁的品性。

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了他们热爱祖国、淳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深情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


1水生嫂——《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
水生嫂善良,勤劳朴实,有牺牲奉献精神,为了革命事业默默地支持水生,代表了革命战争年代广大农村妇女的精神面貌。丈夫工作晚归,她首先站起来要去端饭,贤惠体贴;丈夫说要参军,她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表现了她对丈夫的依恋和关心;丈夫参军没几天,她心里思念丈夫,又偷偷和众伙伴去看望丈夫,对丈夫可谓一往情深。丈夫参军,她并没有拖丈夫的后腿,虽然她是不想让丈夫走的。
形象特征:勤劳善良;温柔体贴;深明大义;勇敢机智;积极向上。2邢兰——《邢兰》
邢兰本人对于贫苦寒冷的生活有着深刻的体会,所以在来到鲜姜台后,他用他纯朴的心对待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对颇为照顾。在艰苦的生活中,邢兰组织了代耕团和互助团,帮助抗日军人家属干农活,并且资助了他们很多农具、种子。
形象特征:乐观、勤劳、勇敢、乐于助人;对工作有无比的热情,对人民子弟兵有无限的尊敬与爱。
3老头子——《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
他是一个英勇无畏、机智果敢的老交通运输员,他是一个过于自尊与自信的老头,他更是一个爱孩子胜过爱自己的老英雄。
形象特征:智勇双全;爱憎分明;过于自尊和自信。4多儿——《正月》《秋千》
多儿是新时代的幸运儿,又是新时代的创作者之一。在《正月》中,她在土地平分运动中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和勇敢。在《秋千》中,多儿这个自尊心强的姑娘又表现得格外坚韧。在敌人大扫荡的时候,她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所有的干部和群众。
形象特征:勇敢、聪明;坚韧、自尊心强;有带动力、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

神。

1从平凡的生活事件中开掘主题,反映时代精神。在孙犁的作品里,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也没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描绘,就连那个女孩子受伤后的几声呻吟,也被轻轻一笔带过去了。者把笔墨集中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力图通过在我国革命进程中那些最普通、最常见的生活事件,表现出作家所经历的那个时代,表现出特定环境中人们的精神风貌。作品要高昂浓重地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我们透过他的小说,可以遥看到历史车轮碾过的痕迹。
《山地回忆》写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她用自家仅有的一点白布做袜子的事。当穿上那双坚实的袜子时,妞儿自豪地说:保你穿三年,能打败日本不?一个普通的山村女孩,一双普通的白布袜子,却折射出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山地回忆》可谓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曲军民鱼水深情的颂歌。这双凝集着军民鱼水深情的袜子,穿在脚上整整三年,伴随着到了抗战胜利。袜子虽然被奔腾的黄河水冲走了,对妞儿一家的怀念之情,永存心中。袜子虽小,却凝结着军民深情。
2着力于内心世界的刻画,塑造人物的心灵美。孙犁是善于刻画人物的,尤其善于刻画农村妇女的形象。青年妇女和少女的形象,更是被他描写得绘形绘声和生动活泼,体现出中国劳动妇女聪明、美丽、勇敢的特点。他的小说在塑造人物时,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荷花淀》写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劳动妇女,小说将那些淳朴的、近乎稚嫩的年轻妇女们置于革命战争和个人生活的矛盾中,细致地展示在她们纯洁的内心世界里掀起的情感波澜。她们时而陷入离别亲人的痛苦中,时而为探寻丈夫编织着种种荒唐而又可笑的理由,时而对丈夫的转移发出埋怨的谑语,时而撞见敌人的火船时表现出惊恐和镇静,时而意外地遇见亲人又感到兴奋和羞愧……之,作家以多情的笔墨描写了她们被无情的战争打乱了的内心世界,显示了她们丰富美丽的精神情操。

3简洁传神,朴实自然的富有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中那个叫浅花的媳妇,人还未出场就给读者惟妙惟肖的印象:这个女人,好说好笑,说起话来像小车轴上新抹了油,转得快叫得又好听,这个女人,嘴快脚快手快,织织纺纺全能行,地里活赛过一个好长工。她纺线,纺车像疯了似的转;她织布,梃啪乱响,梭飞的像流星;她做饭,切菜刀案板一齐响。走起路来两只手甩起,像扫过平原的一股小旋风。这样的语言,似乎人人都会说,但却人人未必都能付诸笔端。没有扎实的生活基础,没有对群众生活的真实体验,没有精湛的艺术修养,是不会把蕴藏在沙砾中的璞玉变成闪光的艺术瑰宝的。
4富有特色的环境描写。即使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作者仍然以沉静从容的姿态抒写白洋淀的美丽风光。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乡的气息。《芦花荡》《荷花淀》两篇都讲了一个很小的故事,而对于歼灭敌人都不做正面描写,反之着墨更多的是芦花荡与荷花淀的景物,写芦花芦苇,写荷花荷叶,写小渔船,写船上的妇女儿童,写水天一色、烟波浩渺,写抗日军民的机智勇敢、乐观豪迈。比起那些酷烈血腥的故事,孙犁的散文没有大喊大叫,没有哭哭啼啼,而是轻灵飘逸,婉约唯美,抗日故事写成这样的风格应该说是孙犁的首创和独创。

1.下列不属于《白洋淀纪事》中篇目的一项是(DA《芦花荡》C《光荣》

B《荷花淀》D《哦,香雪》
【解析】《哦,香雪》是铁凝的代表作。
2.下列有关《白洋淀纪事》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
A《白洋淀纪事》一书的作者是孙犁,他是“山药蛋派”代表作家。
B《荷花淀》细致地描述了白洋淀地区人民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斗争生活,主要人物是一群青年妇女。

C《山地回忆》中“我”送给阜平农民代表几匹布。回忆以前,“我”住在他家里,他女儿给“我”织了一双袜子,一家人用贩枣子赚来的钱给女儿买了一台织布机。
D《吴召儿》中为了躲避扫荡,吴召儿带领“我们”躲到太行山上她大姨家。吴召儿为了阻击敌人翻穿棉袄。作者把她比作一只小白山羊,在山上奔跑。她里面的红棉袄,被风吹卷。作者把这比作从她身上撤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解析】A项中山药蛋派说法错误,应为荷花淀派B项中在解放战争时期说法错误,应该是抗日战争时期D项中大姨家说法错误,应为大姑家
3下列有关《白洋淀纪事》中《芦花荡》一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芦花荡》中老头子很喜欢的两个孩子: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B老头子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这表现了老头子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C.那小的觉得有一股热热的东西流到自己脸上来,连忙爬起来,把大的抱在自己怀里,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她挂花了!”“挂花”的意思是她“死”了。D.“在淀里,像一片苇叶,直奔着东南去了。”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小船比作一片苇叶,突出小船轻快的特点,以及老头子撑船技术的娴熟和行踪神出鬼没。【解析】C项中“‘挂花的意思是她说法错误,挂花的意思是受伤。
4下列有关《白洋淀纪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荷花淀》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群像,这些妇女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
B《芦花荡》中的老头子老当益壮,有极强的责任感,他的斗志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C《采蒲台的苇》中的苇草与白洋淀的人民紧密结合,作者用坚韧不拔的“苇”

来表现那些英勇抗战的白洋淀人民。
D《山地回忆》中,“我”想起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记起了那位耿直而善良的姑娘——浅花。当“我”穿上她做的那双坚实的袜子时,浅花自豪地说:“保你穿三年。”
【解析】D项说法错误,《山地回忆》中的主人公叫妞儿,是个普通的农村女性。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
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本段文字选自《荷花淀》,选文中的“女人”指的是__水生嫂__6.名著阅读。
你喜欢水生嫂这个形象吗?小说中通过水生的口吻给她的评价有两处。一处是:“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一处是:“一群落后分子!”
(1你怎样理解水生的评价?你认为这两处评价矛盾吗?(建议答题字数:110左右
【答案】开明是从侧面对水生嫂的肯定,认可水生嫂的识大体、顾大局,但是后来水生又说她是落后分子,这是气话。同时,在追求进步的丈夫看来,妻子再怎么努力,总还是不够的,是需要不断进步的这两处评价并不矛盾,它们并不妨碍对水生嫂形象的塑造,反而显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2谈谈你对水生嫂的评价。(建议答题字数:60字左右
【答案】示例:水生嫂是勤劳、体贴、开明的。她的这一形象非常真实、立体。她也有失望,但是最终理性战胜了感性,为了革命的需要,她不惜牺牲了小我的追求,这是她人性中最闪光的地方。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文中本来表述的是物量,却用了两个“不知道”和一个含义广泛的比喻来表述,试简要说明。
(1这样表述的特点是:运用了模糊艺术语言。
(2这样表述的好处是:使读者想到白洋淀的苇地无边无际,茫茫一片;白洋淀的苇子密密麻麻,到处都有,数也数不清,而苇垛犹如绵延不尽的长城,从而突出了白洋淀简直是一个苇子的世界。
8班级在进行课本剧创作过程中,各小组都有精彩表现,请你也参与讨论。
风华正茂组改写了《荷花淀》中水生嫂的语言,与原著的语言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建议答题字数:80字左右原著:
你总是很积极的。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嗯。课本剧:
原来是这事儿啊,看你婆婆妈妈的样子,我先给你盛饭去。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儿子,你要是不积极,我和爹都不依你!家里有我呢,放心去吧!
【答案】示例一:我更喜欢原著。原著中水生嫂的语言简洁含蓄,又包含着无限深情。如:总是表示对丈夫的理解;刻画出温顺、体贴的形象,表现

了水生嫂抗日意识的觉醒。同时也符合孙犁白描式的语言特点。
示例二:我更喜欢课本剧。语言意思表达更完整,用看似不经意的语言掩饰着内心的不舍与担心,实际上是为了让丈夫安心,体现了她对抗日的理解和支持。(
答时注意结合语言特点,联系情节进行分析。如果本题3分,选课本剧最高得2
9请认真阅读图一、图二,你会想到《白洋淀纪事》中的哪篇文章?请简述这篇文章的内容。(建议答题字数:80字左右

图一






图二

【答案】示例:我会想到《荷花淀》《荷花淀》写了水生嫂等人送丈夫参军,在看望丈夫返回的路上却遇到日军,卷入了一场埋伏战。回来后,这些妇女自觉地组织起一支战斗的队伍,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芦苇的海里。10阅读《荷花淀》中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

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1作者把月光下银白雪亮的席子比作“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这样诗化的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建议答题字数:35字左右
【答案】把人物的形象与心灵烘托得非常美好。包含着作者对白洋淀及白洋淀人民的热爱。
(2作者为什么把荷叶比作“铜墙铁壁”,把荷花箭比作“哨兵”?(建议答题字数:40字左右
【答案】暗示祖国的大好河山决不容敌人侵犯,人民群众已经严阵以待;暗示下面将有一场战斗发生。11名著阅读。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眼看着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选文出自《芦花荡》请结合原文概括这几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建议答题字数:15字左右
【答案】老头子机智惩罚鬼子,替女孩报仇。
(2老头子为什么“张皇失措”?他是真的“张皇失措”吗?(建议答题字数:45字左右
【答案】这是老头子为了诱惑鬼子上当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勇敢。所以他不是真的张皇失措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ecc0547d2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9.html

《名著阅读白洋淀纪事—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